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概念辨析专题二生态系统的成分专题三食物链及物质和能量流动特点专题四生态平衡1.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答案】B
2.生物群落指一定生活环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3.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2014·杭州)下列选项最符合图3-1的是()
图3-1A.生物群落B.食物网C.生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答案】D
5.生态系统的四大成分是: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生产者;③消费者分解者。
7.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的渠道。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循环流动的能量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8.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呈现生态平衡状态这是因为生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但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6.各种生物间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各种生物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生态系统有四大基本成分,可根据其所属类别进行判断。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指阳光、空气、水、矿物质等;②生产者指绿色植物;③消费者指各种动物;④分解者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及腐生动物。
9.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可分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破坏因素常常是共同起作用的但人为因素往往可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
10.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自然资源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1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2.如图3-8所示食物网中的X、Y、Z生物既属于初级消费者又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图3-8A.X
B.Y
C.Z
D.Y和Z
【答案】(1)非生物成分2)氧气、有机物等
2.(2014·台州)我市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如图3-2)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
图3-2A.种群B.植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解析】A.湖中的水,只包括了非生物成分的水,没有其他成分,也没有生物成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B.湖中的大闸蟹,只包括了生物成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他生物,也没有环境成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C.湖中的芦苇,只包括了生物成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他生物,也没有环境成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D.湿地风景区,既包括了湿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正确。
【答案】B
3.(2014·义乌)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图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B.图②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C.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D.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2014·温州)今年在我市平阳发现了濒危蕨类植物——桫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桫椤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A
5.(2014·宁波)2014年5月20日我国的“月宫一号”试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试验人员收获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供自己食用同时利用植物残枝落叶喂养的黄粉虫为人提供部分动物蛋白生活所必需的氧气、水1)“月宫一号”中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属于系统组成成分中的。(2)“月宫一号”中的植物为该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有。
种群强调同一“物种”,另外要突出“同一物种的总和”。因此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青蛙、蝌蚪等均属同一种群但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一个群落是由许多个种群组成的群落的概念应突出“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则由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但这个自然区域可大可小没有一定的限制种群所在的自然区域不一定比群落小。生物圈是地球上3-4表示。
【解析】A.校园里所有的绿色植物是一个群落;B.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C.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的;D.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典例1】(2014·绍兴)下列对图3-5所示的某校园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3-5A.校园里所有的绿色植物是一个种群B.食物链:光→植物→虫→鸟→微生物C.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是可以循环的D.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答案】D
【答案】D
【类题演练1】(2013·无锡)下列所述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C.一片麦地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解析】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他生物,也没有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片麦地,既包括了小麦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只包括了非生物成分的阳光、土壤和空气,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答案】C
【典例2】(2014·邵阳)下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分()
A.杂草B.黄雀C.螳螂D.蘑菇
【解析】各种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黄雀、螳螂属于消费者;杂草属于生产者。
【答案】D
【类题演练2】(2014·巢湖)巢湖享有“鱼米之乡”的盛誉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湖中的水B.湖中的大闸蟹C.湖中的芦苇D.湿地风景区
(1)食物链书写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从生产者开始,直到最顶级消费者;从左到右各营养级生物间用箭头连接,不能反向;分解者与生产者、消费者不构成食物关系,故分解者不能写入食物链。
【类题演练3】(2014·龙岩)在某一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答案】B
【答案】C
(2)能量通过食物链单向流动,由于各营养级自身要储备或消耗化学能,因此能量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从而形成金字塔形结构。因此食物链越长,顶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但值得注意的是所谓能量减少指的是化学能的减少,每一营养级消耗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形式,能的总量是不会减少的,因此还是符合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
生态系统能维持平衡的原因是其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复杂性,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典例4】(2014·十堰)近年来十堰正积极创建生态城市、森林城市你认为市民对生态系统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B.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C.生态系统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典例3】(2014·黄冈)如图3-6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3-6A.图中的甲是分解者B.图C.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C错误。
【解析】由图可知:丙有箭头指向乙,甲也有箭头指向乙,说明乙是分解者;丙指向甲的箭头代表的是丙被甲捕食,所以丙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甲为消费者;甲、乙、丙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图中生物可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所以A、C、D三个选项错误,只有B正确。
【类题演练3】(2014·随州)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B.生态系统中越高级的消费者所获得的物质和能量就越多C.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都能自动调节恢复D.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解析】在食物链“植物→兔→狼”中,若兔的天敌狼大量死亡,兔先增多,植物(兔的食物)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以兔为食的动物也会随着兔的增多而增多,后来兔的数量随着植物(兔的食物)的减少和以兔为食的动物的增多而减少,如此反复循环,故B符合题意。
【解析】A.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故A错误;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生物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故B错误;C.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故C错误;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正确。
【答案】D
【典例1】(2013·济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A.螳螂→蝉→黄雀B.树→螳螂→蝉→黄雀C.蝉→螳螂→黄雀D.树→蝉→螳螂→黄雀
【析错】
【错解】
【纠错】
★名师指津
【典例2】(2013·泉州)在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能较好体现该生态系统中某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析错】
【错解】
【纠错】
★名师指津稳定;②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③生态平衡的物种数量在图像上显示为波浪状起伏。
某大型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3-7所示的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
图3-7A.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昆虫→小鸟→蛇B.图中的6种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有可能被水稻重新利用C.田鼠和昆虫储存的能量之和大于水稻储存的能量D.小鸟与蜘蛛之间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解析】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至最高级消费者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如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该食物网中有四条食物链,它们是①草→X;②草→Y;③草→蝗虫→Y;④草→蝗虫→Z。由②与③可知,既属于初级消费者,又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Y。
【答案】B
【答案】B
3.小组讨论生态系统中某条食物链“草→食草昆虫→食虫鸟”后发表了他们各自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草属于生产者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C.保护食虫鸟对人类有益D.多条食物链构成生态系统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多条食物链构不成生态系统,缺少生物部分的细菌和真菌,还缺少非生物部分。
【答案】D
4.当今许多都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面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屋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
以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
A.耐干旱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
A.改善空气质量B.预防火灾
C.缓解温室效应
【解析】(1)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答案】(1)自动调节(2)A(3)B
(2)屋顶阳光充足,水源条件差,所以,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耐干旱,故选A。
(3)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是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温室效应,与预防火灾无关,故选B。
5.如图3-9是以一条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绘制成的图形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各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各食物链中与该图形最相符的是()
图3-9草②树③植食性昆虫④兔⑤食虫鸟⑥狼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一般生物的数量也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但是②→③→⑤中,树的数量少于植食性昆虫的数量,是因为一棵树中的有机物含量远远大于一只植食性昆虫中有机物的含量,这条食物链与图中表达的内容最相符。
【答案】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