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学外篇之嘉言01-10
2015-04-24 | 阅:  转:  |  分享 
  
小學外篇《詩》(《诗经·大雅·蒸民》)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彛(秉彝bǐngyí持执常道。),好hào是懿德。”孔子曰:“
爲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彛也,故好是懿德。”(《孟子卷十一告子章句上》:公都子(孟子弟子也)曰:“告子曰:‘性
无善无不善也。’此亦“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之意,近世苏氏、胡氏之说盖如此。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
厉兴,则民好暴。’好,去声。此即湍tuān水之说也。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
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韩子(韩愈)性有三品之说盖如此(唐韩愈明确提出“性情三品”说,把性与情分为上、中、下三品。他说:“
性之品有三,……上焉整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原性》)。)。按此文,则微子、比干皆纣之叔父,
而“书”称微子为商王元子,疑此或有误字。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与,平声。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乃若
,发语辞。情者,性之动也。人之情,本但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则性之本善可知矣。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夫,音扶。才,犹材质,人之能
也。人有是性,则有是才,性既善则才亦善。人之为不善,乃物欲陷溺而然,非其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shuò我也,我
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bèixǐ或shī谓数倍。倍,一倍;蓰,五倍。)而无算者(善恶相去之
远),不能尽其才者也。恶,去声。舍,上声。蓰,音师shī。恭者,敬之发于外者也;敬者,恭之主于中者也。铄shuò,以火销金之名,自
外以至内也。算,数也。言四者之心人所固有,但人自不思而求之耳,所以善恶相去之远,由不思不求而不能扩充以尽其才也。前篇言是四者为仁义
礼智之端,而此不言端者,彼欲其扩而充之,此直因用以着其本体,故言有不同耳。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hào是懿德。’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好,去声。《诗大雅烝民》之篇。蒸,诗作‘烝’,众也。物
,事也。则,法也。夷,诗作‘彝’,常也。懿,美也。有物必有法:如有耳、目,则有聪、明之德;有父、子,则有慈、孝之心,是民所秉执之常
性也,故人之情无不好hào此懿德者。以此观之,则人性之善可见,而公都子所问之‘三说’,皆不辩而自明矣。程子曰:“性即理也,理则尧舜
至于涂人一也(涂人(塗人)túrén普通人。宋曾巩《咏史》之一:“国士忧社稷,涂人养声利。”)。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
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学而知之,则气无清浊,皆可至于善而复性之本,‘汤’‘武’身之是也。孔子所言‘下愚不移’者,则自暴自弃之人也
。”又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张子(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张载虽然不以‘气质之性’为‘性’(‘弗性
’),但并非不承认‘气质之性’的存在,他对‘气质之性’的多番说明都表明他不仅要承认‘气质之性’的存在,而且还要必须正视其存在的重要
性,因为人生修养、追求圣贤都要从变化气质做起。)”愚按:程子此说‘才’字,与孟子本文小异。盖孟子专指其发于性者言之,故以为才无不善
;程子兼指其禀于气者言之,则人之才固有昏明强弱之不同矣,张子所谓‘气质之性’是也。二说虽殊,各有所当,然以事理考之,程子为密。盖气
质所禀虽有不善,而不害性之本善;性虽本善,而不可以无省察矫揉之功,学者所当深玩也。)歴傳記(zhuànjì泛指记载的文字),接見
聞,述嘉言,紀(‘记’)善行,爲《小學外篇》。嘉言第五嘉言1(宋代张载《学大原下》)横渠張先生(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
26日),字子厚,又称张子。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
庙庭与周敦颐庙、邵雍庙、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汉族,祖籍大梁(今开封),徙家凤翔郿méi县(今宝鸡眉县)横渠镇,人称横
渠先生。15岁丧父,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著书立说,终身清贫。殁后贫无以殓liàn。《崇文集》、《正蒙》、《横渠易说》、《张子语
录》等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曰:敎小兒,先要安詳恭敬。今世學不講(世学(世學)shìx
