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人物画发展史
2015-03-25 | 阅:  转:  |  分享 
  
中国人物画发展史

2010/10/1010:22:30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画科之中,人物画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最早的人物画出现在新石器时期,作为一种纹饰绘制在彩陶等生活用品上,如《人面鱼纹》、《舞蹈纹》等。在《人面鱼纹》中,人面为圆形,眼、鼻、口都用直线表示,口角两边各画一条鱼,表示对渔猎收获丰收的希望。而出土于青海大通县的舞蹈纹彩陶盆,是最早的具有情节的人物画。画中五人一组,手拉着手,排成一线,人头南向左侧,发辫摆向右边,表现出舞蹈的动势,反映了原始人类朴素的欢乐。这一画面不再是那些只有象征意义的图腾或只具有一般装饰作用的动物纹样,而是直接表现了人类的现实生活。它说明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物画造型虽然极其简单质朴,但已开始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并开始具有一定程度的形象概括力和想象力。当我国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社会分工日趋明确,专业画工开始出现。据史书记载,商朝初年的宰相伊尹曾画了九个君王的形象来劝诫商王成汤、殷高宗武丁命人画梦中宰相,并以此像求人,这大概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人物肖像画,说明夏商时期人物画就已经开始发挥一定的社会效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需要。进入先秦以后,随着宫殿壁画的盛行,帝王功臣之像成为主要的题材。相传孔子曾经参观周代的明堂,看到墙壁上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且各有善恶之状。又看到“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庆,南面以朝诸侯图”,这可能是最早的历史故事画了。当时的人物画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政教和贵族生活服务,所以得到上层阶级的重视而迅速地兴盛起来,并在技法上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所能看到的春秋时期的楚国帛画,如《龙凤人物图》、《人物御龙图》无不充满着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浪漫主义的倾向,也同时说明了线描在当时已成为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而单线平涂法作为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手法由此已经确立下来。汉代人物画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画像石、画像砖、木板画、漆画、帛画、墓室壁画,几乎都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人物画在汉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更加深远。同时有系统、有规模的绘画活动被统治者广泛利用,如西汉甘露三年,皇帝为了表彰抗击匈奴有功的十一位大臣,“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东汉永平二年明帝双命人画中兴名臣二十八人像于洛阳云台,在当时都起到了很好的、宣扬政教的作用。然而当时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的还是汉墓帛画,如《软候妻墓帛画》、《软候子墓帛画》等,无论是线描技法、想象力、还是复杂画面的构图能力,都远远超过前代。可以看出汉代人物画虽仍处于稚拙阶段,表现手法还欠精致,但它对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的人物画发展,已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魏晋南北朝是人物画的发展成熟期,开始注重系统的绘画技法,脱离了前期的稚拙风格,出现了许多以人物画驰誉后世的大师。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载,当时的画家有百人以上,而且都有一定成就,如三国时期吴国画家曹不兴作巨幅佛像,心敏手运,须臾即成;东晋画家戴逵图圣贤人物,情韵连绵,风趣巧拔;东晋画家顾恺之写《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图》,杨子华的《齐校书图》,萧绎的《职贡图》等,都反映了当时绘画的不同风格以及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另外由于这个时期印度佛教及相关艺术的传入,也给人物画的进一步成长输入了新的养分。