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各地高考作文题思路点拨及例文集锦(三)
资中三中李由富收集编撰
6,福建高考作文
以下面人物和文学形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1)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
(2)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作文题,很符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宗旨。这就是把作文与读书紧紧结合起来。通过考作文来反映学生读书的情况。高考前,有的教师要求同学们熟读一本书,熟悉一个人,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薛宝钗、霍金等等只要你能平时多读书,有自己的见解,不要把自己的视野完全束缚在课内,那么,一定能写出很有个人见解的好文章。这是一个导向,很好的导向。我为这道题目叫好。
【例文】
《天涯何处无芳草》
最早知道这句话是在一些劝慰失恋者的文章中,至于芳草怎样演变成美人和爱情就不甚了了。大概屈原常提到美人香草,芳草吐露芬芳,当然可以借指女子了。
后来才知道这句诗出自苏轼的《蝶恋花》,原词写的是暮春的景象:“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饶。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絮飘飞,一朵朵飘落的都是春天的美丽和芳馨,但需要叹息吗?花朵凋零,说明夏天已经来到了,芳草遍天涯,这是多么蓬勃的生机!花褪残红,青杏的果实已经孕育了;燕子大概要再往北飞了,盎然的春意并没有消逝,只是往北“迁移”了。
夕阳消逝了,留下漫空的云霞;云霞消逝了,留下满天的星斗;星辰消逝了,黎明就在遥远的天边闪亮。
不是有人感慨青春的流逝吗?青春的黑发上照样可以结晶出白发的智慧。古人就曾经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错过晨曦的灿烂,还有满目青山夕照红的壮观景色。李商隐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虽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瑞雪兆丰年”吗?
“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注定你也会失去群星了。”你可能抱怨命运不公,给你生命的酒盅兑了太多的痛苦,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疗治懦弱的苦药服下;版画只有黑白两色,太单调,没有五彩的缤纷,但它拥有了雕刻的力度;你听过老鹰抱怨自己的巢太窄了吗?以飞翔作为一种休息,广阔无垠的天空都是它的巢!
7,湖北高考作文
10个人买镜子,有9个人都买了昏镜,因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缺点,以《买镜》为题目写一篇话题作文。
题目浅近,寓意深刻。在生活中,要买模糊镜子的人看来是不多的。但是,在生活中,自命不凡、自我感觉太好,因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希望“模糊”的人,却还不少呢。顺着这个角度写下去,似乎可以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吧。当然,从“要买清晰的”这一角度,也可以写出好文章。
《镜子人生》
朔风凛冽,天可能不冷,他却直打颤。万念俱灰的他不时有轻生的念头。
他找到了他的中学老师,一位普通的老人。老师看了他灰白的脸色,立即明白他的处境。
静静地听学生说完,仍旧一言不发,只从屋内拿出一面镜子,默默地递给他。他莫名其妙,这是一面普通的镜子呀,转过来一照,镜子里出现他枯槁的形容。
在他惊讶中,老师拿过镜子。“哐啷”一声,镜子掉在地上,碎了。他慌忙蹲下身,帮忙收拾。“等等。”老师开口说话了,“你认真看看镜子。”地上,每一块镜子的碎片都映现出他的一个脸庞。镜子虽然破碎了,但地上有了无数面的镜子。他呆住了,恍然若有所悟,匆匆告别老师回家了。
他结婚的时候,老师没有来,只托人给他带了一件礼物——那面已经粘贴好的镜子。他把自己的故事说给参加婚礼的嘉宾,大家十分感慨。
这面破碎而又粘贴好的镜子后来就放在他的桌子上,他把它当作了座右铭。他每天都要拿起镜子照一照,然后满面春风上班去。再后来,失败的时候他揽镜自照,成功时他要对镜子沉思。
镜子不再是简单的反射。??
8,重庆:
8000多米就返回了,有人说,你仍可以往上爬,甚至可以到顶峰。但此人说:“我感觉到自己只能爬到这儿了”,请你以“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这道作文题颇有生活气息,能引导学生辩证思考。每个人都在别人的期待中生活,如何对待别人的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话题所附的材料实际上为“认识自我”提供了一个实例,由此引发的思考可以检测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这道作文题还蕴含了一定的思想深度,“认识自我”以后怎么办?这就给考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何必见戴》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居山阴时,有一晚下大雪,他看到屋外雪光皎然,月和雪交映,晶莹纯净。子猷独自品月赏雪饮酒,吟哦左思的《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他心中洋溢着山水的胜似音乐的清音,忽然想起了住在一百多里外的剡溪的好朋友戴逵,于是连夜驾小船在明月雪光中前往去访戴逵。黎明时分始到戴家,但没有推门进去。别人问他缘故,他回答: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于是便又驾着小船回去了。
我们可以设想王子猷驾船乘兴前行的情景。但是他载着半船月光,半船盎然的意兴,一路上,披雪的山俯身迎接他,水波仿佛他的足迹任意东西,潺潺的水声使夜更宁静,他的心如一片明亮的水溶溶漾漾。一百多里的路程很短,仿佛只是心随月亮从天空冉冉落下的时间。肯定还有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思绪,于是他逸兴遄飞,感慨人生“此乐何极”。来的目的不重要了,见不见戴逵只是结果的差别。已经听过山水清音,看过流水映雪,拜访戴逵还不是为了这些?结果早已化入了乘兴而来的过程中,又何必见戴?
