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保教知识与能力测试3
2015-01-08 | 阅:  转:  |  分享 
  
单项选择题?1.有个正常幼儿,在同龄人都能独立走路时,他还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其实质上是缺乏独立行走的()。?A.目的?B.需要?C
.兴趣?D.有意性?2.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开始形成。?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D.情绪状态?
3.关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论述,不正确的有()。?A.幼儿园社会教育就是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中体现?B.幼儿园社会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
所需要?C.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D.幼儿园社会教育要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进行?4.对幼儿园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开展活动?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
儿童身心健康发展?5.下列家庭教育做法中,哪种做法是较为合理的()。?A.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一切为了孩
子?B.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C.当父母亲的教育观念与爷爷奶奶相抵触时,以父母的观念为准?D.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对孩子有所保
留,有时还要适当回避?6.幼儿阶段开始出现书面言语的发展,其书面言语发展的重点是()。?A.识字?B.写字?C.阅读?D.写作?
7.在学龄前期,()儿童的性别角色的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发展是有益的。?A.强化?B.适当淡化?C.不考虑?D.以上说法都
不对?8.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A.注意?B.想象?C.需要?D.思维?9.规则对
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A.权威阶段?B.可逆性阶段?C.公正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10.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
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11.在幼小的儿
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B.幼儿的意志力差?C
.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D.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12.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B.智
、德、体、心诸方面?C.体、智、德、美诸方面?D.美、心、体、智诸方面?13.一位新人园的孩子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下列
回答中最合适的是()。A.妈妈放学后来接你?B.你想妈妈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C.你现在想妈妈了吗?妈妈一下班就来接你的?D.妈妈
下午5点来接你?14.上课时,教师对幼儿的坐姿要求应是()。?A.昂首挺胸?B.双脚并拢??C.把手放背后?D.坐稳且端正?15
.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A.创造性游戏?B.有规则游戏?C.表演游戏?D.个人游戏?16.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
境是指()。?A.幼儿园生活环境?B.幼儿园心理环境?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17.在
幼儿教师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方法中,幼儿教师用有趣的故事、谜语或生动的动作描述激起幼儿活动兴趣的方法属于()。?A.语言激励法?B
.材料吸引法?C.表演法?D.暗示法?18.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是()。?A.家庭生活方式?B.家庭经济状况?C.家庭结
构?D.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19.幼儿园教的主体是()。?A.保育员?B.幼儿教师?C.保健医生?D.园长?20.在幼儿的独
立性、自主性比较欠缺的情况下,教育者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A.权威性?B.知识性?C.主导性?D.艺术性二、简答题?1.简述幼
儿园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原则。?2.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3.简述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4.简述幼儿性别角色认识的发展阶
段。?5.试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及其教育方法。?6.试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三、材料分析题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
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四、活动设计题围绕中国京剧脸谱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答案单项选择题?1.D【解析】幼儿期是幼儿自觉行动目的开始形成
的时期,缺乏明确目的。?2。B【解析】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3.A【解析】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中体现是幼儿园社会
教育的一部分。?4.D【解析】在幼儿园中,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是融为一体的。?5.D【解析】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要对孩子有所保留,
有时还要适当回避,这种家庭教育做法是较为合理的。?6.A【解析】儿童书面言语的产生,如同口头言语一样,是从接受性的言语开始,即先会
认字,后会写字。?7.B【解析】适当淡化幼儿的性别角色和行为,对儿童智力发展和形成男女双性化性格是有利的。?8.A【解析】儿童在这
-N出现的心理活动是对漂亮玩具的指向和集中,因此,心理现象为注意。?9.D【解析】自我中心阶段(2_5岁)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
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10.D【解析】“这儿有个苹果”体现个体的感知觉。“真香!”体现的是想象。“我要吃!”体现的是需要。“这是什
么?”体现的是思维。?11.D【解析】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是这一现象的原因。?12.C【解析】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
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13.C【解析】教师在幼儿交流时要把握幼儿心理状态。?14.D【解析】因幼儿本身的特点,教师
在上课时对幼儿的坐姿要求为坐稳且端正即可,其它选项对幼儿的要求不太合适。?15.B【解析】教育者根据教学任务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包
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16.D【解析】狭义的幼儿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17.A【
解析】语言激励法即幼儿教师用有趣的故事、谜语或生动的动作描述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18.D【解析】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是对儿童身
心发展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19.B【解析】儿童的教学中,教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学的主体是幼儿。?20.C【解析】在幼儿的独立性、自
主性比较欠缺的情况下,教师的主导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二、简答题?1.【答案要点】(1)保教结合的原则;?(2)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3)环境育人的原则;?(4)整体综合教育的原则;?(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2.【答案要点】(1)活动法:游戏法、实验法、操
作练习法;?(2)直观法:观察法、演示和示范法;?(3)口授法:谈话法、讲解和讲述法。?3.【答案要点】实物操作活动是幼儿摆弄和操
作实际物体如玩具、工具、日常用品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幼儿
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当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物体的形状时,他亲眼看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意识自己的作用,享受
到作为一个行动主体操作物体的欢乐。这一切极有利于幼儿发展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其主体能动性。?(2)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幼儿尚处在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与操作实物的动作分不开。为了进行思维,幼儿需要面前有容易操作的物体,实物操作活动正好能满足他们
的这个需要。在与物体反复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幼儿形成和发展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实物操作活动中,语言帮助幼儿把动作操作转化到头脑中进行
。常常看到小班幼儿边说边做,进行“有声思维”,到了大班后默默地有顺序地做,头脑中进行“无声思维”,思维就在活动中发展起来了。?(3
)实物操作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实物操作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总是和思维的内容不可分割的。也就是说,实物操作
