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脑瘫·穴位治疗方法
2015-03-16 | 阅:  转:  |  分享 
  
脑瘫·穴位治疗方法2007-02-092223埋线疗法

(以下两方摘自《实用穴位埋线疗法》温木生著1994年版本)

方一

◆取穴:风府。配穴:①大椎、陶道;②身柱、至阳。

◆操作:风府穴用注线法,埋线时用00号肠线0.5厘米和9号腰穿针,在穴位消毒局麻后刺入穴内,当线头没入皮后即注线,不可刺之过深。大椎等用扎埋法,局部消毒麻后,用刀尖刺破穴旁皮肤,将穿有0号肠线的弯针从切口处穿入,从深部向穴另一侧穿出,然后复从针眼进针,穿过穴位浅部从切口出针,两线头结扎后送入切口,外盖消毒敷料。1月1次风府穴每次必用,余两穴则交替使用。

方二

◆取穴:①哑门、肾俞;②风池、足三里;③大椎、内关。合并瘫痪:上肢配肩髃、肩髎、手三里;下肢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

◆操作:主穴用注针法,用00号肠线装入9号穿刺针中,刺入穴内,内关、哑门刺入约1厘米,埋入肠线0.5厘米,余穴刺入1.5厘米,埋入肠线1厘米,三组穴交替使用,10天1次。并合瘫痪者,环跳用12号穿刺针将0号肠线徐徐刺入穴内,以患儿患肢有轻微抽搐巍为佳,然后稍退针,注入肠线1厘米。余穴用透穴穿线法,从肩髃透肩髎,阳陵泉透足三里,将1号肠线1-2厘米埋入肌层。一月一次。

【按语】督脉为阳脉之总纲,通摄全身阳气,维系人身之气,其脉贯脊上行由风府入脑,故本法取穴均以督脉穴位为主,疗效较好,临床用扎埋法时,要根据患儿病情体质而定,如患儿体弱,结扎时宜轻,较强则结扎稍重,方二治合并瘫痪穿线时,拘挛型宜宜用肠线反复牵拉刺激,较弱型则不宜过多刺激,影响患儿智力和体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用本法同时可结合营养、环境、教育、训练等多种手段,才能达到更好疗效。

方三

【处方】筋缩、大椎、至阳、伏兔、足三里、阳陵穴、血海、手三里、外关、四神聪。【治则】滋补精髓,濡养经脉。【埋线方法】选准穴位,消毒局麻后行穿刺针、三角针、埋线针埋线法,20-30天次,每次选4个穴,5次为一个疗程。●以下两方均采用温木生编著的《埋线疗法治百病》200年版本''P418→方四

◆取穴:①风府、陶道、脊中、足三里;②哑门、身柱、命门、肾俞;③大椎、灵台、腰阳关、脾俞。上肢配肩髃、肩髎、手三里、合谷;下肢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

◆操作:胸腰部督脉穴用穿线法。用穿有2号羊肠线的三角针,从局麻的穴位一侧进针,穿过穴位正中,从另一侧穿出,剪去两端线头,穴内埋入2-3厘米羊肠线。颈部穴及四肢穴用注线法。用穿有2号羊肠线的12号穿刺针刺入穴内,风府、哑门直刺入同身寸1寸左右,埋入0.5厘米羊肠线,余穴直刺入2寸左右,埋入1厘米阳肠线。3组穴交替进行,配穴学用2-3穴,10天埋线1次,5次为一个疗程。

方五

◆取穴:①大椎、陶道;②身柱、至阳;③命门、腰阳关。

◆操作:用扎埋法。穴位消毒局麻后,将穿有0号肠线的弯针从切口处穿入,从深部向穴另一侧穿出,然后复从针眼进针,穿过穴位浅部从切口出针,两线头结扎后送入切口,外盖消毒敷料。1月1次。3组穴交替进行,如仅上肢侧瘫则用①组,如仅下肢瘫则用②组。



