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耀树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5-05-05 | 阅:  转:  |  分享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投稿邮箱:sxjk@vip.163.com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投稿邮箱教学研究>教学技巧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梁雅峰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400700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

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想方式法创造条件,

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流.本文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为例,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教学设计;反思;新课改;自主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的

成败取决于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

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师生互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

力,在教师的引领下,倡导师生的思维

对话,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挥.等比数

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既是一个教

学重点,又是一个教学难点.怎样突破这

一难点呢?笔者将几个教学设计方案呈

现给大家,并做出一些反思.



方案一

直接给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

式,向学生介绍公式的推导方法.

方法1:由等比数列的定义,知

a

2

a

1

=

a

3

a

2

=

a

4

a

3

=…=

a

n

a

n-1

=q,

由等比定理得:

a

2

+a

3

+a

4

+…+a

n

a

1

+a

2

+a

3

+…+a

n-1

=

q,即

S

n

-a

1

S

n

-a

n

=q,

所以(1-q)S

n

=a

1

-a

n

·q.

将a

n

=a

1

·q

n-1

代入得(1-q)S

n

=a

1

(1-

q

n

),

所以当q≠1时,S

n

=

a

1

(1-q

n



1-q



当q=1时,S

n

=na

1



方法2:(教师引导:能不能像推导

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列出

一些等式,然后叠乘或叠加呢?)

a

2

=a

1

q,

a

3

=a

2

q,

a

4

=a

3

q,

……

a

n

=a

n-1

·q.

将以上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加,得a

2

+

a

3

+a

4

+…+a

n

=q(a

1

+a

2

+a

3

+…+a

n-1

),

即:S

n

-a

1

=q(S

n

-a

n

),

所以(1-q)S

n

=a

1

-a

n

q.

(以下过程同法一)



反思

方案一是由教师直接“抛出”等比

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学生被动接受.学

生已经知道问题的结论,就失去探索未

知的动力.如果没有教师引导,普通学

生不易找到公式推导的思路,只能是由

教师提供方法,学生更多的是惊叹于方

法的神奇,却没有自主获得结论的成就

感.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那种灌输——

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机械、呆板、

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

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

极主动的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

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方案二(教师先给出一个情境)

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

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陛下,请您在

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

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

内给四粒,以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

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

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为止.把这样摆

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

仆人吧.”国王觉得这并不是很难办到

的事,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你认为

国王应该给发明者多少粒麦粒呢?国王

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

从这一情境中提炼问题:S

64

=1+2+

2

2

+…+2

63

①.

(教师引导:上式中的数有何特点?

若用公比2乘以等式的两边所得新式子

有何特点?)

若用公比2乘以等式的两边,得

2S

64

=2+2

2

+2

3

+…+2

64

②.

(教师引导:观察①与②两式有何

关系?)

为了便于比较①②两式,我们将它

们列在一起:

S

64

=1+2+2

2

+…+2

63

①,

2S

64

=2+2

2

+2

3

+…+2

64

②.

(教师引导:①与②两式可如何处

理?)

若②式减去①式,可以消去相同的

项,得到:S

64

=2

64

-1.

(回归问题:我们可以计算出国王

奖赏的小麦约为1.84×1019粒,大约7000

亿吨,用这么多小麦能从地球到太阳铺









28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投稿邮箱:sxjk@vip.163.com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投稿邮箱教学研究>教学技巧

设一条宽10米、厚8米的大道,大约是全

世界一年粮食产量的459倍,显然国王

无法满足发明者的要求.)%

(知识类比:能否仿照上述解题方

法,给出一般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S

n

=a

1

+a

1

q+a

1

q

2

+…+a

1

q

n-2

+a

1

q

n-1



观察等式右端,若每一项乘以公比

q,就得到它后面相邻的一项,在等式两

边乘以公比q,得qS

n

=a

1

q+a

1

q

2

+a

1

q

3

+…+

a

1

q

n-1

+a

1

q

n



将两式的两端分别相减,就可消去

这些共同项,

所以(1-q)S

n

=a

1

-a

1

q

n



当q≠1时,S

n

=

a

1

(1-q

n



1-q

;当q=1时,

S

n

=na

1



这种求和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

是研究数列求和的一个重要方法.



