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HJ642-2013 土壤和沉积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2015-05-24 | 阅:  转:  |  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642—2013













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Soilandsediment-Determinationof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Headspace-gaschromatography/massmethod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3-01-21发布2013-07-01实施

环境保护部

发布





I

目次

前言..............................................................................................................................................II

警告...............................................................................................................................................1

1适用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方法原理...................................................................................................................................2

5试剂和材料...............................................................................................................................2

6仪器和设备...............................................................................................................................3

7样品...........................................................................................................................................3

8分析步骤...................................................................................................................................4

9结果计算与表示.......................................................................................................................7

10精密度和准确度.......................................................................................................................8

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9

12废物处理.................................................................................................................................10

13注意事项.................................................................................................................................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目标化合物的测定参考参数.................................................................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14





I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土壤和沉积物

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本标准验证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大连市环境监测

中心、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辽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3年1月21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3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土壤和沉积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警告:试验中所使用的内标、替代物和标准溶液为易挥发的有毒化合物,其溶液配制过程应

在通风柜中进行操作;应按规定要求佩带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服。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36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若通过验证,本标准也可适

用于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当样品量为2g时,36种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8~4μg/kg,测定下限为3.2~14μg/kg。

详见附录A。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储存与运输

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HJ613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内标internalstandards

指样品中不含有,但其物理化学性质与待测目标物相似的物质。一般在样品分析之前加

入,用于目标物的定量。

3.2

替代物surrogatestandards

指样品中不含有,但其物理化学性质与待测目标物相似的物质。一般在样品提取或其他

前处理之前加入,通过回收率可以评价样品基体、样品处理过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3.3

基体加标matrixspike

指在样品中添加了已知量的待测目标物,用于评价目标物的回收率和样品的基体效应。

3.4

校准确认标准样品calibrationverificationstandards

指浓度在校准曲线中间点附近的标准溶液,用于确认校准曲线的有效性。

3.5

运输空白tripblank

采样前在实验室将10ml基体改性剂和2.0g石英砂放入顶空瓶中密封,将其带到采样现



2

场。采样时不开封,之后随样品运回实验室,按与样品相同的分析步骤进行实验,用于检查

样品运输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

3.6

全程序空白wholeprogramblank

采样前在实验室将10ml基体改性剂和2.0g石英砂放入顶空瓶中密封,将其带到采样现

场。与采样的样品瓶同时开盖和密封,之后随样品运回实验室,按与样品相同的分析步骤进

行实验,用于检查从样品采集到分析全过程是否受到污染。

4方法原理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顶空瓶内样品中挥发性组分向液上空间挥发,产生蒸汽压,在气

液固三相达到热力学动态平衡。气相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入气相色谱分离后,用质谱仪进行

检测。通过与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和质谱图相比较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

5试剂和材料

5.1实验用水:二次蒸馏水或通过纯水设备制备的水。使用前需经过空白检验,确认在目标

物的保留时间区间内没有干扰色谱峰出现或其中的目标物浓度低于方法的检出限。

5.2甲醇(CH

3

OH):色谱纯级,使用前需通过检验,确认无目标化合物或目标化合物浓度

低于方法检出限。

5.3氯化钠(NaCl):优级纯

在马弗炉400℃灼烧4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转移至磨口玻璃瓶中保存。

5.4磷酸(H

3

PO

4

)):优级纯。

5.5基体改性剂

量取500ml实验用水(5.1),滴加几滴磷酸(5.4)调节pH≤2,加入180g氯化钠(5.3),

溶解并混匀。于4℃下保存,可保存6个月。

5.6标准贮备液:ρ=1000mg/L~5000mg/L

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也可用标准物质配制。

5.7标准使用液:ρ=10mg/L~100mg/L。

易挥发的目标物如二氯甲烷、反-1,2-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烷、顺-1,2-二氯乙烯和氯乙

烯等标准中间使用液需单独配制,保存期通常为一周,其他目标物的标准使用液保存于密实

瓶中保存期为一个月,或参照制造商说明配制。

5.8内标标准溶液:ρ=250mg/L

选用氟苯、氯苯-d5和1,4-二氯苯-d4作为内标。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

5.9替代物标准溶液:ρ=250mg/L

选用甲苯-d8和4-溴氟苯作为替代物。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

5.104-溴氟苯(BFB)溶液:ρ=25mg/L

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也可用高浓度标准溶液配制。

5.11石英砂:20~50目。使用前需通过检验,确认无目标化合物或目标化合物浓度低于方法

检出限。

5.12载气:高纯氦气,≥99.999%,经脱氧剂脱氧、分子筛脱水。

注1:以上所有标准溶液均以甲醇为溶剂,配制或开封后的标准溶液应置于密实瓶中,4℃以下避光保



3

存,保存期一般为30d。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混匀。

6仪器和设备

6.1气相色谱仪:具有毛细管分流/不分流进样口,可程序升温。

6.2质谱仪:具70eV的电子轰击(EI)电离源,具NIST质谱图库、手动/自动调谐、数据

采集、定量分析及谱库检索等功能。

6.3毛细管柱:60m×0.25mm;膜厚1.4μm(6%腈丙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固定液),

