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精读黄帝内经虐论篇第三十五①
2015-01-19 | 阅:  转:  |  分享 
  
【http://www.byb.cn/byb.cn?XJ】疟论,讲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疟疾。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疟疾。疟疾在我国
古代称为瘴气,国外称malaria,为意大利文mala(不良)与aria(空气)二字合成。?精读黄帝内经虐论篇第三十五①?本病是
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疟疾是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脑、肝、肾、心、肠、胃
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而《黄帝内经》的年代,对疟疾病的病理还不是很了解,认为是受了风邪引起的,因而在论述上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
。这点西医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中国在治疗疟疾上,对世界有突出贡献,因为发明了青蒿素,而它的发明人是屠呦呦。2011年9月,中国女药
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
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疟疾多发生于热带地区,老百姓俗称打摆子。大家知道杜聿明吗?就是杨振宁前妻的老丈人。抗日战争时期,他率中
国远征军去缅甸时,过野人山时,就得了疟疾,好在大难不死挺过来了。可想而知,这种病的厉害。?由于疟论篇较长,故而我们分成上下两篇来
解读,总结部分,我们在下篇一起做。?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岐伯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
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
。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
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疏
,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
内外相薄,是以日作。?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
也。?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
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
;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原也,其
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入则病作。今卫
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发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奈何??岐伯曰:此邪气客于头项,循膂而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
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气至手足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
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帝曰:善!夫风之与疟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得有时而休者,
何也??岐伯曰:风气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岐伯曰:夏伤于大暑,
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
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原文】?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岐伯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
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
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
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此令
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
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日作。?【点评】本段重点说明①伸欠乃作:伸欠,病状名。又称欠伸、呵欠。出《素问·疟论》。乃作,乃,
就;作,发作。这里连起来,是呵欠连连状。?②此荣气之所舍也:荣气,即营气。《素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
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营气: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气,行于脉内,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的功能。舍,驻留。?③得阴而内薄
,薄,当动词,通"迫"。迫近;接近,这里有阴阳相搏之意。?④是以日作:是以,所以;日作,每日发作。?【整段翻译】?黄帝
问道:一般来说,疟疾都由于感受了风邪而引起,他的发作有一定时间,这是什么道理??岐伯回答说:疟疾开始发作的时候,先起于毫毛竖立,
呵欠连连,乃至寒冷发抖,下颌鼓动,腰脊疼痛;待寒退,便是全身内外发热,头痛有如破裂,口渴喜欢冷饮。?黄帝道: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请说明它的道理。?岐伯说:这是由于阴阳上下相争,虚实交替而作,阴阳虚实相互移易转化的关系。阳气并入于阴分,使阴气实而阳气虚,阳明
经气虚,就寒冷发抖乃至两颌鼓动;太阳经气虚便腰背头项疼痛;三阳经气都虚,则阴气更胜,阴气胜则骨节寒冷而疼痛,寒从内生,所以内外都觉
寒冷。如阴气并入阳分,则阳气实而阴气虚。阳主外,阳盛就发生外热;阴主内,阴虚就发生内热,因此,外内都发热,热甚的时候就气喘口渴,所
以喜欢冷饮。这都是由于夏天伤于暑气,热气过盛,并留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亦即荣气居留的所在。由于暑热内伏,使人汗孔疏松,腠理开泄
,一遇秋凉,汗出而感受风邪,或者由于洗澡时感受水气,风邪水气停留于皮肤之内,与卫气相合并居于卫气流行的所在;而卫气白天行于阳分,夜
里行于阴分,邪气也随之循行于阳分时则外出,循行于阴分时则内搏,阴阳内外相搏,所以每日发作。?【原文】?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
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何气使然??
