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会计基础复习思考及答案(7会计循环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2015-03-18 | 阅:  转:  |  分享 
  
第七章会计循环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什么是会计循环?会计循环包括哪些步骤?

答:企业遵循会计核算程序,将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依据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加以确认、计量、记录,直至编制财务报表的整个过程,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都会重复进行一遍,因此,习惯上将这个过程称为会计循环。

从会计核算方法的角度看,会计循环是由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财务报表这一基本会计核算程序构成的。每一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通过这三个环节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处理,将大量的经济业务转换为系统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经济活动连续不断,会计循环也就往复不止。

虽然会计循环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这三种会计核算方法,但每一个会计循环又是由一系列的具体步骤构成的。会计循环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⑴、分析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根据原始凭证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运用借贷记账规则确定每笔经济业务应借记和贷记的账户及金额,并在记账凭证中编制会计分录。

⑵、过账

根据记账凭证中的会计分录,将每笔经济业务涉及的借方和贷方账户发生额,分别登记到总分类账中开设的相应账户及明细分类账中,这一步骤也就是会计方法中的登记会计账簿。

⑶、调整前试算平衡

将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后,利用总分类账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编制试算平衡表,以判断日常账务处理是否存在错误。

⑷、账项调整

根据全责发生制基础,将平时未记录但影响企业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业务,于会计期末在记账凭证中编制账项调整分录并登记到分类账中,以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

⑸、调整前试算平衡

根据总分类账各账户调整后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以判断调整账务处理是否存在错误。

⑹、对账和结账

通过上述步骤将企业当期全部经济业务登入账簿后,还需要对会计账簿记录进行核对,以保证账簿记录的完整和正确。在此基础上进行结账工作,计算并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⑺、编制财务报表

直接使用或间接分析使用通过结账所结出的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来编制财务报表,形成财务报告。



为什么要进行长相调整?账项调整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答:⑴、账项调整的意义

经过会计循环的前三个步骤后,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在账簿中的记录还不能确切反映本期的全部收入和费用。因为有一些经济业务不只影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确定,而是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相联系。为了在债权发生制的基础上正确反映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就必须在编制财务报表和结账前,对这些有跨期影响的经济业务进行账项调整,以合理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从而正确计量本期的经营成果。由于在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同时,也需要确认资产和负债,使期末账项的调整关系到企业当期财务状况的正确性。因此,账项调整成为会计循环中有着重要意义的必要环节。

⑵、账项调整的内容

期末账项调整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下四种类型:

①、本期已经实现但尚未收到款项的收入

本期已实现但尚未收到款项的收入,也称应计收入,是指企业在本期已经发生且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但尚未收到款项而未登记入账的收入,如应收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利息等。凡属于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所谓本期收入处理。期末,应将那些本期已实现但尚未收到款项的收入编制调整会计分录,记入“应收账款”、“应收利息”等账户的借方,同时,将确认为本期的收入记入有关收入账户或相关账户的贷方。

企业存入银行的款项是计息的,通常银行存款利息是按季结算的。如果将利息收入全部作为结算期的收入记账,会使各期的收入不均衡,而且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基础。因此,按照全责发生制的要求,在每个季度的各个月份应将各月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估算入账。

②、本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款项的费用

本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款项的费用,也称应计费用,是指本期已经发生,但因款项尚未支付而未登记入账的费用,如应付银行借款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应交各种税费等。凡属于本期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支付,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期末,应将那些本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款项的费用编制调整会计分录,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的借方,同时,将尚未支付的款项记入“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账户的贷方。

企业从银行借入的款项必须支付利息。通常银行借款利息是按季结算的,每个季度的最后1个月结算借款利息。但整个季度内企业都从贷款中收益,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企业每个月都应负担借款利息。因此,在每个季度的各个月份应将各月的借款利息估算入账。

③、已经收款但不属于本期或部分属于本期的收入

已经收款但不属于本期或部分属于本期的收入,是指已经收取款项入账,但因尚未提供产品或劳务因而未确认的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如预售产品销售货款、预收租金等。企业预收款项时,因尚未提供产品或劳务,所以收入还未实现,也就不能直接全部记入有关收入账户,应通过负债类的“预收账款”账户核算。待期末确认已实现的收入后,再编制调整分录,根据确认的属于本期已实现的收入金额,借记“预收账款”账户,贷记有关收入账户。

