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的中草药
1?
荆芥:有发汗解表,宣毒透疹,和血止血作用,用于风疹痒疹、疹出不透、疮疡等。与防风配伍时为祛风止痒方剂的基础,可用于风疹、皮肤瘙痒等证,常与蛇床子、土茯苓、
蝉蜕等配合使用。本品可促使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有轻微的解热镇痛作用。可促进皮肤感染性疾病的愈合与病损组织的吸收。
2?
防风:有散寒解标,胜湿止痛,祛风止痉,止痒作用。用于风邪克于皮肤之风疹、瘾
疹、疮疡等证。常与荆芥配伍使用。
3?
细辛:有温经发散、祛风散寒、除弊止痛作用。与辛夷等药物配合可治疗鼻窦炎、鼻
炎等症。
4?
白芷:有祛风解表,透毛窍、通鼻窍,散寒止痛,燥湿解毒作用。善治头面皮肤之风,
外用可治疗皮肤瘙痒症。本品可减少支气管分泌、扩张冠状动脉;能促进被破坏组织的吸收,对慢性溃疡、皮肤炎症有促进吸收或促进其化脓的作用;有止血作用,用其治疗鼻窦炎、慢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
5?
薄荷:有散风解表、行气解郁、祛风止痒、透斑疹作用。可用于皮肤瘙痒、风疹等证。
与蝉蜕为临床常用药对之一用于一般风疹、麻疹后的皮肤瘙痒,亦能改善老年性皮肤瘙痒及牛皮癣瘙痒症状。
6?
蝉蜕:有疏散风热,解表透疹,祛风止惊作用。近代研究认为,蝉蜕可降低反射性肌
紧张反应、降低横纹肌的紧张性,对神经节有轻度阻断作用。
7?
生姜:有发表散寒、解毒健胃、温经行气作用。配合其他药物调敷用于湿疹疮疡。
8?
石膏:有清热泻火、止渴除烦作用,内服后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煅后外用,可敛
疮生肌止血,用于疮疡流水、湿疹、烫火伤等。
9?
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抑菌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可用于热毒
火邪浸淫皮肤之疮痈毒肿等证
10?
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抑菌作用。可用于热毒疮痈、湿疹等证。
11?
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滋阴降火作用。与苍术配伍用于疮疡肿毒、湿疹、
痒疹等症。与滑石研末外用,是治疗湿疮、湿疹通剂。
12?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抗炎作用,能控制炎症的渗出和炎性增生,能促进白细胞的
吞噬功能,对多种化脓性球菌有抑制作用,可治皮肤感染。
13?
连翘: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本品有强大的抗炎抑菌作用,对无菌性炎症
有明显的抗渗出,降低病灶部位毛细血管脆性的作用。
?============================================================================
抗过敏中药方??
2013-01-0320:15:31|??分类:?方剂。名医名方|举报|字号?订阅
一、过敏煎(祝谌予)
1、过敏煎乃当代大家祝谌予所制,药凡四味,由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组成,药虽平淡,但组方严谨,临床疗效卓著,被学者称为当代经方。方中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真大家之制也。亦有学者将方中银柴胡改为柴胡亦妙,取柴胡、防风之散与乌梅、五味之敛,诚师法仲景桂枝、白芍之配伍,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和调阴阳之典范。笔者曾于临证小试,于虚风内扰之过敏性疾患颇效,可根据情况加减使用,如加黄芩以清热,加白芍以增酸敛,合桂枝汤以调和荣卫,合泻白散而泻肺熄风。卢祥之《名中医治病绝招》有载该方加减,现录于下:
如过敏性荨麻疹属于风寒者,加桂枝、麻黄、升麻、荆芥;
风热者加菊花、蝉衣、银花、薄荷;
血热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
热毒内盛加连翘、银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
过敏性哮喘,常加莱菔子、白介子、苏子、葶苈子、杏仁。
过敏性紫癜,常加藕节炭、血余炭、荆芥炭、茜草根、旱莲草、仙鹤草。
过敏性鼻炎,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细辛、生地、苍耳子、葛根。
??????冷空气过敏症,加桂枝、白芍、生姜等。
2、方药组成: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各10克。水煎,每日一剂,早晚服。功效解表和里,主治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方解:祝谌予所制“过敏煎”组方简单,药味平淡,但立方确有巧思,非常严谨。方中银柴胡味甘性凉,清热凉血;防风味辛甘性温,祛风胜湿;乌梅味酸性平,收敛生津;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生津,滋肾涩精,甘草味甘性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五药配合,寒热共济,有收有散,收者顾其本,散者祛其邪,故对过敏性疾患有良效。五药组合,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阴阳并调。在临床应用中随症加减,应用广泛,值得推广借鉴。
???典型病例1:王某,女,22岁,2月5日就诊。3天前因腹痛自服保和丸无效,继而双膝关疼痛,双下肢瘙痒并有散在红褐色斑点。查体:T37.5,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皮肤水肿,有大片深褐色皮疹,按之不褪色、无触痛;双膝关节略肿胀、触痛不明显;脉滑数,舌质红苔薄黄。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此系湿热毒邪滞留而为患,治宜清热凉血,祛风通络。单用“过敏煎”加减(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蝉衣、桔梗、紫草、茜草、仙鹤草、续断)。3剂后皮疹大部分消退,关节疼痛减轻,继续上方调治,6天后痊愈。
???典型病例2:苏某,男,49岁,3月22日就诊。5天前在消毒猪圈时解除消毒剂后颜面及四肢出现水泡样皮疹,瘙痒疼痛;遂自服防风通圣丸无效后就诊。查体:T37.5℃,颜面及双手弥漫性红色丘疱疹,抓痕明显,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舌质淡白苔薄黄,脉滑数。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此系湿热浸淫皮肤为患,治宜清热解毒,祛风胜湿。在口服氯雷他定片的同时,加用“过敏煎”加减(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白鲜皮、僵蚕、蛇床子、苦参、萆薢)。3剂后皮疹消退、瘙痒消失而痊愈。(杨天需甘肃省庄浪县永宁乡卫生院)
二、脱敏汤(干祖望)
?组成:紫草10克、茜草10克、墨旱莲10克、蝉衣3克、干地龙10克。
功效:凉血疏风脱敏止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三、截敏汤(干祖望)
组成:乌梅、柴胡、五味子、防风、桑螵蛸各12g,牡蛎30g、甘草3g。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每次加蜂蜜30g冲药服。有邪者禁用。
责任编辑:?合众康桥?来源:xw?日期:2014-12-0418:21
????
湿疹为常见皮肤病。它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古人称之为“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奶癣”等,其症状均为湿疹表现。
(1)湿热证: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
①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④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⑤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
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2)虚实夹杂证: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该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
①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3lian.com/zl/转载请保留
②枯矾、炉甘石、苦参、蛇床子、吴茱萸、青黛、蒲公英、土荆皮、苍术黄柏、五倍子、冰片、皮肤渗透剂、湿康12克外敷。三联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