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寒门文豪 坎坷仕途
2015-01-24 | 阅:  转:  |  分享 
  
寒门文豪坎坷仕途——走近大唐诗人之“文豪”韩愈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编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唐诗,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朝著名诗人韩愈所作,一千多年来,至今仍被亿万人吟诵,经久不衰。

韩愈,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出生,字退之,河南孟县人。他是唐代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家和诗人,也是一个叱深咤风云的人物。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对解放和扩大汉语的表达功能起到过扭转风气的作用。他又是一个语言大师,写文章主张“惟陈言之务去”,他创造了许多叫人耳目一新的语汇。如“面目可憎”,“垂头丧气”,“不平则鸣”,“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等等。这些词语形象生动,一直被沿用至今。

韩愈的父韩仲卿曾经做过武昌县令,在韩愈三岁的时候就不幸去世了。从此,他的长兄韩会承担了抚养韩愈的重任。韩会比韩愈大二十多岁,也是当时的才子,因当时受到宰相元载的青睐,韩会被授任起居舍人一职。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宰相元载倒台,韩会也受到牵连,被贬到广东韶州,年少的韩愈也随兄长颠簸流离到了广东韶州。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韩会在韶州郁郁而终,韩愈当时才十二周岁,就与嫂子郑氏一起将兄长的灵柩运回河阳故里安葬。韩愈从此开始了与嫂子郑氏和侄儿韩老成相依为命、零丁孤苦的生活。少年的韩愈是嫂子郑氏将他养大成人,并教他读书识字,后来,长嫂如母的郑氏去世后,韩愈还特意为嫂子服孝三年,以报嫂子的养育之恩。

贞元二年十月,十九岁的韩愈决心要承担振兴家族的重任,毅然踏上到长安参加科考求仕的艰辛之路。从十九岁到二十八岁,韩愈十年时间里,四举于礼部,三选于吏部,就这样在考试中度过了。

封建王朝的科举取士,往往是一篇文章定终身。到长安后,韩愈连考了两次都不中。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23岁的韩愈又在长安参加了第三次科举考试。这次的主考官叫陆贽,也是位才高气傲,性格怪癖之人,他出的题目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拿到题目大笔一挥而就,又认认真真检查了两遍,才交了卷。到发榜之日,韩愈这次又落榜了。原来当时要求用骈体写文章,要在音韵、对偶、用典方面下功夫。韩愈并没有按要求去写,而是按自己的胸臆发挥,骈文本来也是散文的一种格式,韩愈是散文大家,自然写的不会差,清新朴质,不同凡响。怎奈文体格式不对,主考官陆贽看了几眼,就把韩愈的文章扔到了一边。韩愈也因此名落孙山。

三年后,韩愈第四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谁知冤家路窄,这次的主考官还是陆贽,而且考题还是上次的考题《不迁怒不贰过论》。“不迁怒,不贰过”,本来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孔子是说“颜回从来不会把自己心中的怨气随便地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会重犯同样的错误,是一个可塑之材。”对于韩愈来说,这是上次的老题目,也知道自己错在那里了,今年改正一下不就得了。那知道,韩愈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满肚子气,他仍然冥顽不化,偏偏要“不贰过”,偏偏要犯同样的错误给考官看,竟然将上次落第的文章《不迁怒不贰过论》,一字不改,照抄了一遍就交上去了。卷子到了陆贽手里,陆贽感到非常奇怪,他想不通韩愈这个考生为什么老是这样写啊?于是就把韩愈的文章仔细读了一遍,发现果然是一篇上好佳作,因而,这才把韩愈入取为进士。

在唐代进士科及第后,并不能被授予官职。及第后的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得考试,通过后才能获得官职。韩愈当即参加了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不料复审时,又落选了。于是,韩愈又无奈地进入了新一轮的循环。第二年,他再次参加考试,再次落第。第三年还是同样落地。这次韩愈真急眼了,看着无望的仕途,他决定疏通关系。他先后给宰相赵憬、贾耽、卢迈等人写自荐信,没有回音。他无奈无之下,干脆跑到宰相家去拜见,结果守门员却不让他进,又吃了闭门羹。