④、已经付款但不属于本期或部门属于本期的费用

已经付款但不属于本期或部分属于本期的费用,是指已经指出款项,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费用,如预付保险费、预付房屋租金等。此外,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也属于此类调整事项。企业预付各项指出时,由于尚未接受相应的服务,因此该项支出就不属于或不完全属于本期费用,也就不能直接全部记入有关费用账户,应通过资产类的“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待期末已接受部分服务时,再编制调整分录,按照本期和以后各期收益的程度,将分摊确认为本期费用,借记有关费用账户,贷记“预付账款”、“累计折旧”等账户。



如何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

答:将各项调整会计分录过账后,根据调整后的总分类账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再编织一张直选平衡表,以确定总分类账各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这张试算平衡表通常称为“调整后试算平衡表”,其目的是检查调整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完整。



什么是对账?对账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答:对账是指对会计账簿记录进行核对。为了确保会计账簿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如实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在有关经济业务过账之后,必须进行账薄记录的核对工作。对账分为日常核对和定期核对。日常核对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时,对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核对。定期核对是指在期末结账前对账簿记录进行的核对。对账工作一般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⑴、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蒋会计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原始凭证进行核对,包括核对时间、凭证字号、内容摘要、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同,以保证过账的准确性。这种核对主要是在日常编制凭证和记账过程中进行的。每月终了,如果发现账账不符时,应追本溯源,进行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的检查核对,以确保账证相符。

⑵、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将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有关记录进行核对。账账核对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总分类账各账户余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各账户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

②、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户余额是否相符;

③、会计部门有关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应该同财产物资保管或使用部门的登记薄所记录的内容相互核对,保证相符。

⑶、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将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簿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进行核对。具体内容包括:

①、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数额是否相符;

②、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是否相符;

③、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余额是否相符;

④、各种应收、应付款ing西分类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的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什么是结账?结账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答:结账是指在会计期末计算并结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各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于该会计期间全部登记入账后,还必须通过结账的方式,将各种会计账簿记录结计清楚,以便据此编制财务报表。

⑴、结账的程序

结账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①、将本期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

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②、进行账项调整

按照全责发生制的要求,将本期需要调整的全部账项调整入账,以合理确定应由本期收益的收入及负担的费用。既不能把将要发生的经济业务提前入账,也不能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延至下其入账。

③、结转损益类账户

对于期末应予结转的业务,应编制记账凭证并记入有关会计账簿。期末结转业务就是讲全部损益类账户(即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通过编制结转分录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从而将损益类账户结平。编制结转分录时,将所有收入类账户的贷方余额从其借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贷方,即借记各收入账户,贷记“本年利润”账户;将所有费用类账户的借方余额从其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即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各费用账户。结转后,所有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为零。

④、结算出各账户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在本期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应当计算并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成本类账户的额期末余额结转下期。

⑵、结账方法

结账工作与各个会计期末进行,所以,可以分为月结、季结和年结。结账时,应当结出没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当季发生额和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如各损益类账户),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本季合计”和“本年合计”字样。

具体方法如下:

①、办理月结,应在各账户本月份最后一笔记录下面划一条通栏红线,表示本月结束;然后,在这条红线下面一行的摘要内注明“本月发生额及余额”或“本月合计”字样,并结算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最后,在该栏下面再划一条通栏红线,表示完成月结工作。月内只有一笔发生额的账户,可以不需结计总数,只需在该笔记录下划一条通栏红线,表示完成月结工作。

②、办理季结,应在各账户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月结下面一行的摘要栏内注明“本季发生额及余额”或“本季合计”字样,并计算出本级发生额和季末余额;然后,在该栏下面划一条通栏红线,表示完成集结工作。

③、办理年结,应在各账户12月份月结或季结下面一行的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发生额及余额”字样,并结算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然后,在该栏下面划通栏双红线,表示完成年结工作。

