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如果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刻苦钻研,则终究像在沙洲上建塔,而一无所获。告诫我们后人只有把学习和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学习效果就会收效甚微。
作品名称:为政。
创作年代:东周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00年)。
作品出处:《论语》。
文学体裁:语录体散文集。
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目录:
英文翻译:
1.释义。
句解释。
词解释。
2.出处。
3.补充说明。
英文翻译:
Tostudyandnotcontemplatetheacquiredknowledgeisawasteofenergy,whiletocontemplatebuttonotimmerseinyourstudiesispotentiallydangerous。
Learningwithoutthoughtislabourlost;thoughtwithoutlearningisperilous。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释义:
句解释: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去思考,就会迷茫,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
词解释:
罔:迷惑。
殆:有害;疑惑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2.出处: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补充说明: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视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走而失去自己的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像在沙洲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还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2015年5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