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
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注于伏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
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
间日乃作也。?【点评】讨论疟疾为何隔日发作。①其间日而作者何也?间日,隔日。?②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日晏,原指天色已晩,日
暮。但此处则是指逐日推迟日早,逐日提前?③注于伏膂之脉:伏膂之脉,解剖结构名。指隐伏在脊背筋肉之间的经脉,指肾脉。《素问·疟论
》:"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注于伏膂之脉。"王冰注:"伏膂之脉者,谓膂筋之间,肾脉之伏行者也。肾之脉,循股后廉贯脊属肾……但
循膂伏行,故谓之伏膂脉。"?【整段翻译】黄帝道:疟疾有隔日发作,为什么??岐伯说;因为邪气舍留之处较深,向内迫近与阴分,致使
阳气独行于外,而阴分之邪留着于里,阴与阳相争而不能即出,所以隔一天才发作一次。?黄帝道:讲得好!疟疾发作的时间,有逐日推迟,或逐
日提前的,是什么缘故??岐伯说:邪气从http://www.byb.cn/xuewei_326.aspx风府穴侵入后,循脊骨逐日
逐节下移,卫气是一昼夜会于风府,而邪气却每日向下移行一节,所以其发作时间也就一天迟一天,这是由于邪气先侵袭于脊骨的关系。每当卫气会
于风府时,则腠理开发,腠理开发则邪气侵入,邪气侵入与卫气交争,病就发作,因邪气日下一节,所以发病时间就日益推迟了。这种邪气侵袭风府
,逐日下移一节而发病的,约经二十五日,邪气下行至骶骨;二十六日,又入于脊内,而流注于肾脉;再沿冲脉上行,至九日上至于http://
www.byb.cn/xuewei_43.aspx缺盆之中。因为邪气日渐上升,所以发病的时间也就一天早一天。至于隔一天发病一次的,
是因为邪气内迫与五脏,横连与膜原,它所行走的道路较远,邪气深藏,循行迟缓,不能和卫气并行,邪气与卫气不得同时皆出,所以隔一天才能发
作一次。?【原文】?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发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奈
何??岐伯曰:此邪气客于头项,循膂而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
背而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气至手足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
气之所合,则其府也。?帝曰:善!夫风之与疟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得有时而休者,何也??岐伯曰:风气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
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岐伯曰: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
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点评
】本段重点指出疟疾的发病过程,重点讨论了寒疟。①故风无常府风,风邪。常府,府,府弟,地方,此处指发病的部位,下同。常府,就
是经常发病的部分。?②沉以内薄,指病邪沉入体内与人体的正气相搏。?③故卫气应乃作应,相应,是邪与正相遇。乃作,就发作。?
④寒疟:又称牝疟,指以寒热定时而发,寒多热少,头痛,肢体疼痛,口不渴或喜热饮,胸胁痞闷,欲吐不吐,精神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紧
等为常见症的疟疾。症状因寒气内伏,再感风邪而诱发的一种疟疾。临床表现有寒多热少,日发一次,或间日发作,发时头痛,无汗或微汗,脉弦紧
有力等。?【整段翻译】?黄帝道:您说卫气每至于风府时,腠理开发,邪气乘机袭入,邪气入则病发作。现在又说卫气与邪气相余的部位每日
下行一节,那么发病时,邪气就不恰在于风府,而能每日发作一次,是何道理??岐伯说:以上是指邪气侵入于头项,循着脊骨而下者说的,但人
体各部分的虚实不同,而邪气侵犯的部位也不一样,所以邪气所侵,不一定都在风府穴处。所以说,邪中于头项的,卫气行至头顶而病发;邪中于背
部的,卫气行至背部而病发;邪中于腰脊的,卫气行至腰脊而病发;邪中于手足的,卫气行至手足而病发;凡卫气所行之处,和邪气相合,那病就要
发作。所以说风邪侵袭人体没有一定的部位,只要卫气与之相应,腠理开发,邪气得以凑合,这就是邪气侵入的地方,也就是发病的所在。?黄帝道:讲得好!风病和疟疾相似而同属一类,为什么风病的症状持续常在,而疟疾却发作有休止呢??岐伯说:风邪为病是稽留于所中之处,所以症状持续常在;疟邪则是随着经络循行,深入体内,所以必须与卫气相遇,病才发作。?黄帝道:疟疾发作有先寒而后热的,为什么??岐伯说:夏天感受了严重的暑气,便留藏在腠理皮肤之中,到秋天又伤了风邪,就成为疟疾了。所以水寒,是一种阴气,风邪是一种阳气。先伤于水寒之气,后伤于风邪,所以先寒而后热,病的发作有一定的时间,这名叫寒疟。
献花(0)
+1
(本文系一味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