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制作:王旭东音乐:秦俑组曲部分图文源于网络2014年12月25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国风·秦风·无衣》4000多年前 ,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在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个国家“夏”诞生了。500多年后,“商”取代了“夏”。公元前11世纪,周 王朝又以武力征服了天下。由于王位只能传给一个儿子,其他的儿子们就要得到封地。这样一代代分封下去,周天子脚下就出现了几十个国中之国。 从此,这些属国之间就开始了长达500多年的战争。直到公元前230年,一支来自西北方的军队开始横扫天下。在10年 的时间里,他们吞并了所有的国家,征服了所有的部落。就是这支军队,最终结束了500多年的战乱,在中国第一次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 帝国。在今天陕西省的咸阳市附近,曾经是秦帝国的心脏:咸阳宫。就在这个地方,秦王嬴政发号施令、指挥秦军一统天下。2 000多年过去了,咸阳宫变成了黄土堆,帝国的军队却找不到任何踪影。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秦军,这支曾经最强 大的军队,有着太多令人费解的谜团,千百年来,它只是在人们的想象中存在。13/62直到有一天,几个陕西农民的意外发 现震惊了整个世界!1974年,骊山脚下的杨志发、杨彦信、杨培彦、杨新满等9个农民,在挖掘抗旱水井时,无意中从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 挖出了一个真人一样的陶制人头。最终的探测结果表明这是一个空前巨大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它的面积完全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兵马俑 的发现者--杨志发兵马俑的发现者--杨新满秦始皇灭六国,统天下,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他13岁刚即位 时,就下令为其修建陵墓。修造数十年,规模和陪葬堪称中国第一、世界之最,其陵墓迄今不敢发掘。秦始皇兵马俑遗址位于皇陵西外城之外,他们 是秦始皇死后继续统帅的军团和皇陵卫队。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遗址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足有50多个 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6000多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 折服。站在高处鸟瞰,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是奇迹,首先就在于它直接再现了秦国军队当年兵强马壮的宏伟场面,以及兵种、兵器、军阵等丰富的军事内容。一号 坑军阵显示了秦代步兵、车兵联合编队的场面,一眼望去,似乎是一支雄赳赳的秦国大军在烟尘滚滚中迎面开来,军容十分壮观。军阵的前锋是三排 横队,由204名免盔束发、身着战袍的弓弩手组成。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 ,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一律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 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三个俑坑内共有木质战车(已朽)约140余乘。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 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军阵的两侧和尾端各有一列背阵而站的武士,它们组成了整个军阵的侧翼和后卫;在前 锋的后面是6000多名手持实战兵器的步兵,夹护着45辆战车组成的38列长长纵队,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它们当中有将 军、士兵、驭手等各种军人形象。平均身高1.8米,体魄健壮,容貌、性格、神态各具特色,妙趣横生。从年龄上看,有老练沉着,阅历深广的老 兵;有强健粗犷,血气方刚的壮士;还有那年轻气盛、满脸稚气的小伙子。他们既令人望而生畏,又令人肃然起敬。更令人赞叹的是铠甲的坚硬,战 袍的轻柔,衣褶的飘动,这些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 ,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陶 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用于墁铺俑坑底部的铺地砖,以 小型条砖的数量最多。砖多为青灰色,个别的为橘红色,表面饰细绳纹,质地坚硬,烧成温度在950℃~1000℃之间。三个俑坑用砖约为25 .6万余块。大型条砖上发现有“宫水”、“都昌”等戳印文字,再现“秦砖汉瓦”之遗风。二号坑土层下面包容了冷兵器时代陆 上作战的所有兵种,有步兵、车兵、骑兵,这三个兵种形成了阵中有阵,营中有营的多变型军阵,体现了“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 的古代战法。这些兵马俑大部分仍掩埋在地下,暂未挖掘。11/62这是一支独立的战车部队,这是一个从不为人所知的兵 种。双手前伸的是驭手,他们四骑一组,井然有序。坑里仍然保持出土状态的兵马俑,我很喜欢这种沧桑的感觉。俑坑中被 大火烧过的铺地砖。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究竟是谁对兵 马俑坑进行了如此巨大的破坏?从文献资料推测,破坏兵马俑的人应当是项羽。由于项羽的祖父项燕在秦灭楚时被秦将王翦所杀 ,叔父项梁亦死于秦将手下,因此与秦始皇结下深仇大恨。项羽火烧咸阳城和阿房宫,仍不足以泄愤,于是再破坏秦始皇陵,烧毁了秦始皇陵园中的 宫殿建筑。兵马俑坑距秦始皇陵仅1000余米,在当时尚未封口,因此在这场浩劫中也被焚毁。被焚烧后的立柱遗迹兵马俑多 用陶冶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个个都有鲜 艳和谐的彩绘。彩绘跪射俑1999年,在秦俑二号坑的东部出土了几件造型独特、形象生动的彩绘跪射俑。它们是迄今为 止发掘最完整、色彩保护最成功的陶俑。漆黑色的发丝,粉红色面部,黑白分明的双眼,朱红色的甲带,粉绿色的战袍,就连护腿也分为天蓝和粉红 两段,整个色彩浓而不浊,艳而不俗。可惜这些色彩一经发掘,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就消失殆尽。经导游指点。我们才注意到第22号陶俑, 身上既有被焚烧的痕迹,更留有残存的色彩。二号坑没有完全开挖,至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黄土。但是,经考古 人员勘探。黄土下站立着一支独立的弩兵部队。前排的士兵正在射击,后排的蹲着准备,一起一伏,配合默契。这显然是秦弩兵作战的一个瞬间。有 趣的是,坑中有一个当年的盗洞还在,此洞直径与我们今天的阴井差不多,不过现在已经用铁丝网把洞罩了起来。三号坑在一号 坑西端25米处,呈凹字形,似为统帅左、右、中三军的总指挥部。指挥车蓄势待发,68名卫士庄严的守卫着司令部的安全。陶 俑环绕四周墙壁,面对面相向排列。说明他们是护卫指挥官的警卫。战车上的随员又都戴有表明军吏身份的长冠,说明该车级别较高。俑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铜殳,它长只有14厘米,没有尖锐的锋刃,说明此类兵器是一种仪仗礼器,不是具有杀伤力的实战兵器。三号俑坑陶俑保存情况远不及一号俑坑,俑坑的陶俑大部分没有头,陶马马头也同样残缺不全,由此不难看出三号俑坑曾遭受过严重的人为破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