也可使用其他等效毛细柱。

6.4顶空进样器:带顶空瓶、密封垫(聚四氟乙烯/硅氧烷或聚四氟乙烯/丁基橡胶)、瓶盖(螺

旋盖或一次使用的压盖)。

6.5往复式振荡器:振荡频率150次/min,可固定顶空瓶。

6.6超纯水制备仪或亚沸蒸馏器。

6.7天平:精度为0.01g的天平。

6.8微量注射器:5μl、10μl、25μl、100μl、500μl,1000μl。

6.9采样器材:铁铲和不锈钢药勺。

6.10便携式冷藏箱:容积20L,温度4℃以下。

6.11棕色密实瓶:2ml,具聚四氟乙烯衬垫和实芯螺旋盖。

6.12采样瓶:具聚四氟乙烯-硅胶衬垫螺旋盖的60ml的螺纹棕色广口玻璃瓶。

6.13一次性巴斯德玻璃吸液管。

6.14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7样品

7.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7.1.1样品采集

按照HJ/T166的相关规定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按照GB17378.3的相关规定进

行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采集样品的工具应用金属制品,用前应经过净化处理。可在采

样现场使用用于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的便携式仪器对样品进行浓度高低的初筛。所有样品均应

至少采集3份平行样品。

用铁铲或药勺将样品尽快采集到样品瓶(6.12)中,并尽量填满。快速清除掉样品瓶螺

纹及外表面上粘附的样品,密封样品瓶。置于便携式冷藏箱内,带回实验室。

注2:当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大于1000μg/kg时,视该样品为高含量样品。

注3:样品采集时切勿搅动土壤及沉积物,以免造成土壤及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挥发。

7.1.2样品保存

样品送入实验室后应尽快分析。若不能立即分析,在4℃以下密封保存,保存期限不超

过7d。样品存放区域应无有机物干扰。

7.2试样的制备

7.2.1低含量试样

实验室内取出样品瓶,待恢复至室温后,称取2g样品置于顶空瓶中,迅速向顶空瓶中

加入10ml基体改性剂(5.5)、1.0μl替代物(5.9)和2.0μl内标(5.8),立即密封,在振荡

器上振荡以150次/min的频率振荡10min,待测。



4

7.2.2高含量试样

如果现场初步筛选挥发性有机物为高含量或低含量测定结果大于1000μg/kg时应视为

高含量试样。高含量试样制备如下,取出用于高含量样品测试的样品瓶,使其恢复至室温。

称取2g样品置于顶空瓶中,迅速加入10ml甲醇(5.2),密封,在振荡器上振荡以150次/min

的频率振荡10min。静置沉降后,用一次性巴斯德玻璃吸液管移取约1ml提取液至2ml

棕色玻璃瓶中,必要时,提取液可进行离心分离。该提取液可置于冷藏箱内4℃下保存,保

存期为14d。

在分析之前将提取液恢复到室温后,向空的顶空瓶中加入2g石英砂(5.11)、10ml基体

改性剂(5.5)和10~100μl甲醇提取液。加入2.0μl内标(5.8)和替代物(5.9),立即密封,

在振荡器上振荡以150次/min的频率振荡10min,待测。

注4:若甲醇提取液中目标化合物浓度较高,可通过加入甲醇进行适当稀释。

注5:若用高含量方法分析浓度值过低或未检出,应采用低含量方法重新分析样品。

7.3空白试样的制备

7.3.1低含量空白试样

以2g石英砂代替样品,按照7.2.1步骤制备低含量空白试样。

7.3.2高含量空白试样

以2g石英砂(5.11)代替高含量样品,按照7.2.2步骤制备高含量空白试样。

7.4水分的测定

土壤样品含水率的测定按照HJ613执行,沉积物样品含水率的测定按照GB17378.5执

行。

8分析步骤

8.1仪器参考条件

不同型号顶空进样器、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的最佳工作条件不同,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

书进行操作。本标准推荐仪器参考条件如下。

8.1.1顶空进样器参考条件

加热平衡温度60~85℃;加热平衡时间50min;取样针温度100℃;传输线温度110℃;

