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推拿学重点
2015-05-03 | 阅:  转:  |  分享 
  
推拿古称按硚,硚摩,挢引,案扤

推拿特点:独特的中医特色,卓越的疗效,毒副作用少。优点:简,便,验,廉

最早应用推拿的是殷地人

最早的推拿书是《皇帝岐伯按摩十卷》

葛洪的《肘后救卒方》是推拿急救的先河

《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和自我按摩图谱

三国时期最早出现摩膏

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治骨疗伤专著

最早介绍小儿推拿的文献是《补要袖珍小儿方论》中第十卷。

清代出版我国第一部《推拿图解》

推拿作用:1疏通经络2行气活血3舒筋缓急4调利骨节5补益肾气6调理胃肠7宣肺化痰8急救醒神9美容养颜10养生保健11以指代针12推拿代药

推拿对循环系统作用

1对血管的作用1)扩张毛细血管2)促进血管网重建3)恢复血管壁的弹性功能

2对血液和淋巴循环作用a加速血液流动和淋巴循环b降低血液黏稠度

推拿对运动系统作用:1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2促进组织修复3分离,松解粘连软组织4纠正错位(解剖位置异常)5改变突出物的位置6解除肌肉痉挛7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8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推拿治则:1治病求本2扶正祛邪3调整阴阳4因时应地应人制宜5治未病:(a未病先防b将病先治c既病防变:d瘥后防复)

推拿治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

推拿对医生的要求

仪表端正,热情大方,接待病人有礼有节,。

注意个人卫生,推拿操作结束要洗手,要勤剪指甲,不佩戴戒指、手表、手链及其他首饰。

姿势要恰当,站立操作时应含胸拔背,蓄腹收臀

推拿操作时要保持精神饱满、集中,身心放松。

要学会揣摩病人的心理,通过看听及手下的触觉来体察病人的反映

推拿时可通过交流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推拿注意事项:(禁忌症)

1患急性传染病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2患烧伤,烫伤等各种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疾病,不宜在病损部位及周围推拿

3各种恶性肿瘤局部,结核性关节炎部位不宜推拿

4患脏器功能衰竭或高血压危象不宜推拿治疗

5精神病患者在发作期间病史描述不清,诊断不明确治疗不合作,不宜推拿治疗

6女性在月经期,孕期,其腰,腹,骶部不宜推拿治疗

7年老体衰极度虚弱者,患严重骨质疏松症者不宜

8急腹症病人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腹膜炎,宫外孕等疾病才考虑推拿治疗

9有急性损伤史损伤部位肿胀疼痛,应先明确诊断排除骨折,关节脱位后才可考虑推拿治疗

10急性脊柱部位损伤先做X线或CT检查排除骨折和脊髓损伤后才可考虑推拿治疗

11急性损伤有皮下出血,应视出血量的多少在伤后1-2天才能治疗。损伤当时应先冻敷,防出血过多

第五章

推拿手法:以医疗、预防和保健为目的,术者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借助器械,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人体表面做有规范的操作,称之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按手法动作形态分类: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叩击类手法和运动关节类手法。

3、手法的基本要求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深透

对于运动关节类手法,尤其是脊柱整复类手法的运用还要掌握“稳、准、巧、快“的原则。

4、《医中金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怎么理解?

5、一指禅推法的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6、滚法的分类:小鱼际滚法、掌指关节滚法、掌背滚法、肘滚法。

7、揉法分类:鱼际揉法、掌揉法、指揉法、臂揉法

8、滚法训练时要注意掌握腕关节的旋转与屈伸的协调、力的使用及滚动幅度等。

9、振法:以掌或指附着于体表部位,施以高频率小幅度的颤动,称为振法。

10、拨法:以指、肘等部位深按于治疗部位,做肌纤维、肌腱、韧带成垂直方向进行或来回拨动的手法,称为拨法。

11、踩蹻法:以足掌前部按一定的技巧踏肢体的一定部位,并做各种动作,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踩蹻法。本法适用于腰骶部操作。

