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肩胛提肌损伤
2015-05-03 | 阅:  转:  |  分享 
  
肩胛提肌损伤南京中医药大学张树剑1.概述肩胛提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大多被含糊地诊断为颈部损伤,或背痛、肩胛痛。亦或被诊断为颈椎病或
肩周炎等。大多由突然性动作造成损伤或慢性劳损。上肢突然过度后伸,使肩胛骨上提和向内上方旋转,肩胛提肌突然强烈收缩,由于肩胛骨周围
软组织的影响,使肩胛骨与肩胛提肌不能同步运动,而造成肩胛骨脊柱缘的内上角肩胛提肌附着处的损伤。大多发生在上4个颈椎横突处(肩胛提
肌起点),且损伤处结疤变性较明显常规疗法较难取效,针刀疗法疗效明显。2.解剖复习3.病因病理肩胛提肌的止点是应力较为
集中的地方,受损的原因主要与低头并轻微向一侧的姿势及局部受凉有关,如长期伏案工作、打毛衣、睡眠时枕头过高等,使肌纤维长期受牵拉而成
慢性劳损。该肌的止腱肥厚、结疤,挤压、刺激了该部位的末梢神经而发病。颈部过度前屈时,突然扭转颈部易使肩胛提肌的起点(C1~4横突
后结节部)的肌纤维撕裂;突然过度上提肩胛,亦可使肩胛骨内上角处附着的肌腱撕裂。从而引起瘀血、肿胀和局部肌痉挛,出现颈肩疼痛,后期
受损组织通过自身修复、机化、粘连而形成瘢痕。该肌劳损可使上位颈椎失稳。4.临床表现颈肩背部疼痛不适。慢性损伤的患者局部以酸痛
为主,患侧肩胛骨内上方和颈部肌肉有僵硬紧张感,转头不便。急性发作严重者,颈侧肿胀明显,疼痛剧烈,患处拒按,睡眠时翻身困难,白天可
有抬肩畸形,疼痛可沿受损肌肉的走向放散,上肢后伸及耸肩动作受限或使疼痛加重。肩胛骨内上角损伤明显者,除有肩胛骨疼痛、酸胀外,多有
向枕骨旁及太阳穴的放射痛。双侧损伤严重的病例,除有一般症状外,患者常因肩痛不能持续坐位看书,时间一长即不能保持原有的姿势,常需手托
下颌或掌抵额头以减轻头部重量,方能缓解症状。5.诊断5.1多有突然抬头、转颈等动作引起剧痛的病史,亦有无明显疼痛发作
史,而只有长期伏案工作、受寒冷潮湿的病史。5.2头颈肩疼痛、酸胀感、沉重感、头颈活动不便,似“落枕”,多有反复发作史,头颈
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5.3肩胛骨内上角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结节或条索。活动肩关节,肩胛骨内上角有摩擦音,弹拨之可有弹响
声。若是该部位损伤引起的“偏头痛”,在肩胛骨内上角处强刺激按压,头痛可随之消失。不少患者在上4位颈椎横突后结节处可有压痛及硬结。
5.4让患者尽力后伸患侧上肢,上提并内旋肩胛骨,可使疼痛加剧,或根本不能完成此动作。5.5X线检查,骨骼无异常改变
。6.针刀治疗在肩胛骨内上角及周围软组织处有压痛者令患者坐位,自然靠于椅背,肩部肌肉放松,双上肢下垂。针刀刀口线与
肩胛提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皮肤刺入,缓慢进针,刀刃达第2肋骨骨面,先纵行疏通剥离,后横行铲剥。然后将针刀提起,刀刃不出皮肤,
令针身向颈部倾斜,约与皮肤呈50度角,针刃斜向下刺至肩胛骨内上角骨面,纵行疏通剥离,有硬结者可纵切几刀后出针。压痛点在C1~
4横突后结节处令患者俯卧位,胸下垫枕,双手伸开重叠放于床上,额头抵于手背上,使头颈微前屈。刀口线于人体纵轴平行,针体垂直于颈椎
横突后结节骨面(针尖约向内倾45度角)刺入皮肤,缓慢进针直达骨面。先做纵行疏通剥离,再做横行剥动,若骨面有硬结或厚钝感,可切几
刀。操作过程中,针刀刃始终运动于横突后结节骨面。在肩胛骨脊柱缘最上端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者令患者坐位,臂后伸,肘关节屈曲放于
背部,这时肩胛骨翘起,离开胸廓约1cm。术者在肩胛骨内上角脊柱缘易摸到肌肉止点的准确压痛部位。在压痛部位局麻后,,刀刃方向与肌
纤维方向平行,针体垂直于骨面,倾斜的刃口对着外下方,探至肩胛骨脊柱缘,刀刃在骨内缘骨面划割3~5下。7.注意事项7.1针
刀在肩胛骨内上角治疗时,针刀一定不可刺入过深,要以肋骨面、肩胛骨为准,以免误入胸腔导致气胸。7.2针刀在颈部治疗时,一定先
摸准颈椎横突后结节,以左手拇指为切手压紧皮肤,针刀快速刺入皮肤后,要摸索进针,直达后结节骨面,不可盲目冒进。因为该处神、血管丰富,
稍有疏忽,可能会造成大的伤害。8.其它疗法针刺中药推拿9.医家经验穴位埋线治疗肩胛提肌综合征60例.pdf起止点合
谷刺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156例.pdf推拿加刺血拔罐治疗肩胛提肌损伤32例.pdf上提肩胛骨并使转向内上方斜向下方肩胛骨内上角C1-C4横突后结节功能走行止点起点
献花(0)
+1
(本文系成为亨特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