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发展演变与文化渊源
中国瓷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汉族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进入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中国逐渐被誉为“丝国”;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
一、“青出于蓝”——青花瓷的由来与发展
古人诗云:“纤云四卷无天河,晴空吹风月舒波”,恰如其分地表达出青花瓷的通透秀雅。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它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历久不衰。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一)、人类创造的新物质--陶器
瓷器精于陶而源于陶。据考证,我国陶器的烧制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而瓷器的出现也有1800余年的历史。首先,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粘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起,人类已用粘土塑造某些形体,如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的陶片,经C14测定,距今就有一万年以上。随后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开始出现了。
(二)、陶瓷的发展演变
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后,手工业分工和发展促进了制陶技术的提高,原料的选用、淘洗以及精炼都较龙山文化时期认真,并出现了釉陶及瓷器的某些特征。东汉、三国、两晋及南朝以一类或二类瓷土为原料,晋代婺州窑创用化妆土美化制品,先在坯体上挂化妆土再挂釉,化妆土系用精选后氧化铁含量低的白色瓷上,经认真淘洗而成,这个方法一直沿用到唐朝,化妆土的作用为:使较粗糙的坯体表面光滑;坯体烧成后呈现的猪肝色得到覆盖;制品釉面较饱满;制品釉色较美观。
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到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经过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进一步发展,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出现了以康熙朝的青花为代表的精品佳作,其视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
在青花瓷的工艺上,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实现了从陶器到瓷器的进化。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经在景德镇诞生,就以极奇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成为生产的主流,并远销国内各地及亚、非诸国。
(三)、青花瓷“礼器”的性质与对外交流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青花瓷作为“礼器”运用于对外贸易由来已久。青花瓷颜料中的钴蓝与传统伊斯兰文化中的“喜色”相一致,把“波斯蓝”与中国“瓷”相融合而烧成的青花瓷器,就是景德镇窑工受“波斯蓝”的影响而创新的结果。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作为特殊外销商品的“青花瓷器”,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又是中西亚文化交流融合后的灵想独辟。
二.“寓朴于美”——青花瓷的含义
《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展现出一种器物的璀璨夺目与超脱于物外的文化精神。青花瓷整体呈现出的润泽光辉与文化内涵,与此诗中的意境不谋而合。
、日新月异——青花瓷器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青花瓷种类繁多,包罗万象。纵观历史朝代,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使用钴蓝颜料作呈色剂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隋代出现了成熟的白瓷,扬州唐城出土的白地蓝花青花瓷残片,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青花瓷实物。宋代呈现了瓷器“百花争艳”的阶段,出现了五大名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均窑),元代是一个过渡,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明清时期,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二)、灵想纷呈——青花纹饰的悦心悦意
青花瓷本身没有贵贱之分,帝王将相因为崇尚高贵、华丽、豪气的秉性,所以促成官窑青花表现出雍容华贵、典雅大度的皇家气质;文人墨客因为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文理想,所以促成民窑青花表现出端庄素雅、卓尔不群的高尚情怀;普通百姓因为向往安宁幸福、吉祥如意的生活环境,所以促成了民窑青花又表现出勤劳质朴、张扬生命的执著精神。青花瓷就是这样,无论它是一只碗或是一只瓶,无论它的花纹是十字边或是芭蕉脚,它总是很容易让你读懂它,而且被它吸引、感染,为它沉醉。
青花瓷上的传统图案也暗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且吉祥的寓意。龙凤、山庄屋宇、八仙、罗汉、吉象、双鹿、双狮戏球、人物仙鹤、白兔、葡萄、梅花、缠枝花卉、桃猿图、高僧图、仙人乘槎图等图案被工匠们巧妙地融汇到青花瓷工艺中,并且赋予了很多福寿祥瑞的寓意。内容主要有:麒麟降瑞、天赐黄金、财神叫门、五子登科、丰年吉庆、连中三元、马上封侯、富贵荣华、五谷丰登、蟾宫折桂、发福生财、年年有余、龙凤呈祥、四季平安、吹箫引凤、万象回春、福寿双全、福寿康宁、人财两旺、太师太保、太平有象、三羊开泰、连年有余、和气生福、喜从天降、金玉满堂、福寿万代、喜得连科、三元及第、福增贵子、喜在眼前、福寿双全、龟鹤齐龄、福缘善庆、举案齐眉、鸳鸯贵子、二龙戏珠、双凤呈祥、麒麟献瑞、欢天喜地、一路连科、一路福星、九世同居、平步青云、春风得意、三星高照、翘盼福音、纳福迎祥、竹报平安、吉祥如意、九阳启泰、刘海洒钱、渔翁得利、五子闹弥勒、八仙仰寿、天女散花、麻姑献寿、东方朔捧桃、瑶池进酿、麒麟送子、麒麟祥瑞、麒麟如意、马上平安、嫦娥奔月、年年有余、状元及第、一品清廉、九秋同庆、九重春色、天仙寿芝、四季平安、本固枝荣、玉堂富贵等等。
人常说,“室无画则不美,人无瓷则不贵”。而画与瓷的结合则最能表达美与贵的品味。为使青花瓷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更加深入地走进生活,百年巧匠将木制品与青花瓷完美结合,研发的木质青花地板、墙板、天花板等产品,充分体现出当代手工艺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与创新。
《华容青凝》
《凤鸾乾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