注射疗法

复方麝香注射液

【用法】主穴取哑门、风池、大椎。配穴取肾俞、足三里、环跳、内关、上廉泉、曲池、阳陵泉。先用主穴1个以后轮流交替使用,单纯智力低下,每次用本品一支;合并有其他后遗症状用本品二支,选加相应配穴1-2个。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10日,连续治疗3-4个疗程。

【方源】施炳培:《辽宁中医杂志》1993NO.11P15。



针灸疗法(摘自《百病中医针灸疗法》''P434-437)

【水针法】

(一)、取穴:主穴(1)哑门、内关,足三里,(2)凤池,曲池、环跳,(3)大椎、肾俞、阳陵泉。每次选择上述一组穴位,-三组穴位轮流交替使用。亦可随症加减,单纯智力低下仅取哑门、风;池、大椎穴,伴视力差者加承泣飞球后,伸舌流涎加上廉泉、地仓。

(二)、治法:单纯智力低下者,用复方·麝香注射液2m1/支,伴有肢体轻瘫者用上述药物2支:伴四肢瘫痪严重者除上述药物·外加用乙酸谷酰胺1-2支(100mg/2m1/支)二视力差或流涎者用维生素B12(100μg/m1/支)。每穴0.5m1,哑门飞大椎可注入药。液2,其他每穴注入药液0.5~1m1。头部及大椎穴针深不超过问身·寸1.5寸,以免发生意外。隔日针一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7-10天·再按上法治疗,一般治疗3~6疗程。病程长,症状重,有效者疗程·可延长,症状明显改善者应坚持治疗。共治疗50例。基本治愈:智力和运动功能接近正常儿童.显效2智力和运动功能在自身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二级。:有效2对周围环境反应较前灵敏,肢体活动稍有改善。无效:治疗后无明显进步。—,,.基本治愈2例,占4%,显效16例,占32%,有效30例,占60%,·无效2例,占4%。’林丽玉等水针治疗小儿缺氧·引起的脑瘫50例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1987

【针刺法】1.选穴,智能低下取百会、风池、四神聪,语言功能障碍取通里、廉泉、金津、玉液,颈项软瘫取天柱、大椎(或身柱),上肢瘫,痪取肩祸、曲池飞外关飞合谷,下肢瘫痪取环跳飞髀关飞伏兔、足三里,腰部软瘫取肾俞、腰阳关,肘关节拘急取手三里、支正,指关节.屈伸不利取合谷透后溪,腕下垂取外关、阳池飞阳溪,足内翻取绝骨戍昆仑,或承山外一寸,足外翻取三阴交、太溪,或照海、承山内一寸,足掌下垂取解溪、商丘、丘墟,剪刀步态取风市、阳陵泉\绝骨,抽筋取阳陵泉、太冲、’承筋,食欲不佳取足三里。2,方法:每日·435针刺—·次,补法为主,捻转提插后不留针。3.疗程‘三个月为一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周。25例中治疗时间最长为四个疗程,最短不足一个疗程。共治疗25例。显效(瘫痪肢体功能和智能基本恢复正常者)7例,古28%,好转(瘫痪肢体功能好转,但肢体某些部位活动欠灵活者)6例,占24%,有效(颈软、腰软、斜视及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行走时步履欠稳者)10例,占40%,无效(经针刺一个疗程,症状、未见改善者)2例,占8%。李美琪等针刺治疗小儿脑瘫25例临床小结江苏中医(4),,25,1988





