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掌门人
2015-04-26 | 阅:  转:  |  分享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k0NDkwMw==&mid=204385515&idx=1&sn=f8a9ca8861e859b093197e84b01a9bcd&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亞投行首任“掌門人”面紗撩起。此人實在不尋常。。。

2015-04-09?導讀這位彬彬有禮且行事老練的“前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和“前亞洲開發銀行(ADB)官員”,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也不錯。用數名與他打過交道的人士對他們的描述,金立群是一位絕佳的“與蠻夷人打交道之人”。英國BBC指,金立群是少見的人才,具有國際視野。據悉,金立群是一位親英派,與英國人交流時喜歡引用莎士比亞的橋段;他還向法國人講述自己多麽迷戀法國的文化;而他跟德國人說因爲他們誠實所以自己最喜歡他們。

?

2014年10月23日,就在21個國家的財長和代表在北京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的前一天,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長金立群離任,而他的新職務是財政部亞投行籌備組組長,同時也是現任亞投行臨時多邊秘書處秘書長。

作爲一位老財政人,金立群履歷深厚:歷任財政部世界銀行司司長、財政部長助理、財政部副部長。1988~1993年,金立群曾在世界銀行任職副執行董事。2003年8月1日,金立群出任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任職5年。他是第一個以副部級高官的身份出任亞開行高管的中國人。金立群因此被外界認爲將成爲亞投行的高管。

金立群1949年8月出生,系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文學碩士,1980年畢業後直接被分配到財政部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他在中國財政部有著23年的工作經驗,其中包括在世界銀行執行董事辦公室工作6年的經歷。1984年至1998年,歷任財政部外事財務司副處長、財政部世界銀行司司長、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財政部長助理、財政部副部長等。

此後,金立群在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行”)擔任副行長5年。2003年8月1日他出任亞行副行長。2008年9月,被任命爲中投公司監事長、黨委副書記。2013年5月,他從中投公司監事長一職離任,出任中金公司董事長。



金立群:很多人對我有誤解,認爲我只是讀外語出身的,但你看我這裏的書,除了經濟和金融方面的書籍,其他全是中國的古典文學以及哲學。紅樓夢所有的版本我都有。我奉行兩條,第一個就是讀書。我認爲現在很多人不讀書,至少不是認真讀書。我讀書是絕對不會什麽書拿來都看,像我家裏的書架,這本書必須具有永久的價值,否則不會上我書架;第二個,要以批判的眼光來讀書。唯書、唯上,這是中國人很容易犯的錯誤,我是不斷挑戰,不斷提出問題。我當年在美國波斯頓大學讀經濟,要想留在那裏攻讀博士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沒有在美國讀完博士,國家要我回來,我就回來了。經濟學基本的東西我都讀了,但是我沒有一頭扎到學術領域的深海裏,沒有時間去搞過分理論性的東西。作爲我來講,需要經濟學方面比較全面的知識,但幷不需要過分的學術性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政策水平,看問題的視角。我最高學位是碩士,是在北外拿的,而且是在畢業以後補的,因爲我們畢業時,學位制度還未頒布。此後,爲了拿到學位,我又專門寫了一篇論文,是研究語言學的。學校給我碩士學位,這是我真正貨真價實的,全日制拿到的學位,不是混日子拿到的,那種混日子拿到的博士我不要。我不求虛名,我碩士就是碩士。當然,財科所也請我當博導啊,河南大學請我當英國文學的博導,爲什麽我沒帶一個學生呢?我現在沒有時間,我要對學生負責,我帶學生我就要全力去帶這些學生,如果我退了能空出時間來我可以帶。我寫的東西都是我自己寫的,每一個字都是我自己寫的。

讀書、工作,都需要時間。時間怎麽來的,第一個,要看你整個人生中間怎麽利用這個時間。在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的範圍裏,每個人能挖掘出來的時間是差不多的。但是,如果是從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時間跨度來看人們所能挖掘的時間,那麽人跟人的時間差別就大了。我有一次到杭州去,等飛機起飛,飛機在跑道上延誤時間,人們都是非常煩躁,整整六個小時。在這個時間裏,我寫完了一篇文章,這個就是一個例子,時間哪來的?很多文章,我是怎麽寫的呢?飛機上、火車、酒店,只要坐在那兒,我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所以說,當你看一天,時間差別不大,當你看十年,時間差別是很大的。時間就是這麽來的,每一天都會過得比較有意思。



