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115228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米须中总黄酮含量
二级学院:医药学院
专业名称:药学
学生姓名:吴咪咪
指导教师:侯敏娜讲师
二○一五年六月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和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的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进行标明。本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对玉米须的药学研究,对玉米须的开发利用等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通过对玉米须临床应用、剂型制备、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玉米须的鉴定奠定了基础。实验以玉米须为原料,并以75%的乙醇为提取剂,分别采用常规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对玉米须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以芦丁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成线性方程,试样最大吸光波长为510nm,在此波长下,利用分光光度计,采用NaNO2-AlCl3比色法进行比色,测定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化学实验对玉米须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定量定性研究,为玉米须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数据。
研究结果与结论:有效提取出玉米须中总黄酮成分,并对其进行定量定性研究,理化鉴定主要围绕玉米须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研究,对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做了测定,结果玉米须中总黄酮含量可达到。对总黄酮进行了验证实验,为玉米须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玉米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开发前景理化鉴定、含量测定。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绪论
1.玉米须的本草考证 2
2.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3
3.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4.临床应用研究 5
5.开发应用前景 6
5.1可以作为药用 6
5.2可以作为保健饮品 7
第二部分实验部分
1.材料、试剂及仪器: 7
2.研究方法及结果 7
2.1原植物形态: 10
2.2性状鉴定 11
2.3显微鉴定实验 11
2.4理化鉴定实验 13
3.讨论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20
引言
玉米须(stigmamaydis)又名包谷须﹑蜀黍须最早药用记载见于1476年的《滇南木草》。玉米须味甘性平,具有较明显的药理活性,能利水消肿,利湿退黄能够利尿消肿,降血压。第一部分绪论
玉米须的本草考证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玉米须玉蜀黍原产美洲。明代始传入中国,入药始载于《滇南本草图说》。玉米须味甘性平,具有较明显的药理活性,有利尿降压、降血糖、、利胆等作用。《纲目》云:“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棕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炒拆白花,如炒拆糯谷之状。”《植物名实图考》也云:“玉蜀黍,《纲目》始入谷部,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呼包谷。山农之粮,视其丰歉,酿酒磨粉,用均米麦;瓤煮以饲豕,秆杆干以供炊,无弃物。”所叙所绘皆此种。黄酮及其苷类物质是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之一,研究,玉米须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多达2.1106%,而玉米叶中含量为1.1013%、玉米芯中含0.1662%、玉米粒仅0.1411%,玉米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是玉米粒的15倍多。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产地、品种及采收时期等多因素有关,采收时间延迟,含量降低;萃取溶剂不同,得到黄酮成分有别,乙酸乙酯萃取黄酮成分为木樨草素、芹菜素,而正丁醇萃取部分以黄酮碳苷为主。利用大孔树脂,聚酰胺,ODS,SephadexLH-20等多种层析手段,对玉米须的水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经NMR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从中分离到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刺芒柄花素(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O-α-L-鼠李糖基-6-C-(3-脱氧葡萄糖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2-″O-α-L-鼠李糖基-6-C-(6-脱氧-ax-5-甲基-木-己-4-羰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化合物()、()在玉米须中首次分得。玉米须中含钾(K)、钠(Na)、钙(Ca)、铁(Fe)、铜(Cu)、钴(Co)、镍(Ni)、锌(Zn)、锰(Mn)、镁(Mg)、铬(Cr)等11种微量元素。其中K、Co、Zn、Cu、Fe含量较丰富,Ca、Na、Ni、Mg、Mn、Cr等也是人体必需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不仅对人体内细胞代谢、生物合成及生理生化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还参与人体内多种酶的结构与激活,构成体内重要载体。其中,Fe、Cu合成血红蛋白的催化剂,并参与造血机能,其络合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a除作为骨质的主要成分外,还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致密度,降低其通透性,减少渗出,具有抗炎消肿作用;人体摄入Mg减少时易患高血压和心律不齐;Mg、Cu、Zn、Mn的存在对脑血管病的防治有良好作用;Cr是正常糖代谢及脂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Cr与糖尿病关系近年来研究较多。玉米须中含多种有机酸,其中甲酸、乙酸、乳酸、丁二酸、软脂酸、硬脂酸、山嵛酸、油酸和亚油酸的百分含量依次为4.26%、4.35%、4.21%、0.51%、31.16%、13.32%、9.41%、7.82%和17.31%。