而随着佛道两教的广泛流行,也对绘画主题和技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魏晋时期一些士大夫将绘画与文学、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理论上提出了人物审美准则,尤其肖像画家谢赫,从多年的绘画实践中提出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六法论”,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对千余年来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很重要绘画理论著作,如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古画品录》、王微的《叙画》等,他提出的审美概念可以说是对这人时期人物画成就的概括,也直接影响到人物画的进一步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统治阶级的提倡,人物画出现了空前繁荣兴盛的局面。初唐的人物画已经从过去的历史故事与文学经传转向当代重大政治事件与功臣勋将,而在画风上出现了中原风格与边区风格两种,在人物:型及气质风度的刻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盛唐是人物画发展的高峰期,宗教画,肖像仕女画、历史画、风俗画都有大量作品产生,不同地区的画风得到进一步的融合,题始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优秀的人物画家层出不穷,以吴道子、张萱为代表的人物画家,讲究对人物的观察,强调对人物心理刻画与细节的描写。他们以不同的风格、卓越的,艺绝当代,留名千古。中晚唐时期人物画一方面完善着盛唐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出现新的表现方式,以周防为代表的肖像画、人物仕女画及宗教绘画,更趋圆满完备,并致力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创造具有鲜明性格的艺术形象,如周防图中的宫廷仕女,华丽的衣饰下透露出内心的空虚;孙位的《高逸图》将“竹林七贤”中山涛的稳重,刘伶的嗜酒,王戎的踌躇,阮籍的蔑视一切等等不同的个性,都表现的鲜明准确,栩栩如生。唐代人物画的另一个进步表现在勾画人物、衣纹的线条笔法十分丰富。阎立本用的是浑健坚实的铁线描;吴道子用的是圆转飘举的“莼菜条”,有“吴带当风”之誉;张萱、周纺的笔线细劲匀整,流动多姿,典雅含蓄;孙位“宗顾恺之、曹不兴行龙之笔”,却笔势凝重,略带方折,形象各具特色。唐代人物画在笔法上的创造,更加提高了中国人物画的形式美的价值。此外敦煌艺术在唐代同样达到了辉煌的高度,也是当时整个绘画艺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唐代人物画的许多优秀之作都已流失,然而它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却是不容低估的。如果说唐代的人物画是“焕烂求备”,那么五代的人物画则是在“备”中求“变”,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其他一些画家一样,擅长描绘皇帝、臣僚和贵族仕女的题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古今人物画中的杰作,图中王笔重彩技巧运用之高妙,色彩、线条运用之得当,感染力之强烈,在历代人物画作品中都是不多见的;周文矩则吸取了唐代周吩画风的特点,更加纤丽柔美。画面的构图及勾线设色都显得大气不凡,钩勒衣纹时采用“战笔”,并把李后主“金错刀”书法的笔意引入绘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这在他的传世作品《琉璃堂人物图》、《重屏会棋图》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个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贯休、阮郜、王齐翰等人物画家。宋代人物绘画因当时画院的高度发展而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北宋的“翰林图画院”集中了各地的杰出画家,其中重要的人物画画家有张择端、李唐、苏汉臣、梁楷等。而宋徽宗赵佶作为宋代的一位著名画家,其传世人物画作品《听琴图》,在构图和设色上都达到了独步天下的水平。另外统治者为了彰显功德,鼓励后人,曾多次命画院画家画功臣像,正因为画院体制积蓄了大批的人物画人才,保证了帝王利用绘画来实现政治目的,同时也使人物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代是人物画的发展盛期,绘画观念和功能开始产生变革。人物画面对变化的社会风尚,在保持着前代的绘画传统基础上,也作出了适应的变化调整。开始出现田家婴戏、山樵村牧、行旅渔夫等绘画题材,都是山水点景人物的放大;笔法上也借鉴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手法,出现水墨画法。这种题材的扩大,表现形式的增多,为人物画的发展开阔的前景。两宋时期发达的社会经济,为人物画提供了前所未有绘画题材,也是人物肖像画创作的活跃时期,除了宫廷画院中一批写真名手外,在民间也出现了以画肖像为职业画师。故事画以及风俗画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高度发展,绘画题材开始从过去占绝对优势的释道人物、宫廷贵族,转移到了平民阶层,于是耕织、渔牧、村医、册樵、行旅、学童、婴戏以及历史故事,均成为画家常用的题材,生动记录了宋代中下层的社会生活。这种平民化的风俗画,脱离了人物画“鉴戒贤愚”的传统功能,而以记录社会生活的生动性为主要目的,从而成为人物画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得要阶段。