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摄影理论 6 曝光补偿知识漫谈
2015-01-20 | 阅:  转:  |  分享 
  
曝光补偿漫谈



曝光补偿简单理解,就是对相机向被摄体测光后得出的快门和光圈组合的参数,施加人为的改变,改变对象是这一次测光得出的快门速度。曝光补偿可以视为是防止光源欺骗相机测光系统的一种手段。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差强人意,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拍摄者手工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exposevalue)。

我们平常经常说“白加黑减”也包含这个道理,从字面上看,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背道而驰。其实不然,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偏重中心主体,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环境很明亮,因而计算出的曝光参数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比如你对大面积的雪地对焦,由于白色易反光,机器会以为被摄体很亮,会把快门速度加快,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人为地改变快门速度,即加曝。同理,对黑色的东西比如鼠标或者摄影包测光,可能就需要减曝了。黑减白加就是如果你的拍摄画面中心多黑色,就减少曝光补偿,因为电脑对着黑色计算出来的曝光组合,会让别的地方过曝。相反,对着白色就要增加曝光补偿,道理类似。

加曝光补偿(加曝)则快门减慢,告诉机器要取得更多的曝光,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通光的量,只有减慢快门;反之,减曝则加快快门速度。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曝光补偿用得较多的情况是:在室外照逆光人像。因为这时利用相机测光,它可能是所摄目标的平均值,这样很可能照出来,背景正常,人的脸部变暗,这时可以进行“曝光补偿”,给它+0.3-1.0EV,这样人的脸部就正常了,至于加多少,属于经验值。上面这种情况,如果你的相机有AE锁,也可以直接在脸部采样测光后锁定,就用所测的光线曝光,这时也可以不用曝光补偿。

当然你也可以使用手动档来拍摄,这个时候就没有曝光补偿的概念了,因为手动档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都是由你自己设置的。

以下是需要进行曝光补偿的典型拍摄场景。

正向补偿:1.拍摄文字时(白纸上的黑字)2.背光的人像3.极亮的景色(如雪地)与高反射程度的物体4.天空晴朗时负向补偿5.聚光照明的拍摄物、特别是以暗色为背景时3.低反射程度的景物,如拍摄绿色或暗色叶子的照片。



为什么要进行曝光补偿?人眼是通过对环境光线稳定值来调整瞳孔大小的,18%的中灰度是我们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平均光线值,在人眼瞳孔调整范围之内还无法达到这个稳定值的话,人眼就会降低对环境的正确判断识别能力。摄影设备就是依据这个原理来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的,相机在半按快门后即完成对光线的测定,经程序计算后自动调整光圈、快门、ISO值等待下一步操作。简单地讲:“程序自动曝光”拍摄出的照片上明亮物体、黑暗物体能表现出18%的中灰度色调。同人眼一样,在这个值之外的环境光线,相机就无法正确在底片/CCD上正确表达出来。曝光补偿的几种方法曝光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一般的有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的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

上面这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类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EV的调整补偿。外源光线类的闪光灯光线补偿,在缺乏其他补光光源情况下补光偏硬,往往会在被摄对象的背景上留下明显的阴影,同时会使被摄主体高反射部分失去层次,失真严重,所以一般很少采用。摄影灯可以营造出很好的拍摄效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局限于摄影棚之内。补光效果柔和的反光板对于小场景人像类摄影应用广泛,常用于主体面部补光,其局限性不言而喻。光圈以及快门的光通量参数调整,往往由于拍摄过程中需要考虑景深,以及运动物体因素影响,实际运用中会有捉襟见肘的感觉。对于现在普及设备来讲,最常用到的手法是进行EV的调整,以期达到曝光补偿的目的。



正确使用曝光补偿功能

对于初学者来讲,曝光补偿一般用于静物、景物拍摄的场合。这个场合适合你从容进行参数调整,用不同的补偿值拍摄多张片子,从中选择最佳作品出来。正确调整EV值: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需要注意的是DC无论在P挡还是S/A挡下,当对EV值进行调整时,相机的光圈/快门参数也会有相应的变化:P挡下EV调整时,相机光圈、快门都会做出自动调整;A挡下光圈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快门的速度变化;S挡下快门固定、EV调整会联动使光圈大小变化。但是这些光圈、快门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最终成像后的曝光补偿效果。M挡下拍摄的特殊效果在DC的M挡下,光圈和快门的速度都可以分别调整的,而对光圈/快门的配置进行相关设定后,DC的测光完成时,会根据对环境光线的计算自动给出一个EV补偿参数,这个参数是无法手动调整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利用其补偿极值外的“参数溢出”达到创作目的:即利用数码相机无法达到的EV补偿值之外的部分实现创作目的,这时的EV值在LCD的显示上呈现红色(参数溢出)。



一般情况下,是否需要运用曝光补偿,我们主要需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被摄对象亮度比较高时需作曝光正补偿?

