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ao07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颈椎病针灸治疗2012-3-26
2015-04-11 | 阅:  转:  |  分享 
  
颈椎病针灸治疗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疼痛科陈建辉定义颈椎病(cervicalsyndrome)是因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
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发病率据报道在
1.7%~17.6%,40至60岁为高发年龄。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因为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引起。
1.椎间盘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在30岁以后即开始。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
性减弱,更易进一步加重劳损及退行性变。纤维环变性及颈椎失稳使椎间盘易于向后及侧方突出。颈4、5,颈5、6椎间活动度最大,应力也最集
中,最易受损伤。颈椎病的发病机制2.椎体及其附属结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是引发颈部肌肉痉挛及椎间
盘突出的主要原因。椎间盘变薄引起颈椎不稳时,其周围韧带常受异常应力的牵扯,致其附着点损伤引起骨赘增生。椎间隙变狭窄也使后关节与钩椎
关节应力增加,使其受损伤及增生。易发生增生的节段依次为颈5、颈6、颈4及颈7。3.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黄韧
带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病的发病机制钩椎关节、后关节增生,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
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症状。4.血管因素及化学因素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不能单
纯用机械压迫因素来解释,还有血管因素和化学因素在起作用,因水肿及炎症引发或加重神经症状。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一)颈部是人体脊柱活
动范围、幅度、方向最大的部位,也是最脆弱、易受伤害的部位。颈椎本身和与其相互连接软组织在超负荷压力挤压、扭转、屈伸、侧弯、平移、旋
转中造成超越生理活动能力范围急性损伤,导致关节错动,使关节囊和韧带组织撕拉伤。反复多次累积性损伤,造成关节松动失稳。软组织出血、水
肿、肌肉痉挛、神经血管的卡压或牵拉刺激,使相应部位出现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等症状和体征。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二)颈部持续过久的姿势
不变,过度疲劳、长期低头工作,睡姿不良、枕头高低不合适、长期处于潮湿风寒环境,损伤后没有得到及时康复治疗,反复发作,越来越重的发病
过程。颈椎病多发生于颈椎下段的原因(1)颈椎下段活动最频繁,且活动较大,损伤机会多,但颈7因为横突较大有较多的肌肉保
护,稳定性好,不易损伤,损伤多见于颈5和颈6。(2)椎管从上至下逐步变小,如第一颈椎椎管前后径为22.9mm,而第六颈椎则1
7.5mm。但颈脊髓则与其相反,下段因颈部膨大而增粗。所以容易出现脊髓压迫。颈椎病多发生于颈椎下段的原因(3)椎间孔人
上至下逐步变小。但下段臂丛神经根,一般较颈上段颈丛神经粗大,所以容易损伤。(4)颈5、颈6横突孔离椎体近,椎体有骨赘形成时
,容易在颈5或颈6处压迫椎动脉等组织。颈椎病的分型1.颈型以颈项僵硬、疼痛、颈椎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
,或伴有颈肩、颈背部沉紧感。颈椎(正侧位)片显示:生理曲度变直、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或有韧带钙化等。一般少见椎间孔或椎间隙变窄。颈
椎病的分型2.神经根型(1)颈肩部疼痛和手指麻木感疼痛为根性病变的主要症状。急性期病人活动头颈部可以引起颈、肩、臂
部疼痛,或呈上肢放射痛,常伴手指麻木感,晚间痛重,影响休息。早期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后期多数病人不能平卧休息。少数病人为防止触碰颈部
加重症状,常用手保护患部。风寒及劳损可为发病的诱因,部颈椎病的分型分病人无明显诱因而逐渐发病。臂丛神经根部不同病变部位引
起不同的疼痛区:颈5神经根病变其疼痛区为三角肌分布区,颈6神经根病变,其向三角肌部及前臂桡侧及拇指放射;颈7神经根病变,沿上臂
及前臂后方向中指放射;颈8神经根病变,沿上臂及前臂内侧向无名指、小指放射。颈椎病的分型(2)肌力减弱上肢肌力减弱为
运动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表现为病人持物时费力,部分病人持物时易脱落。肢体骨骼肌由2根以上的神经共同支配,单独神经受损表现为
轻度肌力减弱,主要的神经根受累可出现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颈椎病的分型(3)颈部肌肉紧张颈椎病病人常有颈部发硬