韩愈参加考试的原因就是因为家离贫穷。二十岁的时候,家里穷得连衣食都无法保证,他出仕做官也是为了养家糊口。自己到长安这十年,到处靠寻求援助生活。韩愈第一次进士考试失败后,本来他应该回到住地,重头再来。但是当时的韩愈实在太穷了,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迫不得已,他在大街上拦住北平王马燧向他求救。马燧同情他的遭遇,随后供给他衣食。

贞元十二年,东都留守董晋被任命为汴州刺史兼宣武军节度使等官职。韩愈与董晋的儿子董溪是好朋友,就这样经过董溪向老爸推荐,韩愈被董晋聘用为观察推官,以正九品上校书郎试用上报朝廷。二十九岁的韩愈就这样走上了幕府这条为官之路。当时的幕僚收入也较高,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的韩愈,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曙光。

天将降大任于人,必先苦其心志,韩愈亦然。谁知好景不长,短短四年后,董晋病逝,韩愈以幕僚的身份,护送董晋灵柩至洛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愈刚离开汴州,汴州就发生了叛乱。韩愈留在汴州城的妻儿老小,也跑到了徐州去了。于是,韩愈就匆匆从洛阳赶到了徐州。当时得徐州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与韩愈也是老熟人,就热情地邀请他为节度推官,并奏请朝廷以太常寺正八品上协律郎试用。没过多久,韩愈觉得在徐州生活压抑,也没有什么前途。就主动向张建封递交了辞呈,前往洛阳。那知道就在韩愈一家离开徐州的第二天,徐州的军兵就发动了暴乱,韩愈又一次死里逃生。

贞元十八年,韩愈终于通过了吏部铨选,担任了国子监四门馆博士。几个月后,韩愈再次升官为监察御史。可是,仅仅两个月后,韩愈就被赶出中央,出任湖南连州阳山县县令。两年后,该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再拜国子博士,次年分司东都,直至元和七年(812)三为国子博士。元和八年春天,46岁的韩愈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进学解》一文。据载,当时的宰相看到这篇文章,惊叹不已,很同情他的遭遇,也欣赏他的才干。于是任命韩愈为五品刑部比部郎中兼任史馆修撰,从此韩愈进入高官阶层。三年后,韩愈又被调任为正五品上的中书省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唐宪宗武力征讨淮西,韩愈被任为行军司马,随裴度开赴前线,淮西叛乱平定后,韩愈随即升为正四品下刑部侍郎。

据《唐语林》和《旧唐书》韩愈传记载:元和十四年,宦官杜英奇迎法门寺佛骨至长安,唐宪宗先将佛骨迎到皇宫内供奉,然后再送至寺庙。在皇帝崇佛风气的影响下,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庶人小民,纷纷施舍财物,以表虔诚,没有财物的,甚至自残身体以示礼敬。“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上行下效,一时长安满城士民如痴如狂。韩愈马上给宪宗皇帝写了一封奏章,用大量的事实说明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皇帝都短命。宪宗勃然大怒,要将韩愈处死,幸亏裴度的大力营救,正月十四日,韩愈被贬谪为潮州刺史,要他第二天立马走人,家属也不得滞留。韩愈只得先走一步,当时他十二岁的女儿,正卧病在床,也要被遣送潮州,结果死在途中。韩愈共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这次夭折的是他的四女儿。女儿的死,对韩愈是个巨大的打击,使他很快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立场。

被贬潮州时韩愈已经52岁了,离他生命最后的时间也不过五年,这是韩愈生命中的最后低谷。他当时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重返长安了。行至大雪纷飞蓝关,韩愈遇到了前来送别的侄孙韩湘,心情沉痛地写了那首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至尊除弊事,肯将衰骨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到蓝关为韩愈送行的侄孙韩湘,就是今天八仙传说中之一的韩湘子,他是韩愈哥哥韩老成的儿子。据说这个韩湘早年就有法术,平时不修边幅,邋里邋遢。韩愈劝他刻苦读书,力求上进,获取功名,他笑着说自己能使花顷刻开放韩愈当时不信。韩湘于是取土用盆覆盖,过了一会说:“花已经开了。”打开盆一看,果然有莲花两朵,而且在花萼间还写有两句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当时不知其意,韩湘说:“以后会灵验的。”如今侄孙韩湘来送他,对他说:“你还记得当时莲花的诗句吗?”韩愈一问当时的地名,果然是诗句中的蓝关,大吃一惊,感叹道:“我今天的结果,你原来早就知道啊!”于是,韩愈就写了上面这首诗。如果说韩湘真的会仙术,这有点不可信,想必他还是会点魔术吧。

