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985 高校图书馆数字特藏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
2015-04-02 | 阅:  转:  |  分享 
  
985高校图书馆数字特藏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李书宁吕岩彦李松玲杨春燕龙世彤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100875)

文摘:通过对国内39所985高校图书馆网站网络调查并辅以文献和其他方式的调查,从数字特藏资源来源、载体类型、揭示层次、构建方式、服务方式、特色类型、对重点学科支持、特色栏目等方面对985高校数字特藏建设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对国外重点高校的调查,对数字特藏的深入发展提出三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985高校;数字特藏;调查分析

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DigitalSpecialCollectionof985ProjectUniversityLibraries

LiShuning,LvYanyan,LiSongling,YangChunyan,LongShitong

(Library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

Abstract:Afterwebinvestigationofdigitalspecialcollectionof985projectuniversitylibrariesbywebanddocument,thispaperanalysesthestatusquoofdigitalspecialcollectionfromcollectionsource,typeofmedium,constructed-mode,servicemode,typeofcharacteristic,supportingforimportantsubjectornot,columnfordigitalspecialcollectionornot.Italsogivessomesuggestionsforfurtheringdevelopmentofdigitalspecialcollectionaccordingtoourinvestigationoffamousuniversities’digitalspecialcollection.

Keywords:985projectuniversity;Digitalspecialcollection;Investigationandanalysis



数字特色馆藏(简称数字特藏)是图书馆通过自己的力量或者参与的方式建立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数字资源馆藏,包括建立特色数据库、机构库、教学参考数据库等数字实体馆藏,也包括学科导航数据库之类的数字虚拟馆藏等。数字特藏的建设可以大力挖掘本馆资源,不但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层服务,为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奠定基础,也可以大大提升图书馆在互联网上的昭显度。因此,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都非常重视数字特藏的建设,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CALIS)在十五期间也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帮助高校图书馆构建数字特色馆藏。系统的了解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特藏建设的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趋势,是进一步建设的基础。近年来,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1-5】对各层次各省的特色数据库进行了调查,但是这些研究成果的调查基本上都是对各馆自己界定的特色资源进行的统计,而各馆对特色资源的理解是不同的,而且多数调研只是停留在数据库名的统计上,调查的项目还非常有限,因此,统计结果并不能客观、完整反映现状。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特色馆藏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专门的项目组系统调研了国内外重点高校的数字特藏现状,本文是对国内985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和分析,期望对其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特藏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调查时间、内容和方法

调查时间:2010年7月设定调查项目进行预调查,2010年8月1日-2010年10月20日分工进行调查,2010年12月统一进行核对调查。

调查内容:国内985高校图书馆数字特藏的情况,具体包括有无特色栏目、特色数据库的名称、主题、涉及资源的来源、资源揭示层次、所属的特色类型、对各校重点学科的支持情况、是否是各类联盟建设的产物、载体类型、构建方式、提供服务的形式等。

调查方法: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39所985高校名单,通过互联网访问其图书馆主页,根据制定的数字特藏调查内容标准,先对各馆设定特色数据库栏目(如特色资源、自建资源等)进行调查,若无相关栏目,则对全部数字资源浏览,排除调查商业数据库进行分析,结合CALIS专题数据库、学科导航数据库等项目网站参与馆情况、JALIS等省级文献保障网站参与馆情况进行补充。对于由于IP地址限制无法深入了解相关特色数据库的情况,采用的办法,通过CALIS专题数据库[6]介绍分析了解情况,对于CALIS统一认证的特色数据库,通过统一认证登录了解情况,其他数据库则通过该馆网站搜索(含搜索引擎以图书馆名+数据库名搜索)在该馆发布的新闻、发表相关论文中了解情况,仍旧无法获取情况,则通过电话、各馆网上参考咨询或者电子邮件咨询等方式进行调研。