【耳压法】取耳前交感、神门、脑干,皮质下、心、肝,肾,肾上腺,小肠、胃穴,耳背脊髓1、2、上背、中背、下背穴。下肢软瘫者加髋、膝、踝关节穴,上肢软瘫者加肩,肘飞腕穴。用王不留行籽置0,7X0.7cra的胶布上,每次只贴一侧耳廓,以男左女右为序,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每日按压2~3次,以患儿能忍受为度。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上肢可以准确握物,下肢可以自由行走;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上肢可以握物,但不准确,下肢可以向前移步,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四肢活动较前进步,握物行走仍有困难;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共治疗33例。痊愈5例,好转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时间最短一个疗程,最长七个疗程,一般2/u3个疗程。罗光中耳压治疗儿脑性瘫痪33例陕西中医(1),39,1988针刺法头针选区;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运用区,平衡区。交’。替,每日1次,留针2小时,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7天。体针2上肢取穴: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飞合谷。下肢取’穴:髀关、伏兔、阴市、梁丘、足三里、解溪飞跟平。交替,每次取2/u4穴,隔日1次,不留针。针刺手法、痉挛型用泻法,肌张力低下型用补法,体针取患侧,头针取对侧。共治疗31例。显效:肢体功能有明显好转,即在治疗6个月中运动功能提高4~5个月龄,共11例。有效:肢体功能有进步,运动功能·提高2~3个月龄,共18例。无效。肢体功能无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提高2个月龄,共2例。王洁荣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31例疗效观察山西中医(2),。36,1991



推拿疗法

(摘自《家庭儿科百病推拿图解》''P271)

【治疗】治法:补益肝肾,舒筋活血①补脾经-医者用拇指螺纹面在患儿螺纹面处作顺时针方向旋推,约300次。②揉中腕穴-医者用中指和掌根在患儿脐上4寸胃脘处的中脘穴作顺时针方向揉动,约100次。③揉气海穴-医者用掌根或患儿脐下1.5寸处的气海穴作顺时针方向揉动,约100次。④揉关元穴-医者用掌根和大鱼际在患儿脐下3寸处的关元穴作顺时针方向揉动,约100次。⑤摩腹-医者用四指或手掌按住患儿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推摩,约5分钟。⑥按揉足三里穴-医者用拇指按住患儿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寸处足三里穴,作顺时针方向按揉,约100次。⑦按揉百会穴-医者用拇指按住患儿头顶正中线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处的百会穴作按揉,约100次。⑧用一指禅推法-推患儿腰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腧穴,自上而下,往返2遍,重心推心俞、肺俞、膈俞、肾俞。⑨擦督脉和背部膀胱经第一侧-医者用小鱼际沿患儿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分别作直擦法,以温热为度。⑩捏脊-医者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两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沿患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约3-5次。

【上肢瘫痪者,加】①按揉肩髃、肩髎、肩臑、曲池-医者用拇指分别按住患儿肩髃穴、肩髎穴、肩臑穴、曲池穴作按揉,每穴1分钟。②拿上肢-医者用拇指和其余4指对称用力,拿患儿的上肢,自肩部至腕部,自上而下,3-5次。③搓上肢-医者用两手掌夹住患儿肩关节,作环状搓动,然后徐徐向下至手臂,改为前后搓动至腕部,约1分钟。

【下肢瘫痪者,加】①按揉环跳、居髎、承扶、委中等穴-医者用拇指分别按住患儿环跳穴、居髎穴、承扶穴、委中穴、阳陵泉穴、解溪穴,作按揉,每穴1分钟。②(臀部及下肢-医者用)法施于患儿的臀部及下肢后侧,并配合下肢后伸的被动运动,约1分钟;然后患儿腹股沟处及下肢前侧,配合髋关节前屈的被动运动,约1分钟,再患儿臀及下肢外侧部,约1分钟。③摇髋关节-医者用双手扶住患儿双膝,使患儿屈髋屈膝,然后作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的摇动,各3-5次。④摇踝关节-医者用一手托起患儿足跟,另一手握住患儿足趾部,稍用力作拔伸动作,并在拔伸的同时作环转摇动,约3-5次。

【释义】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补气血;揉气海、揉关元能培肾固本;按揉百会能安神益智;擦督脉和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捏脊能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培补元气。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