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巧用“口诀”解答《经济常识》计算题
2015-04-30 | 阅:  转:  |  分享 
  
《经济常识》计算题专项训练

1、商品价值量(1)(全国一卷)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2)(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l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9.09元、100亿元和110亿元B.9元、110亿元和110亿元C.9.09元、110亿元和121亿元D.9元、121亿元和121亿元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全国高考海南政治卷)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2)、现有织布厂35家,一共生产出100匹布。其中28家是手工劳动,生产1匹布15家需要7小时、6家需要8小时、7家需要9小时,他们一共生产了5匹布;5家是机械劳动,生产1匹布分别需要3小时、3.5小时、4小时、4.5小时、5小时,他们一共生产了80匹布;2家是现代化劳动,生产1匹布分别需要1小时和2小时,他们一共生产了10匹布。试问现在生产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约是多少?3、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这一年里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这会引起()A、80000.5通货膨胀B、40000.25购买力降低C、160002纸币升值1D、20003购买力提高4、关于分配方式(1)某公有制企业职工刘国庆每月工资800元,奖金200元,投入10000元作为企业的股份,每年可得股息2400元,同时刘国庆以技术入股,每年可得股息12000元。刘国庆临街还有门面2间,每月要得租金600元。请问刘国庆每月的按劳分配收入是多少?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多少?5、股票价格(1)老王在深圳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股票1000股,每股票面金额10元,预期每年可得6%的股息,而当时银行存款的年利息率是5%。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年后老王购买的1000股股票价格应为多少?(2)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A、15元B、20元C、30元D、40元6、经济效益和利润经济效益和利润(1)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A、某厂去年占用资金1000万元,获利200万元;今年占用资金1100万元,获利220万元B、某厂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减员10%,利润总量与上年持平C、某厂工资支出比去年增长10%,利润总量也比去年增加10%D、某厂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7、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个人工资、(1)张先生在2008年7月份从某企业领取工资5000元,奖金800元,职务津贴和岗位津贴分别为50元和80元,冷饮费100元。请计算张先生在7月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假设张先生8月份纳税350元,请问他8月份收入是多少?8、银行利息(1)张某有现金10000人民币,于2008年9月一次性存入银行,存款时间为5年,此时银行5年期年利率为5%,存款利息所得税率为20%。请问存款到期后,张某可得利息多少元?2(2)某大学生为完成学业,从银行贷款两万元,期限两年,当时的贷款年利率3.24%。到期后该大学生应归还银行的现金为多少元?9、银行利润(1)某商业银行在2004年吸收存款2000万元,发放贷款1500万元,那一年银行存、贷款利率分别是3%和8%,其中各种开支50万元。请问该银行2004年利润是多少?10、汇率(1)在国际外汇市场,2004年7月份,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2005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①日元升值了②美元升值了③日元对美元和汇率下降了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重庆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A.l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3)(宁夏卷)15.2005年7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8.21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8.11人民币元。此后,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截至2008年4月,人民币累计升值约为16%,人民币升值有利于()①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1、关于社会总产值、11、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1)某国社会总产值50000亿美元,其中已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上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为15000亿美元,上缴国家税金20000亿美元,企业留利10000亿美元。则该国国民收入与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部分各是:()A、4500亿美元1000亿美元B、35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C、50000亿美元15000亿美元D、30000亿美元10000亿美元(2)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4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8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收为500亿元,企业利润为200亿元,该国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是多少?()A、500亿元B、4700亿元C、1500亿元D、700亿元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如果以前1部手机=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手机可以换()个mp4。A、4个B、6个C、8个D、10个2、假定生产一个瓷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现有甲、乙、丙三家生产该种布的企业,他们生产一匹布的时间分别是5小时、10小时、15小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家企业在30小时里生产的布能分别换到()个瓷碗。()A、151515B、1053.3C、301510D、555

关于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问题1、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亿元纸币。A、10001250B、12001350C、10001200D、140013002、某国待售商品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50元,若当年该国多发行了250亿元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25%,则当年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应是()亿元,该年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次A、10006B、12003C、10003D、1200

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问题1、王某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的每股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的银行存款利率为4%。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一年后王某所持股票的总价格为()。A、10000元B、12000元C、12500元D、15000元2、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会。()A、升值35000元B、升值30000元C、贬值25000元D、贬值20000元

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问题1、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①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②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小1/3③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小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④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某银行某年共发放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是13%,在这一年中,共吸收存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9%,在这一年中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40万元,其他开支130万元。这一年银行利润是万元。()A、360B、120C、170D、80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生产该商品地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据此按照以上理论,遵循各等价交换的原则,一匹布应换五个碗按照甲、乙、丙地生产率,在30小时内,他们分别生产6、3、2匹布,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当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碗和布)都没有改变,所以他们分别能换到30、15、10个碗。

第二题当时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间是4小时,而“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是提高地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改变,“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他生产的皮鞋仍然卖60元一双,4小时能生产2双,当然收入是120了。

第三题该题是2008年高考题设08年该商品地价格是x那么,07年该商品的价格是x+50%x=15(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得出x=10但是“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所以,08年该商品的价格应该是10÷(1-20%)=12.5?

巧用“口诀”解答《经济常识》计算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政治部分频频出现经济常识计算题,尤其是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虽说数据不大,计算过程也不太复杂,但是学生在解答这种试题时仍是头疼不已,面对考题无从下手。此类计算题的口诀,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则能有效解答问题。

口诀是:“提高加,降低减;正比乘,反比除”,先算加减,后算乘除。试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一口诀。

【例1】(2008年北京文综卷第33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按照口诀“提高加”,可以得出1+25%,又知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根据口诀“反比除”可得出1÷(1+25%)=0.80元,因此选B。

【例2】(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第24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劳动者数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均增加或提高10%,“提高加”,得出“1+10%”;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1+10%)=11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不仅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而且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根据口诀“提高加,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1+10%)×(1+10%)=121亿元。故选C。

【例3】(2008全国文综卷Ⅰ卷第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此题曾是最难的计算题,不知难倒了多少老师和学生,如果运用口诀,则能轻而易举搞定这一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提高加”,得出“1+50%”;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反比除”;货币贬值20%,意味着货币购买力降低,“降低减”,得出“1-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要买到同样多的商品需要花更多的钱,即货币贬值(降低),花钱更多(提高),故二者成反比,“反比除”。所以2008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是:[15元÷(1+50%)]÷(1-20%),计算可知M=12.5元。故选B。

【例4】(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

【解析】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那么他们生产M商品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而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价值总量是不变的。我们先把价格总量算出来:10×6+8×10=140万小时。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提高加”,得出“1+20%”;由于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数量成正比,“正比乘”,即10×(1+20%)。其他条件不变,用价值总量除以M商品数量就是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140÷[(10×(1+20%)+8]=7小时。故选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做好这部分计算题的关键是思路清晰,知识掌握准确,尤其是知识间的具体关系,加上巧妙利用口诀,结合题意,一定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分数拿到手
献花(0)
+1
(本文系麦苗娘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