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捏筋拍打治疗颈椎病(全)
2015-03-11 | 阅:  转:  |  分享 
  
捏筋拍打治疗颈椎病

河南省临颍县公疗医院郭双彬

笔者自1986年10月至1991年12月对300例颈椎病随机分为两组:捏筋拍打(简称捏拍)与牵引加透热(简称牵透)组,其结果表明,前者临床疗效较后者好,因手法治疗更能直接和有效地纠正颈椎与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300例患者中,男137人,女163人;35一一49岁110例,50一一6分岁la0例,70岁以上10例,其中干部或脑力劳动者2功人,工人20人(含体劳者);病程最短半年,最长5年;按颈椎病分型,单纯须神经根型125例,椎动脉型55例,混合型100例。全部作过脑血流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供血不全;交感型20例。300例患者颈稚正侧位x线摄片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椎间隙和椎间孔变窄,项韧带钙化,颈曲异常等退行性改变。但与临床表现程度不完全相符,如有的骨质增生明显,但临床症状轻。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步骤

两组每天各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三个疗程为一观察期。

(一、)捏拍组

1、捏筋手法:患者骑马式面朝靠背椅坐,嘱其放松,术者立其身后,先对颈、肩部肌肉自上而下进行拿揉、捏按,使其肌肉充分放松,缓解痉挛,起到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的作用。

2、点穴手法:采用“葛氏”脉位法,术者一手贴于患者前额,用另一姆指反复点揉天池脉、颈间脉、颈后三脉、抬举脉、前膀肾脉、后膀肾脉、肩胛暗脉、虎口脉等,每个脉位各点3-5下。抠揉血海根脉3-5下,拔肘尺中脉3-5下。再用拔指法顺序牵拔五指各关节。

3、旋颈法:术者先以左手拇指因定在颈4-5椎之间,因此间隙较灵活,以此这轴心患者有舒适感。另一手掌面贴在病人前额,先顺时针旋转5-6遍,再逆时针旋转5-6遍,然后再换右手,按以上动作重复一遍即可旋颈时术者双手应相互配合,拇指应向前用力,防止旋转力度不匀造成颈4-5椎间盘后突而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和麻烦,手法后嘱咐病人仰面观天,低头看地各做5-6遍。

4、扳颈法:让患者头部前倾10度左右,术者先以左手指固定4-5椎之间,右肘置于病人下颌,掌面贴在病人左腮处,嘱其向右上扭转,此时术者可适当用力,当患者转不动时,术者可趁势做强力性扭转,以听到“咯咯”声响为度。此时病人会有一种瞬间的精神紧张,但左手拇指固定处不要放松,接上法向左扳转,右手拇固定在内4-5椎之间同样有“咯咯”声响,术毕嘱病人自由活动颈椎即可。

作用机理:以上手法能改善血液循环加大间椎孔面积,松懈患肢神经根与椎间孔周围组织的粘连,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工能,缓解患肢及手指的麻痹,使头晕、恶心等症状得到好转。

5、拍打方法:用自制的钢丝拍子从患者肩部及上肢四面有节奏地拍打5-6遍即可。

作用机理:钢丝拍子外加棉花、医用胶布固定,具有柔中带刚,刚柔相济,与手法融为一体,对挛缩的软组织粘连可起到松懈、疏通经络、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强壮筋骨之功效。

(二)牵透组

嘱病人隐定情绪,取坐位或立位均可,全身放松,用自制的坐、立两用颈椎牵引机、颌枕式牵引套,颈部加场效应透热带,牵引角度为前倾15度左右。牵引重量为5-10公斤,开机加热,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可隋时调节温度,牵引、透热同时进行,时间为30分钟。

注意事项:有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或不特定应牵引者,一般要慎用或减少牵引时间。

作用机理:牵引的同时加场效应透热可起到互补之作用,因单用颈椎牵引往往引起颈部软组织和血管的过度牵拉,形成暂时的韧带痉挛和牵拉痛,加之血管的变细和挤压,形成血流量受阻,有效循环减少,造成局部及大脑的供血不足现象,病人会产生头晕,心慌等症状。能过临床观察,这样做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五、治疗效果



六、体会

1、捏筋拍打疗法的传统的推拿按摩一样同出于我国古代“导引按跷”之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也受到武术家的“点穴法影响。术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功底,才能在临床上得心应手。

2、要强调手法的是扳颈和旋颈,可松懈软组织粘连,改变受压组织与压迫物之间的关系,虽不能直接消除某些病理改变(骨剌、钙化韧带、变性纤维等),但能调整组织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非曲直对调整椎间孔和神经的细微关系最有意义,松懈神经根周围软组织粘连及慢性肿胀对其剌激,起到纠偏的作用。

3、颈部旋转、后伸、侧斜时,起到对椎动脉的按摩作用,增加椎动脉的血流量,但运用这种手法时必须慎重,不能过度,否则会造成椎动脉和颈部组织的损伤,给病人造成新的痛苦,因此要顺着颈部的自然状态,用力要缓、要稳,并依患者感觉来确定其颈部所能达到的最大角度,切忌用力过猛过大,超出颈椎活动能承受的生理位置。

4、剌激相应脉位,多用按法,祖国医学认为:按能温通,通则不痛,故能活畅气血,调节经络气机平衡,当持续按压相应脉位时,常是神经根或病变的敏感点。如按压臂丛神经,可使神经失去暂时的传导功能,起麻醉止痛作用;再如按压锁骨下动脉,可使血流暂停,片刻后突然放松压迫,血流便骤然灌入整个上肢。这短暂的血流冲击,可活血去瘀,改善肢体循环,这也是松开压迫后的锁骨下动脉后,病人感到上肢有股热流的原因。



七、小结



1、300例颈椎病分两组对照治疗结果表明,捏拍组疗效为优,并有统计学意义。

2、牵引治疗颈椎病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虽能改变窄的椎间隙,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头晕、恶心、下颌关节牵拉痛等。针对此问题笔者在牵引颈椎的同时,在颈部加了场效应透热,也取得满意的疗效。

献花(0)
+1
(本文系jzyaia2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