2调查结果分析

2.1数字特藏数量分析

各馆有无“特色”栏目反映出各馆对数字特藏的重视程度,调查发现,在39所高校图书馆中,有3/4的高校图书馆(29所)对特色馆藏建设非常重视,通过特色栏目或者在数字资源浏览中以“本馆特色”、“自建资源”等进行了区分。项目组根据设定的调查标准,对各馆自己界定的特色馆藏进行了分析和调整:(1)去除了各馆认定但不符合调查标准的部分数字特藏,如列入到特色数字数据库栏目中的馆藏OPAC数据库,各馆虽然列入但多方寻找没有依据表明该馆在其中有“参与”工作的数据库,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数据库”;(2)鉴于绝大多数图书馆都将随书光盘数据库或者非书资料数据库、教学参考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学科导航数据库列入特色馆藏中,对建有相关数据库但没有在特色数据库栏目显示的补充增加;(3)学科导航数据库的统计,以各馆列出的为准,对于只给出CALIS学科数据库链接的图书馆,则以CALIS学科导航数据库参与馆情况[7]列出的数量为准。

经过分析和统计,39所高校图书馆构建了370个数字特藏数据库,最多高校图书馆建有23个数字特藏数据库,也有图书馆没有构建任何数字特藏馆藏数据库。各馆情况详见表1,囿于文章篇幅,只列出总数量超过10个的图书馆,括号内是学科导航数据库的数量。

表1985高校数字特藏调查统计数量一览表

图书馆名称 数字特藏数量 图书馆名称 数字特藏数量 图书馆名称 数字特藏数量 中国农业大学 23(3) 电子科技大学 15(7) 南开大学 11(1) 北京师范大学 23(8) 西安交通大学 12(3) 四川大学 11(2) 吉林大学 23(11) 上海交通大学 12(3) 武汉大学 10(3) 华南理工大学 21(1) 西北工业大学 12(2) 浙江大学 10(3) 北京大学(含医学部) 17(5) 清华大学 11(3) 华中科技大学 10(1) 重庆大学 15(0) 天津大学 11(7)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10(2) 2.2数字特藏来源与资源类型分析

数字特藏的来源是构建数字特藏的基础,调查发现具体来源主要包括:(1)自有。各馆对自有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涉及古籍、民国文献、年谱等,也涉及已有数字资源,如拍摄的照片、录像;(2)购买。对购买的商业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了二次组织构建特色数据库,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利用购买科技报告全文光盘建立科技报告数据库。(3)网络资源。通过组织整理各类网络资源构建虚拟数字馆藏,最典型的就是学科导航。(4)捐赠。数字馆藏来源于机构名人和图书馆的读者无偿贡献,如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姜长英数字图书馆。(5)综合。包含了上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式,如吉林大学的“东北亚研究数据库”既含自己馆藏资源,也有来自超星、CNKI等商业数据库的全文内容,也含免费获得的网络文献。所调查的370个数字特藏数据库来源分布情况见下图1。可见,自有资源数字化和网络资源整理两种方式是数字特藏来源的主要方式。

-

图1985高校特色数藏构建来源分布图图2985高校特色数藏资源类型分布图

馆藏资源类型能够反映出当前数字特藏构建加工的重点。从图2可以看出单纯以图书馆传统物理馆藏进行数字化加工构建特色馆藏虽仍旧是各馆建设的重点,但总体所占的比例只是全部的37%,涉及资源类型不但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这些传统主要物理馆藏,也有些图书馆利用科技报告、专利构建数字特藏。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学位论文数量虽是39个,并不是每所高校提供了可供查询使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5所高校未提供),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提供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单纯以网络资源作为整理加工对象的特色馆藏就达到了35%,这些资源主要是网络高质量的免费资源包括各类学术网站、OA期刊、预印本资源等,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诸如“博客”之类web2.0时代产生的资源已经纳入到了图书馆数字特藏建设范畴之内,北京大学建立了“北大博文”这样只收集该校教师博文的数据库。需要注意的是,近年单纯的图片数据库和多媒体的数据库也逐渐增加,以馆藏资源图片、本馆和读者拍摄的照片、本馆录制的讲座录像、购买的视频资源、制作的三维动画等为主,如西安交通大学的视听资料导航库、中国海洋大学的数字海洋博物馆。图2的其他类别是资源类型与其他高校基本没有交集的数字特藏,如中国人民大学的缩微资源数据库,华南理工大学期刊评价数据库和期刊投稿指南数据库等。图2的综合类别是包含了两种以上资源类型的数字馆藏,占到了全部的18%,冠以“学科信息门户”、“XXX数字图书馆”是其典型代表,这是数字特藏纵深建设发展的结果。