ué犹家学,世代相传的学问。宋陈师道《次韵晁无斁yì除日述怀》:“世学违从众,名家最近天。”),男女從幼便驕惰壞了(骄惰(驕
惰)jiāoduò亦作“骄堕”。骄纵怠惰。《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岂悟君子,自生怠倦,失恂恂xún善诱之德,同亡国骄
惰之志!”宋王安石《省兵》诗:“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到長益凶狠。只爲未嘗爲‘子弟’(与‘父兄’相对)之事,則於其
親已有物我([wùwǒ]彼此,外物与己身。),不肯屈下(屈下qūxià谓屈己下人。《吕氏春秋·观世》:“俗人有功则德,
德则骄。今晏子功,免人於阨(‘厄’)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晋书·王衍传》:“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
色,众咸异之。”)。病根常在,又隨所居而長,至死只依舊。爲子弟,則不能安洒掃應對;接朋友,則不能下朋友;有官長(做官),則不能下官
長;爲宰相,則不能下天下之賢。甚則至於徇xùn(曲从)私意,義理都喪,也只爲病根不去,隨所居、所接而長。嘉言2○《楊文公家訓》(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浦城长乐里(今仙阳镇)人。7岁,能写文章,与客人谈论很老成。11岁时,进朝试诗赋5篇,亿下笔就
成。宋淳化(990-994年)中,封为太常寺奉礼郎,留居秘阁读书。随后又献《二京赋》,皇帝赐他进士及第。次年二月,任直集贤院。宋至
道二年(996)春,升任着作佐郎。由于太宗称赞亿的文章,当时公卿的表疏多请亿代写。宋真宗即位,任亿为左正言,命他参与编修《太宗实录
》。全书80卷,亿独力完成56卷。书成,杨亿求任地方官,出知处州(今浙江丽水)。不久入朝任左司谏、知制诰。宋景德二年(1005),
杨亿判史馆。真宗诏王钦若与杨亿修《册府元龟》,其次序体例皆亿所定。景德三年,杨亿任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定其体例。大中祥符(1008
)初任兵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大中祥符六年,《册府元龟》编成。此书一千卷,对宋以前史籍的辑佚、校勘和整理较有价值。杨亿文风雄健,才思
敏捷,欧阳修称他“真一代文豪也”。杨亿在编修《册府元龟》时创西昆体,编《西昆酬唱集》,这一诗歌流派,在北宋诗坛统治近半个世纪。杨
亿刚介耿耿直,疾恶如仇,崇尚名节,不迎上意。由于杨亿数次抵触皇帝旨意,王钦若等人乘机挑剔杨亿过失,亿被降为太常少卿,分司西京,同意
在居地疗养。大中祥符七年,病愈,出知汝州(今河南临汝),后入朝为参详仪制副使,知礼仪院、制秘阁、太常寺。天禧二年(1018)为工部
侍郎。次年权同知贡举,因考较差谬,降为秘书监。天禧四年,又任翰林学土,兼史馆修撰、判馆事、权景灵宫副使。杨亿身体素赢弱,再加忧郁,
是年十二月病卒。卒后,于景佑元年(1034)诏赠礼部尚书,谥“文”,人称杨文公。著作有《武夷新集》《杨文公谈苑》《西昆酬唱集》等1
94卷。《宋史》有传。)曰:童稺(‘稚’)之學,不止記誦,養其良知良能(《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當以先入(圣贤)之言爲主。日記故事,不拘古今,必先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事,如黄香扇枕,陸績懷橘,叔敖陰德(孙叔敖
埋蛇),子路負米之類,只如俗說,便曉此道理,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嘉言3○(《二程遺書》?卷一)明道程
先生(程颢(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北宋洛城伊川人,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hù
县(西安市区)主簿、上元县(南京、江宁)主簿、泽州晋城令(山西东南)、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后追封“豫国公”,配祀孔庙。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的主要代表作品有《论王霸札子》、
《论十事札子》、《易传》等。1048年-1085年(神宗)初年,程颢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
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他先后在
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xiáng,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
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
,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1220年(宋宁宗嘉定十三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
为“正公”。1241年(宋理宗淳祐元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1330年(元明宗至顺元年
),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曰:憂(‘忧’)子弟之輕俊(飘逸潇洒)者,(担心他们文而不质,哗众取宠,因而)只敎
