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所有者权益
2015-02-15 | 阅:  转:  |  分享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特征



第一节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按照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约定,接受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依法进行注册的资本。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一、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1.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2.股份有限公司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时,既可以按面值发行股票,也可以溢价发行(我国目前不允许折价发行)。应在实际收到现金资产时进行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实际发行的股票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按溢价发行的,溢价部分应记入本科目)

二、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

企业接受投资者非现金资产投入的,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非现金资产价值(但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和在注册资本中应享有的份额。

1.接受投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

2.接受投入材料物资: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

3.接受投入无形资产:

借: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

贷:实收资本—



三、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增减变动

1.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增加:





借:银行存款(现金投资)

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贷:实收资本—

2.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减少:

企业减少实收资本应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通过“库存股”科目核算回购股份的金额。

减资时,按股票面值和注销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冲减股本,按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所冲减股本的差额冲减股本溢价,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如果回购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所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所冲减股本的差额作为增加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处理。

回购本公司股份时:

借:库存股

贷:银行存款

注销本公司股份时:

借:股本(股票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按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所冲减股本的差额冲减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贷:库存股(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如果回购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

借:股本

贷:库存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所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所冲减股本的差额)





第二节资本公积

一、资本公积概述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资本公积包括: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形成的原因有溢价发行股票、投资者超额缴入资本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

1、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或股本)的区别:

从来源和性质看。实收资本(或股本)是指按照企业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并依法进行注册的资本,它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资本公积是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它不直接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

从用途看。实收资本(或股本)的构成比例是确定所有者参与企业财务经营决策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或股利分配的依据,同时还是企业清算时确定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的依据。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用来转增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不体现各所有者的占有比例,也不能作为所有者参与企业财务经营决策或进行利润分配(或股利分配)的依据。

2、资本公积与留存收益的区别:

资本公积的来源不是企业实现的利润,而主要来自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等。留存收益是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利润。

二、资本公积的账务处理

1、资本溢价:

除股份有限公司外的其他类型的企业,在企业创立时,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与注册资本一致,一般不会产生资本溢价。但在企业重组或有新的投资者加入时,常常会出现资本溢价。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股本溢价:

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股本的,股票可按面值发行,也可按溢价发行,我国目前不准折价发行。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立时可能会发溢价发行股票,因而在成立之初,就可能会产生股本溢价。

在按面值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应全部作为股本处理;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等于股票面值部分作为股本处理,超出股票面值的溢价收入应作为股本溢价处理。

发行股票相关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如果是溢价发行股票的,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项目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其中主要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对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如果是利得,则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数额;如果是损失,则做相反的分录。在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转销与该笔投资相关的其他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借:资本公积(或股本)

贷:实收资本—

第三节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的盈余公积。

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经批准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或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等。

1、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协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科目应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盈余公积补亏、未分配利润”等进行明细核算。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

利润分配的顺序依次是:(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1.结转实现的净利润:(发生的净亏损做相反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贷: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

3.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结转至“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2、盈余公积:

按照《公司法》有关规定,公司制企业应按照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以前年度亏损(5年内)可用税前利润弥补,从第6年起只能用税后利润弥补。非公司制企业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可超过净利润的10%。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如果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有盈余(即年初未分配利润余额为正数),在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如果以前年度有亏损(即年初未分配利润余额为负数),应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再提取盈余公积。

公司制企业可根据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非公司制企业经类似权力机构批准,也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后者由企业的权力机构自行决定。

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经批准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或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等。

1.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盈余公积补亏: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3.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4.用盈余公积或利润分配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发放现金股利: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支付股利时:借:应付股利

盈余公积贷:银行存款

贷:应付股利











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一般企业增加资本主要途径有



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1







献花(0)
+1
(本文系唯小钰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