2.3数字特藏的揭示层次、构建方式和服务方式分析

数字特藏资源的揭示层次反映的是数字馆藏建设的加工程度,项目组设定的资源揭示层次包括目录、题录、索引、文摘、全文5种类型,综合是特色馆藏数据库包含了上述两种以上揭示层次的资源。由图3来看,单纯的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类型的特色馆藏数据库所占的比例已经比较小,占到全体数据库的26%,调查发现目录型特色馆藏数据库主要以善本古籍等古文献(含民国时期资料)和各类联合目录为主,多数都没有版权古文献的数字化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因素尚未能提供数字化全文,出于版权方面的考虑,多数高校的学位论文也只提供了文摘、题录、论文前16页服务,未提供全文。单纯提供全文的数据库主要集中在经过本校教职工授权提交的机构库(各校文库)、本馆数字化的无版权资源、利用已经购买商业数据库全文内容进行二次组织构建的特色馆藏数据库、从互联网免费获得全文资源、各类型的捐赠资源等,版权和信息安全方面的顾虑是影响全文数字馆藏建设的重要因素。



图3985高校数字特藏揭示层次比例图

项目组在预调查中发现,各类图书馆联盟以及图书馆与其他机构的联合构建方式产生的数字馆藏由于采用统一标准、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用户需求分析更为透彻等方面的原因构建质量相对较高。调查发现,CALIS高校图书馆联盟、CADAL项目联盟、CALIS各地分中心、各省市地区建立文献保障联盟如江苏的JALIS、天津的TALIS等、各省建立的特色数据库建设联盟如四川特藏建设联盟、高校图书馆自发基于地域建立的协作联盟如广州石牌高校文献协作联盟、在数字特藏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构建370个数字特藏数据库中,这种联合构建方式产生的数据库有127个。除了图书馆联盟以外,部分高校图书馆和其他高校图书馆、本校的其他机构联合构建特色馆藏,如: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联合构建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8],清华大学图书馆与教务处、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构建学生优秀作品数据库,南开大学图书馆与教务处联合构建创新计划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与科研处、档案馆联合构建教师成果库等10个数据库。

985高校数字特藏数据库对外服务方式包括检索浏览、跨库检索和浏览三种方式,从调查来看,87%的数字特藏数据库都提供了检索浏览服务,13%的数据库还没有提供检索服务只能进行浏览。在各馆建立的跨库检索或者统一检索界面以题名查找特色馆藏名称查看跨库检索是否将数字特藏纳入到统一检索范畴,遗憾的是各校学科导航和教参数据库基本上都没有纳入统一检索的范畴,甚至本校硕博论文库相当多的高校也没有纳入到统一检索中,在370个特色馆藏中,实现跨库检索数据库的数量只有16个。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尝试将两个特色数据库与OPAC实现双向互连检索,实现了在OPAC中直接查询京师全文库和民国图书两个特色全文数据库[9]。

2.4数字特藏特色类型及对特色学科支持分析

结合对国外高校数字特藏的调查,项目组将数字特藏的特色类型划分为4大类:学校特色、学科特色、馆藏特色和地方特色。学校特色数字特藏涉及资源与学校相关,包括各类文库(如兰大文库、京师文库)、学校名人数据库(如李政道数字图书馆、钱学森数字图书馆等)、教学名师数据库(如北大名师)、学校讲座数据库(如北大讲座数据库)、学生优秀作品数据库(如南开大学的创新成果数据库)和学校教学相关的教材数据库等;学科特色数字特藏涉及资源与学校设置学科专业相关,包括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学科资源门户(如浙大的医学信息门户)、学科数字图书馆(如建筑数字图书馆)、学科数据库(如四川大学的中国循证医学数据库)等;馆藏特色数字特藏涉及资源与图书馆馆藏资源相关,如复旦大学的解放前期刊数据库,北京师范大学的解放前学校和中小学教材数据库等。地方数字特藏涉及资源与学校所在地的地域相关,如重庆大学的三峡数据库,湖南大学的湖南人物数据库等。调查中也发现一部分数据库不属于上述四种数据库任何一种,比如中南大学的楹联数据库(相关研究成果[10]表明其楹联资源并不是来源本馆的收藏)、华南理工大学的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期刊投稿指南数据库、厦门大学的信息参考事实数据库、电子科技大学世界著名大学视频库等,虽特色不太明显,但构建过程中建设馆投入了很多精力,而且对读者也有一定借鉴意义,项目组将其归入到其他类。在985高校370个数字特藏库中,各特色类型的数字馆藏数据库详细情况见图4。



