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5-02-25 | 阅:  转:  |  分享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科技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现在每个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失(学、业、职、落、恋等)或怕失引起的心理压力增大,人们(成人或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加上学生中独生子女多,由于生活条件改善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缺乏坚强意志的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差,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碰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不解决,可能影响学生成长,甚至出现行为障碍、心理缺陷。

根据全国3000名学生的调查,小学有13%,初中有15%,高中有19%,大学有25%的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大多表现为情绪忧郁、焦虑、精神亢奋、多疑、性格孤僻、喜怒无常、心理成熟迟缓、社交不良、顽固性不良习惯、自我为中心,骄横暴燥,或怯懦、自卑(自悲)、嫉妒、悲观厌世等。

具体表现为:初三女生想当修女;十佳少年离家出走;大学生犯罪(马家爵、政法大学研究生等)、自杀(含清华博士生);新疆、宜昌等地的学生自杀等。

二、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

德育:政治教育(爱国、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等);

思想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反对拜金主义等)

法制安全教育:法律法制教育、安全防范教育等;

道德教育: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基本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五爱教育为基本要求;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业上,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生活上,人际关系、情绪、行为、消费等的培养。

实施渠道:学科教学、各种活动(团队课外活动等)渗透;

心理辅导(集体—讲座;个别—咨询)

说明:德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德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

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 管大道理 管小道理,情感体验 考虑社会要求、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考虑个人感受、个人需要的满足 在社会关系中考察人 在人际关系中考察人 培养君子(建设者,接班人) 培养凡人(合格公民) 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参谋、帮助者、建议者“同伙” 旗帜鲜明 理清事实,自作判断 公开认错(在集体中自我批评) 为学生保密,让其偷偷改错 过程以教导、灌输为主 在讨论、活动中领悟 重结果的整齐划一 容纳、重视个人的独特性 重奖惩(强制、约束) 重自律、自控力培养 具法制精神(纪律) 重关心、爱护、体谅、宽容,强调情感、平等、主体性发挥,允许个体差异 有人说目前中国中小学德育政治化,导致道德教育的假大空、方式的运动化、成人化,从而导致道德滑坡。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区别

教育心理学(一般师范生均学习)

德育心理:知、行、意、情。

学习心理:气质分类、注意、动机、学习迁移、知识领会、

变式与比较,正例与反例等。

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地培养(或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含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教育等。

四、教师观念的更新是有效心理辅导的前提

1、评价性学生观与移情性学生观

评价性:老师以自身的标准(参照社会要求)评价学生;

移情性:暂时放弃自己的参考价构,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处理问题(同感或共感);

2、外攻性问题与内攻性问题

外攻性:偷、打架、撒谎(归于坏学生,重视较多);

内攻性:害羞、自卑、忧郁、冷漠、孤僻、自贬甚至自残(归于

好学生行列,应多注意内攻性问题)。

3、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兼顾,既注意群体利益,也关心学生个人

需要,使学生行为既符合社会需要,又满足自己的需要。

(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基本生理需要、休息、安全、娱乐、

社交——被爱与归属、被尊重、自我实现。)

4、智能发展与全人发展:不能只重视智能教育(IQ)而忽视人格、

情感教育。

5、全面发展与接纳个人的独特性。(注意人的差异,鼓励人们特殊

发展)

五、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要求)

有健康的情绪,喜怒哀乐有常有度,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健康心态;

有坚强的意志:有勇气和毅力面对困难和挫折。

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自尊、尊他,关心理解他人,不自卑不自傲,敢于善于与人交往。

有人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

①准确、充分认识现实的能力;

②自知、自控、自我悦纳;

③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关心他人,与他人合作,欣赏他人的成功,不计较他人的小节,对人少偏见,消灭嫉妒)——魏书生的缘分说。

④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工作有成效,能在学习工作中享受,在协调中追求生活的充实。——魏书生的享受说。

⑤独立于环境的能力。坚持自己的见解,不受环境干扰。

⑥稳固、宽厚的欣赏力。(对自然及社会生活的欣赏,非占有)

⑦追求创造,追求生活的意义,对新经验持开放态度。(哎呀心理)

⑧毫无恶意的幽默(不含敌意,不抬高自己)。

即要求学生“三大”:大胆、大声、大方;或总结为九个字:太好了;我能行;我来帮——(原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达中语)

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与具体做法

前提条件:了解学生(多种方法,慎用量表)。

具体做法:代币奖励法(使用小红花等);

行为塑造法(连续强化,使其逐渐接近目标);

偶合契约法;消退法;饱和法;松弛训练法;角色扮演法等。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往往来源于他人——老师和家长等。所以老师和家长应少训斥学生,不强化学生的差生意识,以免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2002年9月)























1









献花(0)
+1
(本文系onesolo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