12、拍击法的作用:放松肌肉、提升阳气、用于洗伤

13、击法:用掌背或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及桑枝棒击打体表施术部位,称为击法。分类:掌击法、拳击法、侧击法、指击法、棒击法

14、扳法:用双手固定关节向相反方向用力,做被动的旋转、屈伸、内收外展运动的手法,使关节瞬间受力,称为扳法

15、扳法操作时必须遵循“稳、准、巧、快”的原则。

16、寸劲:先使要扳动的关节做最大功能为的旋转或伸展,再做一个稍加大动作幅度的快速

的顿力。

17、扳法的注意事项:1)、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者谨慎。2)、有椎间盘彭隆、颈椎动脉型者谨慎。3)、不能追求扳响声。

18、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式手法复合而成的手法,称为复合类手法。

19、复合类手法的目的:1)、增强手法渗透作用的效果。2)、便于手法操作或缓冲某一手法刺激强度。3)、增加舒适感。

第六章脊柱与四肢病证

1、颈椎正常活动范围: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

2、腰椎正常活动范围:前屈90、后伸30、左右侧屈各30、左右旋转各30

3、压痛点的检查:肩胛骨内上角相当于第2胸椎平面,肩胛骨下角相当于第7胸椎平面,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相当于第4腰椎棘突,骶髂关节在髂后上棘的下方,相当于第2骶椎平面。

4、脊柱常用特殊检查:

1)压顶、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正坐位,术者用双手重叠按压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角度下进行按压,如引起项痛和上肢放射痛、麻者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正坐时,用拳隔手掌叩击患者头部,如引起颈痛并有上肢串痛和麻木感;或引起患侧腰腿痛,均属阳性,提示颈神经根或脊髓受累。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为阳性,提示脊神经根或干受累。

屈颈试验:引起腰腿痛或麻者为阳性,提示腰部神经根受压。

旋颈试验:如诱发头晕、恶心等症状为阳性,提示椎动脉受累。

挺腹实验:如引起腿痛或麻木着为阳性,提示腰部神经根受压。

骨盆分离或挤压试验:有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骶髂关节病变,或骨盆骨折等。

双膝双髋屈曲试验:患者仰卧,术者将患者两下肢做屈髋屈膝同时压向腹部,如活动受限、疼痛,提示腰骶或髋关节病变。如将一侧屈曲的下肢压向侧腹部引起骶髂关节疼痛,提示该侧有骶髂韧带损伤或关节病变。

“4”字试验:如不能充分外旋“4”字状为阳性,提示该侧骶髂关节有病变。

直腿抬高试验:如果下肢与床间形成的角度小于60度,即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说明坐骨神经损伤。

10)床边试验:患者仰卧,患侧臀部靠床边,健侧下肢屈膝屈髋,以固定骨盆。术者将其患肢移至床外并使之尽量后伸,是骶髂关节牵张和移动。若骶髂关节疼痛,则提示有病变。

11)跟臀试验:如腰骶关节有病变,则引起腰骶部疼痛,骨盆甚至腰部也随着抬起。

5、肩部常用特殊检查:

①搭肩试验提示肩关节脱位;②肱二头肌长头腱试验提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或腱鞘炎;③上臂外展后伸试验提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此处有肌腱炎或腱鞘炎;④上臂外展后伸试验提示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⑤肩关节外展试验:在外展过程中疼痛,上举时反而不痛,可能为三角肌下滑囊炎;外展上举在60度到120度范围内疼痛,超过120度反而不痛,可能为冈上肌腱炎。

肘部

常用特殊检查:①网球肘试验多见于肱骨外上髁炎;②前臂伸肌紧张试验见于肱骨外上髁炎;③前臂屈肌紧张试验提示肱骨内上髁的病变。

膝及小腿常用特殊检查:①浮髌试验提示关节腔内有积液;②侧副韧带牵拉试验提示膝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或损伤;③麦氏征试验提示半月板损伤;④抽屉试验提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有断裂

