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家长如何爱孩子讲座2
2015-02-14 | 阅:  转:  |  分享 
  
家长如何爱孩子

河南濮阳中原油田基地第九幼儿园陈亚琴



“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提到这一话题,所有的父母也许会非常感慨地说,作为父母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呢?是啊,从看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所有的父母亲都是一样感到非常喜悦和激动。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父母都带着望子成龙的心情为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希望他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他上最好的学校、希望他比别的孩子更强,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做父母的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正确的我们的孩子呢?

在深入探讨这一话题之前,我来和家长共同探讨一下我们的爱存在哪些误区及其危害。

一、爱的误区及其危害

1、凡事包办代替

我在幼儿园工作多年,遇到不少这样的家长,她们对孩子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保姆,生活上包揽—切,在家里吃饭时,帮他盛饭夹菜,生怕孩子没有吃好吃饱。有的甚至端着碗追着孩子喂饭,穿脱衣服也都全部包办,导致孩子送到幼儿园后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危害:这样包办下去,最终会让孩子产生严重依赖心理,使孩子们渐渐习惯于依赖他人,不愿意做事,不会做事,由于家长们过分溺爱,处处包办代替,这样的孩子,没有独立性,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过分呵护

比如端杯水拿个小东西之类的事也不让孩子做。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们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生怕孩子外出会遇到什么不测。就连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家长也会立刻冲上前去,心疼地扶起来。然后埋怨是地面不平,抱怨这是桌子不好碰到了孩子等等。

危害:这种爱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丧失的是孩子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交际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稍微有—点危险的事,孩子想做,家长不让他做,孩子就自认为能力差,什么事也做不好,产生自卑心理,以后也不敢去做想做的事情。家长控制孩子外出,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就少,像笼中的鸟—样囚禁在家中,长此以往,孩子会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会与人交往,不擅与人交往。性格比较孤僻、内向,甚至会出现自闭症状。

3、过分放纵,没有约束。

孩子的生活没有规律,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早上起不来,晚上迷恋电视不肯睡,三餐不按时,零食随意吃。

危害: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懒散的生活作风养成独断专横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合作意识。

4、姑息迁就

很多家长都抱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信念,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满足孩子,孩子就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迁就。

危害:其实这样让孩子变得任性和缺乏自制力。

5、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等,—切以孩子为中心,好东西别人不能吃,电视别人不能看;

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有个不富裕的家庭,孩子上了研究生,父母在家吃咸菜,孩子却穿名牌,买手提电脑。连父亲得了重病怕耽误孩子学习,都没有告诉孩子。后来孩子毕业挣了钱,当妈妈给他要钱给父亲治病的时候,他却说自己结婚买房子要用钱,拒绝拿钱给父亲治病。可以看出太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不懂得尊敬老人,缺乏爱心。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无情。

6、无原则袒护

当孩子与别人的孩子闹不愉快时,总是袒护自己的孩子,把矛盾指向别人。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

危害:这样做会造成孩子全无是非观念,严重时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和睦。袒护孩子的错误,会蒙住孩子辨别是非的眼睛。偏袒自己的孩子,只指责别人的错误,不利于孩子养成宽容他人、友好相处的品质。

二、由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爱陷入了种种误区,也从中总结出这种种溺爱不等于正确的爱!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用现代的教育观念指导我们教育孩子。

1、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如:有的爷爷奶奶认为,现在多付出爱,将来他会回报更多的爱等等。也有的父母会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幼儿园的事情,自己只管他吃好穿好就行了。

2、狠下心来,不包办代替孩子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事情

应该做的事,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让孩子在成功中找到喜悦与自豪,在失败中找到经验与教训。

3、多讲道理,多沟通,让孩子明白是非,学会处世与交际

当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中,产生了矛盾,不能一味指责对方,帮助自己家的孩子逃避责任。

我们应该冷静下来,等孩子心情平静之后,与他谈心,多讲道理,就事论事,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错误和不足,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明白是非,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4、不袒护,不迁就,保持教育观点一致

当孩子犯了错,全家人都应该保持观点一致。不让孩子看到有保护伞而有抵抗心理、求助心理;