以經學念書,不得令作文字。子弟凡百(fánbǎi〈方〉∶总括;概括。一切;一应yīng)玩好(wánhào玩赏与爱好),皆奪
志(迫使改变志向)。至於書札(shūzhá书信),於儒者事最近,然一向好著(爱好执着),亦自喪志。(如王(王羲之)、虞(虞世南)
、顏(颜真卿)、柳輩(柳公权),誠為好人則有之,曾見有善書者知道否?平生精力一用於此,非惟徒廢時日,於道便有妨處,足知喪誌也。)嘉
言4○(《二程遺書》卷二)伊川程先生(程颐(1033年-1107年),汉族,字正叔,出生于湖北黄陂pí(武汉市辖区)(程颐父亲程珦
xiàng,曾任黄陂令,其母侯氏,随父任),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
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
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对其兄程颢于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
”,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称“二程”。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
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曰:敎jiào人(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未見意趣,必不樂lè(甘愿)學。欲且敎之歌舞,如古《詩》三百篇,皆古人作之。如
《關雎》之類,正家之始,故用之郷人,用之邦國,日使人聞之。此等詩,其言簡奥(简奥(簡奥)jiǎnào简古(简朴古雅)深奥。宋
赵彦卫《云麓lù漫钞》卷十:“古文简奥,学者当於圣人分上体贴,方见得舜。”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绎
之精严简奥,渊乎左氏之法矣。”),今人未易曉。別欲作詩,略lüè言敎童子洒掃、應對、事長之節,令朝夕歌之,似當有助。嘉言5○陳
忠肅公(陈瓘guàn(1057年-1124年),字莹中,号了翁,又号华严居士。南剑州沙县人(今福建省沙县)。北宋元丰二年(1079
年)探花。以“直谏”闻名,书法、诗文卓有成就。徽宗即位(1101)如为右正言累,迁右司员外郎,出知泰州。崇宁(1102至1106)
中除名窜袁州(江西宜春)等。累受蔡京一党迫害,宣和六年(1124年),陈瓘病逝于楚州(苏北淮安一带),终年65岁。绍兴二十六年(1
156年),宋高宗(赵构)对辅臣们说:“陈瓘当初为谏官,正直的议论,对国家大事多次陈言,现在看来都是对的。”因此,特谥陈瓘为“忠肃
”,赐葬扬州禅智寺。其书字画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小楷有秀气。虽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卒年六十六(一
作六十五)。《宋史本传》、《平园集》、《梁溪集》、《姑溪集》、《书史会要》)曰:幼學之士,先要分別人品之上下,何者是聖賢所爲之事,
何者是下愚所爲之事,向善背惡,去彼取此,此幼學所當先也。顏子、孟子,亞聖也,學之雖未至,亦可爲賢人。今學者若能知此,則顏、孟之事,
我亦可學。言温而氣和,則顏子之不遷(‘不迁怒’),漸可學矣;過而能悔,又不憚dàn改,則顏子之不貳(‘不贰过’),漸可學矣。知埋、
鬻yù之戲不如爼豆zǔdòu(稽古2○(司马光《家范》卷三)孟軻之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戲爲墓間之事,踊躍築埋。孟母曰:“
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shè市傍páng。其嬉戲爲賈衒(gǔxuàn出售。贾人衒卖之事。同“炫”。),孟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徙舍學宮之旁。其嬉戲乃設爼(同“俎”)豆(俎豆zǔdòu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揖讓進退,孟母曰:
“此眞可以居子矣。”遂居之。孟子幼時,問東家殺豬何爲?母曰:“欲啖dàn汝。”旣而悔曰:“吾聞古有胎敎,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敎之不信
(现在孟子初识人事,我就欺骗了他,这是教他说话不讲信用啊)。”乃買豬肉以食之。旣長就學,遂成大儒。),念慈母之敎至於三遷(三次搬家
),自幼至老,不厭不改,終始一意,則我之不動心,亦可以如孟子矣。若夫(如果)立志不高,則其學皆常人之事,語及顏、孟則不敢當也,其心
必曰:‘我爲孩童,豈敢學顏、孟哉?’此人不可以語上矣,先生長者見其卑下,豈肯與之語哉?先生長者不肯與之語,則其所與語皆下等人也。言
不忠信,下等人也;行不篤敬,下等人也;過而不知悔,下等人也;悔而不知改,下等人也。聞下等之語,爲下等之事,譬如坐於房舍之中,四面皆
墻壁也,雖欲開明(明明德;明心见性)不可得矣。(《书》曰:“不学墙面”(《尚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孔传:“人而不学,
其犹正墙面而立,临政事必烦。”孔颖达疏:“人而不学,如面向墙无所睹见,以此临事,则惟烦乱不能治理。”后因以“面墙”比喻不学而识见浅
薄。)。孔子曰:“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言人不可以不学也。扬子曰:“吾为开明哉。”言学圣贤然后心开而意明也。(《陈了翁集》))嘉言