过程是一篇长篇巨著,结果只是最后的句号;过程是雄浑的乐章,结果只是一个戛然而止的休止符;过程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结果只是画角上小小的落款。
很多人看重结果,忽略过程。这是功利心的一种体现。人生最有价值的是奋斗过程,你流过汗了,呕心沥血过,结果怎样并不显得重要。你激情满怀去征服一切,末了难免“英雄寂寞”,为了排遣孤独,你又踏上新的征程,你能说结果重要吗?
人生注重的是过程,结果并不重要。说得实在些,谁也不能逃脱死的宿命,换句话说,死亡是人一生的结果,生命的价值在于生的过程。难怪孔子会说,“未知生,焉知死。”
“荡胸生层云”,白云似乎把你的忧愁荡涤干净了。如果有一只飞鸟掠过,你就会体验杜甫“决眦入归鸟”的诗意。至于到了目的地南天门,除了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外,就是找一个歇脚的地方睡觉去。攀登时的苦累没有什么,李健吾就曾提到攀登泰山的乐趣和“苦趣”。苦趣,我想大概就是苦中作乐,以苦为乐,让苦累发酵出欢乐的美酒。乘缆车游玩泰山,苦没有了,累是缆车的事,但游览的乐趣打了很大的折扣。
9,湖南:
现在在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中国现代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请以家庭教育为话题,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述。写一篇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1000字左右)。
这道作文题很有针对性,家庭教育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学生是家庭的重要成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要写出自己独有的感受,写真事、抒真情、讲真话,围绕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思想见解。关键是选定一个立论中心深入分析。
以家庭教育为话题的作文,怎么能让学生来写,应该由考生的家长来写。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孩子是受教育者。在家庭中,如何教育好孩子,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家长有很多教训或经验,有切身的体会,深刻的感悟,独到的方法,家长最有发言权。孩子从来没有做过家长,让他们模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有隔靴搔痒之困惑。也许,命题人试图通过高考,纠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用心不可谓不良苦。按照命题人的意图,家长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双向的——家长教育孩子,孩子教育家长,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也许,每个人将来都要做家长,让学生先尝试一下当家长的滋味,可以未雨绸缪,先做预备家长、模拟家长,将来当家长时,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这个意义上看,湖南的命题,确实具有远见卓识。
《提高关爱的层次》
“情人眼中出西施”,是恋人之爱;“孩子是自己的好”,是家长之爱。有人爱琴棋书画,有人爱花鸟虫鱼,有人流连名山大川,有人寄情吹拉弹唱,有人崇拜歌星影星,有人欣赏健儿奔驰在赛场……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爱,才使得人类社会变得如此美好。
在种种的爱之中,有一种特殊的爱--关爱,指的是家长对后代之爱。
家长希望子女成龙成凤,这是关爱的原动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胜一代,这是许多人的殷切期望。在这源动力、期望的驱使下,就表现出种种不同层次的关爱。一种是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需要。尽其所能,让孩子吃饱穿暖,最好是吃出档次,穿出名牌,给足孩子生活的零用钱,为孩子举行生日宴会。
“杂事”。
“恨铁不成钢”,当爱之愈深、恨之愈切之时,就会管教过严,甚至饱以拳脚,实施暴力教育。当孩子渐渐长大,暴力教育不但不能奏效,反而产生了强烈的逆反或对立时,有的家长因力不从心,因过分失望,则选择了放纵或放弃。导致孩子自暴自弃,站染恶习,从而一发不可收拾:离家出走有之,身陷囹圄有之,选择轻生有之,一个个新的家庭悲剧就酿成了。在独生子女占主导地位的当今社会,孩子的反叛,不能成人成才,让家长彻底失望,那种揪心痛苦,伤心欲绝,是很难用言语来描述的。
要做到高层次的关爱,就要真正去了解孩子,了解他们探索的需要和成长中的烦恼;就要平等地对待孩子,让孩子敢于说出内心世界,以便正确引导;就要懂得欣赏孩子,哪怕一点点进步,总要给予必要的肯定与鼓励性评价;就要跳出“唯分数论”的流俗,不把孩子当作一个简单的学习机器,确立多元化的人才标准观,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就要致力于培养孩子的意志人格,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这种关爱,跟过度溺爱、过高期望、过多干涉、过严管教,不可同日而语,而取得的结果,也是天壤之别。
如何提高家长关爱的层次,我们一方面可以继承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另一方面,还可以借鉴(决不是机械仿效)国外的家教经验。比如美国,南部的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可毕业。而家长则是积极配合,绝不私下给孩子一分钱。如瑞士的一些家庭,小姑娘高中毕业,家长就让她到人家里去当一年半日制女佣,上午劳动,下午学习。德国的孩子14岁,家长就必须让孩子承担家务,比如给全家人擦皮鞋。日本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孩子灌输一种理念: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孩子在课余时间,都要到外面打工挣钱……
要提高关爱的层次,家长还要读一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文章。教育学、心理学并非教育工作者的专利,因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功用。有了这方面知识的武装,可以提高教育效率。
要提高关爱的层次,家长还要认真消除一些误区,要允许孩子适当地看闲书、做闲事、谈闲话。有的家长把教科书、教辅书之外的一切,都称之为闲书,禁止孩子涉猎。实际上,家长有选择地给孩子提供杂书,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思辨能力,即使有一点不健康,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孩子是不可能在真空里长大的。让孩子鼓捣鼓捣一些小玩意,孩子应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开发智力、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只要不让过分迷恋就行。要认真听孩子说闲话,哪怕是十分幼稚的,可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成长中的烦恼,了解他们错误的认知,以便有的放矢地矫正或疏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