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的家乡
2015-01-05 | 阅:  转:  |  分享 
  
我的家乡

淮安市淮城镇勺湖中心小学朱宜江

自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虽然离开家乡外出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但内心总有那么一份牵挂。每隔一段时间,总要回老家去看看,走一走家乡那些熟悉的路,看一看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每逢这个时候,以前的一幕一幕总会浮上我的脑海,心里总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感动。

小时候,我们农村很穷,我们家是最普通的农民家庭。不过,我是赶上了好时候了,到我九岁的时候,我已经能够背上书包,走进学堂去念书了。而我的三个姐姐,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她们只能跟着父母去干活,补贴家用。每天清晨,背上心爱的书包,迎着朝阳,走在家乡的小路上一路去学校,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多自豪了。路,虽然依旧很窄,依旧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那简直就是烂泥塘非常难走,但一天四趟,我走得兴高采烈,并深深喜爱上了它,因为那就是我的求学之路啊!那时候,我们农村大部分人家都还是泥墙草屋,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但听父母亲说,其时日子已经好过多了,在大集体时期,每天同样是辛苦干活,但还是只能以照见人影的稀粥充饥度日,听妈妈说,由于经常喝稀粥,胃被撑得很大,我父亲每顿要吃上一盆还不觉得饱,其实都喝的大部分都是水啊!

后来,党的政策好了,允许承包责任田了,鼓励大家发家致富,大家都拼了命地干,日子渐渐地就好过了。好多人家都买上了自行车,我父亲也咬咬牙买了一辆,村里不少人家还盖上了瓦房。我们家的温饱已经没有问题,并且还买了一头牛,父亲用它给人家耕地挣钱,起早摸黑,打算过几年也把房子盖起来,让我们住大瓦房,我和几个姐姐做梦都想着哪一天能住上红墙绿瓦的新房子。终于,攒够了钱,一九八八年的春天,用了近一个月时间,一栋崭新的瓦房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几个姐妹高兴得蹦啊,跳啊,笑啊。再看看村里的路,比以前的明显地宽了,平整多了,主要道路上,还铺上了石子,乡亲们有骑车下地干活的,有骑车出外经营买卖的,还有的人甚至开上了摩托车。那时候它可是稀罕物,大家都要追上老远,图的就是想多看几眼这洋玩意。那时候,我已经小学五年级了,每天背着书包走在熟悉的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他们的脸上都挂着一种笑容,幼小的心灵也感受了某种叫人喜悦的变化。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再回到家乡,她完全变了模样,我不禁要问,这真的竟是我那熟悉的故乡么?放眼望去,哪里还有过去的我那些熟悉的小路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每条路都有几十米宽,平坦而宽阔。路两边快慢车道之间,是两条经过精心设计的绿化带,什么棕榈、剑麻、红枫,什么月季、玫瑰、迎春花,形成了一座长长的露天公园。绿化带内是两排整齐高大的路灯,一到晚上,灯火通明,似两条金色长龙,伸向远方,来来往往的车辆,耀眼的车灯,给这条长龙注入了鲜活的生命,似乎在不停地跳跃,不停地奔跑。这边,是台湾客商投资的大型电子企业,那边是香港某集团的服装工厂,再那边是正在兴建的大型跨国汽车公司……一栋栋大楼,一座座工厂,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了花。随之,饭店、宾馆、娱乐行业也红火了起来,那五彩缤纷的霓虹灯,那巨大的停车场,无不在向人们传达着时代发展的信息。

我熟悉的乡亲们呢?噢,为了发展工业园区,政府组织了拆迁安置,每家都拿到了新房子,他们不但都住上小区了,还分得了不少钱。有的甚至拿到了两到三套,还找回十几万呢!我们原来的邻居王大爷家搬哪儿去啦?听说他们家拆迁以后,到某新规划区买了一块地,盖起了别墅,住进了洋房。我好久没有去看他老人家了,特意买上几样菜,拎了两瓶酒,去陪他老人家喝两盅。席间,两杯酒下肚,王大爷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我,自从八几年以来,党的政策越来越开放,他们家靠勤劳致富,盖了三次房子,这最后一次啊,花了近五十万。现在啊,他老人家还拿上了老保,和城里退休的老人没什么两样。他的儿子做生意,媳妇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全家一月收入就近万元。他眯缝着眼睛,乐呵呵地对我说:“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啊!这都得感谢我们党,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感谢我们这个社会啊……”

从王大爷家出来,我漫步在柏油马路上。一阵清风吹来,我抬起头深深地吸了一口夹杂着花香的空气,觉得眼前的路变得更平坦了,更宽阔了,一直伸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献花(0)
+1
(本文系袖中余香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