6○(《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诫兄子严敦书’)馬援(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
村)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
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
”。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
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兄子嚴、敦,並喜譏議,而通輕俠客(轻侠(輕俠)qīngxiá1.谓为人轻生重义而勇于急人之
难。《三国志·吴志·凌统传》:“父操,轻侠有胆气。”)。援在交趾,還書(还书(還書)huánshū1.报书,致信。《汉书
·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乃遣人持黄金五十斤送博(张博),博喜,还书谢。”颜师古注:“还书,报书。”)誡jiè之曰:
吾欲汝曹(辈)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褒贬)政法,此吾所大惡wù也,寧nìng(情愿
)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褵(施衿结褵(施衿結褵)shījīnjiélí语本《诗·豳
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縭,九十其仪。”毛传:“黄白曰皇,駵liú(赤色)白曰驳。”又《仪礼·士昏礼》:“母施
衿jīn结帨shuì,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龍伯高敦厚周愼(龙伯高(前1年公元88年),名述,京兆(今西安市)人。汉光武帝25年敕封为零陵太守
,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历代史志皆有褒扬。),口無擇言(成语解释: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謙約(谦约(謙約)qiānyuē谦慎检束。)節儉,廉公(清廉公正)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
樂lè人之樂,淸濁無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爲謹敕之士(谨敕(謹敕)
jǐnchì亦作“谨勅”。1.谨慎自饬。颜师古注:“敕,整也。”),所謂刻鵠不成,尙類鶩wù者也(刻鹄类鹜(刻鵠類鶩)
kèhúlèiwù亦作“刻鵠成鶩”。1.比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2.比喻仿效失真,适得其反。);效季良不得,陷爲
天下輕薄子(轻佻浮薄),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画虎类犬(畫虎類犬)huàhǔlèiquǎn◎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
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至今季
良的前途还不能预料,郡将一到任就对他切齿痛恨,州郡里的人都把他当做谈话的材料,我常常为他感到寒心,因此不愿子孙们向他学习。」杜季良
是东汉的官吏,官至越骑司马,他所结交的朋友中,有品德高尚的,也有人品卑污的。后来,因他行为浮薄被免了官,并没有得到好的结局。)嘉言
7○(《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漢昭烈(蜀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zhu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
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將終,敕(敕chì,诫也。)後主(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
,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
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皇帝,在位四十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公元
263年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
曰:“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嘉言8○諸葛武侯《戒子書》(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司马炎:“诸葛
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曰:君子之行,靜以脩身,儉以養德。非澹泊(dànb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晋
陶潜《闲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宋苏轼《赵德麟字说》:“今君学道观妙,澹泊自守,以富贵为浮
云。)無以明志,非寧靜níngjìng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慆慢tāo
màn怠慢;怠惰。汉徐干《中论·法象》:“夫礼也者,人之急也,可终身蹈而不可须臾离也;须臾离则慆慢之行臻焉,须臾忘则慆慢之心