④、对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为了反映自年初开始至本月末为止的累计发生额,还应在月结或季结下面再单列一行进行累计发生额的登记,同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该栏下面划一条通栏红线。年末,在全年累计栏下划通栏双红线,表示完成年结工作。

⑤、年终结账时,还应将各账户上年结转到本年的借方(或贷方)余额,按照原来相同的方向,抄列在全年发生额合计数下一行的借方(或贷方)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上年结转”字样;同时,将本年末借方(或贷方)余额按相反方向,抄列下一行的贷方(或借方)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最后,加计借方和贷方合计数相等,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在下一年度需要更换新账的,应在进行年结的同时,在新账中有关账户的第一行摘要栏内注明“上年结转”或“年初余额”字样,并在余额栏内填入上年结转的余额。新旧账有关账户余额的转记事项,不编制记账凭证。



什么是会计账务处理程序?选用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为了更好地反应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信息,必须相互联系地运用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采用一定的组织程序,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种类和格式;规定各种凭证之间、各类账簿之间、各种财务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定各种凭证、账簿及财务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填制方法和登记程序。

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是会计循环的三个主要环节,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并以一定的组织程序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整的会计工作体系。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在一个会计循环中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为会计核算形式或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由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设置的种类、格式不同,尤其是它们与记账程序结合的方式不尽相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选用适当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通过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以及记账程序,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科学、合理地组织成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整体,可以保证会计数据的整个处理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会计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可以提供全面、连续、系统、清晰的会计核算资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会计核算环节和手续,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各单位在选用合理、适用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①、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应与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组织规模大小和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相适应;

②、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要符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保证完整、正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③、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力求简化会计核算手续和环节,节约核算成本、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有哪几种类型?

答:在会计实务中有六种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它们分别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和分录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以上六种账务处理程序有很多相同点,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试述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步骤、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答:⑴、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①、特点: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它是一种最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其他各种中午处理程序都是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管理的需要发展而形成的。

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记账凭证一般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专用记账凭证格式,也可以采用通用记账凭证格式。需要设置的账簿一般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一般采用三栏式格式,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可以根据管理需要,采用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

②、步骤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如下:

a、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b、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各种记账凭证;

c、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d、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e、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f、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的有关账户余额核对相符;

g、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③、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记账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全面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及来龙去脉,便于了解经济业务动态和查对账目。其不足之处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对于经济业务较多、记账凭证数量较多的单位,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也就很大。所以,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小、经济业务较少、记账凭证不多的单位。

⑵、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①、特点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首先要定期将全部记账凭证按收、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分别归类汇总编制成汇总记账凭证,然后在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除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外,还需要设置汇总记账凭证,并以此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相同的是,需设置现金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且一般都采用三栏式格式;分局管理的需要,设置各种明细分类账可采用三栏式、多栏式或数量金额式格式。

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中,汇总记账凭证分为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三种。

a、汇总收款凭证

汇总收款凭证是根据一定时期的全部收款凭证按月汇总编制而成的,它汇总了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汇总收款凭证按照“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分别设置,并按其相对应的贷方账户加以归类、定期汇总。

汇总收款凭证的编制方法是:将需要进行汇总的收款凭证,按其相对应的贷方账户进行归类,计算出每一个贷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填入汇总收款凭证中。一般可5天或10天汇总一次,每月编织一张。月末,根据计算出的每个贷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登记总分类账。

b、汇总付款凭证

汇总付款凭证是根据一定时期的全部付款凭证按月汇总编制而成的,它汇总了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付款业务。汇总付款凭证按照“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分别设置,并按其相对应的借方账户加以归类、定期汇总。

汇总付款凭证的编制方法是:将需要进行汇总的付款凭证,按其相对应的借方账户进行归类,计算出每一个借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填入汇总付款凭证中。一般可5天或10天汇总一次,每月编制一张。月末,分局计算出的每个解放长出发生额合计数,登记总分分类账。

c、汇总转账凭证

汇总转账凭证是根据一定时期的转账凭证按月汇总编制而成的,它汇总了一定时期内的转账业务。由于转账凭证的借、贷方账户均无规律性,因此,规定汇总转账凭证一律按转账凭证中的贷方账户分别设置,并按其相对应的借方账户加以归类、定期汇总。

