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土地流转论文
2015-03-25 | 阅:  转:  |  分享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损失及保护------以甘肃陇西为例

内容摘要

1.甘肃陇西土地流转现状

1.1流转动因

1.2流转方式

1.3流转规模

1.4形成效应

2.农民利益损失

2.1损失主要方面

2.2损失规模

2.3特点

3.损失原因

3.1政府政策制度

3.2租方

3.3农户

4.保护对策

4.4政府:政策,制度

4.2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

4.3农民:增强利益保护能力



内容摘要。。。。。。



甘肃陇西土地流转现状

1.1流转动因

1.1.1市场机制: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里,土地也具有市场价值,土地有了市场价格,农民无形中掌握着一笔有形的资产,在当前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农民可随时将其转化为有形资产

1.1.2土地承包经营权面临挑战: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土地闲置

2.农户小规模经营不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

3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环境等因素,土地资源稀缺,个人力量无力保护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

。。。。。。

1.2流转方式

1.2.1以自发,自愿,私下流转为主

1.2.2农户与农户之间小规模松散流转为主,农户与种植大户,农村企业和集体产业之间流转较少(山区为主,举例)

1.2.3以口头协议为主,缺乏法律合同意识

1.3流转规模

。。。。。。

1.4形成效应

。。。。。。

.农民利益损失

损失主要方面

2.1.1经济利益:农户在三者中处于劣势地位,政府以剪刀差的形式从中获利(举例);农民失去土地后,经济来源源自何处

2.1.2政治利益:

2.1.3其他基本利益:1.生存权:以宅基地为主,农民搬迁后,所迁地的经济和自然环境恶劣(陇西为例)

2.生命权:当前中国政府享有土地征用权,为取得政绩,政府与开发商联合,以强权征收土地,农民用暴力手段维护自己权益,导致二者关系僵化,矛盾日益暴露,社会底层关系破裂(陇西为例:首阳)

3.劳动权:农民失去土地后:1.进入城市,户籍制度等的限制,以农村户口进入,享受不到相关待遇,处于劣势

2.重操旧业,以大规模种植和养殖等为代表的高效农业中,以“旧业”为主的农民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进而无法实现自身的劳动权利

2.2损失规模。。。。。。。

2.3特点。。。。。。

3.损失原因

3.1政府政策制度

3.1.1国家相关土地流转的法律较少,并且全而不具体。政府享有土地征用权,总体规划权,农民处于被动地位

3.1.2交易市场不完善,管理制度薄弱

3.1.3户籍制度不配套,阻碍土地流转进程:中国严重的城市与农村的划分,导致农民在失去土地进入城市后,无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地位,阻碍了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3.2租方。。。。。。

3.3农户。。。。。。

4.保护对策

4.1政府:制度,法律

4.1.1政策制定和法律制定

4.1.2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18亿亩耕地红线):

1.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尤其是耕地保护制度

2.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要求政府约束自己的批地行为,不能越权,不能违反法定程序,不接受商业贿赂;有关政府部门应严格土地执法,加强监督检查,依法行政

4.1.3服务,指导广大农民:借鉴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管理试行办法》,可借鉴其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村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

4.2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

4.3农民:增强利益保护能力。。。。。。

4.4土地流转坚持原则:

4.4.1自愿,有偿

4.4.2土地所有权不变

4.4.3合理原则:1,流转方向: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2,有利于土地自愿合理开发,使其合理配置

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平等基础上签订合同,注重与集体和农业大户之间的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结构化的高效发展



献花(0)
+1
(本文系桔梗花的春...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