反思

方案二通过设计情境引入课题,激

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时往往并不直接揭示所

学的数学内容,而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

实践和思考,从中提炼数学信息,因此,

学生的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可以从

情境中引发出来.方案二采用了从特殊

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但没有突破错位相

减的认知“瓶颈”,依然有“抛出”的嫌疑.



方案三设计如下问题情境

1.1-q

2

=_____________.

(1-q

2

=(1-q)(1+q))

2.1-q

3

=_______________.

(1-q

3

=(1-q)(1+q+q

2

))

3.猜想:1-q

n

=______________.①

答案:1-q

n

=(1-q)(1+q+q

2

+…+q

n-1

).

4.写出等比数列S

n

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S

n

=a

1

+a

1

q+a

1

q

2

+…+a

1

q

n-1

=a

1

(1+q+

q

2

+…+q

n-1



5.对比①和②,你发现了什么?S

n

=

_____________________,求S

n

时要注意

什么?如何记忆S

n

公式?

(当q≠1时,S

n

=

a

1

(1-q

n



1-q

;当q=1时,

S

n

=na

1



6.对于①式,我们只是猜想,如何

证明?(利用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7.现在要你推导一次S

n

的公式,你

会吗?

8.把你的推导与教材的推导进行

对比,你能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推导了

吗?

9.深化与应用:已知{a

n

}为等比数

列(q≠1),定义T

n

=a

1

+2a

2

+3a

3

+…+na

n

,你

能根据回答以上问题得到的启发求出T

n

的最简式吗?能否把你推导出的结论进

行进一步推广?



反思

方案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

从已有知识入手推导出公式,在这个过

程中让学生学会猜想、观察、对比、发

现、证明、应用等,层层深入进行自主探

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自主

探索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

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已

经研究过的现成的数学观点中去领悟,

更要在数学活动的实践中亲身去体验

知识产生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自

主探索”(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

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

用等),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

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同时,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

题的潜能,都有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做

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有证实

自己思想的欲望,教师能否抓住这一

点,是其数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方案四

复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

导方法——倒序相加法,激发学生类比

联想:等比数列是不是也可以用类似的

方法进行求和呢?这时学生会用倒序相

加的方法来进行思考,结果显然是行不

通的.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

发散——从倒序相加的定式中解脱出

来.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形式上是倒

序相加,本质上就是把省略号(……)

的“无形”化为“有形”(上下对应两项

的和都等于a

1

+a

n

).对于等比数列而

言,难点也是如何把省略号(……)的

“无形”化为“有形”?引导学生从等比

数列的定义出发,进一步认识等比数

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q

倍,也就是说将每一项乘以q以后就变

成了它的后一项,那么将S

n

这个和式的

两边同时乘以q,则在qS

n

这个和式与S

n

的和式中,就会出现许多相同的项.这

样通过两个和式相减,消去了一些中

间项,使带有省略号的含任意有限项

的式子变成仅含有几项的式子,从而

使问题得到解决.



反思

方案四借助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

式的思想方法,类比寻求推导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类比就是依据

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进行联

想,把它们其中一个数学对象已知的、

较为熟悉的特殊性迁移到另一个和它

相似的数学对象上去,进而得到新的发

现或规律的思想方法.类比思维是一种

获得数学发现的重要数学思想,在数学

学习和解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

意识地、合理地运用类比法,不仅对教

学效果大有裨益,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建立认知结构,探索和发现新的命

题、新知识,增强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类比推理

能力是发展学生发现和自主创新的有

效途径,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合情推理”

的重要体现.



结束语

新课改实践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

堂教学中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

就得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

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

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只有努力满足学

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爱学、喜学和乐学,激活学

生的认知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数学课堂的

高效率和高质量.

29

献花(0)
+1
(本文系耀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