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名天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龙的主题---仅以此贴献给发展中的龙族
2014-12-31 | 阅:  转:  |  分享 
  
龙的主题---仅以此贴献给发展中的龙族两千三百年前,一位诗人同时又是哲人的士大夫在洞庭湖畔徘徊。他时而低首思索,时而仰天咏叹。在珠走玉盘级的诗句中,他把积郁在心头的那种疑惑一泻而出:那远古的初态,是谁传告下来?天地还未成形,凭什么来考证?日夜水分,一片黑暗。有谁能分辨极限?天气运动,克盈无形。如何可以识得天地?

禹用应龙。如何沟通江海?应龙怎样以尾划地?江河流向海洋,有何经历?日光无处不到,烛龙如何再照?太阳尚未升起,神树为何闪耀光华?这位士大夫就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诗人屈原。上面的诗句来自他的《天问》在诗中,屈原一口气提出了百余个问题,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传说,他都大胆地提出了怀疑,自然,“龙”这个神物也没逃脱他那敏锐的目光。因为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曾有应龙(一种有翼的龙)以尾划地,为禹指出疏导洪水的路

线,于是才有后世江河的浩荡.龙——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龙的本质特征

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国原龙最早曾一度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但本质与主流却不能简单归结为原始图腾文化。图腾文化本质上是原始社会的氏族文化,而中国的龙,最初形态的原龙,即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这是中国原始社会的解体期,中华文明时代的起源期,后来是中华文明时代的形成期。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由于中华文明从曙光时代起,就体现了“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综合创新,因而龙的形象自始至终体现了多元特征的综合创新,体现了一种“龙德广大,无所不包”的博大襟怀,这是任何一种原始图腾都不可能具有的独特的龙的风格。总之,龙的本质在于,它源于原始图腾、综合图腾,但又从根本上超越了任何一种原始图腾,综合图腾,从基于狭隘血缘关系的氏族文化象征,升华飞跃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象征。龙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龙却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四具基本观念: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世界观,堪称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理念。龙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再加上神秘主义的形式,蕴涵着天人合一的观念。二是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这种互主体观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个基本观念。互主体观在理论上的典型形态,见之于孔子的仁学,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学说。而互主体观流行最广的萌芽形态,则蕴含在龙的形象背后。三是阴阳交合的发展观龙的形象、龙的观念,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和神龙飞舞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特色的古典辩证法;以阴阳交合、阴阳互补为基本观念的变易观,十分接近于以对立统一为核心的现代唯

物辩证法、发展观。四是兼容并包的文化观龙的形象、龙的造型,充分显示了多元特征的兼容并包性;从深层底蕴和龙的观念上来看,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兼容并包性。超越惟我独尊、排斥异己的单一文化观,走向襟怀广阔、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这是龙的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龙的艺术

8000年源远流长的龙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积淀。而数不清的美术、书法、服饰、瓷器、建筑、雕塑等艺术作品更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全套共有3种面值,币制为关平银,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5分银为黄色,刷色有深浅暗亮等差异,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胶,齿孔12.5度。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根据票幅和纸张等特征分为:薄纸大龙1878—1882年印制,为第一期。纸质韧薄,略呈透明,图框间距约2.5mm,后期全张

为25(5×5)枚,但3分银全张为20(5×4)枚。此期印量最多。阔边大龙1882年印制,为第二期。图框间距约4.5—5.0mm,纸张比较复杂,有的脆薄而易裂损。因纸张尺寸关系,3分银全张改为15(5×3)枚,除3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5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黄5分,全张新票为孤品,原由美国集邮家施塔收藏,曾被中华邮票会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1991年由香港林文琰购藏。

厚纸大龙1883—1885年印制,为第三期。纸质厚而不透明,图框间距2.5—3.25mm,因子模磨损和纸张尺寸关系,全张都改为20(4×5或5×4)枚。按齿孔形态又分光盼、毛齿2套。大龙邮票发行量共约法100万枚,关于它的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经研讨,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被认为在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之间。因此,大龙邮票的发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邮戳、实寄封等,长期以来都是集邮研究的重要课题。龙的瓷器

龙的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奇特的容貌与神异的行止,也引起了古代文人的种种逻思臆想,成为文人骚客、艺术家们颂咏描绘的一个主题,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一批异彩纷呈的财

富……









龙的美术









龙的剪纸

龙的其它艺术品







关于龙的一些现代作品《九龙图》以三代甲骨金文为题材,运用圆转流畅的线条和乾湿、虚实、浓淡、疏密相间的笔法,将龙字九个一组布阵排列,构图新颖,书法奇特,给人一种群龙汇集、万象更新之感。







《龙魂图》以龙乘时变化,纵横四海的龙姿为创意,采用具象与抽象,泼墨与写意相结合的技法,使唯见精神不见字体的龙字,气势恢宏,英姿然,在墨色自然幻化的基础上达到魂笔的境界。















《龙骧图》以中国历代龙图为题材,突出龙的精神气质,采用具象、意象、抽象虚实兼容的创意手法,使神态各异的龙姿轩昂奇伟,妙造自然,气象万千







《龙舞图》在研究中华龙文化过程中,对宏富的龙纹深刻理解之后,连用形象创意将龙的精魂融进生动画面,使亦书亦画、英姿飒爽的构图富有诗情画意。







献花(0)
+1
(本文系名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