传输线为经过去活处理,内径为0.32mm的石英毛细管柱;压力化平衡时间1min;进样时

间0.2min;拨针时间0.4min;顶空瓶压力23psi。

8.1.2气相色谱仪参考条件

程序升温:40℃(保持2min)8℃/min90℃(保持4min)6℃/min200℃(保

持15min)。

进样口温度:250℃。接口温度:230℃。载气:氦气;进样口压力:18psi。进样方式:

分流进样,分流比:5:1。

8.1.3质谱仪参考条件

扫描范围:35amu~300amu。扫描速度:1sec/scan。离子化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

230℃。四级杆温度:150℃。扫描方式:全扫描(SCAN)或选择离子(SIM)扫描。

8.2校准

8.2.1仪器性能检查



5

在每天分析之前,GC/MS系统必须进行仪器性能检查。吸取2μl的BFB溶液(5.10)

通过GC进样口直接进样,用GC/MS进行分析。GC/MS系统得到的BFB关键离子丰度应

满足表1中规定的标准,否则需对质谱仪的一些参数进行调整或清洗离子源。

表14-溴氟苯离子丰度标准

质荷比离子丰度标准质荷比离子丰度标准

95基峰,100%相对丰度175质量174的5%~9%

96质量95的5%~9%176质量174的95%~105%

173小于质量174的2%177质量176的5%~10%

174大于质量95的50%

8.2.2校准曲线的绘制

向5支顶空瓶中依次加入2g石英砂(5.11)、10ml基体改性剂(5.5),再向各瓶中分

别加入一定量的标准使用液(5.7),配制目标化合物浓度分别为5、10、20、50、100μg/L;

再向每个顶空瓶分别一定量的加入替代物(5.9),并各加入2.0μl内标使用液(5.8),立即密

封。校准系列浓度见表2。将配置好的标准系列样品在振荡器上振荡以150次/min的频率

振荡10min,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进样分析,绘制校准曲线或计算平均响应因子。在本标

准规定的条件下,分析测定36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标准总离子流图,见图1。

表2校准系列浓度

校准系列浓度(μg/L)替代物浓度(μg/L)内标浓度(μg/L)

5550

1010

202050

5050

10010050





6





1—氯乙烯;2—1,1-二氯乙烯;3—二氯甲烷;4—反-1,2-二氯乙烯;5—1,2-二氯乙烷;6—顺-1,2-二氯乙烯;7—

氯仿;8—1,1,1-三氯乙烷;9—四氯化碳;10—1,2-二氯乙烷+苯;11—氟苯(内标1);12—三氯乙烯;13—1,2-

二氯丙烷;14—溴二氯甲烷;15—甲苯-d8(替代物1);16—甲苯;17—1,1,2-三氯乙烷;18—四氯乙烯;19—二

溴一氯甲烷;20—1,2-二溴乙烷;21—氯苯-d5(内标2);22—氯苯;23—1,1,1,2-四氯乙烷;24—乙苯;25—间-

二甲苯+对-二甲苯;26—邻-二甲苯+苯乙烯;27—溴仿;28—4-溴氟苯(替代物2);29—1,1,2,2-四氯乙烷;

30—1,2,3-三氯丙烷;31—1,3,5-三甲基苯;32—1,2,4-三甲基苯;

33—1,3-二氯苯;34—1,4-二氯苯-d4(内标3);35—1,4-二氯苯;36—1,2-二氯苯;37—1,2,4-三氯苯;38—六

氯丁二烯。

图136种挥发性有机物标准总离子流图

8.2.2.1用平均相对响应因子建立校准曲线

标准系列第i点中目标物(或替代物)的相对响应因子(RRF

i

),按照公式(1)进行计

算。

i

ISi

ISi

i

i

A

A

RRF

ρ

ρ

×=(1)

式中:

RRF

i

—标准系列中第i点目标物(或替代物)的相对响应因子;

A

i

—标准系列中第i点目标物(或替代物)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A

ISi

—标准系列中第i点与目标物(或替代物)相对应内标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ρ

IS

—标准系列中内标的浓度,50μg/L;

ρ

i

—标准系列中第i点目标物(或替代物)的质量浓度,μg/L。

目标物(或替代物)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RRF,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

n

RRF

RRF

n

i

i∑

=

=

1

(2)

式中:

RRF——目标物(或替代物)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7

RRF

i

——标准系列中第i点目标物(或替代物)的相对响应因子;

n——标准系列点数,5。

RRF的标准偏差,按照公式(3)进行计算:

1

)(

2

1

?

?