韩愈到潮州后,他立即上表给皇帝谢罪,承认错误。当时的潮州,有很多鳄鱼为患当地百姓,老百姓的牛羊经常被鳄鱼吃掉。韩愈听说这件事,决定为百姓驱赶鳄鱼。于是韩愈写了一篇《祭鳄鱼文》烧掉,又往河里扔了一头猪、一只羊,算是祭奠鳄鱼的。他在这篇祭里警告鳄鱼:我刚到潮州为官,不能坐视你们为害百姓。你们要是胆敢再吃潮州百姓的牛羊,我将你们统统杀死,所以我劝你们赶快滚蛋!说也奇怪,也不知鳄鱼被韩愈吓坏了,还是被韩愈的爱民之心所感动了,反正从此后,这些鳄鱼就离开了潮州,潮州就再没鳄鱼之患了。

在潮州韩愈为了表明自己真心改过的态度,还亲自去拜访当地有名的大颠和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过,韩愈的认错举动很快传到皇帝那里。唐宪宗思前想后,还是原谅了韩愈。几个月后,韩愈被调到环境更好的袁州作刺史。第二年,唐穆宗即位,韩愈又写了《贺庆云表》以示恭敬祝贺,结果才被召回京城任国子监祭酒。长庆元年,韩愈在国子监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半年后,他又被提拔为正四品下的兵部侍郎。第二年,镇州发生兵乱,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狼之群,面对设甲士于庭的叛首王廷凑,严辞斥之,晓之利害,说服王廷凑归顺朝廷,为朝廷立了大功。

韩愈虽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儒学大师,但是他也喜欢女色。他在家里养有两个能歌善舞的侍妾,一个叫绛桃,一个叫柳枝。二人经常为韩愈诗酒助兴,韩愈也十分满意,曾作《感春》诗:“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艳姬蹋筵舞,清目刺剑戟。”也就是在这次平定王庭凑叛乱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奉命前去招抚。当他走到寿阳驿站时,还念念不忘家中二妾,曾作《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说:“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边城特地寒。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圆。”韩愈虽然思念侍妾,侍妾却不思念他,特别是那个柳枝,不甘心长期陪伴一个老头子,也不甘寂寞,竟然趁韩愈不在家,冒然要跳墙逃走,不幸被韩愈家人追获。韩愈返归家中,听说此事,又作《镇州初归》诗说:“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从此疏远柳枝,便专宠爱绛桃。

韩愈出身寒门,他更能理解天下寒士文人的处境。韩愈为官后很乐意帮助寒士文人和提携后人,经过他指导、帮助、提携的唐朝有名诗人就有皇甫湜、牛僧孺、张籍、孟郊、贾岛、李贺等多人,也留下很多流传至今的历史佳话。皇甫湜早年曾经跟随韩愈学习古文,最好功成名就,官居高位;著名诗人张籍也是韩愈的门生;诗人卢肇,自幼贫寒,能诗善文,少年时期曾求教于韩愈。唐武宗会昌三年卢肇去京城科考,果然状元及第。

牛僧孺中进士前,也曾经以文章谒见大名鼎鼎的韩愈和皇甫湜。第一次拜访韩俞,韩愈没在家,便留下文章走了。后来,韩愈去皇甫湜家里,正好牛僧孺也在。韩愈和皇甫湜阅读了牛僧孺送上的文章,非常高兴,觉得是妙文佳作。几天后,韩愈和皇甫湜一起坐车到牛僧孺住的地方,牛僧孺不在,韩愈在门上用大字题写道:韩愈、皇甫湜同访牛僧孺不遇。经过韩愈的如此宣扬,牛僧孺的大名,从此在京都传扬开来。后来牛僧孺中进士,官职一直做到宰相。

