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论新世纪的生态与环境保护主题
2015-04-16 | 阅:  转:  |  分享 
  
摘要:在新的世纪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根据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本文提出在21世纪里,应以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植被的保护;水资源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生态功能五大方面为主题,并依次进行了分析论述。

1、土地资源环境保护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载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为此,在联合国环发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将“土地资源综合规划和管理”作为环境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出。到21世纪中期,我国将新增人口3亿多,吃饭问题主要靠自己的土地解决,同时城镇用地将比现在增加近1倍,因此中国的土地资源保护更为关键.

1.1加强水土流失控制

从土地的流失情况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水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依然呈发展趋势,而且面积不断的扩大,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剧。调查表明,在50年代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仅有150万km2,但是到90年代就蔓延到了180万km2,占到了全国国土的面积18.6%,全国流失土壤约50亿t。目前水土流失以年增长1万km2的速度在增加。

1.2加强土地沙漠化治理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据1994—1996年全国沙漠化普查,全国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漠、沙漠化土地以及风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71.41万km2,占到了国土总面积的17.85%,沙漠化土地对我国的工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的沙漠化扩展速率是1560km2,到70年代增加到了2100km2,90年代增加到了2460km2。对中国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分析表明,由于风力推动沙丘迁移导致的沙漠化土地增加面积仅占5.5%,其余94.5%是由于人为活动所造成的,其中由于过渡垦殖而造成的沙漠化扩展占到了25.4%,由于超载放牧占到了28.3%,水资源开发占8.3%,其他由于开矿筑路等占0.7%。所以说我国的沙漠化治理首先应该是对人的治理。

1.3加强对土壤盐渍化的控制

我国盐渍土分布广泛,从最高的青藏高原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从东海之滨到西北内陆均有分布。有现代盐渍土约3690万hm2,残余盐渍土约4487万hm2,盐渍土总面积8177万hm2,占国土面积的8.5%,有潜在盐渍土约1733万hm2。土壤盐渍化仍是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1.4加强对土地的石漠化控制

石漠化虽然在我国的分布面积比较小,但分布集中,影响大、危害深,且破坏后难以恢复治理。目前,石漠化在我国贵州、云南和广西仍然呈增加态势,其中贵州从1986到1999石漠化面积增加了62.5%,由此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2、植被的保护

2.1加强对森林植被的保护

大家知道,森林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植被有制造氧气,维持生命系统的作用;(2)可消减环境污染、净化空气;(3)具有调节气候,维持能量与物质循环的功用;(4)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5)具有涵养水源作用;(6)具有防风固沙作用。由此可见,森林生态系统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森林资源面临有许多问题。

2.1.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和12%,居世界第119位,为世界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

2.1.2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高山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而我国许多地区,比如中原地区的森林占有量是非常低的。

2.1.3森林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林种以用材林为主,占有林地面积的60%以上,防护林面积却很低;林龄构成以中幼林为主,占森林面积的70%以上。我国的森林面积尽管一直曾增长趋势,但林地的质量却在不断下降,森林呈现出数量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局面。

2.1.4森林破坏严重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森林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天然林被大面积砍伐。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150万hm2的森林逆转为无林地、疏林地或灌木林地,如我国藏东南地区的天然林变化。在70年代,这个地区还是以天然林为主,但到90年代后由于砍伐而变成了灌木林。而在其他一些区域,由于人类活动比较频繁,降雨量稀少,森林砍伐后有相当部分退化成草地甚至裸地,所以说森林被砍伐后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是巨大的。

2.2加强对草地的保护

我国地域辽阔,草地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各类天然草地3.93亿hm2,其中牧区草地1.93亿hm2,半农半牧区0.59亿hm2,农区和林区1.41亿hm2,约占国土面积的40%;但人均占有草地仅0.33hm2,低于世界人均草地面积0.76hm2的水平,属于草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调查表明,在我国的主要草地分布区——西部地区,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草地质量也在严重退化。1986—1999年,我国西部地区的草地减少了1279.3万hm2,减少的幅度达到了4.8%,但同时退化草地和鼠害面积却在明显的增加。在这个时期,退化草地的面积增加了24.5%,草地鼠害面积增加了38.3%。目前,我国的草地退化不仅发生在人类活动较为集中的地方,而且也发生在人口非常稀少的地方。如在黄河源区3.8万km2范围内,遥感调查表明在上世纪80年代共有荒漠化土地120.73km2,但是到了90年代增加到了746.79km2,荒漠化面积年增长率由80年代的3.9%增加到了90年代的20%,并且形成了大面积的沙地。

