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儿脑瘫的运动疗法
2015-03-16 | 阅:  转:  |  分享 
  
小儿脑瘫的运动疗法

北京蕾波医学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儿童脑康复中心任世光



国内外大量临床及实验资料证实,适宜信息刺激及功能训练是脑瘫及其他脑功能障碍康复的主要方法。因此只要抓住时机、掌握正确的康复原则及主要方法、早期进行训练,多数轻-中度脑瘫可回归到健康儿童行列,重度亦可最大限度减轻残疾。

无论孩子以何种障碍为主,新生儿期的康复训练都是以视听刺激、抚触按摩、婴儿体操为主。运动疗法的关键是按发育规律适时激发出正确、足量的主动运动,及早阻抑异常运动及姿势。制定目标时,主要应参照正常发育规律,如大运动的发育规律是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站、周走;手功能是3个月应经常张开手、可握住放在掌中的小物,4-5个月手能凑到一起玩,6-7个月能主动抓物,9-10个月能拇指与食指对捏取物等。制定目标还应结合能完成的实际情况,如仅按实际情况完成前一段再进行以后,常不能有效促进正常发育、及早阻抑异常模式。大运动训练中,翻身及爬是早期训练的重点,立位基础训练及行走是运动疗法的关键。现介绍如下:

2-3个月婴儿,应每天多次用语言及孩子喜欢的玩具,引导其由仰卧翻至侧卧,由侧卧再翻到俯卧。呈俯卧位时协助孩子肘支撑,用玩具引导抬头,训练头部控制能力。如果4-5个月后还不会翻身,先置左侧肢体在上的侧卧位,双上肢向前自由伸展,右下肢伸,左下肢屈曲内收,如此时孩子头呈后仰姿势,应推压枕部,促其低头,引导头控式翻身;如无头后仰,可轻转动左下肢或刺激左足底,引导腿控式翻身;亦可轻拉左上肢或刺激左肩、肘部,引导臂控式翻身。一般侧卧始发位多引导其翻成俯卧,如翻后上肢压在身体下面,应刺激或轻提该侧肩部,促其主动将上肢抽出。然后右侧肢体在上,按同法引导翻身。由侧卧翻成俯卧熟练后,再引导其他方式的翻转。可采悬吊被单内左右側翻、荡悠等方法协助翻身训练。

5-6个月婴儿如俯卧肘支撑头控较好,可用他的手或玩具,交替引导一手向前抬起的三点支撑,逐渐引导以前臂用力为主向前爬的动作;亦可交替抵住屈曲一侧的足底,助其向前移动。如果7-8个月还不会主动爬,应置孩子肘支撑俯卧于地面或床面,先面向左,左臂朝前,手背向上,肩、肘关节自然屈曲。操持者一手轻压手背,另手刺激该侧肘部或肩部,引导该上肢用力的俯爬动作。再置右下肢髋、膝关节屈曲90度左右,操持者一手轻压该侧足拇趾背侧,使足底前侧抵住地面,另手轻刺激足心或臀部,激发足趾蹬地动作。然后将孩子脸转向右侧,依同法调整出发姿势刺激右上肢、左下肢激发俯爬动作。如能同时刺激交对应的上、下肢则更好。会俯爬后可引导爬过妈妈大腿促进膝手爬出现。

过了能翻、该爬的月龄不会翻、爬,常是脑瘫或其他脑功能障碍的重要临床表现,这个现象是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的结果。除上述方法引导翻、爬外,还应配合按摩等其他方法。对已诊断脑瘫的孩子应尽早进行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原则是,每日除睡眠、进食、食后短暂休息爱抚外均在训练,一般说4-10个月孩子每日3-6小时较为适宜。量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过少不能达到理想目标,过大常适得其反。除训练第2-7天为疲劳期外,进食不减或有增加是训练量合适的重要指标。

正常婴儿6个月时下肢就可支持体重,7个月扶立还能高兴的蹦跳,因此脑瘫的孩子,6个月就应开始适宜的立位训练,除每天应有几次扶站并促其蹦跳外,还应将孩子面朝前抱住髋部,作反复弯腰取玩具的髋关节屈伸、腰背肌训练。9-10个月应每日扶持迈步。如果1岁后还不能站、走或扶站时足跟不着地、两腿剪刀状发紧、膝后弓、髋关节不能伸直等,应扶持在正常姿势下作蹲下起来及坐下起来的训练,以及固定于站立板或其他固定物上做双腿站立、左右腿轮流持重的跨步站和踢玩具等训练。固定立位训练时要用捆带及软垫矫正脊柱不正、屈髋、膝后弓等,用楔形小板矫正足内外翻,足跟不着地等。还应配合按摩等其他方法。扶持蹲起、扶持坐起、不同固定方法的立位训练、扶走及按摩等,每日每项应5-6次,每次时间可根据孩子体力及情绪有所不同,一般每次10-20分钟为宜。

临床观察到,7个月是立位训练开始的适宜年龄,早产儿出生后接受的信息刺激比宫内大的多,各方面的发育应以较快速度赶上,制定目标时7个月后可忽略月龄纠正。在充足物质营养基础上,特别是适宜维生素A+D、钙的补充,不仅没有因为较早立位持重下肢变形,反而原有的“O“形腿等异常减轻。我们临床统计结果为,此月龄开始立位训练的中度痉挛型双下肢瘫比10-12个月开始立位基础训练的对照独走早1个月;训练前X片显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1.5-2岁时复查也已发育正常。研究证实骨关节的发育和骨密度的增加,除营养外,运动和必要的持重缺一不可。到了身体该直立的年龄,如果缺乏直立训练,即可造成脊柱及下肢关节发育不良、关节松弛,表现出各种姿势异常。

1岁后还不会翻、爬、立的孩子在补翻、爬课的同时,应以立位训练为主,不能等会翻、爬好后再立位训练。扶走无迈步意识的加行走模式,即孩子面朝前站于操持者足面,带动其迈步,逐过渡到踢动其足底迈步。

手功能训练主要通过动手游戏,如用小玩具在孩子手、眼前引导其伸手抓等。对握拳发紧的要予以按摩。咀嚼等口腔运动是易被忽视的第三方面运动,咀嚼训练不仅有助于牙齿及齿槽骨发育、有助营养改善,也给正确发音打下基础。面对面示范发音及咀嚼,用手邦助下颌活动,按揉咀嚼肌及相关穴位,利用“磨牙饼干“等促进咀嚼、吞咽、发音等。

除上述训练外,可针对主要障碍增加其他措施,特别是孩子愿意接受,能达到目标,融游戏及训练为一体的项目。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正确的协助,姿势、动作异常的及时纠正,生活能力的培养等。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