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2015-04-13 | 阅:  转:  |  分享 
  
调研报告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招商推荐——《产业园区招商实战攻略》1:总平面鸟瞰图今日之松山湖,科技共山水一色,人才与产
业齐飞,生态与开发共荣。今日之松山湖,已成为东莞自主创新的旗帜、转型升级的先锋、创新创业者实现梦想的乐园。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区简介: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1]?是2001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地处东莞的几何中心,规划控制
面积72平方公里,有近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生态环境优越。松山湖是东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的示范
区,将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企业聚集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和人才教育中心。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松山湖)位于大朗、大岭山、寮
步三镇之间,地处东莞市的几何中心,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
技新城。伙伴工业地产指出,作为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湖要建设成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东莞科
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发展优势与国内其他高新区相比,松山湖园区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打好莞港合作牌。根据东莞港资企业众
多、香港产业支援服务业发达的特点,松山湖园区密切加强与香港政府合作,以莞港政府合作项目—莞港生产力促进基地为主要载体,加快建设创新
及知识产权管理中心、设计及科技创建中心、清洁生产及持续发展中心、精益制造及管理中心、生产力培训学院等服务功能平台,为东莞产业发展提
供全方位生产力提升服务。同时,东莞市政府正在积极争取香港创新科技署、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支持,联合共建松山湖园区,为促进香港、东莞两
地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打好升级服务牌。与国内其他高新区不同,松山湖园区肩负着为东莞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提供服务的历史重
任。松山湖园区不仅为东莞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和中介服务支撑,而且通过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项目带动了东莞特别是园区周边一大批相
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对东莞产业升级转型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三是打好生态环境牌。松山湖园区始终坚持“融山、水、园为一体”、“科技
与山水共一色”等彰显生态特色的规划理念,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生态环境,使松山湖
园区以生态环境优势在全国开发区中迅速脱颖而出。发展规划松山湖坚持“融山、水、园为一体”、“科技共山水一色”等彰显生态特色的规划理
念,努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园区按照功能布局,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北部区
、中心区、台湾高科技园和南部区四大片区:北部区是高科技产业、研发平台聚集区。中部区是教育、研发、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IC设
计产业聚集及高新技术创业区。台湾高科技园是台湾高端产业项目主题园区。南部区是研发总部、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生物技术产业区。功
能分区规划强调有效利用土地,保持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以生态化人居环境为特征,适宜和有效支持产业园区综合发展的城市环境。内核
式圈层结构:内圈层是生态核心区,中圈层是生活活动区,外圈层是生产活动区。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推崇匠心于自然,倾情于山水,致力于
空间,山、水、园融为一体的城市理念,塑造“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城市形象。大致划分为:行政办公区,商住配套区,北部区,科学园,教育区
,旅游度假区,创新科技园行政办公区行政办公区是松山湖的行政办事中心,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包括主办公区、附属办公区和展览馆。建筑构
思独特,五幢贝壳似的主体建筑呈半圆形分布在松山湖北岸,向内围合成绿荫广场。正观似舟,侧看似帆的建筑外形,恰似扬帆出海的科技之舟,在
松山湖畔蓄势待发。北部区北部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分成A、B、C、D、E五个工业分区和一个城市核心区,重点引进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科技实力较强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前来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服务中心,全力
打造东莞总部研发基地。北部区大致分为:北部城市核心区,创意生活城,员工生活区,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IT研发园,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
工程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万科国家住宅产业基地——中国PC住宅产业技术硅谷。创业生活城创意生活城位于园区北部
城市核心区月荷湖畔,占地面积达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是园区重要的商业配套项目,重点打造成“东莞制造”产业支持中心,搭
建“东莞制造”商贸服务平台和“东莞制造”投融资服务及运营平台两大平台,着力打造八大亮点工程,包括科技银行项目;以东莞制造名、优、特
产品打造一流购物中心;建设动漫基地,形成动漫联盟和动漫衍生品的开发;中科招商项目,聚集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证券企业等,打造
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区;与高校合作建设东莞制造电子购物平台,形成网络购物产业链;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中心;莞港合作中小企业合作中心等
。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位于北部区B区,占地面积约66,000平方米。该园共有16栋三层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达70,000多平方米;其
中一栋为综合服务楼,配备了办公场所、培训室,会议室、餐厅等商务设施。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
研究院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技厅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组建于2007年8月17日,是实行企业化运作的省级科研院所,旨在立足东莞、服
务广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技术研发和工程化为根本,以面向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区域创新平台,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