其原因是由于工商业经济的空前发展,市民阶层的作用日趋重要,绘画也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为了适应广大市民阶层的爱好和兴趣,贴近于百姓生活、富有现实意义的人物风俗画层出不穷。王居延的《纺车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李唐的《村医图》、苏汉臣的《杂技戏孩图》、刘松年的《斗茶图》、李嵩的《贷郎图》等,都是这时期的优秀作品。人物画发展到元代,因受到社会政局和审美情趣的影响而进入了衰落时期。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冲突,使画家避之不及;另一方面,文人画的兴盛以及士大夫们只寄情于山水花木的逃避思想的出现,影响了元代人物画的进一步发展,使这个时期几乎没有什么有创新意义的作品流传下来。元代画家如赵孟颊、刘贯道、张渥、王绎等人的作品,大多为历史题材或仿古之作,没有更多新意。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元代,壁画艺术成就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外,最具影响力的山西永乐宫壁画,可以说是道教绘画的最高典范,代表着民间绘画的杰出成就。在技法上或作重彩勾填,或用堆金沥粉,画面流金溢彩,丰富壮丽。既承袭了唐宋壁画的雄浑厚重的风格,以为明清壁画开辟了清逸潇洒的格局和技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画坛受“元四家”遗风的影响,人物画仍然没有很大突破。但是这个时期的画家开始将山水和人物结合起来,既表现了人在自然中的活动,又以文体的山水为背景切合了时代的审美风尚。这种以山水为主体的人物画,虽在题材界定上有着不确定性,但在画的主题上以人的活动为主线,如刘俊的《雪夜访普图》、仇英的《人物故事图》等,都是围绕着人而构思立意,因此可视为一种新形式上的人物画。在当时以各具特色的山水画而著名于世、颇有影响的“明四家”中,唐寅和仇英也都是擅长人物画的画家。唐寅曾临过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从中可以领略前人的工笔重彩、色彩对比等关系,又加入了他自己的绘画特点。而他的代表作《秋风纨扇图》则以典雅庄重的明代风格,反映了继承宋元的成就。仇英的人物画成就在当时最为突出,《明画录》成方评他的画“其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说明他的人物画生动传神,表现精细谨微。而明代后期最有创造性的人物画家首推陈洪绶,他对晋唐以来的各家名迹悉心研究,并把研习的心得融入自己的创作中,特别到了晚年,其人物形象夸张,用笔凝练沉厚,古拙中见清秀,变形中见俊美,设色淡雅,背景简洁,装饰味极浓,开一代人物画之新风。总的说来同,明代的人物画沿袭了前代的风尚,题材多为历史故事,没有多少新的创意。其画法以宋代为宗,或单线白描,师李公麟;或设色浓丽,学院体;或水墨点染,法梁楷。尽管明代的人物画与表现出多种形式风格,但基本上还是反映文人画的审美特征,表现出和当时山水画、花鸟画相似的时代风尚。到了清代,人物画的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人物画画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供奉内廷的宫廷画家,他们或画肖像,或图功绩,其中重要的作品有《南巡图》十二卷及后来由十四位画家合作的《万寿图》等。这些作品都是由皇室组织人员创作的,参与创作的画家虽在当时都深具影响,但由于作品受制于皇帝的喜好,只讲究规模的宏大、刻画的细腻,在艺术创新上并无太高的造诣。但它们所烘托出的人物画的繁盛局面,却是史无前例的。另一部分是宫廷之外的大批画家,以反传统的、标新立异的画风著称于世,尤其清代中期,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画家,在人物画中更是表现出不拘成法的特点,如写人物最多的黄慎,所画渔民纤夫等下层人物和民间生活,“画到真相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罗聘笔下人物,形象奇特,构思立意与众不同;华品山以山水和人物融合一体,显示了坚实的功力;闵贞的人物,形象生动幽默,笔墨淋漓。而指画派的高其佩等人的指画风格,也为人物开创了新的表现形式。晚清的人物画家以改琦和费丹旭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们都以仕女画独步画坛,有“改派”的“费派”之称,其画风对后世的仕女画和民间年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辟为商埠,成为东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许多画家云集于此,创造出清新活泼的画风,形成“海上画派”。代表画家的“三任”、吴昌硕、蒲华等人。他们所画题材多种多样,构图具有巧趣,用笔流畅而富于变化,设色淡雅而落谷套。这使人物画在长期的低潮期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近现代画坛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也涌现了一批杰出画家。以齐白石、黄宾虹等为代表,他们既坚持人物画的传统产,又大胆创造出雅俗共赏的新型风格,为中国绘画史留下了重要一笔。?



献花(0)
+1
(本文系昕玥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