颈椎病:定义:是发生在颈段脊柱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是由于颈部各种急慢性损伤、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颈部损伤等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

病因:内因:①退变②先天性关节异常3)身体虚弱4)慢性劳损

外因:颈部受寒、外伤、姿势不当、劳损

分型:⑴颈型颈椎病⑵神经根型颈椎病⑶脊髓型颈椎病⑷椎动脉型颈椎病(5)交感神经型颈椎

神经根型颈椎病:

症状:颈部疼痛伴上肢放射痛、肌紧张、活动受限

体征:1颈部有局限性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可出现疼痛,手指放射性痛、麻。2颈部生理曲度变直。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均可出现阳性。4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5患侧肌力减弱,病久可出现肌肉萎缩。

辅助检查:1)X线检查:①生理曲度变直②椎间隙变窄③骨质增生2)CT检查:颈椎椎管和神经根狭窄、椎间盘突出膨隆3)MRI检查:硬膜囊受压

脊髓型颈椎病症状;⑴下肢症状明显,下肢无力、酸胀.⑵步态笨拙,走路不稳或有脚踩棉花感。手部肌肉无力、发抖、活动不灵活、持物不稳、容易坠落。

椎动脉形态学改变使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脑缺血、缺氧是导致眩晕的主要原因。

缓解期推拿治疗:1)寻找痛点,在最痛点处应用按揉、弹拨等手法,反复交替刺激痛点数分钟2)应用滚法、拿捏法、推法等手法在痛点周围放松肌肉3)按揉痛点周围肩髃、肩髎、肩井、肩贞等穴位4)应用拍击法、擦法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5)应用摇法、拔伸法等运动关节类手法放松肩关节6)应用扳法调节颈椎后关节

落枕定义:晨起时出现颈部酸胀、疼痛、活动不利为主症的颈部软组织损伤疾病。

病因:外因①姿势不当②劳累过度③感受风寒

内因①素体虚弱②肌肉损伤③气血不足

病理表现:早期软组织充血、水肿、渗出,气滞血瘀,新陈代谢障碍造成无菌性炎症

后期肌纤维粘连、变性、有的形成丝状物条索状物

急性期治疗:以消肿止痛为主,局部不宜推拿,以远端取穴为主(肩井、天宗、风池),制动冷敷,严重者可口服止痛消炎药,可配合梅花针扣刺放血、封闭。

颈椎病/前斜角肌综合征(填空)

神经症状:放射性疼痛和麻木触电感,以肩、上臂内侧、前臂和手部的尺侧及小指、环状明显,表现为麻木、蚁行、刺痒感

血管症状:由于血管痉挛致使供血不足而造成患肢皮温降低。

肌肉症状:小鱼际肌肉萎缩,握力减弱,持物困难

胸胁屏伤由于外伤而引起胸协部气机壅滞,出现以胸部板紧掣痛、胸闷不舒的症状的一种病证。病理同落枕

胸椎小关节错缝:外伤胸椎小关节的解剖位置改变,以至胸部脊柱机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属于脊柱小关节机能紊乱的范畴。包括胸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和因部分韧带、关节囊紧张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致使关节面交锁在不正常或扭曲的位置上而引起的一些列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因外力作用,使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突出,压迫神经根,或刺激脊髓,而引起的一组以腰腿痛为主的症候群。

发病原因:内因:椎间盘发育上的缺陷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缺少锻炼退行性改变

外因:损伤劳损风寒侵袭姿势不当其他感染

腰椎间盘损伤病理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等外因作用下,椎间盘发生变性,髓核脱水,椎间盘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椎间隙变窄,纤维环被挤压、变薄或破裂,髓核向外彭隆突入椎管内或者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血管、脊髓等周围组织。