活动在发展幼儿认知结构的同时,也成为其获取知识的源泉。幼儿缺乏经验,很难仅凭抽?象思考来认识事物,也很难仅听成人的言语讲解来理解事
物间的规律和联系。所以,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获得物理知识(如物体的硬度、温度的高低等可以用感觉器官摸到、闻到、看到、听到的各种关于物
体的知识)和数理逻辑知识(数学知识、逻辑知识等)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答案要点】(1)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2_3岁);?(2)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一岁);?(3)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5.【答案要点】(1)基本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以她广博的医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和精神病学等知识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①发现
儿童。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
生命。②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感觉特别敏感期?的理念,也就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她归纳出
以下几个敏感期:第一,秩序敏感期。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从出生第一年就出现并持续到第二年,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可以感觉得到。这是
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第二,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
力往往集?中在最细小的细节上,如鞋子放到了鞋架的旁边,而没有放在鞋架上等。第三,行走的敏感期。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
感期。第四,手的敏感期。幼儿会朝外界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动力代表幼儿自我要进入外部世界之中。第五,语言敏感期。1岁左右幼儿开
始学说话,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③自由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
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2)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初步的知识教育以及文化历史教育。?(3)教育
方法。①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每一个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的“生命的、
活动的真实环境”。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当的教育、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②教师。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的教师被称为指导员。?她们的教学
任务有别于其他的学校。因为在这里,教师只要做到三点就够了,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③教具——活动材料。儿童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具进
行的。教具是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所需要的环境来设计的。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引起儿童的兴趣和?自由活动,在
活动中,使儿童形成一个生活集体,从这个集体中培养出真正的儿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6.【答案要点】(1)在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
的问题主要是注意的分散。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说来,引起幼儿注
意分散有以下原因:?①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要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
段所适合的时间。例如,小班幼儿集体集中活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幼儿在那里坐20—.30分钟,而且活动也不能是只
让幼儿坐在那里听。?②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
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⑨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的布置上
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另外,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
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2)注意转移的能力差。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理还“惦记”着前一个事物,出现注意的分散。因此,教师要
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3)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
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陕情绪,从而使幼儿
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4)幼儿的“多动”现象。“多动”与“多动症”是不同的概念。近年来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多动症幼儿比
起同龄的孩子来说,注意力更不稳定,动作显得更多,重的还容易出现过失行为。多动症不是家长或教师能随便下结论的。上述多动症的特征中,注
意力不稳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不能以一两个特征给幼儿冠以“多动症”,即便有医学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的检查、心理测验等都不是能从
表面看出来的。对此,教师要审慎对待幼儿的多动现象。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
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下,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
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
清晰的知觉。?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
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
,很少变化,毫无停顿,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
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
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四、活动设计题?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欣赏京剧脸谱
的色彩美与图案美,初步培养幼儿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与表现能力。?2.实践目标:鼓励幼儿尝试用对称的方法设计脸谱图案,并能细致、耐心
地进行描绘与涂色。?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激发幼儿关心、喜爱京剧脸谱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活动准备:?京剧脸谱欣赏、示范
画(共4张);范例步骤图4张;幼儿脸谱设计用纸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引出脸谱话题?孩子们最近我们一直在讲关于京剧的一些事情
,都知道了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宝贝,表演京剧的演员不仅会唱、有真功夫,还有一个很大的本事——在演出之前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化妆、设计各种各
样的脸谱,就是在脸上画上代表自己角色身份的花纹、图案,很漂亮的!观众老远一看,就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所以,我们中国的京剧真的很了不
得,连听不懂中国话的老外看了也直翘大拇指。?(一)欣赏脸谱?主要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京剧脸谱的主要特点:色彩鲜艳、对称;图案花纹对称
、夸张。1.欣赏艺术化脸谱?引导语:(出示三张欣赏画)这些都是京剧中的大花脸角色(美的视觉享受与情感表达,要投入真情实感与幼儿的情
绪一致,是和幼儿一起感受美的人,而非教授者;要对幼儿的情感表现有反映)。京剧脸谱真漂亮,你最喜欢哪一张,你觉得什么地方很美,很特别
?(根据孩子的情况教师把握以下基本点,给予积极回应)?色彩方面:?(1)找一找,有哪些鲜艳漂亮的颜色?幼儿自由说,教师手指点相应的
颜色。(2)色彩与人物的关系,以及左右色块的对称。?小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一般有红、黄、蓝、绿、黑、白;颜色浓浓的、深深的、亮亮的,一看就很吸引人,怪不得京剧有那么多人喜爱看。?图案花纹方面:?(1)找一找,哪个是后裔?(关注图案花纹的对称与简单蕴意)(2)脸谱上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图案,你看出来像什么??小结:京剧脸谱上的图案花纹真多,眉毛、胡子也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快速简单指点刚才幼儿说到的),真夸张,很有趣的。?2.欣赏范画脸谱?看看老师画的脸谱棒不棒,是一个大红脸。我把眼睛这儿设计成了云、浪花的图案(引导幼儿用手指头跟着老师笔划),一朵云,两朵云,三朵云;两边对称,右边也有一朵弯弯的大云朵,两朵云,三朵云……眉毛变成了两朵大大的浪花,额头也是一朵卷卷的浪花,下巴是——两朵云。(三)示范设计脸谱?示范步骤:眼部周围——眉毛——胡子——额头和下巴(四)幼儿设计脸谱?1.帮助幼儿简单回顾设计步骤。(出示脸谱步骤图)2.鼓励幼儿设计脸谱。(大胆、细心)?(五)延伸活动?1.幼儿作品的赏析。?2.组织幼儿开展京剧脸谱展示秀活动。
献花(0)
+1
(本文系懒丹36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