比如:说在拍摄风光照时,要是蓝天白云等浅色调内容占了较大面积时,就要考虑适当增加曝光量,顺光至少增加半档,侧光加一档左右。如果是逆光,就要针对太阳的位置高低来处理,同时看你表现什么内容,通常你想将画面中的细节也能相应表现的话,就要适当增加1.5-2档左右曝光量,太阳越处于画面中心,就越要适当增加曝光量(当然也应注意避开有强烈光线的太阳,防止相机图像感应器受到损害。如没有发出强光的太阳,如雾气中的红日,朝日夕阳等,因为它们亮度低,完全不会对测光造成影响,则不必考虑曝光补偿问题)。?

此外在拍摄雪景、雾景等特定内容时,都要根据表现对象最后需以高调形式来显示的特点,酌情作曝光补偿。一般拍摄雪景最好补偿1档到1档半曝光量,不然你最后得到的雪不是白色,而有可能因曝光不足而成为灰色;拍摄雾景最好补偿半档到1档曝光量,不然你得到的雾景影调偏暗,接近夜景一般,显然不理想。?

还有像拍摄白色的舞台,成群穿白色服装的人,医院或者环境亮度很高的实验室,大面积以天空为背景的飞机等比较特别的对象时,都要根据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作适当的曝光正补偿。?

2、被摄对象亮度较低需作曝光负补偿?

比较典型的是在拍摄城市夜景时,除了画面中建筑、街道或其他亮度较高的内容占据画面主要面积外,要防止曝光过度主要依靠两个手段:一个是?使用点测光来对主要表现对象测光曝光;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曝光补偿来适当减少曝光量。

一般在拍摄的画面中(尤其是画面中间测光敏感部位)占据大面积天空时,往往需要减少2档甚至更多的曝光量。?

除了拍摄夜景,在拍摄其他风光类题材,如夏季浓密的树阴,逆光状态下的山脉等都要适当借助利用曝光负补偿来减少曝光量。还有拍摄身穿黑色服装的人物,拍摄深色调的纺织品等,都需减少曝光量才有可能获得正常的影调还原。因为数码相机也是通过测量被摄对象反射光来决定曝光量,在处理明显亮度偏低的对象时摄影者如果不作相应曝光负补偿,最后得到的将是中性灰影调。很显然,将明显为黑色或者深色调的对象最后转化为中性灰为主调的画面是很难令人接受的。?

3、被摄对象与背景关系复杂时需灵活处理?这主要有两种情况:?A.背景亮度高,主体亮度低,需作曝光正补偿,增加曝光?

这种情况在拍摄会议人物时常常会出现,有时候人物坐在窗前,而窗子的背后有阳光射入,背景显得比较亮而人物则明显偏暗,这时如不采用闪光灯作补光,就需作曝光正补偿,一般经过1档左右的曝光正补偿,人物的脸部层次就会明显改善。还有在拍摄逆光人像时,如果背景包括大面积的天空、水面等亮度较高对象时,也要通过正补偿或者采用其他辅助光等形式来改善反差,不然就会影响到主体人物的反映。即使后期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来提亮人物,也会因噪点明显而影响照片质量。?

B.背景亮度低,主体亮度高,需作曝光负补偿,减少曝光。?

这种情况在舞台摄影中常常遇到,一般在舞台上一个或者少量演员演出时,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常常会利用一两个追光灯照在人物上,这时舞台上其他背景因为没有直接受到光线照射,几乎呈现为黑色,所以两者反差极大,除非表演者恰好位于画面中心位置而你又采用了点测光模式,不然务必作曝光负补偿,否则很容易出现曝光过度?现在够清楚了吧,下次你不妨按照上面的房间试试,希望能拍出让你满意的精彩照片。



(根据网络资讯整理)











1







献花(0)
+1
(本文系灯火阑珊35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