5、把握爱的尺度,敢于对孩子说“不”。

⑴面对不合理要求、要果断地说“不行”,千万不能哄骗孩子,以免孩子认为家长不守诚信;⑵面对孩子的错误言行,家长要坚决地说“不能”,不要迁就孩子过度的欲望,和无理要求。

6、允许孩子犯错,但必须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敢于对错误负责

“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孩子是伴随着错误和缺点长大的”。不是原则上的错误,又是初犯,以宽容为主。屡教屡犯的错误,那必须一定的惩戒,但尽量避免体罚。

总之,我们家长要懂得走出生活中常见的爱的误区,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用合适的途径和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孩子正确的爱呢?

我想这是个看似简单,但是却很复杂的问题,刚才和大家共同剖析了我们对孩子的爱中存在着哪些误区,无论是讲到的包办代替、过分放纵、还是没有约束、无原则袒护等等,多多少少都能在家长身上寻找到影子。

我们现在基本上就是一家一个孩子,谁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那么如何正确的爱孩子呢?爱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哪一种,都应该建立在民主、有原则、有方法的基础上。

今天,谈论的是如何爱孩子,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我今天想和家长们讨论的就是爱孩子,就让孩子去游戏,给予孩子游戏的时间。现在的家长受到社会各种功利心的引诱,望子成龙心切,让孩子从小就把精力投入到各种兴趣班、各种技能技巧的学习等所谓的知识累积中,家长认为:这就是爱孩子,我们为孩子花了大量的金钱,还要不辞辛苦的陪伴孩子去学习,实际上呢?是我们用一种残酷的“爱”,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利,压抑了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孩子疲惫不堪,疏远了亲子关系,物质的给与不等于爱!而自以为是的摧残孩子的成长更不是爱!很多家庭教育问题也会在家长短暂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之后的若干年,渐渐显现,孩子的各种问题凸显,让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一堵厚厚的不可逾越的墙。

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增长知识、开发智力,而且能融洽亲子关系,作为家长,应该怎么爱孩子呢?我想:应该要顺其天性,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和特点,在孩子幼儿时期,做个会“游戏”的睿智家长,做好孩子游戏的引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一、了解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很对家长对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很不理解,家长往往会在接孩子离园的途中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什么了?”,如果孩子说:“我们做游戏了!”家长心里一定会埋怨,孩子在幼儿园怎么总是玩呢?于是一些家长生怕孩子学的知识不够多,在幼儿时期,就积极备战,在家花大量的时间教孩子学习识字、算术、写字等,并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将学习与游戏对立起来。

其实,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幼儿正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的,这是幼儿身心特点决定的。

我们每个做家长的必须要知道:在幼儿时期,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各种游戏是孩子探索世界,触及社会的良好途径,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幼儿身心处于积极的状态,满足孩子的身心需求。

二、带领孩子进入丰富多彩的游戏世界

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加之眼看、耳听、动手、动脑等,通过切身的感受与体验从而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幼儿最先交往和交往最多的成人,应该充分利用游戏的重要性以及孩子喜欢游戏的特性,主动引导孩子进行游戏,让孩子轻松愉快的参与游戏,达到健康成长、和谐亲子关系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家长无须苦思冥想怎么给孩子提供游戏,游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有心,就一定会发掘各种游戏的教育契机的:

1、户外游戏:

孩子大多喜爱活动,而孩子的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要多带孩子走出户外,进行各种体能锻炼的游戏,如户外拍球、跳绳、踢球、踢毽子、打乒乓球、羽毛球、滑轮等,还有家长和孩子一起合作的两人三足、揪尾巴、盲人过河、齐步走、踩影子等等,在达到锻炼大人、孩子身体的基础上,又增进了亲子的互动,很多游戏,无须准备器具,顺手拈来,试想:从小就和家长有着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孩子,长大了,怎么会成为问题孩子呢?而以这种方式给与孩子的爱,又怎么会产生出不良后果呢?而作为家长也要给与孩子充分的玩的时间,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多陪伴孩子进行游戏。

2、大自然的游戏:

奇妙的大自然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神秘,更是各种知识的来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孩子在没有打开书本以前,先读一读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大自然这本书。

