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67评分细则
2015-01-27 | 阅:  转:  |  分享 
  
评分细则

第6题。

(1)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1)不任用我,我就退隐。(1)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1)

说明:1、“用之/舍之”译对给1分,译为:“重用/不重用(我)”“得到赏识/被舍弃”“任用/不被任用”等均给分。

2、“行/藏”译对给1分:译为“推行、实行(主张)、行动/隐居、归隐,隐藏”“做官、出仕/隐居避世”等均给分。

3、“是”译为“这样”“做到(这样)”“这样的(态度品行品质精神)”给1分。

4、句意不正确,语句不通酌扣1分。

示例。

3分卷

若是自己被君王赏识重用,就出来为官;若君王舍弃不重用自己,就隐居起来,只有我与你是这样做的啊!

起用我我就出来做官推行大道,有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吧!

用到我时,我就出来施行我的主张,没用到我时,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做到吧。

2分卷

得到重用时就使它发挥最大功效,不被重用时就把它好好收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有这种态度啊!

这个世道可为我大用,我就出来治理;鄙弃它,我就归隐不出,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啊!

被任用那么就出现,被舍弃就隐藏,只有我和你能这样。

1分卷

用它的时候就使它发挥最大功效,不用的时候就把它收起来好好保藏。只有你和我有这种态度啊!

可以学习的才能用,不能用的应藏起来,惟独我和你能做到的!

用它就一起去行使它,不用他就把他给收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是这样啊!

0分卷

用它的人则可行,舍弃它的人则埋藏它,只有我与你有是为人之道。

用它就拿出来,舍弃它就要藏好,只有我和你知道这个东西。

使用(它)便可以行大业,放弃它说只能躲藏,只有我和你都拥有(它)。

第(2)

译:(如果)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2)(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就)走自己的路。(1)

说明:

1、“得志”译对1分,译为“志向、抱负得到实现”“受到重用”等均可得分,不翻译也可以

2、“由之”译对1分,译为“实行抱负”“实现理想”“施行大道”等均可得分。

3、“独行其道”译为“走自己的路”“坚守自己的道义”等给1分。

4、句意不正确,语句不通酌扣除1分。

示例

3分卷

人生通达得志可以施展抱负之时,就与百姓一同行道,困顿之时就独自行道,修养自身身心。

得志便和老百姓一起来施行大道,不得志便自己修行自己所坚持的道。

志向得到实现,便和百姓共同实行它,不得志就独自走自己的路,完善自己。

2分卷

仕途显达受重用时就替百姓办事,不受重用时就单独走自己的路。

如果得到重用,我便会与老百姓们一起分享;如果我不能得到重用,我便以自己的方式做事。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听由国君的命令,不得志的时候则独自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1分卷

飞黄腾达时要和百姓一起分享,穷困潦倒时则要独自承受。

得到(政治上)志向就和人民一起分享,不得到(政治上)志向就自己去探索,行使自己的道。

得志就和人民共同处世,不得志就独自用自己的道理办事。

0分卷

得到志向是和百姓分不开的,是百姓给;不得志是因为自己走自己的道路不过问他人。

获得志向就和百姓共享,没有获得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原则。

得志的人会取从民众的意见,不得志的人就独断专横。



(二)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2)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子国君任用,就韬光养晦,安贫乐道(1)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1)

说明:

阐述的时候兼顾了孔孟二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且阐述正确无误,引申拓展合理的,4分。

只谈到两者的共同点,或者只谈到两者的不同点,且阐述正确无误,引用拓展合理的,得3分。

只是笼统地概括出二者的共同点,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或“积极入世”或“积极推行自己的理想”等语句表述,未做相应地引申拓展的,或拓展部分与原文表术无关的;照抄第一小题的翻译,或直接抄原文的词汇,且未做相应地引申拓展的,均得2分。

阐述孔孟二人的区别,但其中说对了一小部分,其余与选文无关或表述错误;把孔孟二人的共性作为其中某人的观点阐述的;阐述二者共性,但表意含糊不清,均得1分。

机械地写入平时学习中所接触的孔孟思想,且该内容与选文无关的,由于误读误译了原文,造成了对选文的完全误解的,均0分。

示例

4分卷

两人都主张积极入世,对参与政治,实行自己的政见抱有积极态度,能被启用时,他都会积极践行“仁”的主张,而不被启用时,孔子主张归隐,孟子则主张独行其道,坚持下去。

孔孟二人都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之道,孔子主张在被任用时则入世从政,不被任用时则归隐以提高个人修养,而孟子强调不得志时仍要坚持自己的道义。

3分卷

这两则充分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孔孟二人的思想,在国家安定仕途通达时要带领百姓去推行道义,如果国家混乱自身困厄时就坚守自己的道义,去推行自己的道义。