=



=

n

RRFRRF

SD

n

i

i

(3)

RRF的相对标准偏差,按照公式(4)进行计算。

%100×=

RRF

SD

RSD(4)

标准系列目标物(或替代物)相对响应因子(RRF)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小于等

于20%。

8.2.2.2用最小二乘法绘制校准曲线

以目标化合物和相对应内标的响应值比为纵坐标,浓度比为横坐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

校准曲线。若建立的线性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小于0.990时,也可以采用非线性拟合曲线进

行校准,曲线相关系数需大于等于0.990。采用非线性校准曲线时,应至少采用6个浓度点

进行校准。

8.3测定

将制备好的试样(7.2)置于顶空进样器上,按照仪器参考条件(8.1)进行测定。

8.4空白试验

将制备好的空白试样(7.3)置于顶空进样器上,按照仪器参考条件(8.1)进行测定。

9结果计算与表示

9.1目标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目标物以相对保留时间(或保留时间)和与标准物质质谱图比较进行定性。

9.2目标物的定量分析

根据目标物和内标第一特征离子的响应值进行计算。当样品中目标物的第一特征离子有

干扰时,可以使用第二特征离子定量,具体见附录B。

9.2.1试料中目标物(或替代物)质量浓度ρ

ex

的计算

9.2.1.1用平均相对响应因子计算

当目标物(或替代物)采用平均相对响应因子进行校准时,试料中目标物的质量浓度ρ

ex

按公式(5)进行计算。

RRFA

A

IS

ISx

ex

×

×

=

ρ

ρ(5)

式中:

ρ

ex

——试料中目标物(或替代物)的质量浓度,μg/L;

A

x

——目标物(或替代物)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A

IS

——与目标物(或替代物)相对应内标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ρ

IS

——内标物的浓度,μg/L;



8

RRF——目标物(或替代物)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9.2.1.2用线性或非线性校准曲线计算

当目标物采用线性或非线性校准曲线进行校准时,试料中目标物质量浓度ρ

ex

通过相应

的校准曲线计算。

9.2.2低含量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μg/kg),按照公式(6)进行计算。

)100(

10010



wm

ex



××

=

ρ

ω(6)

式中:

ω—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μg/kg;

ex

ρ—根据响应因子或校准曲线计算出目标化合物(或替代物)的浓度,μg/L;

10—基体改性剂体积,ml;

w—样品的含水率,%;

m—样品量(湿重),g。

9.2.3高含量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μg/kg),按照公式(7)进行计算。

s

cex

Vwm

KV

×?×

××××

=

)100(

10010



ρ

ω(7)

式中:

ω——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μg/kg;

ex

ρ——根据响应因子或校准曲线计算出目标化合物的浓度,μg/L;

10——基体改性剂体积,ml;

V

c

——提取液体积,ml;

m

——样品量(湿重),g;

V

s

——用于顶空测定的甲醇提取液体积,ml;

w——样品的含水率,%;

K——萃取液的稀释比。

注6:若样品含水率大于10%时,提取液体积V

c

应为甲醇与样品中水的体积之和;若样品含水率小于

等于10%,V

c

为10ml。

9.3结果表示

9.3.1当测定结果小于100μg/kg时,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当测定结果大于等于100μg/kg时

保留3位有效数字。

9.3.2当使用本标准中规定的毛细管柱时,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两峰分不开,它们的含量为

两者之和。

10精密度和准确度

10.1精密度

六家实验室分别对土壤和沉积物的各两种不同含量水平的统一样品进行了测定。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约为100μg/kg和200μg/kg时,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

别为1.1%~13%和1.4%~15%;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1.8%~14%和6.7%~



9

17%;重复性限范围分别为8.8~19.4μg/kg和32.5~116μg/kg;再现性限范围分别为9.4~

51.8μg/kg和68.8~188μg/kg。

沉积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约为100μg/kg和200μg/kg时,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

分别为0.7%~15%和3.9%~20%;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4.2%~41%、和5.1%~

21%;重复性限范围分别为10.8~34.4μg/kg、和31.0~88.8μg/kg;再现性限范围分别为14.3~

196μg/kg、和46.0~151μg/kg。

10.2准确度

六家实验室分别对土壤和沉积物的基体加标样品进行了测定。

土壤样品加标含量为100μg/kg和250μg/kg时,对应36种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

65.2%~134%和73.3~107%.

