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e60e60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健康管理公开课5
2015-02-26 | 阅:  转:  |  分享 
  
疾病信号与中医望诊



中医辨证望、问、闻、切中,望诊居首。望诊就是通过看患者皮肤色泽以辨证。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诸内,必形于外”,就是说,体内有病,体外(如耳、舌、面等处)必有信号反应。而且这些信号的反映,往往早于体检指标的变化。我们要关注这些疾病信号,以早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对策,尽量把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

疾病信号是疾病发出的信息,但往往具有非特异性:一个病可以发出多种信号(如炎症);一种信号也可能是多种不同疾病的反应(如发热);疾病信号的反映,还具有个体特异性,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疾病信号提示发生某种疾病的可能,确诊有赖于综合的医学检查。



面色的疾病信号



我国正常人的面色应是微黄、红润而有光泽。异常面色有红、黄、青、白、黑五色。

《黄帝内经》指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察色”是古代诊病的首要手段,也是较易掌握的手段。

一、面色发红

中医认为,赤为心色,面红主热。满面通红为实热所致,两颧潮红则为虚热引发。面色发红常见于发热性疾病;高血压症也可以表现为红光满面。

1、降实火食疗(1)莲芯:开水冲泡,当茶喝,可降五脏实火;(2)绿豆汤:清暑热,利水湿。

2、降虚火食疗(1)枸杞子、菊花:开水冲泡,当茶饮服。(2)苹果:洗净,连皮切成6~8片,冷水煮沸,吃苹果,一天1个。

二、面色发黄

中医认为,黄为土色,主脾虚有湿。面色发黄常见于肝炎、肝癌、胆石症等病。

健脾食疗:

1、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香菇牛肉汤: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面粉裹好,汤沸后入香菇,再放入牛肉片,同时加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后即可;

3、山药粥:山药切片,米淘净,两者一同煮粥,以熟烂为宜。也可将山药粉20~30克用凉开水调和、入锅内置火上,用筷子不停搅拌,2~3分钟后煮沸,放至温热后食用。

三、面色青紫

中医认为,色青主肝病,或惊风,或寒证、痛证,或有瘀血。面色青紫常见于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如哮喘、气管扩张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四、面色苍白

中医认为,白色候肺,主虚寒证,或失血证。面色苍白常见于贫血或出血性疾病,如痔疮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等。

老人怕冷食疗:

1、赤豆、黑枣粥:赤豆50克、黑枣10枚去核;先将赤豆煮软,再将糯米、黑枣煮成粥,食时加白糖适量,每日一小碗。宜长期服。

2、参芪清蒸鸡:人参10克、黄芪15克、童子鸡1只。将鸡宰杀洗净,去内脏,再把人参、黄芪放入鸡内缝合,入锅放葱、姜、酒、盐及少量水,清蒸。食鸡汁为主。可连续蒸2~3次。

3、姜汁甜牛奶:鲜牛奶150~200毫升,加入一调羹生姜汁和少许白糖,放入容器内隔水蒸15分钟。此款饮品有驱寒和胃之功效,每天饮用一杯,手脚寒气便会渐失。

五、面色发黑

中医认为,黑为肾之色,肾主水,故黑色主寒证、水证、瘀血和虚证。面色发黑常见于慢性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



舌部的疾病信号



一、舌质颜色

正常舌质多呈淡红色,滋润光泽。中医认为,舌质红活而润泽,说明血液充足,阳气和畅,血运正常,为健康之色。如果舌色改变,则为疾病之征象。

古代医家将舌面分成几个部分以候脏腑,如舌尖候心肺,舌中候脾胃,舌根候肾,舌边候肝胆。如果舌质的某一部位发生变化,则提示某一脏腑可能有病理改变。



1、红绛舌

舌色鲜红,为红舌;舌色红赤而略紫,则为绛舌。红舌主热证,绛舌主热甚。如果舌色红绛、苔黄,为实热证;如果舌色红绛、光亮无苔,则为胃阴被劫,病情深重。红舌常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出现。

1、肝阳上亢食疗枸杞桑菊饮。原料:枸杞子9克,决明子6克,桑叶9克,菊花9克,白糖30克。

2、清心火食疗莲芯3克,开水冲泡,当茶喝。

清肺的食物,如胡萝卜、梨子、木耳、豆浆、蜂蜜等。新鲜莲藕对肾阴虚内热的人非常适合,可以生食或榨汁喝,也可做菜吃。

2、淡白舌

舌色比正常颜色淡,甚至苍白无血色,为淡白舌。舌色淡白,多为血虚或阳虚有寒。淡白舌可见于贫血、消化吸收障碍、慢性肝病、慢性肾炎、内分泌功能不足等疾病。

生姜可散寒:(1)生姜、红糖汤;(2)晨含三片姜。

3、青紫舌

舌色青紫而暗,主瘀血。青紫舌可见于肝胆系统疾病,如肝硬化、肝癌、胆囊炎等。

活血化瘀食疗:红枣10枚,糯米100克,共煮粥。

二、舌态

舌态即舌体运动的姿态。异常舌态有以下几种。

1、短缩

短缩舌,舌体短缩不能伸长,是由于舌之筋脉拘急而造成。短缩舌为病重之舌象,可见于肾病、尿毒症、心力衰竭、重度感染、晚期肿瘤等患者。

2、颤动

伸舌时舌体颤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为肝风内动的征象。可见于脏卒中(中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以及极度衰弱者。

3、歪斜

伸舌时舌体偏斜一侧,为歪斜舌,多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此为舌下神经麻痹或局部面神经麻痹。如果伴有半身不遂,则为偏瘫,可见于脑卒中后遗症。

三、苔色

正常苔色薄白。舌苔颜色变化有白、黄、黑等。

1、白苔

舌苔色白,主表证和寒证。白苔可见于外感初期,内伤杂病病情轻浅或证属阴寒证者。

2、黄苔

舌苔色黄主热证、里证。各种急性热病、如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炎、乙型脑炎、急性肠炎和肺炎等,均可出现黄苔。

3、灰黑苔

灰苔即浅黑色苔,黑苔则较灰苔色深。中医认为,灰黑苔多在疾病的严重阶段出现,其主病有两个方面:一为热极;一为寒极。临床上黑苔常见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炎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重症肝炎、尿毒症及脓败血症等。此外,黑苔与口腔卫生不良也有一定的关系。

4、腻苔

腻苔为湿邪入侵,湿邪先伤脾。表现为舌苔厚腻。舌苔白腻为寒湿,舌苔黄腻为湿热。化湿食疗可用薏米仁赤豆汤。

鼻部的疾病信号

《黄帝内经》“五色篇”指出:“五色决于明堂,明堂者鼻也。”(译文:鼻部五色及光泽变化,能够反映机体的某些病理状况。)

《黄帝内经》“五色篇”指出:“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译文:“鼻骨高而隆起,端正而直,五脏依次分布在它的中央,六腑则附于它的两侧”。)



一、肺区

肺气虚时肺区色发白

受寒时肺区色浮青

受热时肺区色浮红

二、心区

颜色变浅心脏有虚

心区色发红,心火盛

心区色发青发紫,心脏供血不足

心区色发黄发灰,心脏有痰湿

心区色发青,心脏有寒

三、肝区

肝区色变浅,肝气不足

肝区色发白,肝气虚

肝区色发白发干,肝血虚

肝区色部发红,肝有火

四、脾胃区

脾区位于鼻尖端处;胃区位于脾色部两侧,鼻翼的中央

脾胃色部白色属虚证

五、肾区

肾区色发白属虚证























1









献花(0)
+1
(本文系e60e6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