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5-01-24 | 阅:  转:  |  分享 
  
吹尽狂沙始到金——走近大唐诗人之“诗豪”刘禹锡

?繁荣昌盛的大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代。随着开元盛世的到来,大唐诗坛更是热闹非凡,人才辈出,群星闪烁。历史总是逃脱不了盛极必衰的命运的。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唐王朝,也终于由繁荣走向了衰弱。文艺的兴衰往往与社会的兴衰是紧密相连的,政坛也紧密相连着文坛。随着公元761年王维的去世,在短短的十年间,李白、高适、岑参、杜甫等等一大批诗坛巨星相继陨落。从此繁闹的大唐诗坛一下子安静了近二十年。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也就是在这二十年里,大唐诗坛又一批新秀相继诞生。公元768年,一代文豪韩愈出生;四年后,白居易、刘禹锡同年出生;五年后,柳宗元生;十一年后,元稹和贾岛又同年而生……。这一代诗人的命运也必定与他们大唐王朝的命运紧紧相连。由于当时的大唐王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权力更迭频繁,政坛更是风起云涌,在这样的政局下为官,其仕途前景是无法预料的,而恰恰诗人刘禹锡就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出生,与白居易同岁。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他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由此可见,他与三国时期的刘备也是同宗。不过现代人根据有关史料考证,刘禹锡的先祖原为匈奴人,他的七代祖刘亮在北魏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公元四九三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刘亮一家也跟着来到了洛阳,这也是刘禹锡祖籍洛阳的来历。刘禹锡的曾祖刘凯,曾任博州刺史。祖父刘金皇,先后任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殿中丞、侍御史等职,死后追赠为尚书祠部郎中。父亲刘绪,于天宝末年考中进土。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刘绪为躲避祸患灾难,带领全族东迁徙到浙江湖州、嘉兴。刘禹锡就出生于此地,童年也是在浙江嘉兴度过的。由于刘家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所以刘禹锡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贞元九年(公元793年),22岁的刘禹锡与21岁的柳宗元同登进士第,同年再登博学鸿词科。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24岁的刘禹锡在长安通过了吏部铨选,被授予九品太子校书。不久,其父在江扬州病故,刘禹锡只得告假回扬州服丧三年。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服丧期满的刘禹锡,进入杜佑(诗人杜牧的爷爷)的徐泗濠节度使幕府,任掌书记。两年后,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一年后,刘禹锡升任为正八品上监察御史,与韩愈、柳宗元等为同事。又两年后,刘禹锡在老宰相杜佑、中书令韦皋、新任宰相韦执谊等高官重臣关爱下,再加上他又与户部侍郎王叔文、右散骑常侍王伾、礼部员外郎柳宗元四人结为朋党。真可谓,在朝廷内外风光一时,盛气凌人,以至于到了无人敢言的地步。刘禹锡的官运自然亨通,由崇陵使判官、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一路高升。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春节刚过不久,德唐宗贞于正月二十三日驾崩,唐顺宗李诵即位,改年号为永贞元年。唐顺宗即位时已得了中风病,不能说话,但还是立刻重用他的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顺宗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参与朝廷大政的决策。为了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王叔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在“永贞革新”中,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革新派的主将,他们共谋打击宦官势力。他们宣布罢黜宫市和五坊小儿,还停发了19名宦官的俸禄,任朝臣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节度使,韩泰为行军司马,以图逐步收夺宦官的兵权。同时,还罢免贪官京兆尹陈实的职务,免除苛捐杂税,停止财政上的“进奉”。这些进步性的改革举措,受到了宦官集团和部分地方节度使的强烈反对。据史书记载,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在改革中有点霸气狂妄和盛气凌人,因而树敌很多。令刘禹锡没有想到的是,在改革中风光了几个月,却换来了一生的厄运。同年,八月六日,宦官集团拥立唐宪宗李纯即位。随即宦官集团和保守派开始了历史清算,短短五个月的“永贞革新”就此失败。不久,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第二年就被赐死),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因中风病病死)。刘禹锡、柳宗元、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8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这就是唐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第二年又追加诏令,说他们这些人扰乱朝纲,“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内”,也就是说,即使遇到朝廷大赦,他们这些人也不在赦免之列。