李贺到十八岁时,赴京赶考途中,到洛阳拜谒文满天下的国子博士韩愈。韩愈晚上送走了家中的客人已经十分疲倦,准备上床休息,于是一边解衣带,一边漫不经心地看李贺送来的诗篇,当他读到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诗句时,被李贺“气势磅礴,文辞优美”的诗句所感染。韩愈急忙把已经解开的衣带又系上,让人立即把李贺请来。韩愈对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当即夸赞李贺:“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但是许多嫉妒李贺的人说李贺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为此,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然而,李贺因此终生没去参加进士考试,过了一生辛酸和贫困日子。

苦吟和尚诗人贾岛,有一天骑着一头瘦驴,前去拜望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在路上他想起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觉得这句诗里的“推”字似乎改成“敲”字要好一点,于是骑在驴背上,嘴里不停地“推敲”这两个字,两手还不停地做“推敲”的动作。路人看到这癫疯的和尚都笑他。他推啊敲啊,一下子撞到韩愈坐的车仗上面了。当韩愈问明情况,并没有责怪他的冒失,反而和贾岛在大街上一起思考是用“推”还是用“敲”。经过反复再三考虑,两人一直认为还是“敲”比较好。这也是今天“推敲”一词的来历。后来韩愈还将贾岛带到自己家里,还亲自向贾岛传授诗艺,说服他还俗,并推荐他参加进士考试。

在唐代为别人写了墓志铭之类的润笔费用是相当高的,韩愈的生前好友刘禹锡在纪念他的悼文里说:“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可见,韩愈当时赚了不少死人的钱。韩愈一生写了多少这样的文字,无法计量,有记载和现在能看到就有:《平淮西碑文》、《张中丞传后叙》、《贞曜先生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等等,这还不包括其他碑文和厅壁记等。

据记载:当时有个叫刘叉的少年,勇悍放纵,好为侠义,曾经因醉酒杀了人,在逃命的时候,有幸遇到朝廷大赦,才得以重新露面。此后虽然痛改前非,立志读书,博览群籍,善为歌诗,但高傲的性格却未有改变。当刘叉听说韩愈礼贤下士、亲近文人,便前去拜访。二人交往,谈文论诗,也很有共同语言。随着交往时间长了,刘叉看到韩愈很喜欢赚取死人的润笔费,对此产生了反感。有一天,刘叉来到韩愈家里,看到桌案上又堆满了别人送来的金银,不由得心头火起,一手抓起桌上的金银,抬脚就走,边走边数落韩愈:“这些都是你阿谀吹捧墓中的死人得到的钱,还不如送给我祝寿罢了。”韩愈当时很尴尬,眼睁睁地看着刘叉扬长而去。从此后刘叉再没有来见韩愈,就此人间蒸发,不知所终。

日常生活中的韩愈,喜欢钓鱼和爬山。在他的诗歌中,写钓鱼的诗就有20多首,如“投竿跨马蹋归路”、“持竿钓温水”、“鞭马出都门”、“投竿而渔,陶然以乐”等等。现在我们如果去华山旅游,可以看到华山上有一处景点叫“韩愈投书处”,这就是华山韩愈遇险之地。据记载:韩愈有一次去爬华山,他当时兴致很高,一直爬到山顶,还高兴地作了一首诗。可是诗情抒发完之后,问题出来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韩愈没想到上到华山顶,他怎么也下不去了。韩愈这下感到玩完了,禁不住悲从中来,号啕大哭。哭完了,于是挥笔写了一份遗书,从华山顶扔了下去。韩愈就是韩愈,有很多时候都是大难不死,命不该绝,他投下的遗书被一位采药的人拾到,采药人将信交送给了华阴县令,华阴县令一看吓了一跳,于是他赶紧组织人马登山营救,终于把韩愈救下山来。

唐穆宗长庆四年,晚年的韩愈沉迷于声色之中,为了增强体力,延年益寿,开始用丹药补身体。同时,他还把硫磺拌在饭里喂养小公鸡,喂养一千天就吃掉,每天吃两只,结果因为硫磺中毒赔上性命。同年,当朝皇帝唐穆宗也是因服金丹而死。一代文豪韩愈不信佛,不信道,却相信丹药,因丹药中毒而死,终年57岁。真是令人惋惜,不可思议。然而惋惜也罢,不可思议也罢,历史事实就是如此。



献花(0)
+1
(本文系若水1990在...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