沉积物样品加标含量为100μg/kg和250μg/kg时,对应36种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范围

为70.5%~105%和70.6%~106%。

精密度和准确度汇总数据详见附录C。

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1.1目标物定性

11.1.1当使用相对保留时间定性时,样品中目标物RRT与校准曲线中该目标物RRT的差

值应在0.06以内。

11.1.2对于全扫描方式,目标化合物在标准质谱图中的丰度高于30%的所有离子应在样品质

谱图中存在,而且样品质谱图中的相对丰度与标准质谱图中的相对丰度的绝对值偏差应小于

20%。例如,当一个离子在标准质谱图中的相对丰度为30%,则该离子在样品质谱图中的丰

度应在10%~50%之间。对于某些化合物,一些特殊的离子如分子离子峰,如果其相对丰度

低于30%,也应该作为判别化合物的依据。如果实际样品存在明显的背景干扰,则在比较时

应扣除背景影响。

11.1.3对于SIM方式,目标化合物的确认离子应在样品中存在。对于落在保留时间窗口中

的每一个化合物,样品中确认离子相对于定量离子的相对丰度与通过最近校准标准获得的相

对丰度的绝对值偏差应小于20%。

11.2校准

11.2.1校准曲线中部分目标物的最小相对响应因子应大于等于附表A中规定的限值。所要

定量的目标物RRF的RSD应小于等于20%,或者线性、非线性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

否则更换需色谱柱或采取其他措施,然后重新绘制校准曲线。当采用最小二乘法绘制线性校

准曲线时,将校准曲线最低点的响应值带入曲线计算,目标物的计算结果应在实际值的

70%~130%之间。

11.2.2校准确认标准样品应在仪器性能检查之后进行分析。校准确认标准样品中内标与校

准曲线中间点内标比较,保留时间的变化不超过10s,定量离子峰面积变化在50%~200%

之间。

校准确认标准样品中监测方案要求测定的目标物,其测定值与加入浓度值的比值在

80%~120%之间,否则在分析样品前应采取校正措施。若校正措施无效,则应重新绘制校

准曲线。



10

11.3样品

11.3.1空白试验分析结果应满足如下任一条件的最大者:

(1)目标物浓度小于方法检出限;

(2)目标物浓度小于相关环保标准限值的5%;

(3)目标物浓度小于样品分析结果的5%。

若空白试验未满足以上要求,则应采取措施排除污染并重新分析同批样品。

11.3.2每批样品至少应采集一个运输空白和全程序空白样品。其分析结果应满足空白试验

的控制指标(11.3.1),否则需查找原因,排除干扰后重新采集样品分析。

11.3.3每批样品分析之前或24h之内,需进行仪器性能检查,测定校准确认标准样品和空

白试验样品。

11.3.4每一批样品(最多20个)应选择一个样品进行平行分析或基体加标分析。所有样品

中替代物加标回收率均应在80%~130%之间,否则应重复分析该样品。若重复测定替代物

回收率仍不合格,说明样品存在基体效应。此时应分析一个空白加标样品,其中的目标物回

收率应在80%~120%之间。

若初步判定样品中含有目标物,则须分析一个平行样,平行样品中替代物相对偏差应在

25%以内;若初步判定样品中不含有目标物,则须分析该样品的加标样品,该样品及加标样

品中替代物相对偏差应在25%以内。

12废物处理

实验产生的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废物应集中保管,委托有资质的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13注意事项

13.1为了防止通过采样工具污染,采样工具在使用前要用甲醇、纯净水充分洗净。在采集

其它样品时,要注意更换采样工具和清洗采样工具,以防止交叉污染。

13.2在样品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沾污,样品应放在密闭、避光的冷藏箱(6.10)中

冷藏贮存。

13.3在分析过程中必要的器具、材料、药品等事先分析确认其是否含有对分析测定有干扰

目标物测定的物质。器具、材料可采用甲醇清洗,尽可能除去干扰物质。





1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附表A.1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测定下限和最小相对响应因子等测定参考参数。

附表A.1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序号化合物名称英文名检出限(μg/kg)测定下限(μg/kg)相对最小响应因子