生焉。”),險躁則不能理性(险躁(險躁)拼音:xiǎnzào轻薄浮躁。《韩非子·有度》:“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姦邪无
所依。”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严复《救亡决论》:“于是慆慢之餘,又加之以险躁。”
)。年(年齿)與時馳,意(志意)與歳去,遂成枯kū落,悲歎窮廬(qiónglú贫贱者居住的屋。唐牟融《寄周韶州》诗:“十年学
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宋曾巩《学舍记》:“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礱饭,芑莧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將復何及也。(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
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
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
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嘉言9○(《柳氏叙训》(唐)柳玭撰)柳玭玭[pín]蚌珠。嘗著書(柳玭是唐
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出身于唐朝后期高官世家。其祖父柳公绰(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曾当过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父亲柳仲郢当过
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刑部尚书,哥哥柳壁担任过谏议大夫,他本人也官至御史大夫。柳家虽世代为官,但世世代代治家很严,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名声。
),戒其子弟曰:夫壞名災己,辱先喪家,其失(过失)尤大者五,宜深誌(记)之。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澹泊dànbó,苟利於己,不恤人
言(不恤[bùxù]成语解释: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其二,不知儒術,不悦古道,懵mě
ng前經而不恥(前经(前經)qiánjīng以前的经典。《南齐书·礼志上》:“是以成均(古最高学府)焕於古典,虎门(国子监别称
)炳於前经。”唐韩愈《答张彻》诗:“渍墨窜旧史,磨丹注前经。”宋柳永《双声子》词:“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
論當世而解颐(解颐jiěyí谓开颜欢笑。语出《汉书·匡衡传》:“无説《诗》,匡鼎来;匡説《诗》,解人颐。”颜师古注
:“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匡[kuāng]衡,字稚圭,东海郡氶zhěng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
。应劭曰:‘鼎,方也。’唐杜甫《奉赠李八丈曛判官》诗:“讨论实解颐,操割纷应手。”),身旣寡知,惡wù人有學;其三,勝己者厭
之,佞nìng己者悦之,唯樂yào戲談(戏谈xìtán嬉笑言谈。《诗·小雅·节南山》:“忧心如惔tán,不敢戏谈。”),莫思古道
。聞人之善嫉之,聞人之惡è揚之,浸漬jìnzì(沉浸)頗僻(颇僻(頗僻)pōpì邪佞,不正。《书·洪范》:“人用侧颇僻,民用
僭忒。”《史记·宋微子世家》引作“颇辟”。《文选·张衡<思玄赋>》:“行颇僻而获志兮,循法度而离殃。”李周翰注:“颇僻,邪佞也
。”),銷刻德義(销刻(銷刻)xiāokè侵蚀克扣。宋叶适《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军士食钱,主兵官销刻几尽矣。”)
,簪裾徒在(簪裾zānjū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南史·张裕传》:“而茂陵之彦,望冠盖而长怀;渭川之甿méng,
佇簪裾而竦叹。”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二:“星桥拥冠盖,锦水照簪裾。”),廝養何殊shū?(虽衣冠楚楚,骨子
里与市井贱民有何不同?)(厮养(廝養)sīyǎng犹厮役。裴駰集解引韦昭曰:“析薪为廝,炊烹为养。”《新唐书·张巡传》:
“待人无所疑,赏罚信,与众甘苦寒暑,虽廝养,必整衣见之,下争致死力,故能以少击众,未尝败。”)其四,崇好(崇尚爱好)優遊(优游y
ōuyóu游玩。唐元稹《春馀遣兴》诗:“恭扶瑞藤杖,步屧xiè恣优游。”宋司马光《和子骏洛中书事》:“西都自古繁华地,
冠盖优游萃五方。”),耽嗜麯蘖(曲糵(麴糵)qūniè亦作“麴櫱”。亦作“麴孽”。亦作“麯櫱”。1.酒曲。《书·说命下》
:“若作酒醴lǐ,尔惟麴糵。”孔传:“酒醴须麴糵以成。”汉王充《论衡·率性》:“酒之泊厚(厚薄),同一麴蘖。”2.指酒
。《宋书·颜延之传》:“交游闒茸tàróng,沉迷麴糵。”明郑若庸《玉玦jué记·商嫖》:“每日价躭图麯蘖,谁知道慇懃yīn
qín呵杯酒有弓虵(蛇)。”清方文《穷冬六咏·无酒》:“生来嵇阮性,麯蘖助天机。”),以衔杯(衔杯(啣盃)xián
bēi亦作“衔盃”。亦作“衔桮”。口含酒杯。多指饮酒。晋刘伶《酒德颂》:“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唐李白《广陵