的症状。颈神经根受到刺激,可反射地引起所支配的颈、肩部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在急性期,检查多可见病人后颈部一侧或双侧肌肉紧张,局部有
压痛。颈椎病的分型3.椎动脉型其表现为眩晕,是本型的主要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旋转性眩晕、浮动性或
者摇晃性眩晕。而头部活动时可诱发或者加重症状,亦可表现为头痛、以头枕部位,头顶枕部痛,亦可放射到头颞部,大多表现为发作性胀痛,可伴
有失眠,神情恍惚等,可出现突发性弱视或颈椎病的分型者失明、复视、但在短期内可恢复。可以出现猝然摔倒,大多在头部突然旋转时
或者屈伸时发生。倒地后再站起来可以继续正常的活动。部分病人还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以及精神方面症状。颈椎病的分型4.交感神经
型可出现头痛或者偏头痛、头晕,特别是在头转动时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楚、模糊,视力下降,眼睛
后部胀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血压升高,头颈部以及四肢出汗异常以及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等,也可以表现为头昏、头晕、
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胃肠胀气等现象。和椎动脉型多不易区分。颈椎病的分型5.脊髓型
脊髓受压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
走路不稳,以致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等感觉或运动障碍。颈椎病的分型
6.混合型在临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
病。中医分型及治疗1.风寒湿痹:颈、肩疼痛,颈项沉重酸痛,僵硬活动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减。随气候变化而变,舌质淡,苔薄白,脉
弦。治则:祛风散寒、化湿通络止痛主穴:风池、大椎、颈夹脊、阿是穴。配穴:痛以大肠经为主者,加合谷,以三焦经为主者,加外关。以
小肠经为主者,加后溪。中医分型及治疗刺法:捻转泻法或平补平泻,以病人耐受为度。方义:风寒湿之邪侵袭,脉络痹阻,取足少阳与阳维
脉交会穴风池、督脉之大椎穴以温阳散寒;手阳明经之合谷、手少阳之外关穴、手太阳之后溪通调本经气血以通络;颈夹脊为经验穴,以温阳化湿,
通络止痛。阿是穴为缓急止痛之要穴。中医分型及治疗2.气滞血瘀:颈肩背或上肢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兼见肢体麻木,甚或肌肉萎缩
无力,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治则: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主穴:风池、大椎、颈夹脊、阿是穴配穴:痛或麻以大肠经为主者,加颈5
横突后节结、手五里、手三里、合谷,以三焦经为主者,加颈6横突后节结、天髎、臑会、外关透内关。以小肠经为主者,加颈7横突后节结、天宗
、小海、后溪。中医分型及治疗刺法:捻转泻法或平补平泻,以病人耐受为度。方义:大椎为督脉之要穴,六阳之会,可通督行气、通络;
风池、颈夹脊以疏通局部气血,各经循经取穴可以增强益气通经之效,进而可起到活血化瘀之功。中医分型及治疗3.痰湿阻络:头晕头昏,头
重如裹,肢体麻木不仁,纳呆泛呕,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治则:祛痰化湿、通络主穴:百会、风池、天柱、颈5夹脊、脾俞、丰隆。配
穴:伴颈肩部沉困者,加大椎、肩中俞、天宗;伴恶心欲呕者,加内关;伴耳鸣者,加悬钟;伴上肢麻木者,参照气滞血瘀型辩证。中医分型及治
疗刺法:捻转泻法或平补平泻,以病人耐受为度。方义:脾俞、丰隆以健脾益气、祛痰化湿;百会、风池、天柱、颈夹脊以温阳化湿,以疏通头
颈部气血,为治疗头晕之要穴。中医分型及治疗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肌肉萎缩。
舌红少津,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或沉。治则:补益肝肾、濡养筋骨主穴:百会、天柱、颈夹脊、肝、肾俞、太溪。配穴:头痛重者,加太阳;
五心烦热者,加三阴交;伴失眠多梦者,加神门、三阴交;伴耳鸣者,加悬钟;伴上肢麻木者,参照气滞血瘀型辩证。中医分型及治疗刺法
:主穴以补法为主,配穴以穴位特性选择补法手法,以病人耐受为度。方义:肝俞、肾俞为肝、肾之俞穴,配太溪可以补益肝肾阴血,濡养筋骨;
百会、天柱、颈夹脊为治疗眩晕头痛要穴。中医分型及治疗5.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心悸气短,颈项疼痛,四肢麻木,
肌力减退或肌肉萎缩,走路不稳,舌质淡,苔少薄白,脉细弱无力。治则:益气养血、通络行痹主穴:百会、大椎、脾俞、膈俞、肾俞、足三里。配穴:伴颈项部疼痛,加颈夹脊;头晕目眩气短加者气海、太溪;心悸者,加心俞、大陵;走路不稳者,加涌泉、三阴交;伴上肢麻木者,参照气滞血瘀型辩证。中医分型及治疗刺法:主穴以补法为主,配穴以穴位特性选补泻法手法,以病人耐受为度。方义:百会、大椎、足三里三穴同用,可以温阳补气通络;膈俞、脾俞、肾俞可养血通络,诸穴通用可益气养血、通络行痹。謝謝收看,敬請指教!
献花(0)
+1
(本文系miao0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