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天气渐暖,提防手足口病“升温”
2015-04-23 | 阅:  转:  |  分享 
  
天气渐暖,提防手足口病“升温”



本报记者刘伟



专家提醒:成年人也同样会感染手足口病毒,但由于成年人的免疫力强,很少有人发病(称为“隐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成人隐性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可以传染给儿童。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又到了手足口病的多发期。对此,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所所长张世勇提醒,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状况,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起病时有哪些身体“信号”?

???

?据张世勇介绍,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从传播途径看,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由于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应通过哪些身体“信号”来及时发现手足口病呢?对此,张世勇指出,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天~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天~7天,7天以上者少见。



成人隐性感染也可成传染源

????

据张世勇介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自身防护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家长应帮助儿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牢记“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十五字口诀。建议应注意以下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给儿童洗手;

????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饮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玩具也应经常曝晒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此外,应注意,成年人也同样会感染手足口病毒,但由于成年人的免疫力强,很少有人发病(称为“隐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成人隐性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可以传染给儿童,这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染源。因此成年人到公共场所尽量不要触摸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从外面回家后一定要及时洗手。















数字报>第2015年04月17期>天气渐暖,提防手足口病“升温”

返回本期











(姜太公下载,并订正文字和标点、规范版面,仅供参考。)

























2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