研究发现,玉米须含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达13.3%,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7种,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3。绿原酸是植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具有利胆、抗菌、降压、增高白血球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玉米须中含多种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如: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木糖、L-阿拉伯糖、鼠李糖和戊聚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离和鉴定了玉米须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从57个色谱峰中鉴定了42个成分,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有二十一烷(6.53%)、二十九烷(10.70%)、三十六烷(4.11%)、亚油酸乙酯(3.57%),豆甾5-烯-3-醇(6.67%)、β-谷甾醇(7.89%)、豆甾-7-烯-3-醇(6.82%)。除以上化学成分外,玉米须还含有生物碱、肌醇、VC、VK、尿囊素等。目前,从玉米须分离及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黄酮及其苷类、甾醇、生物碱、糖类、有机酸、挥发油、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等。
利尿作用:窦传斌研究玉米须多糖(SMPS)的利尿作用采用代谢笼法和滤纸法测定NS负荷大、小鼠的排尿量及尿中Na+、K+、Cl-的含量采用甘油致大鼠肾衰竭模型观察SMPS对肾衰竭大鼠排尿的影响。结果高、中剂量的SMPS可明显增加大、小鼠的排尿量,增加尿液中K+、Cl-的含量,对Na+含量无明显影响;增肾衰竭大鼠的排尿量。玉米须多糖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抗肿瘤作用:昌友权探讨玉米须提取物(Stigmamaydisextract,SME)抗肿瘤作用将肉瘤(S180)、肝癌(Hep)、胃癌(MFC)细胞接种肿瘤后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给予SME10d,停药后24h处死动物,称体重,剥离右腋下皮下组织,摘出肿瘤,称瘤重,测定生化指标。结果SME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中对S180作用显著,较低剂量即可显示明显作用;延长S180荷瘤鼠存活时间;同时可增加吞噬指数α、廓清指数K及胸腺系数;对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亦有增强作用。结论玉米须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3.3.降低血糖作用:刘娟为了验证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采用四氧嘧啶法进行小鼠糖尿病造模,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血糖测定,通过测定肝糖元含量的方法来观察玉米须多糖对糖代谢的影响,通过测定肝脏损伤后修复相关酶观察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器官损伤后的修复作用。结果玉米须多糖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促进肝糖元合成,加快糖异生;对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器官损伤有修复作用。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作用。.利胆作用杜娟研究玉米须多糖(SMPS)的清热利胆作用及急性毒性。采用干酵母、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的模型观察玉米须多糖(SMPS)的解热作用;采用胆管引流法分别收集并计量0.5,1,1.5,2,2.5h的胆汁的方法观察SMPS对肝脏分泌胆汁的影响;采用测定小鼠胆囊重量的方法观察SMPS对胆囊的影响;对SMPS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高、中剂量的SMPS对发热大鼠有较好的解热作用;能明显增强胆汁分泌量;促进胆囊收缩,降低胆囊重量;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MPS毒性低,无法测得LD50。结论玉米须多糖不仅具有明显的清热利胆作用而且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SMPS毒性低,无法测得LD50。鲁彦研究玉米须水煎剂及粗多糖对老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用称重法测定小鼠胸腺指数,间接荧光免疫法测量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放射免疫测定法测量血清IL-2含量。以玉米须水煎剂及粗多糖灌胃老年小鼠30d,观测其对老年小鼠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老年小鼠模型组胸腺指数下降,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血清IL-2含量下降;与老年小鼠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胸腺指数升高,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由失衡恢复到平衡,血清IL-2含量提高。玉米须水煎剂与粗多糖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无差别。结论玉米须有恢复老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玉米须水煎剂中发挥免疫增强作用的成份为粗多糖。方敏采用DPPH法和FRAP分析法评估了玉米须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显示出不同的抗氧化活性,用五种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浸提烘干至恒重的玉米须,用两种方法测量其抗氧化活性,80%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用新鲜玉米须进行试验,发现新鲜玉米须的无水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最强。殷文光以玉米须为试验材料,对玉米须总皂苷的水浴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总皂苷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探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总皂苷最佳提取条件: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120min、液料比401mL/g和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总皂苷含量达2.667g/100g。在试验范围内,玉米须总皂苷提取物对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抑菌作用逐渐增强;当提取物为30mg/mL时,对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沙门氏菌和枯草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差。