退变:椎间盘30岁后从软骨板开始退变,髓核水分减少,最终纤维化,缩小变硬成为一个纤维软骨性实体,进而导致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厚度变薄。椎间隙变窄,使前后纵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及继发性炎症,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变窄,关节面长时间磨损而导致增生。

腰椎间盘突出分类: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

症状1)腰部慢性损伤病史2)剧烈腰痛伴下肢放射痛3)活动受限

体征1)功能性脊柱侧弯2)神经损伤(疼痛、感觉迟钝、腱反射异常)3)肌肉损伤(肌力下降、皮肤肌肉萎缩)4)血管损伤(皮肤温度下降)

辅助检查1)X线片检查:腰椎侧凸、椎间隙变窄2)CT检查:椎间盘突出、膨出3)MRI检查:脊髓硬脊膜、硬脊膜囊和脊髓的受压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法的目的?

1舒筋通络:术者用滚、揉、按手法在患者腰脊柱两侧膀胱经及臀部和下肢后外侧施术3~5分钟,在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腰背肌肉痉挛,促进炎症的吸收

2按揉穴位以解痉止痛3松解粘连用手法牵引或仰卧位机械)

3、松解粘连:用手法牵引或仰卧位机械行骨盆牵引,以拉开椎间隙,用腰部侧板法以纠正脊柱侧凸,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突出髓核对周围组织及神经根的刺激,减轻神经根水肿,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4、减压止痛:做双下肢后伸牵拉法,腰部后伸,做屈髋屈膝抱臀压腿法,强制性直腿抬高扳法,以增加盘外压力,减轻突出物与脊髓和神经根的压力。

5、整复关节:选用坐位弯腰旋转扳法、侧卧位斜板法,以调节后关节紊乱,松解粘连,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增加了椎间盘外周的压力。

分期分型综合治疗

急性肿胀期以消肿止痛为主,局部不宜推拿,以远处取穴按揉为主,要制动、冷敷,严重者可以内服止痛消炎药、叩刺放血、封闭、针刺止痛、腕踝针等。

亚急性期可采取试探性轻手法。

迁延期:久治不愈的顽固病症治疗需加大治疗量,如刮痧、拍打洗伤、扣刺放血、围刺

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椎后关节为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及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所构成。当腰椎前屈时,其后关节后缘间隙张开,使关节内产生负压,滑膜被吸入关节间隙,此时如果突然起立或旋转,滑膜来不及退出而被嵌顿在关节间隙,形成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由于滑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嵌压后即刻引起剧痛,并引起反射性肌痉挛,使症状加重。

急性腰扭伤损伤阶段:1)肌肉损伤(肌肉组织、筋膜、韧带)2)神经、血管损伤3)骨关节损伤(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错位)

腰椎退行性脊柱炎:指由于各种急慢性损伤造成腰椎脊柱边缘增生和小关节的肥大性改变,而造成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的一种椎骨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脊椎炎

病因: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老年生理性退变,组织细胞所含水分和胶质减少,游离钙质增加,腰椎椎体边缘形成不同程度的骨赘。继发性常有各种急性损伤,慢性炎症,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影响到骨关节软骨板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给,导致软骨的炎性改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骨质增生。

病理机制(退行性/增生):关节软骨的变性、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1椎体周围关节的软骨弹性降低,其边缘,关节囊,韧带等附着处,逐渐形成保护性的骨质增生2椎间盘退变表现为髓核内的纤维组织增多,髓核逐渐变性,椎间盘萎缩,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又加速了髓核和纤维环的变性,椎间盘退变使脊柱失去椎间盘的缓冲,椎体前、后缘应力增加,所受压力明显增大,椎体两端不断受到震荡、冲击和磨损,引起骨质增生。髓板中水分减少椎间盘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纤维盘变薄椎间隙变窄,椎体受压和磨损的时间越长,骨质增生形成机会越多