中國企業在國外一定要遵紀守法,一定要把事情做好,讓人家能信任你。如果有一件事做不好,會影響整個中國企業的形象。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幷努力往價值鏈上游移動,而不僅僅是追求短期的利益,這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如果中國可以提供相應的商品給國際經濟,這些産品不可替代,或者像稀土一樣,短期內不易替代,就不用擔心他們實施貿易保護主義了。

我認爲(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就要强調商業考慮,尤其是一些民營企業,談什麽戰略啊,把人家嚇得半死。應該表明我們有資金,有産能,到你們那裏去開廠辦企業,减少貿易方面的摩擦,到你們那裏去創造就業機會,不是很好的事嗎?就是要在商言商,不要去增加人家的顧慮。其實我們的企業出去沒有那麽多目的,却說得人家很害怕。還不如直說:“我們出來就想賺點錢麽!”

要淡化國企和民企的界限。我們似乎一直在强調這種意識形態,仿佛兩者一個正出一個庶出。現在不能像以前那樣“劃成分”,我們都是中國人,講到企業,都是中國企業,不要說什麽國企、民企。中國對外宣傳的水平要實現真正的提高。

現在中國有一個習慣,中國政府有兩個手,是兩手抓兩手硬,一個是無形的手,一個是有形的手,這兩隻手都很强,我覺得應該讓企業、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一定要意識到,轉型必然對中國經濟增長要素的配比和調整提出挑戰。政府不要太多地直接捲入其中。

中國現在幷不缺少資本,但是所謂大家手裏有錢,在銀行裏有存款,但是,錢不是資本,這個概念一定要搞清楚。錢一定要經過一定的形式,才能讓它轉變成資本,真正起到作用。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這些錢轉變成資本之後投放到哪兒去?是不是再去搞很多的基礎設施項目?經濟的發展要平衡。如果只是基礎設施一頭獨進,而其他部門的發展跟不上來,這些投資就不能産生良好的效益,會是很大的浪費。

加强資金分配的市場導向作用,鼓勵創新,鼓勵研發,保護知識産權。不保護知識産權,中國的轉型是做不到的。中國人提出一個問題:中國爲什麽沒有喬布斯?喬布斯代表的是一種市場的力量,代表的是創新。這個問題表明了人們對中國缺乏創新的憂慮。

我認爲中國的喬布斯是有的,只是名氣沒有那麽大而已,我們有些民營的企業也是叱嗟風雲,做得也不錯。但是,確實是沒有喬布斯那麽大的影響。喬布斯死了,爲什麽喬布斯死了?因爲蘋果機給地球上的人民帶來了很大的福利,上帝有點兒嫉妒,天堂裏的電訊都沒有那麽發達,請你到天堂來吧。

喬布斯走是好事還是壞事?當然對蘋果來說不是好事。但是我相信喬布斯活100歲、200歲,也不可能讓蘋果永遠取得這麽大的輝煌業績,一定會被別人所取代,這就是市場經濟的魅力。我們關心的不是喬布斯是不是死了,關心的是不是能够做到一個喬布斯倒下去,千萬個喬布斯站起來,這是中國需要考慮的問題。(上述綜合自網絡)

(此部分轉自"何帆研究札記")

AIIB是一場贏得連中國人都感到意外的勝利。歐洲多國爭先恐後地投入亞投行懷抱的那一刻,終將被記入史册,堪稱爲經典戰役。作爲幕後的最大功臣,金立群把縱橫捭闔、遠交近攻的智慧發揮得淋漓精緻。英國《金融時報》這樣形容身負主持亞投行籌建重任的金立群是如何分化歐洲的:他在過去幾個月往來歐洲各國,說服它們加入該行。金能够講流利的英語,法語也不錯,彬彬有禮而老練,善于同西方官方打交道。

最精彩絕倫的部分是,“英國人認爲他是一位親英派,因爲金與英國人交流時喜歡引用莎士比亞的話;他還向法國人講述自己多麽迷戀法國的文化;爲了取悅德國人,他還跟德國人說因爲他們誠實所以自己最喜歡他們。他離間歐盟(EU)各成員國的功力已在北京傳爲美談”。

“金融外交家”是國內外媒體送給金立群的美譽。但金立群的女兒金刻羽則說:“我爸爸不是喜歡交際的人”。AIIB的官方圖章刻的是: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但其私人圖章上隱約能看到的則是:AnInterpreter-inventedBank.