应如何对我国的草地进行有效保护呢?首先,应控制放牧,因为放牧是导致我国草地退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对西部地区的草地承载情况分析表明,在我国的主要草地分布区,草地超载都比较严重。在新疆,草地的超载达到了120.0%以上;在宁夏,达到了71.8%;内蒙古达到了65.46%。严重的超载放牧,导致草地的退化速度加快。其次,我国草地的鼠害问题非常严重,应该成为重点防范控制对象。调查表明,我国草地上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啮齿动物170多种,在主要牧区各类草地上形成鼠害的常见种80多种。1996年北方11省草地鼠虫害发生面积3931万hm2,其中鼠害面积占78.7%,虫害面积占21.3%。

2.3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从生态功能考虑来说,耕地作为一种季节性的植被,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00年,中国共有耕地面积12823.31万hm2,人均耕地面积0.101hm2,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耕地被占用现象非常普遍,1986—1995年,各种建设占用耕地达200万hm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我国耕地保护首先应加强基本农田保护,避免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的趋势。图1是我国不同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比较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很小,特别在东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不到0.07hm2。需要强调的是,我国西部地区的耕地面积是呈增加趋势的,但是这种增加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根据遥感调查,西部地区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来自对草地和林地的破坏,其中因开垦草地而增加的耕地面积占到了69.5%,因开垦林地而增加的耕地占到了22.4%。滇池流域从1998—2000年耕地变化情况调查表明,12年间城镇用地扩大了70%,其中97.7%是来自占用耕地和围湖造田。尽管我国耕地比较紧张,但是为了增加耕地而去破坏草地和林地的做法也是不可以的,所以保护耕地应该是保护基本农田,减少城市建设以及道路建设对耕地的占用情况,而不应该以开垦草地林地来增加耕地面积。

3、水资源的保护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2.8万亿t,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2000多t,居世界第88位,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以1998年为例,全年总用水量为5435亿m3,其中农业用水3766亿m3(农田灌溉占92.5%),占总用水量的69.3%,工业用水1126亿m3,占20.7%,生活用水543亿m3,占10%。所以说我国的水资源主要是消耗于农业,特别是农田灌溉。

我国拥有世界22%的人口,但是淡水资源仅占全世界的8%,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大中小城市和农村普遍缺水,缺水已成为人民生活中普遍性的问题,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目前全国约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0多座。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旱灾是对农业产量影响最大的灾害。全国农村每年平均约有7000万人、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重点应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解决河流断流问题

从河流断流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河流断流现象日趋严重,断流也不仅仅出现在降水量少的西北部地区,而且也出现在雨量比较充沛的西南地区,同时,不仅仅内陆河,小河,小溪发生断流,就连大江,大河也存在断流情况。由于河流断流加剧,使西北地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从而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塔里木河主河道曾经因河流断流缩短300km,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多处合拢。新疆建设兵团在下游垦区有5个团场,由于干旱缺水,农田面积已由上世纪60年代的2.7万hm2减少到目前的1.7万hm2,数千人被迫迁移。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采取人为的控制措施,我国黄河和塔里木河的断流问题曾一度得到了解决,但是河流上游的各种引水工程仍在大量进行,河流断流的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3.2地下水位下降需得到控制

目前全国有2/3的城市供水和大量的农业灌溉用水依靠地下水。对地下水的超强度利用,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陷越来越严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并由此加重了城市地下水污染。北京市地下蓄水层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下降了约45m,石家庄地下水位从1965年到90年下降了约20m,邯郸市的地下水位从60年代到80年代下降了33m,华北地区漏斗范围已经超过了2.3万km2,所以说地下水位下降在我国比较严重,应该成为新世纪主要关注的问题。

3.3水环境污染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河流污染非常严重,主要江河水体污染普遍;湖泊水库富营养化严重;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被污染。水体污染加重,使原本水资源短缺的地区“雪上加霜”,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出现水质性短缺现象。图2给出了2000年我国七大流域的水质情况,图中可以看出,Ⅲ类水、Ⅳ类水、Ⅴ类水和劣Ⅴ类水的比例远超过了50%,表明了我国的水环境污染状况迄今仍然比较严重。