1氯乙烯Vinylchloride1.5

6.00.1

21,1-二氯乙烯1,1-dichloroethene0.8

3.20.1

3二氯甲烷Methylenechloride2.6

10.40.1

4反-1,2-二氯乙烯Trans-1,2-dichloroethene0.9

3.60.2

51,1-二氯乙烷1,1-dichloroethane1.6

6.40.2

6顺-1,2-二氯乙烯Cis-1,2-dichloroethene0.9

3.60.1

7氯仿Chloroform1.5

6.00.2

81,1,1-三氯乙烷1,1,1-trichloroethane1.1

4.4—

9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2.1

8.40.1

10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3

5.20.1

11苯Benzene1.6

6.40.5

12三氯乙烯Trichloroethene0.9

3.60.2

131,2-二氯丙烷1,2-dichloropropane1.9

7.60.1

14一溴二氯甲烷Bromodichloromethane1.1

4.4—

15甲苯Toluene2.0

7.90.4

161,1,2-三氯乙烷1,1,2-trichloroethane1.4

5.6—

17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0.8

3.20.2

18二溴氯甲烷Dibromochloromethane0.9

3.60.1

191,2-二溴乙烷1,2-dibromoethane1.5

6.0

20氯苯Chlorobenzene1.1

4.40.5

211,1,1,2-四氯乙烷1,1,1,2-tetrachloroethane1.0

4.0—

22乙苯Ethylbenzene1.2

4.80.1

23间,对-二甲苯m,p-xylene3.6

14.40.1

24邻-二甲苯o-xylene1.3

5.20.3

25苯乙烯Styrene1.6

6.40.3

26溴仿Bromoform1.7

6.80.1

271,1,2,2-四氯乙烷1,1,2,2-tetrachloroethane1.0

4.00.3

281,2,3-三氯丙烷1,2,3-trichloropropane1.0

4.0—

291,3,5-三甲基苯1,3,5-trimethylbenzene1.5

6.0—

301,2,4-三甲基苯1,2,4-trimethylbenzene1.5

6.0—

311,3-二氯苯1,3-dichlorobenzene1.1

4.40.3

321,4-二氯苯1,4-dichlorobenzene1.2

4.80.5

331,2-二氯苯1,2-dichlorobenzene1.0

4.00.4

341,2,4-三氯苯1,2,4-trichlorobenzene0.8

3.20.2

35六氯丁二烯Hexachlorobutadiene1.0

4.0—

注:没有规定最小相对响应因子的化合物,其最小相对响应因子不作限值规定。





12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目标化合物的测定参考参数

附表B.1给出了目标化合物的定量内标、定量离子、辅助离子、保留时间等测定参考参

数。

附表B.1目标化合物的测定参考参数

序号化合物名称英文名CAS号

定量

内标

定量

离子

辅助

离子

保留时间

(min)

1氯乙烯Vinylchloride75-01-4162645.20

21,1-二氯乙烯1,1-dichloroethene75-35-419661,637.75

3二氯甲烷Methylenechloride75-09-218486,498.56

4反-1,2-二氯乙



Trans-1,2-dichloroethene156-60-519661,989.08

51,1-二氯乙烷1,1-dichloroethane75-34-316365,839.84

6顺-1,2-二氯乙



Cis-1,2-dichloroethene156-59-219661,9810.94

7氯仿Chloroform67-66-31838511.54

81,1,1-三氯乙



1,1,1-trichloroethane71-55-619799,6112.06

9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56-23-5111711912.46

10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07-06-21629812.88

11苯Benzene71-43-2178-12.91

12氟苯Fluorobenzene-内标196-13.49

13三氯乙烯Trichloroethene79-01-629597,130,13214.36

141,2-二氯丙烷1,2-dichloropropane78-87-526311214.93

15一溴二氯甲烷Bromodichloromethane75-27-428385,12715.54

16甲苯-D8Toluene-d8-替代物198-17.46

17甲苯Toluene108-88-32929117.65

181,1,2-三氯乙



1,1,2-trichloroethane79-00-528397,8518.66

19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127-18-42164129,131,16619.17

20二溴氯甲烷Dibromochloromethane124-48-1212912719.81

211,2-二溴乙烷1,2-dibromoethane106-93-42107109,18820.21

22氯苯-D5Chlorobenzene-d5-内标2117-21.50

23氯苯Chlorobenzene108-90-7211277,11421.59

241,1,1,2-四氯

乙烷

1,1,1,2-tetrachloroethane630-20-63131133,11921.78

25乙苯Ethylbenzene100-41-439110621.86

26间,对-二甲苯m,p-xylene108-38-3/106-42-331069122.18

27邻-二甲苯o-xylene95-47-631069123.37

28苯乙烯Styrene100-42-531047823.38

29溴仿Bromoform75-25-23173175,25423.96

304-溴氟苯4-bromofluorobenzene-替代物295174,17624.90

311,1,2,2-四氯乙



1,1,2,2-tetrachloroethane79-34-5383131,8525.22

321,2,3-三氯丙



1,2,3-trichloropropane96-18-43757725.40

331,3,5-三甲基



1,3,5-trimethylbenzene108-67-8310512026.13

341,2,4-三甲基



1,2,4-trimethylbenzene95-63-6310512027.25

351,3-二氯苯1,3-dichlorobenzene541-73-13146111,14828.14

361,4-二氯苯

-D4

1,4-dichlorobenzene-d4-内标3152115,15028.32



13

序号化合物名称英文名CAS号

定量

内标

定量

离子

辅助

离子

保留时间

(min)

