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舒风止痛汤治疗急慢性头痛
2015-01-31 | 阅:  转:  |  分享 
  
舒风止痛汤治疗急慢性头痛



首席医学网2006年07月24日23:24:39Monday311



急慢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中医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笔者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男16例,占26.7%,女44例,占73.3%。年龄最小17岁(女性),最大5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0余年,女性头痛患者较男性比例高。



1.2治疗方法舒风止痛汤剂:防风、菊花、藁本、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白芷、荆芥,每日1剂,水煎200ml,温服。外感头痛者酌加:银花、连翘以舒解六经之热,止痛;内伤头痛伴头晕目眩者酌加:天麻、勾藤、牛膝、菊花以降浊升清,恶心者加陈皮、竹茹;风邪而致头痛:重用防风、川芎。加全虫、细辛以去风邪,舒通十二经;湿邪而致头痛者酌加:荷梗、藿梗、佩兰等化湿浊止痛。



1.3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短者15天,长者80余天,其中痊愈者42例,占70.0%;症状缓解无头痛,时而轻微头痛不适者,不影响工作生活16例,占26.7%;停药后头痛如初者2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



2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17岁,体校学生。因“头痛逐渐加重3年余”来诊。主诉:上中学后,由于学习负担加重,思想压力增大,开始头痛,且渐加重。初三后转入体校学习,随训练加强,头痛症状明显加重,训练后需卧床闭目静养才能逐渐缓解,情绪波动也如此,一段时间因此停止训练和学习。经人介绍于2003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其他症状如常,舌淡红,苔薄黄,脉略弦。诊断:头痛:风邪侵扰。治法:舒风清热止痛。方药:防风10g,荆芥10g,藁本10g,蔓荆子10g,羌活10g,独活10g,菊花12g,白芷12g,甘草10g。随证加减酌加:地龙20g,羚羊角粉0.2g,蒺藜15g,天麻10g,陈皮10g,竹茹15g。患者连服36剂,诸症缓解,痊愈,数月后因感冒就诊,问其头痛之病,诉无复发。



例2,患者,女,53岁,退休工人。因“头痛反复发作3年余”于2002年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自断经后时常头痛,伴心悸、失眠、烦躁、多疑、汗出、情绪波动、易于发怒,怒则头痛加剧,目不能睁,闭目静养,腹胀纳呆,舌红,苔黄,脉弦略数。中医诊断:头痛―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治法:益阴潜阳,调肝补肾。方药:防风10g,荆芥10g,藁本10g,蔓荆子10g,羌活10g,独活10g,菊花15g,甘草6g,白芷10g。随证酌加:龙胆草20g,夏枯草30g,牛膝15g,地龙20g,生地12g,柴胡6g,天麻10g,钩藤30g(后下),夜交藤30g,合欢花15g,合欢皮15g,炒枣仁20g,神曲20g,龙齿30g,紫贝齿30g。患者连服72剂,头痛愈,诸症解。2周后又稍有不适,再服21剂,而愈。数月后随诊,无头痛复发,形如常人。



3讨论



3.1发病机制头痛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头痛多属“神经”性或“血管”性头痛,是由脑血管供血不足,血小板聚集,释放5-羟色胺、组胺所致,是一种阵发头颅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头痛的一种,该病常间歇性反复发作,病程久。临床上可阵发性偏头痛,严重时可累及整个头痛并多伴恶心呕吐等,可致失眠健忘、情绪烦躁等。头痛女性多于男性,半数左右有家族史,病因多因过劳、失眠、抑郁、月经、气候、强光刺激、烈日照射、饮酒、内分泌等诱因。祖国医学认为,头痛属中医“头风”范畴,头为诸阳之汇,髓海聚集之所,病因多为外感、内伤、邪风、湿淫而致。分型:(1)外感头痛:一般有外感症伴头痛,以太阳穴、眉棱骨及前额痛为主,外感解但头痛仍存。(2)内伤头痛:多因郁怒伤肝,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导致气滞血瘀,气血逆乱而引发头痛。久则入经成瘀,疼痛隐隐,定而不移,情绪波动则剧。(3)风邪头痛:邪风乘虚而入,头痛时轻时重,患者恶风,遇风邪则头痛加剧,痛无定处。(4)湿邪侵淫头痛:头痛如裹,隐隐作痛,绵绵不停,季节性较强。多于暑湿季节发病,精神不振,困倦乏力,疼痛部位较广而固定。疼痛部位:偏头痛、眉棱骨痛、前额痛、巅顶痛、后脑痛或整个头痛。治疗应辨明病因、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辨证施治。



3.2中药治疗舒风止痛汤,方解:防风――去风逐邪止痛;菊花――清头目风热止痛;藁本――止巅顶头痛;羌活、独活――止太阳经头痛;川芎、蔓荆子――止眉棱骨头痛;白芷、荆芥――止前额头痛。



作者单位:300193天津,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