四、应用研究
4.1玉米须煎剂对黄疸型肝炎的保护作用
朱爱华探讨玉米须煎剂对黄疸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诊断黄疸型肝炎患者54例。分为:对照组(n=24),予以普通退黄、保肝等治疗;治疗组(n=30),在此基础上加用玉米须煎剂,共治疗14d。动态观察患者肝脏超声影像学改变、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退黄、保肝等化验指标及肝脏彩超影像学的恢复率均较高(P<0.05)。结论玉米须煎剂能利胆退黄,改善黄疸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
玉米须煎剂治疗老年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张秀云探讨玉米须煎剂对老年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老年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适当休息、勿饱餐、冠心病2级预防治疗、治疗并发症。治疗组40例,加服玉米须煎剂,每次100mL,每日3次,30d为1个疗程。2组患者于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结果:治疗组在减轻心绞痛症状、降低心绞痛等级、改善心电图缺血表现、降低血脂、血黏度、保护血管内皮及改善心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米须煎剂治疗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侯燕如观察玉米须煎剂对高脂血症的临床作用。采取随机对照法,选取高脂血症60例,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每日口服玉米须煎剂100ml,3次/d;对照组30例,每日口服安慰剂,2个月后观察血脂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血胆固醇浓度由(7.17±0.31)mmol/L降至(4.84±0.14)mmol/L,血甘油三酯水平由(3.77±0.31)mmol/L降至(3.61±0.38)mmol/L,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降低(P<0.05)。结论玉米须煎剂治疗高血脂症疗效确切。?现代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可大剂量单用,或与金钱草、茵陈、郁金等配用。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以及热淋,小便不利等。前者,可与冬瓜皮、赤小豆、马鞭草等同用;后者,可与车前草、连钱草等同用。用于鼻衄,齿龈出血,出血性紫癜等。可与生地、白茅根、黄芩等配伍。此外,还可用于消渴证(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可单用大剂量煎服。若用该品切成短丝,同当归尾粉混和,燃点吸烟,对慢性副鼻窦炎有一定疗效。通过胆管结扎复制大鼠急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异硫氰酸-α-萘酯(ANIT)复制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病模型。以6.2、3.1g·kg-1剂量玉米须提取物给药5d,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等生化指标的含量和胆汁流量。结果:玉米须提取物能降低大鼠ANIT诱导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模型血清DBIL、ALT、TBA含量(P<0.01或P<0.05),增加胆汁流量与流速(P<0.01或P<0.05);降低大鼠胆管结扎致急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血清DBIL、ALT含量(P<0.05)。结论玉米须提取物对胆汁淤积性肝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改善作用明显,对胆管阻塞性肝外胆汁淤积性肝病改善作用较弱。
1.利尿:常用于治疗肾炎浮肿,每天用50~100克,水煎服。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可用玉米须,配西瓜子、赤小豆,水煎服。玉米须8一l0g制成煎剂口服对正常人有轻度利尿作用,但弱于猪苓和咖啡因。2.利胆:治疗胆囊炎、脂肪肝、糖尿病。常与茵陈、栀子配合应用。玉米须、郁金各50克,水煎服,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糖含量。.止血:玉米须、根、叶可治疗吐血、衄血和尿血。尿血时,玉米须配荠菜花、白茅根各30克,水煎服。4.降压:常用玉米须与野菊花、决明子泡茶,可改善高血压症状。5.止泻:对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特别是水泻,玉米须或玉米芯水煎服有止泻作用。玉米须还有强心、开胃、止喘等作用,它味甘、性平,无任何副作用。玉米须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小剂量玉米须对心脏无影响,较大剂量时心跳高慢、减弱。玉米须有显着增加胆汁分泌和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能使胆汁内有机物和渣质减少,粘稠度、比重和胆红素含量降低。人口服玉米须制剂后15—30min出现胆囊反射性收缩,胆汁择出增加。此作用比镁盐慢,但较为持久,且不伴有肠蠕动增加和稀便。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水煎剂7,5g/kg、15g/kg、30g/kg灌胃,连续7d,对四氧嘧啶所致的小鼠糖尿病有显着的治疗作用,对葡萄糖、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高血糖也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但对正常小鼠血压无明显影响。提示玉米须可能有双肌类降糖药物的作用。玉米须水放剂15g/kg、30g/kg,灌胃7d,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含量。玉米须含维生素K,对维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玉米须又称龙须用来泡水喝对身体有益处。龙须茶”口感不错,喝下去甜丝丝的,又经济实惠,可以做全家的保健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夏季暑气重,龙须茶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玉米须具有药理价值和食疗价值。