金立群畢業于文革後北京外國語學院第一批英語研究生班,是英文大師王佐良和許國璋的得意弟子。臨近畢業之時許老的一位昔日門生請他從研究生中推薦一人去財政部工作,許老遂建議金立群考慮這一方向。彼時的金先生醉心于英語和文學,有意致力于學術研究,對許老的提議很是猶豫。但是許老認定“中國更需要經濟和金融人才”。恩師的看法深深地影響了年輕的金立群,他最終進入了財政部。

進入財政部工作後的金立群,也幷沒有放弃英語和文學的夢想,他在工作之余曾經試圖翻譯澳大利亞作家帕特裏克?懷特(PatrickWhite)的小說《人樹》(TheTreeofMan),可惜只完成了五章之後就被任命中國住世界銀行董事,文學夢暫時擱淺。

《人樹》一書是懷特周游世界之後,和友人一起住在悉尼郊外農村的時候構思寫作的。這本書寫的是澳大利亞一家農民在一片荒凉土地上掙扎奮鬥的故事。金立群爲什麽會對這樣一本大段大段描寫澳大利亞農民生活的小說感興趣呢?

對于《人樹》一書的創作靈感,懷特是這樣說的,“當初我們來到悉尼的時候,生活在表面上是如此的枯燥、醜惡、單調,我開始懷疑必定有一種詩意隱藏于其中。于是我開始去尋找這個秘密的內核,這就是《人樹》的來歷。”可以想像,埋頭于財政部瑣碎工作的金立群,在讀到這段話時會有何感想。

懷特在澳大利亞也算國寶級的人物。由于在文學上的巨大成就,他在1974年被評選爲感動澳洲年度人物(AustralianoftheYear)。內心豐富敏感的懷特小心翼翼地躲著閃光燈劈啪作響的照相機。在一封給友人的信裏,他這樣寫道,“上周有件非常糟糕的事發生。一個選拔澳洲年度人物的組織盯上了我。國慶日我還得跑到墨爾本市政廳去參加一個官方午餐。我想他們已經把游泳健將、網球手、帆船運動員選了一遍,實在找不出別的人了。”無論在天邊還是家鄉,懷特都仿佛生活在別處。

1983年,金立群的女兒出生了。他給女兒起名金刻羽。宋玉在《對楚王問》寫到:“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金先生的學術夢最終還是在金郡主的身上實現了。得益于父親濃厚的文藝情結和家中良好的英語教育,郡主還在人大附中念初中時就通讀莎士比亞原著,隨後又到了紐約的哈瑞斯曼高中繼續學業。郡主同班的14位小夥伴有12位拿到了哈佛的錄取,剩下兩位分別接到了斯坦福和普林斯頓的通知,郡主當年以哈瑞斯曼高中總分第一的成績畢業,赴哈佛求學。

郡主的本意是以歷史爲專業,考慮到從小父親對她的人文熏陶,這樣的喜好幷不令人意外,但這一想法却遭到了父親的强烈反對。郡主最後選擇了經濟學專業,幷只用兩年時間就修完了哈佛所有的本科課程,在25歲時獲得了經濟學博士,隨後進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現在已然tenure在手,是LSE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郡主已經在《美國經濟評論》(AER)上以獨立作者的身份發表了論文。在那篇名爲“IndustrialStructureandCapitalFlows”的論文裏,郡主提出了一個關于國際資本流動的新理論。長期以來人們都難理解全球資本爲什麽會從窮國流向富國,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快,需要更多資金支持,按理說他們應該從發達國家進口資本以支持消費和投資,但爲什麽事實剛好相反,窮國在向富國進行資本輸出?中國和美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郡主認爲,國際資本流動由兩股力量主導:一股是傳統的力量(standardforce)使得資本流向那些比較稀缺的地方;而另一股是新興力量(novelforce)讓資金流向生産幷出口資金密集型産品的富有國家。當後一種力量占主導地位時,資本自然就會流出依賴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國家,比如中國,而流入有大量投資需求幷從事資本密集型生産的國家,造成了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

早在2012年的時候,郡主就與父親一起在《金融時報》發表了《歐洲應向亞洲取經》(EuropeshouldstoparguingandlooktoAsia)的文章,批評歐洲各國只會沒完沒了地爭吵幷建議他們向亞洲學習務實的精神,其中隱藏的霸氣已微微側露。AIIB未來將走向何方也不是我這樣的八卦小文能够推斷,但令人欣慰的是,總算有人不再將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而是游戲中的一部分了。

來源:坐井觀天

献花(0)
+1
(本文系yh2001053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