大自然的一切神奇变化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夜空的星星、四季的变化、美丽的雪花、瓢泼的大雨、不同的树叶、忙碌的蚂蚁、蝴蝶的变化等等,一个一个的问号和为什么,促使着孩子们想去探究结果,这个时候,作为家长,需要及时的引导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春天来了,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田野,看麦苗的生长、观察小草的发芽,看地面上小蚂蚁都在做什么,地里还有什么样的小动物,边寻找边学习,看早春的柳枝如何渐渐发芽,诗人为什么会写出三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呢?在田野里奔跑、野炊、捉迷藏、玩玩泥巴、拔点野菜,这些都是住在高楼里的孩子们期盼喜欢的,游戏无处不在,要让孩子在触摸大自然中来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界神奇的探究欲望,这才是我们给与孩子最好的美的教育,这些都是从书本上不能学到的。而这种爱,才是使孩子终身受益,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

3、动手益智类游戏:

孩子每天会有大量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但是很多父母忙于做自己的事情,忽略了和孩子之间的交往,也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就可以了,其实,孩子更多的成长,是需求和家长精神上的交流互动,在家里任何时候都可以产生出游戏,譬如:吃饭的时候,让孩子帮助分碗筷,可以进行数的游戏,这比书本上的知识来得更加直接。

还有动手类的玩沙、玩水、玩土、剪纸、泥工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极其喜欢的,沙、土、水都是不定型的材料,可以让孩子们随心所欲的发挥,沙、土可以进行建筑,也可以进行种植小游戏,还可以用小铲、小桶等进行运输,水可以让孩子在玩耍中获得水的性质,了解物体的沉浮等,孩子在玩耍中不仅增加了知识,还发展了了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享受玩的过程,同时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孩子能感受到家长浓浓的爱,这些亲子的交融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会让孩子在兴趣中、在爱中学习成长。

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各种体育游戏、动手游戏、传统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等,孩子都喜闻乐见,这些游戏孩子都会喜爱,都会为孩子带来快乐,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协调发展身体、在游戏中学会独立思考、在游戏中学会社会交往,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那么还有的家长在提问中问到:我们的孩子不喜欢数学,怎么办?孩子那么小,怎么能判断孩子不喜欢数学呢?是否可以尝试一种更加快乐的学习方式呢?我再举一个很有意思的实例: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亚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写了一件事:有一个小孩,别人送给他一盒锡兵玩具,他十分喜爱,经常在桌子上把这盒锡兵倒出来玩游戏,用锡兵排队玩,调来调去,可以玩上几个小时,玩得很投入,后来发现,这个小孩长大以后有非凡的数学才能,这与他早期迷恋锡兵游戏有很大关系,他在游戏过程中对数的关系搞得很清楚,这个实例表明,开展这种智力游戏能有效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的。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会数数、会做题才是数学好,是这样的吗?不是的,数的概念是抽象的,需要全方位的来理解,那么,如果孩子从小家长能够多陪孩子进行军旗、跳棋、五子棋、象棋、迷宫棋等的游戏,是不是既愉悦了自己,也发展了孩子的智力呢?如果孩子这些游戏玩得很开心、很会动脑筋,他的数学逻辑思维怎么会不好呢?

三、支持、参与和引导幼儿开展游戏

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有教育契机,时时处处都有适合孩子的游戏,家长要善于发现并提供给孩子,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可能一直是合作者,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更需要做个引导支持者,在游戏中,孩子才是游戏的主体,家长应该从孩子最初的游戏参与者,慢慢转换成游戏的支持者,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最后要成为孩子游戏的引导者。

总之,幼儿时期是家庭中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对家庭、对他人产生美好的情感,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希望每个为人父母的都能懂得这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抓住幼儿成长关键期,给孩子真正的爱,给孩子游戏的空间,做个会爱、懂爱、善于抓住游戏中教育契机的合格家长。

孩子学龄前的时间很短暂,在这个时期,我真的期望家长能够放下急功近利的思想,正确的爱孩子,让孩子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游戏、玩耍、成长。







献花(0)
+1
(本文系孙一心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