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记忆:大好春光话清明
2015-04-05 | 阅:  转:  |  分享 
  
记忆:大好春光话清明



■冯宁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中也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节气,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但在唐朝以后,清明逐渐与以扫墓祭祖、郊游踏青为主的寒食节和以娱乐游戏为主的上巳节合并,演变为一个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既具备了提示人们按节气农事的功能,也包含着感恩祭祖、缅怀先贤的情怀,更囊括了感受春天、享受山水的喜悦。

????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原属寒食节,后移至清明。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清明》一诗中的千古佳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绘的便是清明时节人们祭祖扫墓时的悲伤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大好时节,非常适合经过了一个寒冷冬天的人们走出家门、尽情感受美好的大自然。因此,扫墓的同时,人们会顺便郊游、踏青。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也是寒食节转至清明的主要习俗。此俗源于唐代,宋代尤甚。在古人心中,柳树不是普通的树木,在四野一片苍茫之际,柳树最先吐出绿芽,得春气之先,且易栽易活,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有着神奇的灵性和避邪的作用。清明时节,不仅家家门前插柳,路上行人也将柳枝插于车马座前,儿童把柳条编圈戴在头上,姑娘们专拣了鲜嫩的柳条插在鬓角或别在身上。《岁时杂记》中就说:“今之人,寒食节家家折柳插门上,无一家不插者”。民间也有“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的说法。民国后,清明插柳的习俗演变为“植树节”。

????此外,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拔河、斗鸡等游艺竞技项目也是云淡风轻、阳光和煦的清明时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不仅可以娱乐,更可以强身健体,使清明成为一个让人们尽情享受大好春光、沐浴心灵的娱乐节。这些活动当源于三月三上巳节,后移至清明。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风筝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最初叫纸鸢,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现在我们叫足球。















数字报>第2015年04月05期>记忆:大好春光话清明

返回本期











(姜太公下载,并规范版面,仅供参考。)

























3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