总结近年来对玉米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保健功能的研究,发现将玉米须煎煮取汁再经适宜菌种发酵制得口味独特的中药饮料,不仅食用方便,而且充分发挥其药理保健作用,会有不错的市场景。?以芦丁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成线性方程,试样最大吸光波长为510nm,在此波长下,利用分光光度计,采用NaNO2-AlCl3比色法进行比色,测定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得常规、超声、微波三种提取方法的黄酮得率分别为1.781%、1.738%、1.775%,并对各工艺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在不同要求下,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黄酮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水针铁矿:反射光下呈胶状结构,蜂窝状构造;反射色为灰白色;略见非晶质,反射率17%(伏黄);粒径约为0.01mm,集合体则为0.1mm;蜂窝空缺部分为粘土质和石英充填。碎屑粒径一般为0.05-0.1mm,呈棱角状,半接触式的胶结。胶结物主要是粘土质、碳酸盐和铁质等。
2.6理化鉴定实验
取该品粉末0.2g,加稀盐酸10ml,振摇,静置,滤液显铁盐的各种反应。
取该品粉末少许,置于试管中,密闭,在火焰上加热,有小水珠附于试管壁的上方。
玉米须为原料,并以75%的乙醇为提取剂,分别采用常规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对玉米须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利用HCl-Zn粉氧化还原显色反应和铝盐络合显色反应,鉴定了黄酮的存在,以芦丁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成线性方程,试样最大吸光波长为510nm,在此波长下,利用分光光度计,采用NaNO2-AlCl3比色法进行比色,测定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得常规、超声、微波三种提取方法的黄酮得率分别为1.781%、1.738%、1.775%,并对各工艺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在不同要求下,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黄酮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刘伟芳,黄晓瑾,夏淋霞,何立群,杨雪军.??中药利尿降压作用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09)
[]宋成武.??玉米须的降血糖活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3]殷文光.??玉米须的降血脂作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02)
[]许玉华,李静.??玉米须治疗水肿[J].疾病控制杂志.2002(S1)[5]张慧恩,徐德平.??玉米须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7(02)[6]李静,李常胜,张友杰.??玉米须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1(06)
[]窦传斌,杜娟,许启泰.??玉米须多糖的利尿作用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03)
[8]昌友权,王维佳,杨世杰,曹淑桂,马金荣,昌喜涛.??玉米须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营养学报.2005(06)[9]刘娟,韩晓强,姜博.??玉米须多糖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04)
[]杜娟,许启泰.??玉米须多糖的清热利胆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01)
[1]鲁彦,吴绍宇,姚嵩坡,祝丽玲,赵红宇,王明富,赵岩,周宪君.??玉米须对老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1)[12]方敏,宫智勇,王耀峰.??玉米须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04)[13]殷文光.??玉米须的降血脂作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02)
[]计红芳,张令文,孙科祥,杨铭铎,王青,李方方.??玉米须总皂苷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J].农业机械.2012(09)[15]朱爱华,马玉杰,陈沛林.??玉米须煎剂对黄疸型肝炎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师.2009(04)
[1]张秀云.??玉米须煎剂治疗老年恶化劳力型心绞痛40例临床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3(05)[17]侯燕如,董艳,龚丽娟,卢军利,陈沛林.??玉米须煎剂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3)
[]王翠娜,刘静波,王二雷,王作昭,刘军,路爽,张城.??玉米须食品化及分析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15)
[]惠秋沙.??玉米须的药理作用及其饮料发展展望[J].亚太传统医药.2011(05)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片论文,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障碍和困难,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最后我还是完成了论文。这里我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侯敏娜老师,侯老师对我论文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及时对我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给予悉心的指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改进性意见,与此同时更是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向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另外,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们也给我提供了许多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达衷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的学者,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及启发我很难完成这篇论文。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学者批评指正。
4
9
1
16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