骨质增生的临床意义1)说明关节曾经劳损过2)机体为了适应劳损变化,在关节边缘长出新的骨质,增加了关节活动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关节稳定。骨质增生是机体的保卫反应,属正常的生理退化现象,推拿治疗后症状缓解而骨质增生仍存在。

肩关节周围炎:特指50岁左右发作,由于感受风寒、外伤、劳损等原因引起的一种肩部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造成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的病症。

症状1、有肩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史2、肩部疼痛初期常感肩部疼痛,疼痛可急性发作,多呈慢性,常因劳累和天气变化后诱发。初期疼痛呈阵发性,后期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并逐步加重,昼轻夜重3、功能障碍肩关节各方向功能均可受限

体征1、压痛肩关节周围均有广泛性压痛2、功能障碍上举旋内后弯摸背障碍明显3、肌肉萎缩

功能锻炼1)背墙外旋法2)越头摸耳法3)面壁摸高法4)背后拉手法5)扶墙压肩法6)单臂环转法

康复期肩周炎的治疗1)寻找痛点,在最痛点处应用按揉、弹拨等手法,反复交替刺激痛点数分钟2)应用摇法、拔伸类运动关节手法放松关节3)一手握肘关节,使肩关节做过度的上举牵拉、搭肩、后伸、内旋4)嘱患者功能锻炼(面壁摸高法、背后拉手法、单臂环转法)

肱骨外上髁炎:是指因急慢性损伤而致的肱骨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以肘关节外侧疼痛,旋前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原发性增生性膝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炎)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引起膝部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软骨面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音的一种疾病。

病理机制在膝关节软骨面受损、老化、缺蚀、坏死、脱落趁成为游离体,在磨损的软骨周围形成骨赘。使关节面粗糙,凸凹不平,滑膜肿胀,关节囊或髌下脂肪垫充血,肥厚增生,纤维化,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等变化。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活动时有交锁,全身无明显症状。(同腰椎退行性脊柱炎)

髌韧带钙化各种急慢性损伤造成髌韧带充血水肿渗出,钙离子增多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是指遭受外伤,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使踝关节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以踝部肿胀、疼痛、瘀血、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

治疗:分期治疗1急性期:1)先消肿,制动冷敷抬高患肢叩刺放血,后止痛,可封闭内服消肿止痛药,针灸止痛,腕踝针远处取穴2)外伤严重者应拍片,排除骨折、脱位、韧带断裂3)踝关节错位则应先复位

失眠治疗:基础治疗+辩证加减(自己加)

基础治疗:1、颈部手法——按揉风池、风府、放松颈部

2、头面部|——放松眼部周围穴位,头上的穴位

面瘫:是指由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外感风寒,造成面神经麻痹,表现口眼歪斜的症状

分类:中枢性和周围性

小儿推拿:是指运用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穴位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小儿推拿手法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小儿推拿特点:1)“点”状,“线”状及“面”状2)以两手居多

3)穴位与手法往往合起来称呼4)手法操作时间短

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临床应用时有以下特点:一是穴位与手法往往合起来称呼;二是手法操作时间往往是以“次数”为计算;三是小儿推拿操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4、上肢特定穴习惯于推左手,一般不分男女。

头面部穴位:1、天门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囟门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

3、脊柱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捏脊法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清热。临床上多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小儿保健手法配合应用。

四肢部穴位:1、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根赤白肉际处

2、肝经定位:示指末节罗纹面(清肝经:自示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

3、心经定位:中指末节罗纹面(清心经:自中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

4、肺经定位:环指末节罗纹面

5、肾经定位:小指至掌根尺侧边缘成一直线

推拿介质作用:一是为了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摩擦损伤;二是利用某些药物的功效,借助手法效应促进吸收,起到药物与手法双重作用以提高疗效;三是根据不同病证的治疗需要,以增加或降低手法对皮肤的摩擦系数,以促进产热或印制产热。

以上重点仅供参考,请同学们以书本为主

献花(0)
+1
(本文系成为亨特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