汇总转账凭证的编制方法是:将需要汇总的装张凭证,按其对应的借方账户进行归类,计算出每一个借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填入汇总转账凭证。一般可5天或10天汇总一次,每月编制一张。月末,根据计算出的每个借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登记总分类账。

由于汇总转账凭证上的账户对应关系,是一个贷方账户与一个或几个借方账户相对应,因此,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中,为了便于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所有转账凭证也只能按一个贷方账户与一个或几个借方账户对应来填制,不能填制一个借方账户与几个贷方账户相对应的转账凭证。

②、步骤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如下:

a、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各种记账凭证。

b、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c、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d、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

e、根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月末时,根据汇总收款凭证的合计数,记入总分类账中“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以及相对应账户的贷方;根据汇总付款凭证的合计数,记入总分类账中“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以及相对应账户的借方;根据汇总转账凭证的合计数,记入总分类账中相关账户的贷方,以及相对应账户的借方。

f、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的有关账户余额核对相符。

g、月末,根据总分类账和名词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③、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总分类账根据汇总记账凭证于月末时一次登记入账,减少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由于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照账户对应关系进行归类、汇总编制的,便于通过有关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不足之处在于:汇总转账凭证是按每一贷方账户,而不是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归类汇总的,因而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合理分工,而且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的工作量较大。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大、经济业务较多、记账凭证量大的单位。

⑶、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①、特点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时定期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想痛痛,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中,需要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专用记账凭证;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且一般都采用三栏式格式;设置个总账账户所需的明细分类账,根据管理的需要,可采用三栏式、多栏式或数量金额式格式。

科目汇总表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照相同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进行归类后编制的。在科目汇总表中,定期汇总计算出每一个总账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并填入科目汇总表的相应栏内。在归类汇总每一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后,加计全部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且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应当相等。为了便于按账户归类汇总每一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记账凭证最好采用单式记账凭证的形式,分别按照每个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可以直接根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填列。

如果经济业务量较大,科目汇总表可以按每1天、3天、5天定期汇总编制一次,每月编制若干张科目汇总表。

如果经济业务量不大,科目汇总表可以按旬汇总一次,每月编织一张科目汇总表。

②、步骤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如下:

a、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各种记账凭证;

b、根据收入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c、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d、根据各种记账凭证,定期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e、根据科目汇总表定期登记总分类账;

f、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的有关账户余额核对相符;

g、月末,根据总分类张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③、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点是:根据定期编制的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从而减少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并且科目汇总表还具有试算平衡的作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不足之处在于,科目汇总表是按照总账账户汇总编制的,没有体现账户时间得对应关系,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利于核对账目,只能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经营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记账凭证量大的单位。



如何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

答:⑴、、汇总收款凭证

汇总收款凭证的编制方法是:将需要进行汇总的收款凭证,按其相对应的贷方账户进行归类,计算出每一个贷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填入汇总收款凭证中。一般可5天或10天汇总一次,每月编织一张。月末,根据计算出的每个贷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登记总分类账。

⑵、汇总付款凭证

汇总付款凭证的编制方法是:将需要进行汇总的付款凭证,按其相对应的借方账户进行归类,计算出每一个借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填入汇总付款凭证中。一般可5天或10天汇总一次,每月编制一张。月末,分局计算出的每个解放长出发生额合计数,登记总分分类账。

⑶、汇总转账凭证

汇总转账凭证的编制方法是:将需要汇总的装张凭证,按其对应的借方账户进行归类,计算出每一个借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填入汇总转账凭证。一般可5天或10天汇总一次,每月编制一张。月末,根据计算出的每个借方账户发生额合计数,登记总分类账。



如何编制科目汇总表?

答: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如下:

⑴、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各种记账凭证;

⑵、根据收入凭证和付款凭证,逐笔、序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⑶、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⑷、根据各种记账凭证,定期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⑸、根据科目汇总表定期登记总分类账;

⑹、月末,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的有关账户余额核对相符;

⑺、月末,根据总分类张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献花(0)
+1
(本文系旋子11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