孔子认为无道时就隐居,有道就出来为官,而孟子则认为有道时与百姓一同追求,不得志时,自己仍坚持追求道义,相对而言,孔子的处世态度较为消极,而孟子的较为积极。

2分卷

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孔孟二人都有积极入世的态度,他们都提倡要积极地去追求,去争取,使自己的志向得以实现,才能和天下百姓一起携手其创太平盛世,共享天下。

积极入世,乐观地对待生活。

孔子愿为自己理想而出仕,只要有人启用他,说明他仕官的原则很坚定;孟子“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就修养自身,去施行善道。

1分卷

孔子认为有用的东西则用,没用的东西别说出来,孟子认为得时则与民一起,不得志时则独自行其道。

孟子坚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孔子主张积极入世的处世态度,他以仁德的心为人民寻找通往理想的大道,孟子主张推行仁政,以民为本的处世态度,他处处为人民着想。

0分卷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孔子提出克已复礼的思想,君子要遵循“礼”“仁”的思想才能处立于世,孟子主张以民为本,要求治国者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否则将众叛亲离。

孔子主张的是要物尽其用,有才能就多于事,孟子主张要随自己的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第7题

这首诗景中含情(1)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1)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2)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2)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说明:

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等,给1分。

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给1分。

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生活艰苦,环境恶劣等。2分

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2分。

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

示例

作者用了白描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1)由宏观到微观,由远及近,先写茅斋矮小,江上燕子频频飞来筑巢,又写了燕子衔来的泥点弄赃了琴书,以及小飞虫到处能碰到人身上等细节(1)突出了草堂的简陋与条件的艰苦,(2)抒发了作者在简陋条件下仍不忘修养自身,安贫乐道的思想与淡淡的寂寞无奈之情。(2分)

1、间接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江上燕子频繁到自己低矮的茅斋中作客的活泼可爱的景况,抒发了自己悠然闲适地生活。2、全诗将江不并子拟人化(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点污琴书”“飞虫打人”时(1)情趣盎然的情景(2)突出了作者怜愉悦的心情(2)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是人才有的动作,此处用在飞虫身上,显然是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静的画图,矮小的茅屋,江边的燕子时而衔来污泥掷于琴书中,偶然飞虫也来嬉戏(1)。作者通过寓情于景(1)的手法,清新自然的江边美景,(2)表达作者虽然身居成都草堂,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依然自得其乐,悠闲自在。(2)

5分卷

(1)1、诗人作了白描手法(1)2、诗人用了简洁的句子写出了草堂的生活,在诗中“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就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燕子筑巢。(1)3、这样写诗句通俗易懂,清新自然,将生活环境场景重现,(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并且轻松的心情。(2)

(2)诗人应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1)描述了诗人草堂皇的低洼破漏,江上燕子时常衔泥筑巢在草堂内,草堂的琴书经常被泥土弄脏,更糟的是飞虫叮人,(1)表现出诗人生活读书之惨状,条件之恶裂(劣)。(2)却仍要在其中读书,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对现状的无奈愁(惆)怅之情。(2)(表述不准确,错别字扣1分)

4分卷

本诗的表现手法是寓情于景德镇)先写茅斋低小来燕子,(1)体现当时作者不得志,生活环境简单困苦(1)琴书体现作者不得志,但未被打倒,还有琴书作伴,全诗以燕子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悲伤之情。

破旧低矮的茅草屋,时来光顾的燕子,衔泥点污了琴书,还有撞到人的飞虫(1)这些无一不体现了作者生活的艰辛(1)从而体现了心中的凄苦难(1)

2分卷

本诗用拟人手法,诗人应用借景抒情(1)江上的燕子因为茅斋很低就飞来停在上面,琴和书内都有了泥点则引来飞虫(1)

写茅屋低小,导致燕子经常飞来,且在屋内搭巢(1)更有飞虫打着人,叙述作者在茅屋的生活潦倒和生活环境的不理想(1)

1分卷

采用了联想、寓情于情的手法,描写了低矮茅,燕子,泥点,飞虫(1)好比世间污浊的人和事,影响着独居草堂的诗人,起到了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作用。

全诗以燕子为线索,为全诗增添了许多的趣味,其中“频”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衔、接、打也让全诗看来更加具意生意,更为生动(1)

0分卷

(1)人采用了述情的手法,将茅屋比作朝廷,燕子比作仕途之人,二者对比,官场小,却有很多人想挤进去,衔泥点污指为了得到功名采用手段,在官场上排挤他人,诗人通过上此诗表达了作者受他人排挤,一心想报效国家人民,却不得志的感慨。

(2)作者住在草堂时,看到燕子经常飞来,并衔着泥污,表达了作者看到官场的贪污而远离,抒发作者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附:本诗鉴赏文章一篇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屋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情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的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左成文)

献花(0)
+1
(本文系wuyunzhi20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