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冬日“灭火”巧饮食
本报记者刘伟
近一段时间,较为干燥的天气让不少人吃了苦头,出现了口干牙痛、咽喉肿痛等问题。专家提醒,冬季上火多是由“燥”所引发,寒冷干燥的冬季,易“上火”的人群更需要注意饮水,调理好日常饮食。
冬季“燥邪”可带来不少危害
????冬季“燥邪”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引起哪些疾病?对此,石家庄市中医院呼吸风湿科副主任杨露梅提醒注意以下方面:
????易感冒。冬季严寒,有人通常都只想到受寒凉引起风寒感冒,其实很多感冒是“寒包火”,它是内热犯肺再加上外寒束表引起的感冒。这是因为在北方地区,本身气候就干燥,室内普遍使用暖气,在燥热的室内环境,又不注意补水。加之一些人的作息时间不规律,夜晚休息不够、过度劳累等因素使得体内燥热,再外受风寒,就会出现寒热交加的情况而发生感冒,表面是受了寒,全身怕冷发热,但又有口干、牙痛、便秘、咽喉肿痛等症状。
????易口舌生疮。冬季气候干燥,若再一味吃补品或辛辣刺激食物,还可能引起心火旺盛,容易出现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失眠等症状。
????易头晕眼干。
????易便秘。酗酒,嗜食辛辣、油腻食物的人容易因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胃火旺盛。出现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结、便秘等症状。
科学饮水,少量多次
????杨露梅表示,上火是中医术语。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一般认为实火(实热)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而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内盛。虚火(虚热)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阴血虚损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上火”(热证)的病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外感火热之邪;寒邪入里化热;七情过激,郁而化热;饮食不节,积久化热;房室劳伤,劫夺阴津。夏季上火通常是由炎热、潮湿引起,而冬季上火则更多是由“燥”所引发。
????寒冷干燥的冬季,易“上火”的人群更需要注意饮水。应均衡摄入肉、蛋、奶、蔬菜等,控制进食辛辣食物的频率,多吃绿豆芽、萝卜、大白菜等;少吃油炸、烧烤食品;注意适当补充清凉水果:如吃点梨、苹果、香蕉等。
????冬季抗燥,还应在起居等方面注意哪些细节?对此,杨露梅建议:
????保证室内空气湿度。平时要保证室内空气湿度,暖气房、空调屋内可放置一盆清水,或配备加湿器,把房间湿度维持在50%左右;
????注意保持规律生活。在生活习惯上多加注意,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顺应自然、按时作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避免过度疲劳,减少“上火”诱因。
数字报>第2015年01月16期>干燥冬日“灭火”巧饮食
返回本期
(姜太公下载,并规范版面,仅供参考。)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