配色: 字号: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
2014-12-15 | 阅:  转:  |  分享 
  
浅谈网络校本研修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

五道沟镇中心校揣玉艳

通过国培学习了解并学会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这是?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如何在网络校本研修中更好的运用电教媒体呢?在这里我想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运用电教,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电教,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中,我们常常觉得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利用电教手段形、色、声、动感的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的突破。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先打出小兴安岭全貌的投影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壮丽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了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时,则采用固定投影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静态画面,体会作者对各个不同季节哪些特点的具体描写。学生通过投影,可直接从画面找出来,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三、运用电教,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环境进行选择加工,创设所需的教育情境,让他们在声像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如在教学《瀑布》一文时,由于大多数学生从未见过瀑布,无法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可利用录音朗读加配乐,把远听瀑布似浪涛、似松涛的感觉表现出来,利用瀑布录像片的精彩画面,使学生感知了近看瀑布“像一条白带悬挂在千丈青山”的气派,以及瀑布脚下水珠飞泻的情景。再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反复吟诵这优美的诗文。同学们仿佛沐浴在千丈瀑布激起的“如烟、如雾、如尘”的水气中。学生既体会到了诗文的语言美,又感到了瀑布的景色美,一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油然而生。电教手段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训练说写

?????乔姆斯基理论认为:人的大脑独具一种“语言获得装置”,这种装置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成为具体的语法,说出具体的语言。语文教学中巧用电教手段,导视启思,有目的地进行口语训练,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训练的具体环境。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让学生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壮场景的录像之后,在投影屏幕上出示“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这段文字让学生领悟“静静地站着、站着”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所抒发的情。教师凝视周总理遗像再深沉地说:“站着、站着”,这使我们想到二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送雨衣》。请大家用“我们不会忘记……”这一句式说说二至四年级学过记叙周总理光辉事迹的课文,学生受到启发,思维活跃,接连不断地发言,此时此刻周总理的高大形象和崇高精神深深地吸引着学生,震撼着他们幼小的心灵,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强烈共鸣。这种情境教学,充分发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训练了口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教学《尊师爱生》时,事先制做好投影片,教学时先放映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冒雨向学校跑去的画面,问:“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天气怎么样?”、“没带雨具的小同学会怎样做?”接着放映女教师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小同学身上的画面,问:“谁看见了,怎么做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小同学会怎样想?”再放映一个男同学把自己的雨伞举到教师头上的画面,问:“高年级大哥哥看到后怎样做的?”、“教师会怎样做?”最后放映综合图。这样,把单幅画面分解后综合,由静态变为动态,用连贯的活动投影指导学生观察,化难为易,寓说话、写话练习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于一体。说话、写话既有顺序又有重点。由眼观----脑思----口说----手写,多种感官并用,不但进行了一次生动有趣的说写训练,而且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尊师爱生、助人为乐的教育,进一步融洽了师生感情。?

???五、运用电教,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会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关键句子。此时使用电教,演示翠鸟叼鱼的情景,学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之中,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这里电教手段独特优势使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由眼、耳、脑、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录像、投影、录音、音乐等电教媒体,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献花(0)
+1
(本文系jiaominfen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