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皮部理论在推拿(按摩)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2015-05-08 | 阅:  转:  |  分享 
  
12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年10月第2卷第10期(总22期)

ChineseManipulation&RehabilitationMedicine.Oct2011,Vo1.2,No.10

皮部理论在推拿(按摩)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雷龙呜伦轼芳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南宁市东葛路89—9号)(530023)

关键词皮部理论推拿临床应用

皮部理论是经络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

于《内经》。《素问·皮部论》中说:“皮有分部”、“欲知

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说明皮部是依据十

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范围而划定的体表分区。由于

皮肤一络脉一经脉一脏腑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

过治疗皮部可从皮部影响到相应的经络和脏腑,从

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进而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皮部理论为外治疗法提供了中医学理论基础l11。

推拿按摩是重要的中医外治方法,要想提高其临床

疗效,有必要重视皮部理论在其临床中的应用。

1从中医经文理解皮部的作用

1.1皮部具有抵制外邪入侵的卫外作用当皮部

的卫外作用减弱时,病邪就会通过皮部深入经脉、脏

腑。如《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五·皮部论第五十六篇》

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皮部,皮之十二部也。手足

三阳三阴。十二经络之脉,皆在于皮,各有分部。故日

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部有左右上下,复有外内

浅深。百病之生,先于皮毛,由皮毛而腠理,腠理而络

脉,络脉而经脉,经脉而腑脏。腑脏之气,亦通于皮,

亦有分部,其腑脏之气,不与于皮,而生大病矣”。《黄

帝素问直解·卷之五·皮部论第五十六篇》进而还指

出:“百病之生,先于皮毛,由皮毛而腠理,腠理而络

脉,络脉而经脉,经脉而腑脏。腑脏之气,亦通于皮,

亦有分部,其腑脏之气,不与于皮,而生大病矣”。

1.2皮部具有反应内脏病候的作用当机体内脏

有病时,会通过经脉反应于皮部,皮部随之产生相应

的变化。如《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七·皮部论篇第五

十六》分析指出:“夫邪之中人,始于皮肤,次于络脉,

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经。故视其皮部之浮络,多青则

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为

寒热。络盛而不泻其邪,则入客于经矣。在阳明之部

分,则为阳明之病;在少阳之部分,则为少阳之病;在

三阴之部分。则为三阴之病。故列于首节,而六经皆

然。”《金匮玉函经二注·卷五·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

五》也指出:“盖经脉行气,皆在皮部。络脉浮近于皮

肤,故善恶之色见于外。”

2从皮部理论出发,重视膏摩及经皮推拿等方法在

推拿临床中的应用

2.1膏摩所谓膏摩,就是以药膏为推拿介质,在

体表一定部位施以推拿手法,从而起到治病、防病和

保健作用的一种外治法嘲,正如《圣济总录》上所说

“按之以手,摩或兼以药”。膏摩法为东汉所创,盛行

于隋唐,可广泛应用于伤、内、外、妇、儿及五官等科,

其效力显著峻猛,实为“上工之术”f3】。关于膏摩的作

用,《圣济总录》总结为:因其将“兼于按”和“资之药”

融于一体,故能起到手法与药物的双重作用,且手法

可以增加药物的吸收。如《圣济总录》在《圣济总录·

卷第四·按摩》中强调:“摩之别法,必与药俱,盖欲浃

于肌肤,而其势快利,若疗伤寒以白膏摩体,手当千

遍,药力乃行,则摩之用药,又不可不知也”。

2.2经皮推拿所谓经皮推拿,简言之,就是直接

在皮肤上进行推拿按摩。在进行经皮推拿时,常常需

要用到介质。一般来讲,可以将推拿介质分为仅具有

润滑与保护皮肤作用的介质(如石蜡油、清水等)和

既具有润滑与保护皮肤作用又具有药物治疗作用的

介质(如冬青膏、红花油和植物精油等)。在施行经皮

推拿时,可以充分利用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功能,采用

一些带有治疗作用的介质,如中药膏剂、酊剂和油剂

等,对于一些内科及妇科和儿科疾病的治疗尤应加

以重视。

3充分发挥皮部的作用。不忽视对皮部的操作和刺激

皮部具有抵制外邪入侵的卫外作用,又能反应

内脏病候,且皮肤一络脉一经脉一脏腑之间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通过对皮部的刺激可以影响相应的经络

注:本文为2008年度与2009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面上项目,合同编号:200810MS172、20091lMs137)研究成果。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