赠别》诗:“繫马垂杨下,衔盃大道间。”)爲高致(高致gāozhì高尚或高雅的情致、格调。《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性度恢廓,大
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干(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以勤
事(勤事qínshì尽心尽力于职事。《国语·鲁语上》:“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於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
灾则祀之。”《汉书·宣帝纪》:“赐天下勤事吏爵二级。”)爲俗流,習之易荒(荒亡[huāngwáng]指沉迷于田猎酒色之类,纵
欲无度。语出《孟子·梁惠王下》:“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覺已難悔(如果在“小学”阶段不打好“圣贤”的“坯pī璞pú
”,到“大学”阶段便“习之易荒,觉已难悔”。);其五,急於名宦(mínghuàn居官而名声地位显赫者。唐范摅《云溪友议》卷
一:“或谓求道青城,访僧衡岳,不亲名宦。”),昵近權要(昵近(暱近)nìjìn亲近。《韩非子·难言》:“﹝伊尹﹞身
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南史·柳惔dàn传》:“子响昵近小人,惔知将为祸,称疾还都。”)(权
要(權要)quányào犹权贵。《后汉书·皇后纪下·安帝阎皇后》:“兄弟权要,威福自由。”《陈书·陆琼传》:“暮年深怀止足,思
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唐杜甫《三韵三篇》诗之三:“名利苟可取,杀身傍权要。”),一資半級雖或得之(成语解释:犹一官半职。
泛指官职。出处:唐·无名氏《玉泉子·裴晋公度》:裴晋公度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幸,至于此辈,优与一资半级
,何足问也?一皆注定,未曾退量。胡三省注:“唐制,凡文武职事官六品以下,吏、兵部进拟,必过门下省,量其阶资,校其才用,以审定
之;若拟职不当,随其优屈退而量焉,谓之过官。”),衆怒羣猜(猜cāi,恨也。——《方言十二》),鮮xiǎn有存者。余見名門右族(
右族yòuzú豪门大族。《晋书·欧阳建传》:“建,字坚石,世为冀方右族。”唐白居易《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
序》:“或以人物著,或以閽hūn阀称,迄今为江南右族。”宋孙光宪《北梦琐suǒ言》卷五:“唐薛廷珪少师,右族名流,
仕於衰世。”清东轩主人《述异记·女子神刀》:“偶有姑嫂二人,随从僕媵甚都dū,似右族豪家。”),莫不由祖先忠孝勤儉以成立之,
莫不由子孫頑(顽,愚也)率(轻率)奢傲以覆墜zhuì之。成立之難如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燎liǎo被火焰烧焦。发一灯可燎阿房
。——唐·杜牧《阿房宫赋》。如:燎眉(火烧眉毛。比喻情况急迫);燎发;燎毛。【释义】形容事情极易办到。【出处】《史记·刺客列
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言之痛心,爾宜刻骨(深切难忘)。嘉言10○(宋范质《诫儿侄八百字》)范魯公質爲宰
相(范质(911~964),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范家营人。生于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北宋六朝,五朝为官,两朝为相。后唐明宗长兴四年登进士第。授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丘令。后晋高祖天福间,宰相桑维翰奏为监察御史,
随桑维翰为泰宁、晋昌节度从事。出帝天福八年三月,桑维翰入为侍中,荐其为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开运元年六月,为翰林学士。二年六月,加比
部郎中、知制诰。后晋亡,为草降表。后汉初,加中书舍人。隐帝乾祐元年四月,为户部侍郎。后周初为枢密副使。太祖广顺元年二月,为兵部侍郎
。六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周时任宰相九年,先后进位左仆射、门下侍郎、司徒等。周世宗临终时,受顾命辅佐恭帝。恭帝时,封肖国公。
陈桥兵变后,率百僚降宋太祖。入宋仍为宰相。曾举荐赵普、吕庆余、窦仪等栋梁之臣。宋乾德元年(963年),封范质为鲁国公。乾德二年正月
,罢为太子太傅。九月,卒,年五十四。工诗文。964年九月,去世,临终时“戒其后勿请谥立碑,自悔深矣”。著有《范鲁公集》、《五代通
录》等。),從子(侄子)杲嘗求奏遷秩(迁秩(遷秩)qiānzhì旧指官员晋级。唐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詔书迁秩,
百姓举车,立庙生事,树碑颂德。”宋郭彖tuàn《睽kuí车志》卷六:“不逾年,凡四迁秩。”)(范杲(938年-993年),字
师回,北宋宋太宗赵炅jiǒng(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年间任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及永兴军路
安抚使,年五十六岁。其父范正为青州从事,其从父范质为后周及北宋两朝宰相,岳丈刘温叟,同母兄范晞,另有两子皆为北宋官员,而其中一人范
坦为进士。),質作詩曉之。其略曰:戒爾學立身,莫若先孝悌。怡怡奉親長,不敢生驕易(骄易(驕易)jiāoyì傲慢轻率。宋范