371,4-二氯苯1,4-dichlorobenzene106-46-73146111,14828.39

381,2-二氯苯1,2-dichlorobenzene95-50-13146111,14829.51

391,2,4-三氯苯1,2,4-trichlorobenzene120-82-13180182,14534.57

40六氯丁二烯Hexachlorobutadiene87-68-33225223,22735.14





14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表C.1中给出了方法的重复性限、再现性限和加标回收率等精密度和准确度指标。

附表C.1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序号

化合物

名称

含量

(μg/kg)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

差(%)

实验室间相对

标准偏差(%)

重复性限r

(μg/kg)

再现性限R

(μg/kg)

土壤加标回收率

P

SP2±(%)

土壤沉积物土壤沉积物土壤

沉积



土壤

沉积



土壤

沉积



土壤沉积物

1氯乙烯

10192.71.5~7.23.1~6.42.09.09.812.910.626.2100±3.292.6±16.6

2251934.0~8.54.0~9.3149.940.639.194.964.189.9±25.077.1±15.2

2

1,1-二氯

乙烯

10691.41.1~6.33.4~7.43.31210.213.413.633.5106±6.991.4±22.2

2212022.8~9.15.8~9.9131041.938.787.767.288.5±22.580.9±16.3

3二氯甲烷

1071001.9~4.15.9~9.08.51910.021.527.055.865.2±9.887.3±42.2

2101995.6~7.35.0~9.49.41538.839.665.689.382.0±17.379.2±22.2

4

反-1,2-二

氯乙烯

92.083.03.1~6.84.2~8.02.41211.713.712.329.892.0±4.383.0±19.3

2031874.4~9.54.3~9.4116.939.331.374.346.081.0±18.674.7±10.2

5

1,1-二氯

乙烷

99.286.14.8~8.04.7~8.81.88.98.815.79.425.799.0±3.685.3±14.2

2192034.5~8.15.0~10131037.240.187.968.787.5±23.281.0±16.5

6

顺-1,2-二

氯乙烯

82.481.44.1~8.43.6~8.22.21112.513.012.528.482.0±3.581.4±18.4

1941905.7~7.84.4~6.1121135.440.071.868.377.6±18.375.9±16.5

7氯仿

92.787.61.7~7.05.6~9.93.0109.618.411.730.784.4±7.280.6±15.6

2102024.7~7.85.1~14121435.849.779.589.782.7±21.179.7±22.4

8

1,1,1-三氯

乙烷

11291.71.7~4.73.4~7.74.49.510.314.816.827.9112±9.991.7±17.5

2232082.8~9.35.6~14138.742.945.390.465.689.2±23.383.2±14.6

9四氯化碳

1321682.4~4.25.4~9.4144112.434.451.8196115±26.785.8±68.8

2222112.7~9.85.2~15129.143.546.385.868.387.4±19.983.3±15.9

10

1,2-二氯

乙烷

74.280.12.0~123.8~9.78.47.016.215.822.821.372.9±14.077.9±10.0

1901897.5~8.45.7~17121842.056.773.110675.8±17.875.3±26.4

11苯

89.284.83.6~6.82.7~9.34.58.612.214.415.924.289.1±8.084.3±14.3

2152153.6~7.45.0~9.1129.232.639.180.865.886.2±21.585.9±15.9

12三氯乙烯

12294.02.0~5.82.8~8.47.41111.515.327.331.7122±18.093.3±19.5

2402213.0~8.84.5~18148.649.053.210772.196.1±27.788.4±15.2

13

1,2-二氯

丙烷

10787.12.0~5.73.0~8.65.26.710.415.318.420.9107±12.387.1±11.1

2432254.6~7.55.4~15141544.259.610210997.1±26.790.1±26.9

14

一溴二氯

甲烷

93.687.21.8~6.63.7~9.01.97.79.316.39.923.491.8±5.185.2±12.7

2332215.2~7.25.1~20121640.272.984.711892.9±21.588.1±27.7

15甲苯-D8

1121045.5~104.8~8.13.73.821.219.422.520.9112±8.2104±7.9

2712632.5~9.02.8~116.82.454.843.271.843.2108±14.7105±4.8

16甲苯

10792.72.8~9.12.6~8.62.27.914.917.215.223.7105±4.992.2±13.0

2432351.8~8.35.4~13171143.949.512386.297.0±33.194.0±21.0

17

1,1,2-三

氯乙烷

82.483.42.6~6.95.6~9.27.34.29.919.019.119.781.3±13.183.4±6.7

2222145.5~7.45.5~14121841.557.082.012088.8±20.885.4±30.8

18四氯乙烯

12593.93.1~6.10.7~8.97.71016.214.830.739.6125±19.393.9±18.8

