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血型鉴定
2015-03-19 | 阅:  转:  |  分享 
  
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操作规程

一、检测目的

用于检测患者血型

二、标本要求

新鲜全血或5%红细胞悬液社

三、试剂

单克隆抗A、抗B抗体(两瓶\盒)

四、测定原理:

利用单克隆抗A、抗B抗体和相应的红细胞抗原发生特异性凝集反应的原理。能和抗A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而不和抗B抗体反应的为A型;和抗B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而不和抗A抗体发生反应的为B型;同时能和抗A及抗B抗体发生凝集反应为AB型;而不被抗A及抗B抗体凝集的则为O型。

五、操作步骤(玻片法)

1.标记:取一载玻片,用蜡笔画上直径2cm左右的两个圆圈,分别标记抗A、抗B。

2.抗血清:在玻片蜡笔圈内按标记所示分别滴加抗A、抗B标准抗血清各一滴。

3.红细胞:在抗A、抗B圈内加被检者全血各一滴。用玻棒将红细胞与抗体充分混匀,摇动玻片,肉眼观察玻片蜡笔圈内有无颗粒状凝集及凝集程度,判定阴性、阳性。

阴性指视野中红细胞程均匀散布,无凝集颗粒显微镜下红细胞分散存在,无聚集靠

拢现象。阳性时红细胞出现凝集。

六、质量控制

1.分型血清质量性能符合要求,用毕后应放置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2.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3.按理IgM抗-A和抗-B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6℃为最强,但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仍在室温内进行试验,36℃可反应减弱。

4.观察时应注意红细胞呈特异性凝集、继发性凝固以及缗钱状排列的区别。

七、干扰因素

1.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8s

2.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或抗原性减弱;

3.受检者血清中缺乏应有的抗-A/抗-B抗体;`

4.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

5.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往往是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6.血清中有意外抗体,如自身抗-I,常引起干扰;

7.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

编写者:

科主任签字:

日期:2011年4月6日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36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操作规1等内容。



献花(0)
+1
(本文系雪花和尚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