图4985高校数字特藏特色类型分布图

由图4可以看出学科数字特藏数量最多,符合高校构建数字特藏特点,即数字馆藏建设应当支持学校重点学科的发展。根据教育部2007年批准的各高校重点学科分布名单[11]来统计985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对学校重点学科支持情况,370个数字特藏数据库中有140个进行支持,其中通过学科导航进行支持有83个。

3数字特藏建设现状总结及深入发展对策

3.1数字特藏现状总结

上述分析表明:(1)虽然来自美国国家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调查显示读者对于包括数字特藏在内的数字馆藏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对传统物理馆藏的需求[12],但各高校对数字特藏的重视程度有明显的差别,有的馆建成了比较多的特色馆藏数据库,有的虽然建成了一些数据库却没有在主页上进行标记对读者予以指引,有的则没有构建任何特色数据库;(2)985高校的数字特藏建设内容主要围绕“本馆馆藏资源(主要是古籍、民国文献、学位论文)数字化”、“网络资源的深加工和整理”、“已购买商业数据库资源的二次组织”、“本校师生相关资源数字化”进行,其中又以前两者为重点建设内容。商业数据库资源由于版权和数据库开放程度方面的限制,一般不会完全针对某个数据库的全部资源进行二次组织,目前做法是在构建全文数据库时作为馆藏数字化内容和免费网络资源的补充,一般是从商业数据库中下载相应原文整理到自建数据库中,也有整合组织商业数据库某些元数据资源,原文根据元数据链接到商业数据库中下载。本校师生相关资源收集本校师生的科研成果、教学课件、拍摄照片等资源,主要是通过各校以文库为代表的机构知识库、机构名人和教学名师数据库以及大学生成果数据库实现,其中又以各校文库为主,目前建成文库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3)在以建成的数字特藏数据库中,资源类型上网络资源成为建设和利用的重点,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馆藏资源数字化是各校数字特藏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图片和多媒体数据库逐渐增多。从构建方式来看,虽然各类联盟的联合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以各馆自建为主,所提供的服务方式多数都已经实现检索和浏览,但对资源整合和服务程度上尚需进一步深化;(4)从数字特藏的特色类型来看,学校特色和馆藏特色是各校建设的基本内容,学科数字特藏虽然较多,但是排除掉网络资源导航外,馆藏资源对于各校重点学科的支持还远远不够。

3.2数字特藏深入发展对策

通过对985高校数字特藏现状调查和分析,结合项目组对国外情况的调查,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深入发展数字特藏。

(1)制定明确清晰的数字特藏发展规划。“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数字特藏的建设必须有明确的发展规划。高校数字特藏发展规划的制定首先需要对本校历史和长期发展规划、包括学科建设和知名教授等在内教学资源、包括本馆古籍善本等特色资源在内本馆馆藏资源以及师生用户需求进行充分地调研了解,然后对国内外类似高校的数字特藏建设进行调查,了解相关构建动向、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方法,最后结合对本校本馆情况的分析,按照用户需求的强弱程度、资源的丰富程度等建立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规划。对用户需求强,但本馆资源较为贫乏的情况,可以采取购买或者与其他馆、其他机构联合构建的方式实现。必要的话,可以吸收重要用户参与到设计和构建过程之中。清晰明确发展规划指导下的数字特藏,既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也能逐渐形成各个图书馆有竞争力的特藏馆藏体系。利用前期调研标准、技术和方法,既有可能降低数字特藏构建的难度,也有利于建成数字馆藏的资源共享。有清晰明确的规划,也有可能使数字特藏建设工作常规化,避免重建设、轻服务、不更新等方面的问题,也才有可能系统考虑数字特藏发展问题,包括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