3.4绿洲水资源保护问题需要强调

绿洲在我国西北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绿洲水资源问题也非常突出。根据调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中:(1)源头与上游水源地破坏比较严重;(2)中上游水资源的过度利用;(3)流域水资源的分配不合理;(4)生态用水不能得到保障。以黑河流域为例,黑河流域的水源地——祁连山的冰川退缩比较明显,同时森林破坏现象也比较严重,在中游,大量的水资源消耗于农业灌溉,使下游水资源来水量逐年减少,从而导致下游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下游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沙尘暴频繁发生,反过来又对中游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所有这些现象,都与流域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利用有密切关系,而且这个问题在西北绿洲中非常普遍,所以内陆水资源保护应该成为今后的保护重点。

4、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国生物多样性丧失比较严重,原因之一是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认识不够。事实上,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难以估价的科学和文化价值。比如从生物方面来说,它是主要的食物来源,从农业方面来说,野生物种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从药物方面来说,生物多样性物种是许多药物的来源,从工业方面来说,物种资源又能够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从科研方面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从环境方面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环境等多种环境价值,从社会方面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美学,文化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以从直接价格和间接价格两个方面来衡量。直接价值是指可从生物多样性直接获取的价值,如从野生和驯化的物种中人类获得的食品、药物以及工业原料,在娱乐和旅游中起重要作用的生态系统与生物物种;从间接价值来看,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的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只有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一个适当的衡量,并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施。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39.33万亿元(40x1012)人民币。这个价值是非常巨大的。表1给出的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一个具体评估数据,从中可见其直接使用价值是1.80万亿元,间接使用价值是37.31万亿元,绝对使用价值是0.2亿万亿元。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也在不断的丧失,1986年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达121.7亿元,因生态破坏而造成的损失达831.5亿元,两项合计953.2亿元,占到了当年GNP的9.8%,1994年,生物多样性损失增加到了6131亿元。所以说,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损失数目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应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主题。

5、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生态功能

我国以及全球在过去的环境与生态保护中,基本上只注重单要素的保护,而忽视生态体系的整体性,忽视了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改善,从而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所以进入21世纪,我们应该把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保护主题。

生态系统是可看作是由环境子系统(包括土壤要素,大气要素,水环境要素等)和资源子系统(包括林业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所构成;从发展与承载的关系,生态系统又可分为自然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但不管是资源要素、还是环境要素,是自然子系统,还是社会经济子系统,它们共同依赖于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而存在。这个系统的发展与改善必须是一个整体的改善,而不能仅仅是一个单要素或一个子系统的改善。

从下层无机要素来看,任何一个单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同时也会应影响到上一层的变化。单要素的变化,比如无机要素的变化会导致生物层受到破坏,生物层的破坏又会自然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变化,所以生态系统的整体改善与保护是极其重要的。而恰恰由于我们过去在这方面重视不够,导致了生态系统功能不断下降。这表现在:

(1)调节功能下降由于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目前我国的生态调节能力明显降低,从而导致旱灾、洪涝灾害、沙尘暴频繁发生,地质灾害不断加重,森林病虫害加剧;

(2)生产功能下降自然植被的生产能力下降;

(3)水土保持功能下降;

(4)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下降;

(5)环境净化功能下降;

(6)水源涵养功能下降;

(7)营业物质存储与循环功能均发生了下降。

过去,我们曾将大量的森林砍伐而改造成耕地,森林被砍伐而开垦为耕地以后,农田面积增加了,从而土地资源承载力(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同时也会有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森林开垦为耕地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其他环境问题,比如水土流失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源涵养功能消失,小气候调节功能减弱,抵御风沙能力降低,环境承载功能下降,而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产生影响。而正是由于我们过去在这方面的认识不够,导致大量的森林被砍伐而改造成农田,大量的草地被开垦为耕地。所以,今后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生态系统整体性的重要性,应以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健全性为目的,而不仅仅是只注重单要素,而忽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对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忽视也表现在对整个流域的管理上。以黑河流域为例,黑河流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在过去的发展中,这个有机的整体实际上并没有得到重视,这与缺乏生态系统的整体管理思想有密切关系。黑河中游过去有大量的未利用土地被开发改造成草地、耕地以及建设用地,相反在下游却有大量的耕地和草地消失,这是由于中游对水资源的截留而导致下游缺水,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从而使草地退化为不可利用的裸地、荒地。从中我们可得到启示:缺乏生态系统的管理观念,必将导致流域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完)(更多:财经新闻http://news.cngold.com.cn)

献花(0)
+1
(本文系南京 seo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