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语文阅卷后的思考
吴云枝
一、语文试卷评价
今年福建省语文试卷有较大变化。专家肯定,教师批评。专家认为试卷变化将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深远影响,符合课改精神。一线教师则普遍感到太突然。试题改革应考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应该平稳过渡。我认为试题的这种改变可以用几个字概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说是情理之中:一是语文“考纲”今年有较大的变化。取消每题的分值限定,取消统一的卷面结构。其指导思想就是希望实现各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命题。二是专家导向,观点鲜明。高考试题要变化,是福建专家尽力呼吁的,呼吁去掉选择题,增加作文的分值。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三是福建命题要标新立异,表现特色。在具体的试题命制上无法创新,就在整体结构和内容上下功夫。这是势所必然。
说是意料之外。高考这样一个严肃重大关乎千家万户利益的事情,试题做这样大的变动,竟没有“安民告示”。对照全国命题,有一点变化,都要慎重做出说明。“保持稳定,平稳过渡”是历来高考命题的原则。命题者不考虑考生的心理承受力,显得有些轻率。
福建省高考命题机制不健全,整体指导思想错误。从省学科会议到市学科会议,从省检市检到各种模拟考试,都强调“保持稳定,平稳过渡”,继续去年的命题体式(除了泉州地区,这跟今年的命题组长是泉州地区有一定的关系)。孙绍振(高考命题专家组)公开场合多次讲高考作文要提高到70分(乃至120分),官方还进行了避谣。但福建省实际并没有权威的高考机构,命题者是临时组织的班子,命题组长对命题负责。这样试题的变化就带有随意性。这样的变化,对学生心理冲击也太突然。
二、试题分析
除了对试卷内容结构变化整体评价截然不同,对具体的试题评价一般,也可以说乏善可陈。
整个试题主要由阅读、作文二大块组成。阅读题得分略高于去年,作文得分低于去年。总体上与去年持平。去年平均分文科89分、理科90分。
试卷第一部分语基题6题取消,把18分分值分解到阅读与作文。
阅读题部分。
第三大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与名言名句填空,分值从18分提高到20分,平均11.47分,得分率为57.3%
文言文阅读,文体有较大变化,过去都是人物传记,平时的训练也多为人物传记。今年高考选取散文,提高难度。翻译第1小题难度大,多数不懂翻译。
名言名篇全选自课文,提高分值到6分。把原来的“任选”改为“只选”,评分要求更严格。其中还有1题根据问题,写出原文语句。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默写,难度也提高了。
第四大题散文阅读,得分最低。题量从4小题增加到5小题,分值从18分提高到20分,平均得分9.81分,得分率仅49%。这道散文做了较多删除,原文2200字、现在是1160字。改动较大的是结尾一段表达全文主题的内容删掉,使学生对文章理解产生了困难.有些重要语句的删除,又使全文文脉不够通畅.参考答案也不够严密.这也是造成学生得分率低的原因.
第五大题语用题,从3小题增至4小题,分值从12分增至16分。平均得分9.01分,得分率56.3%。语用题是题型最丰富的一部分,常有新的题型出现。今年的语用题没有新意:改病句,拟导语,对对联(多了一个横批),主持人介绍嘉宾(语言得体)。
第六大题。作文。作文从60分提高到70分。作文题目偏难些,两个图形,再加上文字说明较多,在审题上给考生造成多层障碍。现在的高考作文,强调的是内容与表达,在审题上尽量不设置障碍,因为审题并不体现作文能力。
作文平均44.24分,得分率63%.。(去年得分率65%)。由于分值提高,评分误差也比较大。这道题专家不看好,师生评价也不高。
第二卷共126分,得分74.53分,得分率59.1%.
三、思考
福建省的语文高考试题还会继续变化,如何从根本上适应高考?有几点思考:
1语文教学要从平时抓起,从高一高二抓起。要非常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尤其作文教学。作文的分值今后还会提高,而作文教学在高中一直都比较薄弱。要研究作文教学,加大作文教学力度。这是务本清源的语文教学课题。
2、要建立大语文观念。语文既不要放弃课堂教学,更要重视课外拓展。高考的变化越来越强调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而是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的过程。如果只囿于课堂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应该创设一种人文的氛围,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在我们学校,这是一块未开垦的荒地。
3、正本清源,以不变应万变。高考题型无论怎么变,总是离不开阅读与写作,本质上考查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立足上面两点,在高考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次试题变化,对一部分素养高的学生而言,其实影响也不大)。从应试角度而言,在高三年最后复习阶段,以我为主,不人云亦云,以静制动;回归课本,充分用好教材;重视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指全国与自主命题高考卷)研究训练:这些都是有益的做法。
这几年连续在高三年兼课,虽然比较累,但也使自己有机会对语文高考有个连贯的研究过程,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现在回头反思,觉得受益匪浅。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