仲淹《耀州谢上表》:“辞颇骄易,亦有怨尤。”),戰戰復兢兢jīngjīng,造次必於是(造次,急遽苟且之时。《论语·里仁》:“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戒爾學干祿(gānlù求禄位;求仕进。《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
汉王充《论衡·自纪》:“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莫若勤道藝(道艺(道藝)dàoyì亦作“道蓺”。1.指学问
和技能。《周礼·地官·乡大夫》:“正月之吉,受教灋(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攷(考)其德行,察其道艺。”
贾公彦疏:“察其道艺者,谓万民之中有六艺者并拟宾之。”宋范质《诫儿侄八百字》诗:“戒尔学干禄,莫若勤道艺。”《警世通言·俞
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又问:‘道艺何为?’子期道:‘也就是打柴为生。’”)。嘗聞諸格言(箴言),學而優則仕,不患人不
知,惟患學不至。戒爾遠yuàn恥辱,恭則近乎禮(《朱子论语集注——学而篇第一》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yuà
n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後己,《相鼠》與《茅鴟máochī》(【诗经·鄘风·相鼠】:相〈去聲〉鼠
有皮〈叶蒲何反〉,人而無儀〈叶牛何反〉。人而無儀,不死何爲〈叶我何反〉。○興也。相,視也。鼠,蟲之可賤惡者。○言視彼鼠,而猶必有皮
。可以人而無儀乎?人而無儀,則其不死亦何爲哉?○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叶羽已反。又音始〉。○興也。止,容止也。
俟,待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chuán死〈叶想止反〉。○興也。體,支體也。遄,速也。《毛诗序》以为是刺在位者
无礼仪)(唐·丘光庭《兼明书》卷二周易◇补《茅鸱》并序。《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齐庆封奔鲁,叔孙穆子食庆封。庆封汜祭,穆子不
说,使工为之讽《茅鸱》。杜元凯曰:“《茅鸱》逸诗,刺不敬也。凡诗先儒所不见者,皆谓之逸,不分其旧亡与删去也。”臣以《茅鸱》非旧
亡,盖孔子删去耳。何以明之?按襄二十八年,孔子时年八岁,《记》曰:“男子十年出就外傅,学书记,十有三年学乐,习诗舞。”《论语》
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则庆封奔鲁之日,与孔子就学之年,其间相去不远,其诗未至流散。况周礼尽在鲁国,孔子贤于叔孙,岂叔孙尚得
见之,而孔子反不得见也?由此而论《茅鸱》之作,不合礼文为依,孔子删去,亦已明矣。或曰:“安知《新宫》不为删去耶?”答曰:“《新
宫》为周公所收,燕礼所用,不与《茅鸱》同也。”曰:“《茅鸱》为风乎?为雅乎?”曰:“非雅也,风也。何以言之?以叔孙大夫所赋多是国
风故也。今之所补,亦体风焉。”小序《茅鸱》,刺食禄而无礼也。在位之人,有重禄zhònglù而无礼度,君子以为茅鸱之不若,
作诗以刺之。茅鸱茅鸱,无集我冈。汝食汝饱,莫我为祥。愿弹去汝,来彼凤凰。来彼凤凰,其仪有章。茅鸱茅鸱,无啄我雀。汝食汝饱,莫我
肯略。愿弹去汝,来彼瑞鹊。来彼瑞鹊,其音可乐。茅鸱茅鸱,无搏鷅鹠lìliú(即黄鹂)。汝食汝饱,莫我为休。愿弹去汝,来彼鸤
鸠(shījiū即布谷)。来彼鸤鸠,食子sìzǐ其周。茅鸱茅鸱,无嚍jìn(愤)我陵。汝食汝饱,莫我好声hǎoshēng
。愿弹去汝,来彼仓鹰。来彼仓鹰,祭鸟是徵。《茅鸱》四章八句。),宜鑑(‘鉴’)詩人刺。戒爾勿放曠(放旷(放曠)fàngk
uàng豪放旷达,不拘礼俗。晋潘岳《秋兴赋》:“逍遥乎山水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旧唐书·柳浑传》:“浑性放旷,不甚
检束。”),放曠非端士(端士duānshì犹端人(赵岐注:“端人,用心不邪僻。”)。《大戴礼记·保傅》:“於是皆选天下端士,
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使之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目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视右视前后皆正人,夫习与正人居,不能不正也。”《
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训以恭顺之至言,辅以天下之端士。”明归有光《<山斋先生文集>序》:“嗟乎,直臣端士,世不可一日无
!”)。周、孔垂名敎(指以正名定分为主之礼教。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夫君臣父子,名教之本也。”),齊、梁尙淸議(清议,
即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依据,臧否人物。为官者一旦触犯清议,便会丢官免职,被禁锢乡里,不许再入仕。这是庶族与士族斗争的产物。),南朝
稱‘八達’(称晋胡毋辅之、谢鲲等八位放达之士。《晋书·光逸传》:“﹝光逸﹞初至,属胡毋辅之与谢鯤阮放毕卓
羊曼桓彝阮孚散髮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於户外脱衣露头於狗竇dòu中窥之而大叫……时人谓之八
达。”),千古穢(秽)靑史。戒爾勿嗜酒,狂藥(药)非佳味。能移謹厚性,化爲凶險類,古今傾敗(大败)者,歴歴(清晰貌)皆可記(铭