因此,诗人刘禹锡坎坷磨难的仕途也从此开始了。也正是由于这种挫折、磨难和坎坷,才成就了诗人刘禹锡在大唐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成就与地位,因为他的传世名篇佳作都是在贬官生涯中写出的。乱世造英雄,磨难出佳作,历史就是如此!刘禹锡就是刘禹锡,认死不认输,不仅有傲气,而且有傲骨。虽然被贬为朗州司马,一呆就是十年,心态一直比较好。据《旧唐书》载,“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这样的贬官生活,反而成就了刘禹锡别有天地的文学创作。朗州当地民间有巫师祭神活动,活动中有各种各样的唱词,刘禹锡就依据这些特色的唱词,创作了著名的《竹枝词》十首。例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些都是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诗词。元和十年,朝廷终于想到了被贬到外地十年的“八司马”,于是召他们回京,准备起用。刘禹锡回京后,闲着无事,就到玄都观里观赏挑花。面对如今的朝廷,回想自己十年的贬官生活,触景生情写了一首《游玄都观》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的后两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意思是说,现在朝廷中这么的多大官小官,都是我刘禹锡贬出京城后才提拔起来的,你们都是我刘禹锡的晚辈。刘禹锡这首发牢骚的诗,立即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纷纷上书弹劾被召回的这些贬官们,说他们并没有改过自新,而且心怀叵测。结果,一纸命令,再次贬刘禹锡为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柳宗元为柳州刺史。跟以前相比,官职虽说升了一级,但是地方却更偏远。柳宗元跟刘禹锡本来就情同手足,看到刘禹锡被贬到交通极为不便的播州,而且刘禹锡的母亲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心里替他难受。于是柳宗元向皇帝上书,要求自己跟刘禹锡调换。跟刘禹锡交情深厚的御史中丞裴度也向皇帝说情:“陛下以孝治国,刘禹锡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现在把他贬到遵义,路途遥远,其母亲根本无法随行。这样会使他们母子今生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请求皇上开恩。”唐宪宗于是改刘禹锡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后来又从连州调往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地任职,这一贬又是十四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55岁的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也从苏州回归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也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谢他: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白居易的诗里“二十三年折太多”冲满了伤感与消沉。而刘禹锡的诗里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却以“看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充满了人生的豁达与高昂。直到唐文宗太和二年,57岁的刘禹锡才被调入京城,任主客郎中。这时候他的好朋友柳宗元已经死了一年多了。在长达二十三的年贬官生活中,傲骨诗人刘禹锡始终没有向权贵折腰,也没有向命运低头。刚刚回到离开十四年的京城,他就再次游览了玄都观。一切都是物是人非,玄都观已是断壁残垣。观里灿烂的桃花,早也荡然无存,只剩下半园青苔、几畦菜花黄。刘禹锡又是触景伤情,又写下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而且在诗前还写了一篇小序。其文曰:“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刘禹锡写这篇序文是有意旧事重提,这还不算,尤其是“以俟后游”四字,更是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怕你们打击报复,时刻准备再次被贬到外地,我以后还会再回来的。倔强的刘禹锡虽然屡次遭到打击报复,仍然傲气十足。

?在刘禹锡被贬官长达二十四年的艰难日子里,他以豁达的人生观,开朗的生活观。不沉沦,不颓废,百折不挠,挫而愈坚、愈挫而愈勇。依旧写他的诗词文章,依然激情豪迈地感悟历史感悟人生,而且名篇警句迭出不穷,真不愧“诗豪”之名。如他勉励自己、掷地有声的千古名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他感悟历史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秋天在中国文人眼里和内心是充满伤感悲凉的,千百年来成了文人墨客悲感伤怀的对象。也只有刘禹锡这样豁达的诗人,才能够写出那首让人惊叹不已激情豪迈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晚年的刘禹锡与白居易交往甚密,以诗互赠。有一次,白居易在诗中诉说自己老境的悲苦,刘禹锡却以“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来劝慰他。健康的心态,乐观的人生,真可谓一目了然。“诗豪”刘禹锡不仅诗中有豪情,更是人之豪杰。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刘禹锡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朝廷追赠他为户部尚书。

献花(0)
+1
(本文系若水1990在...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