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论语-雍也第六》选读
2015-05-12 | 阅:  转:  |  分享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①。子曰:“与之釜(??)②。”请益。曰:“与之庾(y?)③。”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
裘。吾闻之也,君子周④急不济富。”【注释】①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
了。②釜:古代量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③庾:古代量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④周:周济、救济。【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求为
子华的母亲要粮食。孔子说:“给她一釜吧。”冉求请求再多一些。孔子说:“那就给她再添一庾吧”。(结果)冉求给了子华的母亲五秉的口粮。
孔子说:“冉求这次出使齐国,坐着好马驾的车,穿着上好的皮装。我听说,君子周济急难而不做锦上添花的事。”◎子曰:“贤哉,回也!一箪
(d?n)①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注释】①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②巷:此处指颜回
的住处。③乐:乐于学。【译文】孔子说:“真正贤德的人,是颜回啊!一盒饭,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街巷,一般的人都无法忍受的贫困,
颜回却不因此改变自己的快乐。真是贤德啊,颜回!”◎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注释】①质
:朴实、自然,无修饰的。②文:文采,经过修饰的。③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④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⑤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自然本性超过他的文化修养,就会表现粗野;一个人的外在文化修养超过内在的
质朴,就会表现矫揉造作。人的内在本性和外在的文化修养协调统一,这才是个君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①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②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樊迟问知(???)①。子曰:“务②民之义③,敬
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注释】①知:同“智”。②务:从事、致力于。③义:专用力于
人道之所宜。【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
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子曰:“知(??
?)者乐(???)①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注释】①“知”:同“智”;乐,喜爱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宁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译文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宰我问曰:“仁①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②也,不可陷③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注释】①仁:这里指有仁德的人。②逝:往
。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③陷:陷入。【译文】宰我问孔子说:“一个仁者,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井里掉下去一个人’,他会跳下
去救他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呢?君子可以去救人,但不能使自己陷进去;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无理愚弄啊。”◎子曰:“君子博学
于文,约①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②矣夫③!”【注释】①约:约束。②畔:同“叛”。③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各种文献知识,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子曰:“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
鲜久矣!”【注释】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
已经为时很久了。”◎子贡曰:“如有博施(???)①于民而能济众②,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③其犹病诸
④!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⑤,可谓仁之方也已。”【注释】①施:动词。②众:指众人。③尧舜:传说中上
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④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⑤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
。即推己及人的意思。【译文】子贡说:“假若有这样一个人,能广泛地给老百姓好处,又能帮助他们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算是有仁德吗
?”孔子说:“何止于是仁德,简直就是圣人啊!尧和舜都难以做到呢!对于仁德的人来说,自己想立身于世就要让别人也立身于世,自己想要事事
通达就该让他人也事事通达。能够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点地做起,这就可以说是实践仁德的方法了。”◎子曰:“中人①以上,可以语上②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注释】①中人:中等的人。②上:高深的道理。【译文】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学问;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了。”
献花(0)
+1
(本文系宁阳迎客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