(2)增加机构知识库建设的内容,强化对重点学科的支持,重视机构名人、图片多媒体资源和web2.0新资源等特色馆藏建设。①在对39所985高校的调查中,已有11所高校建立了以文库为代表的机构知识库,但目前收集的内容主要局限于各校教师科研著作,主要服务于教学和科研。但是在项目组对国外重点高校的调研中发现,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校已经将保存学校历史、为学校制定规划规章制度履行职能提供服务纳入到特色馆藏建设任务之中。哈佛大学的数字特藏除了收藏本校教工的著作,还收集保存学校历史活动文件、照片,往来文件、各部门的规章制度等。耶鲁大学的数字特藏要收集保存学校有历史和管理价值的资料、保存学校各部门有使用价值的资料等。因此,目前国内的机构知识库需要补充纳入更多内容,以支持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②高校的重点学科都是在相关领域内该校有重要影响的学科领域,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该校的特色,因此不管是物理馆藏,还是数字馆藏都应该给予重点的支持,使其更强更大,也更能体现图书馆支持教学科研的作用。目前985高校的调研发现在370个数据库中只有57个馆藏相关数据库能够支持各校重点学科,单纯提供网络资源导航这是远远不够的。③项目组对国外情况的调研发现,国外著名高校近年的建设重点在于对机构名人数据库、图片和多媒体数据库的整理和建设。机构名人数据库的建设则有利于提高学校和图书馆在互联网上的知名度,而图片和多媒体则可比文字提供更多的信息。目前985高校只建有6个带有机构名人库性质的数据库,具有真实意义的图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数量也不多,需要加大力量建设;④web2.0技术的发展,博客、wiki、播客等新类型网络资源大量涌现,其公布的信息和内容有时更新颖、更快,对于学校教学科研也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北京大学“北大博文”在这方面做了尝试,值得其他高校图书馆思考和学习。

(3)改善数字特藏服务方式,提供更加统一、便捷的知识化服务。从现在商业数据库的发展趋势来看,更深层次的知识化服务已经成为数据库建设的重点。从CNKI知识搜索提供数据搜索、图片搜索、表格搜索、定义搜索、基金项目搜索,到ISIwebofKnowledge对作者合作度、未来发展趋势的可视化表现,都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国家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发展规划中也提及了“加强整合与集成”和“加强资源揭示”等方面措施[13]。只是停留在原来传统层面的检索和浏览,不提供一站式检索、知识搜索、分面浏览、可视化显示、增加评注等与用户互动内容,数字特藏的服务能力无法充分体现,这需要不但对已经建设的和正要建设数字馆藏进一步的深加工,增加相关的描述元数据,也需要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善用户使用界面,改善检索体验,其中也包括引进版权保护系统或采用相关版权保护措施和信息安全措施来保护构建的数字馆藏。

参考文献:

[1]黄晓斌,蒲筱哥.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情报科学,2007(5):784-789

[2]郭黎康.对CALIS特色数据库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5(6):184-186,217

[3]范亚芳,曹作华.江苏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9):71-74

[4]张延敏.西北地区特色数据库现状分析[J].情报科学,2009(6):884-888

[5]郭凤芹.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163-164

[6]CALIS特色数据库.http://tsk.cadlis.edu.cn/tskopac/baseNavigation.do?sortby=tskcode

[7]CALIS网络导航网站.http://project.calis.edu.cn/calisnew/calis_index.asp?fid=33&class=6

[8]张红扬.特色文献数字化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合作共享[J].情报资料工作,2007(3):66-68,75

[9]黄静,吴英梅,贾西兰.自建资源与异构系统集成实践研究李亮先,徐文贤楹联数据库的构建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06):60-62

[12]索传军.数字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思考.http://www.lib.bnu.edu.cn/download/balis/2.ppt

[13]索传军.新信息环境下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发展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3):59-64

李书宁,男,馆员,博士,发表论文50余篇,译著一部.

(收稿日期:2011-01-24编发:许桂菊)























献花(0)
+1
(本文系18174790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