记)。戒爾勿多言,多言衆所忌。苟不愼樞機(枢机shūjī1.枢与机。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易·繫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王弼注:“枢机,制动之主。”孔颖达疏:“枢谓户枢,机谓弩牙。”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易·系
辞》;夫耳目,心之枢机也。——《国语·周语下》),災厄從此始,是非毀譽間,適足爲身累。舉世重交游,擬結金蘭契(金兰之契[jīn
lánzhīqì]成语解释: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山公
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金兰契(金蘭契)jīnlánqì至交;深厚的友谊。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分定金兰契,
言通药石规。”)。忿怨容易生,風波當時(dàngshí马上)起,所以君子心,汪汪wāngwāng(广阔)淡如水。舉世好承奉(奉
承讨好),昂昂(ángáng骄傲自负的样子)增意氣。不知承奉者,以爾爲翫(玩)戲,所以古人疾,籧篨與戚施(蘧蒢qúchú亦作“
蘧篨”。亦作“蘧除”。1.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2.身有残疾不能俯视的人。《国语·晋语四》:“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
。”韦昭注:“蘧蒢,直者,谓疾。”3.谄谀献媚的人。汉王充《论衡·累害》:“戚施弥妒,蘧除多佞。”《汉书·叙传下》:
“宣之四子,淮阳聪敏,舅氏蘧蒢,几陷大理。”颜师古注:“蘧蒢,口柔,观人颜色而为辞佞者也。”宋黄庭坚《次以道韵寄
范子夷子默》:“持论不蘧蒢,奉身谢夸詡。”)(戚施qīshī1.蟾蜍的别名。2.驼背。以蟾蜍四足据地,无颈。不能仰视,故喻。
《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毛传:“戚施,不能仰者。”3.比喻谄谀献媚的人。《文选·李康<运命论>》:“凡希
世苟合之士,蘧蒢戚施之人,俛仰尊贵之颜,逶迆势利之间。”张铣xiǎn注:“戚施,面柔也。”《魏书·阳固传》:“蘧蒢戚施,邪媚
是钦,既诡且妬,以逞其心。”《旧唐书·薛登传》:“若开趋竞之门,邀仕者皆戚施而附会。”)(面柔miànróu头脸不能仰起的一种病
。借指形貌丑陋的人。《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毛传“戚施,不能仰者”汉郑玄笺:“戚施,面柔。下人以色(自惭
形秽),故不能仰也。”)。舉世重游俠,俗呼爲氣義(气节,道义)。爲人赴急難,往往陷囚繋xì,所以馬援書,殷勤戒諸子(‘诫兄子严、敦书’)。舉世賤淸素(清淡朴素),奉身好hào華侈(华侈(華侈)huáchǐ1.豪华奢侈。《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多取良人美女以为姬妾,皆珍饰华侈,拟则宫人。”)。肥馬衣yì輕裘,揚揚過閭里([lǘlǐ]乡里。),雖得市童憐(喜爱),還hái爲識者(有识之人)鄙(轻视)。我本覉旅臣(羁旅(羈旅)jīlǚ亦作“羇旅”。1.寄居异乡。杜预注:“羇,寄;旅,客也。”),遭逢堯舜理(堯舜理政。唐堯與虞舜的合稱,代指聖君。)。位重才不充,戚戚(qīqī]忧惧貌)懷憂畏,深淵與薄bó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蹈dǎo之惟恐墜。爾曹當閔(体恤)我,勿使增罪戾zuìlì。閉門歛蹤跡zōngjì,縮suō首避名勢名声与权势。(低调),勢位難久居,畢竟(终归)何足恃?物盛則必衰,有隆還hái有替(隆替lóngtì盛衰;兴废。晋潘岳《西征赋》:“人之升降,与政隆替,杖信(凭借信义)则莫不用情,无欲则赏之不窃。”《宋书·武帝纪中》:“故大道之行,选贤与能,隆替无常期,禪代非一族。”);速成不堅牢,速走多顚躓(颠踬(顛躓)diānzhì1.倒仆;下跌。)。灼灼園中花(灼灼zhuózhuó鲜明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晋陆机《拟青青河畔草》诗:“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早發還huán(反而)先萎;遲遲澗(涧,山夹水也。——《说文》)畔松,鬱鬱(郁郁)含晩翠。賦命有疾徐(赋命(賦命)fùmìng2.指命运。南朝宋鲍照《代空城雀》诗:“赋命有厚薄,长嘆欲如何?”宋王禹偁chēng《谢除刑部郎中知制诰启》:“自知赋命之多奇jī,每愧浮口之过实。”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三:“微眚shěng(小错)见黜,固由赋命之奇jī,然亦太使气已。”),靑雲難力致(平步青云:比喻社会地位陡然大幅度上升。同“平地青云”。宋袁文《瓮牖闲评》卷三:“廉宣仲高才,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壻,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寄語謝(酬谢;道歉、拒绝)諸郎,躁進徒爲耳(徒然、枉然)。(躁进(躁進)zàojìn热中于仕进;急于进取。《旧唐书·文宗纪下》:“元舆累上表请自效(愿为别人或集团贡献自己的力量或生命),并进文章,朝议责其躁进也。”明冯梦龙《精忠旗·奸党商和》:“试看那躁进的,谁不靠官爵为性命。”清尤怡《杂感》诗之三:“天分固有定,躁进非良谋。”)1
献花(0)
+1
(本文系戒凡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