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细菌变异
2015-05-21 | 阅:  转:  |  分享 
  
细菌变异、感染与免疫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一、形态与结构变异如L型细菌、H-O变异。形成L型
细菌的诱因-抗生素L型细菌的性状:多形态;培养特性-高渗、20%血清、菌落特征(油煎蛋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二、菌落变
异S-R变异。三、毒力变异卡介苗(BCG),有毒变无毒。四、耐药性变异耐药菌株的产生。第二节细菌的遗传变异的物质基
础一、细菌染色体细胞核中的DNA,无核膜,不含组蛋白。二、质粒细胞浆中的环状DNA,核外基因。质粒特性:①自我复制遗传
;②决定性状;③可丢失;④能转移;⑤相容性和不相容性。重要质粒:F质粒、R质粒、Col质粒、Vi质粒。第二节细菌的遗传变异
的物质基础三、转位因子是DNA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能从一个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基因组中。1.插入序列(较小,不超过2kb
,不携带与插入序列无关的基因)。2.转座子(超过2kb,携带转位基因以外的基因)。3.转座噬菌体(前噬菌体使溶原性细菌改变性状
)。第二节细菌的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四、噬菌体(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结构(蝌蚪形)2、化学组成核酸核心和蛋白质衣壳
组成。第二节细菌的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四、噬菌体(二)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关系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复制增殖:吸附(和相应受
体结合)→将DNA注入细菌细胞内→生物合成(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装配与释放。⑴毒性噬菌体噬菌体复制,最终导致细菌裂解。⑵温和
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噬菌体DNA整合到细菌DNA中,随细菌分裂而遗传。第三节细菌变异的机制一、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
和畸变。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基因突变机制碱基缺失、插入、倒位、置换等。第三节细菌变异的机制二、基因转移与重组1.转
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并重组。第三节细菌变异的机制二、基因转移与重组1.转化2.接合通过性菌毛连接沟通,
将基因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第三节细菌变异的机制二、基因转移与重组1.转化2.接合3.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
体菌的DNA转移给受体菌并重组。⑴普遍转导⑵局限转导第三节细菌变异的机制二、基因转移与重组1.转化2.接合3.转
导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从而获得新的性状。第四节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一、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二、在疾病治疗
中的应用三、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四、其他方面→细菌变异、感染与免疫→
献花(0)
+1
(本文系琛小贤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