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论四大局正针、中针、缝针的天文根据
2015-04-16 | 阅:  转:  |  分享 
  
三合则有三针之说,消砂纳水均不同于地盘,而用天盘人盘,我对于三针之说,真不知所谓,虽然理由再漂亮,也总是让人觉得牵强。如果天盘缝针测水口是考虑了磁差,用得是正北,那为什么立向和测龙用磁北



?

补充:《地理人子须知?卷七?正针缝针》地理之用,莫切于罗经。公刘迁豳面相阴阳,周公营洛而测景,卫文从楚丘而揆日,此其矩矣。故《诗》曰“揆之以日”,又曰“既景迺冈”。其法以春分之日,立八尺之臬,以测其日出之景,表而正乎东;秋分之日,立八尺之臬,以测其日入之景,表而正乎西。至于南北,折量中平,架以十字之绳,准以方矩之尺,则东西南北四正适均。言天地大中至正之位者,莫是过矣。然此须历四时而后定。圣人以为不便夫民用,于是制土圭以代之,即今之罗经也。宜乎后之言罗经者,准之臬可也。奈何针所指,较于臬而偏丙,不相符合。是圣人又变而通之,立内外二盘,以针所指当子午之正,因名之曰正针;臬所测当壬子丙午缝之间,因名之曰缝针。此所以有内盘、外盘、正针、缝针之不同耳。后世不知圣人製作之原,拟议于测,而又有金盘、铜盘,三七、二八,以至天盘、地盘之说,纷然杂出而莫之适从矣。要之,针法之多门,寔由正、缝之弗辨也。今夫主正针者,以正为正,而曰“何有壬子丙午之偏?”主缝针者但知缝针之可用,而卒不能屈夫正针之说。此二家之所以争胜也。至为调停之说者,曰用正针以格来龙,用缝针以扦坐向,用三七、二八以消纳砂水。其诗曰:“先将子午定来冈,次把中针来较量。更加三七与二八,莫与时师竞短长。”此曲诳四针之巧而已,针何异用于是耶!外此复有所谓测天用正针,测地用缝针;格龙穴以内盘,定砂水以外盘之说。不知地附于天,而所测不能以有异。龙穴砂水俱一理,而方位何以有内外之殊?此皆牵强,而非至当不易之论也。苟非究极其理,经涉之久,磨砺之多,而徒得于骤闻之顷,岂能以据信缝针之为是哉!盖天之气与地之气常略参差,故南北之位,阴阳之会,不能恰然齐一。是以针之所指,与臬之所测,亦有异也。天地之气,阳生于子中,极子午。自子至丙,东南司阳。阴始于午中,极于子中。自午至壬,西北司阴。浮针所指,即阴阳大分界。偏于壬丙者,针之泊于气耳。臬测以景,针以气,故不能符。人但拘夫正针之正为正也,而不知以臬较之则偏也,非正也;人但泥夫缝针之缝为偏也,而不知由臬准之则正也,非偏也。盖步太虚之广,推七政之缠次,皆准于臬。以天而测天,至当不易之论也。针泊于气,乃偏壬丙,哲人通其变,以便民用,故立缝针,合乎臬测,则得天地大中至正之位矣。后世不察,哓哓致辩,名家若廖金精者,求其理而不得,但曰:“针,金也,畏南方正位之火,故不敢正指于午,而偏于丙。”斯言也,于理未当,何足以屈服乎诸家?后之人又从而议之曰:“丙亦火也,针胡为而独指之哉?”盖廖氏惟知缝针之可用,而亦莫知其所以然之理也。夫天地之气不能恰然齐。天之气在于子午之中,地之气在壬子丙午之中。是以候气者冬至日于壬子之中置黄钟焉,夏至日于丙午之中置林钟焉,足可徵矣。矧罗经古制,原于地支十二位,而加入八干四维,为二十四位,适壬子丙午之半为中也。堪舆家动推董公。予去董公世未远,又幸同其乡,尝得所贻之罗经而玩焉。其分于金则本《丛珠素书》。中剖戊子,以为阴阳溷杂之界。而右列甲子、丙子于壬,以从大雪之阴局;左列庚子、壬子于子,以从冬至之阳局。非邵子“冬至子之半”与?其分金则本于陈希夷,以甲子配颐而隣壬之中,以丙子配中孚而正子之始,非即“颐初大雪末,而卦气起中孚”之说与?其争星土,则以虚、危之间,正针之中,而周天列宿各止其舍,又不与“考中星,齐七政”者符契与?然此董氏之製,盖沿袭于廖氏者矣。廖氏之说,详见于《泄天机》,可考也。由是观之,即上古而言,臬之所测,合焉而不差。自后世而论,廖、董诸人用之而有验。且今时之制算历者又宗之,非无徵而不信,予何为而独不然哉!噫!冰不足疑也,而夏虫疑之。吾故愿学者之毋为夏虫焉可也。慕羲斑竹补注:臬影北=正北。可见《人子须知》作者主张风水立向以正北/真北/日晷北为准,而非磁北。盖作者当时所处,磁偏西刚好7.5度,臬影北与当时磁北为准的缝针天盘刻度完全重叠,尚不知磁偏会随年变化(有关磁变动的知识,清末由西洋传入,吃紧)才误以为缝针就是臬影北/正北。事过境迁,现今磁偏已非7.5度,缝针与正北不能重叠,作者若活到现在,既然主张正北定位,必然改口:缝针不是正北。