2402182.4~9.94.0~12157.852.842.311461.395.8±29.487.4±13.6

19

二溴一氯

甲烷

81.086.02.2~9.43.6~9.63.47.311.216.612.822.481.0±5.586.0±11.8

2162125.3~7.85.3~13111536.751.873.810386.3±18.885.0±26.2

20

1,2-二溴

乙烷

71.381.72.0~113.9~9.14.26.211.415.813.419.671.3±6.081.7±9.5

1991996.0~8.95.4~12111441.645.973.889.679.4±18.179.7±22.6

21氯苯

91.885.23.5~6.92.8~9.22.57.312.416.013.022.491.8±4.685.2±12.7

2172192.7~6.84.4~8.6117.732.535.675.757.486.7±19.987.4±13.5

22

1,1,1,2-四

氯乙烷,

1221051.8~7.25.1~7.94.67.313.319.319.927.4122±11.2105±15.0

2542523.0~9.34.7~128.61348.853.475.8102102±17.5101±25.5

23乙苯1301013.2~8.62.8~9.77.05.416.418.929.722.7130±18.8101±10.5



15

序号

化合物

名称

含量

(μg/kg)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

差(%)

实验室间相对

标准偏差(%)

重复性限r

(μg/kg)

再现性限R

(μg/kg)

土壤加标回收率

P

SP2±(%)

土壤沉积物土壤沉积物土壤

沉积



土壤

沉积



土壤

沉积



土壤沉积物

2662642.3~114.6~9.0119.258.049.495.081.5106±22.5106±19.4

24

间,对-二

甲苯

2672113.6~8.73.2~8.47.35.836.634.963.758.1134±19.9106±17.4

5345211.8~114.3~8.4107.711688.8188139107±22.2104±16.1

25邻-二甲苯

1271013.7~8.03.1~9.35.76.117.319.525.723.4127±14.4101±10.8

2582601.4~114.3~8.49.88.654.745.386.774.9103±20.3104±17.8

26苯乙烯

11894.23.1~9.95.5~9.96.69.017.720.427.029.3118±15.594.2±16.1

2322372.0~7.63.9~6.78.61938.836.166.013093.0±15.995.0±36.0

27溴仿

88.995.24.2~116.0~9.73.25.117.522.217.823.687.1±9.295.0±8.4

2262314.4~116.2~136.71350.956.862.810090.4±12.192.3±24.4

284-溴氟苯

1021013.1~6.74.6~124.12.812.819.216.619.3102±8.8101±5.8

2442573.5~8.93.2~5.37.65.848.331.968.250.797.7±14.9103±11.9

29

1,1,2,2-四

氯乙烷

88.798.712~4.29.7~5.63.04.217.723.017.823.488.0±3.498.7±7.4

2272364.6~9.96.4~129.11849.658.273.613190.6±16.694.4±34.2

30

1,2,3-三氯

丙烷

91.696.74.3~134.0~9.84.15.019.421.520.722.891.6±7.596.7±8.3

2222285.1~106.8~129.31650.758.674.211888.8±16.691.4±30.1

31

1,3,5-三甲

基苯

12891.92.9~7.75.5~117.17.516.620.429.725.8128±18.291.9±12.8

2582553.3~115.3~9.7127.457.851.610270.9103±24.9102±15.1

32

1,2,4-三甲

基苯

12992.93.1~7.85.8~108.17.217.721.733.426.4129±20.892.9±12.5

2542523.3~9.75.0~9.0148.052.348.510771.9102±27.5101±16.2

33

1,3-二氯



10186.53.4~6.73.1~9.51.96.713.517.313.520.6101±3.886.5±9.5

2262251.8~8.34.3~7.7127.340.033.785.655.390.3±22.190.0±13.1

34

1,4-二氯



95.386.13.2~6.62.7~8.81.87.311.515.611.520.795.1±3.386.1±10.7

2212202.1~7.33.6~7.1127.235.331.079.452.988.4±20.788.1±12.8

35

1,2-二氯



92.486.34.3~5.53.2~8.32.37.412.113.012.621.492.4±4.486.3±12.7

2122212.6~7.84.4~7.4129.036.533.777.563.784.6±20.088.3±16.0

36

1,2,4-三氯



10170.54.1~5.91.8~7.65.35.214.110.819.714.3100±10.270.5±7.4

1831794.8~9.26.2~18149.234.950.780.865.373.3±21.271.6±13.2

37

六氯丁二



93.675.05.0~7.111~158.61215.726.926.635.493.6±16.075.0±18.2

2462244.7~158.3~197.32171.676.782.515198.4±14.489.8±38.2







献花(0)
+1
(本文系HUMIN900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