术产业化进程,提高东莞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东莞市经济持续发展。总结城市科技产业园区区别于传统工业园区,是一
种现代化的集科技、经营、金融法律等多个方面,是一种具有创新型意识的环境。与此同时以研发性科技和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园拥有足够的人口
,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满足生产、生活和娱乐的一切需要。科技园是一个综合体,涉及各个方面,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周全。2清华科技园清华
科技园地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带,这里聚集了数量众多的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是清华科技园地图中国最大、世界少有的智力密集区
,同时享有中关村科技园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园区周边交通便利,主干道纵贯四环、三环直通西直门地铁站,城市轻轨侧
沿园区通行。作为一组大型建筑,其夜间形象必将成为开发区城市夜景观的一个主要控制要素,提出清华科技园照明总体规划,对改善开发区夜间城
市形象、增加科技园自身的活力与吸引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清华科技园北接北大生物城和http://baike.b
aidu.com/view/2106474.htm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南连中关村西区、中关村科技城和http://baike.bai
du.com/view/11084.htm中国科学院,向北、向西分别连接清华、北大两大高校,地处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地带;简
介清华科技园是清华大学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基地。经过近20年的发展,清华科技园主园
区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速度最快、入住率最高、入园企业质量最好、服务体系最完善的区域之一,成为中国唯一的A类大学科技园并崭露出强劲
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清华大学服务社会的平台,近年来清华科技园还与各地政府合作,在上海、广州、昆山、威海、沈阳等地建立分园及创新基地,
在科技园开发、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是科技园区建设领域的一面旗帜。发展历程为了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好地
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http://baike.baidu.com/view/1563.htm清华大学创建了清华科技园,作为清华
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外延,为创业企业孵化、http://baike.baidu.com/view/2055543.htm高新企业
研发、创新人才培育、http://baike.baidu.com/view/969768.htm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发展空间和卓越服务
。1993年,清华大学提出创建清华科技园的构想,并得到教育部和http://baike.baidu.com/view/2431.h
tm北京市的确认和批准。1994年,组建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正式开始建设科技园。1998年,12万平方米的起步区工程完工,园区初具
规模。1999年,被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http://baike.baidu.com/view/1642475.htm总体规划,予
以重点发展支持。2000年,57万平方米的主体园区建设启动,入园企业达到200家。2001年,被科技部、教育部确认为首批http:
//baike.baidu.com/view/1251754.htm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2002年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1]?
2003年,清华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唯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成为国际科技园协会(IASP)中首家大学科
技园会员。2004年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成立[2]?2005年主园区标
志性建筑——18万平米科技大厦竣工并投入使用,海淀区共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平台,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2006年正式启动旨
在重点培养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钻石计划”。[3]?2007年十五家创新型科技企业入围钻石计划,主园区入住率超过95%[4]?2
008年清华科技园正式启用新标识TusPark,宣布全面战略升级。作为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第一批合作伙伴,发起设立启迪中海创投
基金。规模到目前为止,清华科技园已经建成3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26万平方米。由4个塔组成的高达100多米的科技大厦。建筑面积18.
8万平方米,预计5月份结构封顶,包括一些配套设施和公寓式酒店。到2005年底,清华科技园69万平方米的建筑全部建成。除此之外,清华
科技园在南昌、珠海、西安、廊坊、昆山等地方建有辐射园区。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有四条内涵,前三条是转移国外的先进技术,孵化国外的中小企
业,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称之为进口。第四条是鼓励、支持、帮助园区的企业走向世界,这是出口。支持平台战略包括硬件环境的建设和软环
境的建设。硬环境指主体园的空间环境建设,69万平方米的建设将全部完成;软环境的建设将需更多的力量来营造。硬环境和软环境是一个相辅相
成的关系。发展模式:总结清华科技园成功经验,可以说其特色与优势的在一个“聚”字上面,由聚集—聚焦—聚合—聚变,构成清华
科技园自主创新、引领创新、服务创新的“四聚”模式。发展优势:1强大的政府资源2坐拥清华资源3丰富的社会资源辐射分园经过15年
的建设和发展,清华科技园在全国建设和管理园区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成为世界最大的大学清华科技园辐射分园科技园。位于清华大学东南角的清
华科技园主体园区,占地面积25公顷,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是中关村核心区中建设速度最快、入住率最高、入园企业质量最好、服务体系最完
善的区域之一。清华科技园辐射分园此外,从2001年建设第一个外地分园——清华科技园(http://baike.baidu.com/
view/7824.htm江西)开始,清华科技园与http://baike.baidu.com/view/310405.htm地方
政府紧密联系,充分整合清华大学、北京地区的优秀http://baike.baidu.com/view/917256.htm高新技术
企业以及当地的相关行业企业,深入调研,因地制宜,不断探索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型科技园发展模式,以开发建设、管理输出、品牌输出等不同模式进行辐射发展,辐射网络覆盖北京、http://baike.baidu.com/view/1735.htm上海、沈阳、http://baike.baidu.com/view/7502.htm威海、昆山、南昌、http://baike.baidu.com/view/6771.htm广州、西安等近30个城市和地区,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做出了显著贡献。园区楼宇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搜狐网络大厦创新大厦科建大厦创业广场学研大厦产业园区招商推荐图书——《产业园区招商实战攻略》谢谢!
献花(0)
+1
(本文系人力资源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