清范宜宾《乾坤法窍》天体循环无端,实有一定之规,南北两极是也;是以古圣王造此指南车先定子午,则八方因之而分,诚合天地之生成,非奇巧之异制。而后人伪造水针,更为臆度,以针属金畏南方之火,使之偏于母位三度有奇;又谓依伏羲摩盪之卦,故阳头偏左、阴头偏右;又南随阳升以牵左,北随阴降以就右;又谓先天兑全在巳,故偏左;又谓火中有土,天之正午在西,故此针头偏西,以从母位。诸说纷纷,尽属穿凿,要知现今经盘中虚危之针路,乃是唐虞天正日缠之次,至周天正则日缠女,再降元明之际天正日缠之三度,世人不知天有差移,仍执虚危为一定之规;更另造以注水浮针之用,缘此针创自江西、盛于前明,以此定南北之枢,南北不准,或偏左、或偏右,尾高首位或半况全坠,种种不一,遂因伪造一百一十四针法,神其邪说,舞惑世人。要知针尖之指南,针针皆然,何待磁石之养、火中之炼,方能指南也?南北两极有定针指子午,处处皆然,乃天地自然,非圣人不能知,非圣人不能创造,何今人不遵古造为用、日趋下流耶?今余之经盘,遵用旱针、不用水针,亦去伪遵古之意也夫。慕羲斑竹补注:什麽处处皆然?作者全然不知罗盘历史,更无磁偏变动常识。旱针与水针都是磁针,只是技术不同,还在哪裡兜圈咬文,捡蒋说磁北正针的牙慧,哂之可也,何需费舌辩之!请看下图磁变动《罗经精解》夫罗经创自黄帝,显于周公,但用十二支位,其后黄石公增八干四维,共成二十四山,即今所谓正针…至唐丘公始益彰明也;后杨公因人误用乃指出三元大卦,分别独用、兼用,是以有宜左挨、宜右挨之分。杨公以此为法传示后人,无如后人仍不明此三卦之独用、兼用,伪造退后半位一盘指为杨盘、又伪造进前半位一盘指赖盘,此不过假前人之名以施己之伪法耳……」慕羲斑竹补注:公刘迁豳面相阴阳,周公营洛而测景,卫文从楚丘而揆日,从阳景日三字,正说明春秋之前之后,都是以日晷/日影/土圭/正北定位为准。直到汉代,亦复如是,非后代磁针定位的罗经(磁北定位在隋唐/赵宋以后才面市)。黄帝时代的指南车是利用齿轮归位原理製造的,与磁性定位毫无关连。罗经精解作者显然张冠李戴,没历史常识。如果现在所用的指南针,是在黄帝时代发明,中国人凭指南针定位,航海四大洲,早全航遍地球,真正一统天下了。那需明代郑和下西洋???关于杨盘、赖盘只是顺俗的称呼,是否伪造,请看一楼所述。三元家60甲子对应64卦,从正子山坤卦复卦顺时针排起,与四大局从正壬山排起不同,不同架构自有不同算法,何必是此非比?孰贴近事实?桉例会说话!

