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1年浙江省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实施方案
2015-02-09 | 阅:  转:  |  分享 
  
浙江省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实施方案

为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质增收和节本增收,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11〕5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围绕建设新农村和“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目标,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农业项目实施为载体,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工作机制,结合农业系统创先争优等活动,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促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二、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依靠行政力量统筹教育培训资源,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方式,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农业科研、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促进专家、培训教师、农技人员与广大农民的对接互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因地制宜。围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农村管理与社会事业发展,面向不同对象,根据区域、产业、服务和经营管理领域等不同特点,采取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入户指导与集中办班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以及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参与性,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三)需求导向。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和特点,确定教育培训内容,选择适合农民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培训,把满足农民需求作为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培训方式和内容

根据实际需要,依托现有各类项目资源,重点围绕今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无污染、无公害以及节材、节水、节地、节能生产技术,农业污染防治减排技术、农机化主推技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农耕文化等内容,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创业青年和普通农民开展培训。

(一)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主要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产创建示范县等项目,按照农业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六家部级、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考察等方式,对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分区域、分专业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省厅将专门编辑出版《基层农技人员岗位知识学习用书》,为各级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提供统一教材。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及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采用工学交替、分段学习、强化实践、跟踪服务等方式,对村级动物防疫员、乡村兽医、植保员、农机手、沼气工、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带头人、农业经营管理人员、涉农企业人员及农业创业人员等开展培训,着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培训。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等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观摩交流等方式,重点培养种养规模较大、示范带动能力较强、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科技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四)农业创业创新人才培训。按照省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安排和我厅与团省委《关于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的通知》精神,选取一批优秀农村青年,到认定的培训机构接受创业培训,帮助受训学员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创办经济合作组织或农业企业,推动农村青年带头创业致富、带动农民致富。

(五)普通农民培训。结合各级各类农业项目,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现场培训、入户指导、远程技术服务、发放光盘、明白纸、农村“大喇叭”等多样灵活的方式,逐村逐户扎实开展科技培训,快捷有效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四、任务及分工

(一)启动培训行动。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1月上旬,厅制定并下发《浙江省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发动省、市、县三级开展大培训。

(二)开展阳光工程提质增效培训。由厅科教处牵头,由44个项目县组织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按照农业农村不同生产、服务、管理环节,对农民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和指导,完成3.87万名阳光工程学员培训任务,全面促进阳光工程提质增效。

(三)开展现代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远程培训。由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牵头,地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参与,利用远程网络系统举办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和农耕文化大讲堂,开展大讲堂培训活动。

(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由厅科教处牵头,部、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参与,聘请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和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咨询答疑、参观考察、技术对接、经验交流、信息发布、知识测试等方式,对27个农技推广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基础理论和技术培训,完成2700人培训任务。厅各相关单位结合业务工作,分别对基层农技、农机、畜牧兽医、农经、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

(五)开展稳粮增产培训。由厅农作局牵头,省种子总站、植保检疫局、土肥站等参与,组织开展稳粮增产培训活动,重点培训冬春田间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灾减灾等技术。

(六)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由省农机局牵头,重点培训农机化新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新型农机具使用与维修保养技术等。

(七)开展中高级“两创”实用人才培训。由厅相关单位组织,省农广校等培训机构承担,分别举办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现代职业茶农、节粮型草食动物养殖、铁皮石斛产业提升等培训班,培训中高级“两创”实用人才350人。联合团省委组织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培训,完成200人的培训。

(八)各地开展培训活动。各市、县(市、区)农业部门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标志性活动。

五、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是一项全国性的活动。农业部要求“十二五”期间,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4月底冬春农闲季节,在全国持续开展大培训行动。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分解任务,落实举措,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整合项目资源。统筹利用各方资源,依托阳光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超级稻示范项目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大培训工作,形成“体系、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督导检查。各级农业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抓好大培训的每一个环节。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培训工作进展,了解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大培训行动。充分挖掘和宣传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典型事迹,扩大培训行动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厅各相关单位于4月底前将培训工作总结报厅科教处,经汇总后统一报送农业部。



献花(0)
+1
(本文系私库皆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