《河洛精蕴、罗针三盘说》欧罗巴(欧洲)人浮海而来,望东南斜迆而行,历利未亚州(非洲),其地有大浪山,见南极出地三十六度者也,既过此山乃渐迆东北而行,至广东番禺登岸,通计海程约九万里,海州必藉罗针与天星以指路,当其未至大浪山则针偏于丙,既过大浪山则针偏于丁,唯当大浪山之处,针正对南极之下午无所偏,此何以故?盖地亦有南北极,其中亦隐有督任二脉,当南极处,如瓜之蒂、如人顶之百会穴,针指午,指其蒂也、指其百会穴也,大浪山是当督任脉之处,故针无所偏;自西方望之,地极近东,故针偏丙,而天之正在其西;自东方望之,地极西,故针偏丁,而天之正午在其东。

慕羲斑竹补注:请看《人子须知》说的:「外此复有所谓测天用正针,测地用缝针;格龙穴以内盘,定砂水以外盘之说。不知地附于天,而所测不能以有异。龙穴砂水俱一理,而方位何以有内外之殊?此皆牵强,而非至当不易之论也。苟非究极其理,经涉之久,磨砺之多,而徒得于骤闻之顷,岂能以据信缝针之为是哉!」.12楼上贴文,特标示红色臬字,作者说的明明白白指出风水格量以臬影/日影/正北为准,本楼这裡之所以主张只用缝针一盘,否定格龙砂水分内外盘之说,是因作者当地当时的缝针北与日影北重叠。推知磁偏应是7.5度。如果老兄现在广州市,磁偏西是2度29分,每年西位移4分。则日影北/正北盘不可能与现在罗盘的天盘/缝针北重叠!所谓的经度纬度是以地轴北/正北为准为零度所划分的刻度。现在很多的设计图,其上面的坐标定位,方位角度是方格北来定位,与正北差几度,地图都会注明。请参看下文:正北:就是地球的真北,是真实地理上的北极,位于世界的顶端,永远不会改变,是地球子午线地轴指向。方格北:此乃横麦卡脱投影作图方式所绘出的北方,又称座标北,为地图止方格座标纵线上端所指之方向。以方格北线所测之方位角为方格方位角。磁北:此乃指北针所指的北方,是地球磁场上的北极,位于真北的上方约2,000公里处,而且每年都会有稍微的移动;这个北方并非故定不变的

天机斑竹补充: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人—杨维德北宋初年的杨维德,晚年时写了《茔原总录》一书。这是一本相墓书,并于公元1041年进献朝廷。他在书中不但最早记述指南针,而且还最早发现了地磁偏角。他认为欲以指南针取南北方向,需将方位盘丙午之间对准针的指向,就可以获得东西南北(即方位盘的子午卯酉)的正向。他同时还指出指南针「当取丙午针」,即指南针不指正午,而是在丙午之间,这相当于地磁偏角为南偏东7.5°。「午」是地理正南方,「丙」是地理正南偏东,指南针的南向,即地磁南向是在这两个地理方向之间,而地磁南向与地理南向有偏差,就是所谓的地磁偏角。杨维德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人,而西方直到1492年才由哥伦布在航海经验中发现地磁偏角,比杨维德的记述迟了450年。??指南针使用手册—王伋《针法诗》堪舆家随身携带罗盘走四方,对于指南针的发明、应用,以及地磁偏角的发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北宋初,另一名堪舆大师王伋(约公元988-1058年)曾写下了着名的《针法诗》,告诫人们指南针必需指向方位盘的虚危张星之间,即北偏西或南偏东7.5°;何有斑竹补充:磁针现测是骑缝线,古测可能不是,请问以古为准,还是以今为准?若说以古为准,难道定位可以漠视磁偏随年变动的事实吗?如此,后学覆坟桉例岂不瞎闹!理气乱套?北宋时,磁北定位不普及,当时可能还是日晷定位。日晷定位是固定值,千古不变,验证桉例才有意义!磁针方位是变动值,如何当桉例标准?中国各地磁偏平均10至12年位移一度,四大局或三元飞星64卦,计较兼山几度,然后起盘断吉凶。如果12年就要重测重断,试问风水效验,难道只是短短「十二年」的昙花一现???!



献花(0)
+1
(本文系佳期21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