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5中考压轴题系列专题19静态几何之综合问题
2015-06-04 | 阅:  转:  |  分享 
  


原创模拟预测题1.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后得到正方形AB1C1D1,边B1C1与CD交于点O,则四边形AB1OD的面积是()



A.B.C.D.

C.



试题分析:连接AC1,AO,根据四边形AB1C1D1是正方形,得出C1AB1=∠AC1B1=45°,求出DAB1=45°,推出A、D、C1三点共线,在RtC1D1A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C1,进而求出DC1=OD,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即可.

连接AC1,





∴∠DAB1=90°-45°=45°,

AC1过D点,即A、D、C1三点共线,



故选C.





原创模拟预测题.如图,已知l1∥l2∥l3,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相等,若△ABC的三个项点分别在这三条平行直线上,°,∠ABC=30°,则cosα的值是【】



A.B.C.D.

【答案】D。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如图,分别过点作⊥l2,与l交于点D,与l交于点,





故选D。原创模拟预测题.如图,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O,O经过B、D两点,过点B作BKAC,垂足为K过点D作DHKB,DH分别与AC、AB、O及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G、H



(1)求证:AECK

(2)若AB=a,AD=a(a为常数,求BK的长

(3)若F是EG的中点,且DE=6,求O的半径和GH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3),6.

【解析】



试题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D=BC,

∴∠DAE=∠BCK,

∵BK⊥AC,DH∥KB,

∴∠BKC=∠AED=90°,

∴△BKC≌△ADE,

∴AE=CK;



(3)连结OG,



∵AC⊥DG,AC是⊙O的直径,DE=6,∴DE=EG=6,

又∵EF=FG,∴EF=3;



连接BG可得△BGF≌△AEF,AF=BF,△ADF≌△BHF

∵AD=BC,BF∥CD,∴HF=DF,

∵FG=EF,∴HF-FG=DF-EF,∴HG=DE=6.





原创模拟预测题平面内有四个点A、、、,其中∠A=1500,∠A=300,A=BC=1,则满足题意的长的是▲

【答案】。

【考点】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考虑到∠A=1500,∠A=300,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点A、、、点在优弧A上,长的是的⊙O的AB和BC中垂线的交点)。

连接OC,过点C作CH⊥BD于点H,



设OC=x,



在Rt△中,,

∴。

∴。

∴BD长的是原创模拟预测题如图,分别以△ABC的斜直角边为边向△ABC外作等边△D和等边△AC,与交于点H,∠ACB=90°∠BAC=30°,BC=1,求DE的长



【答案】∵△BCD和△AC是等边三角形,∴∠BCD=∠ACE=60°,=DC,AC=CE。∠ACD=∠ECB。

∴△ACD≌△ECB(SAS)。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SAS证明△ACD≌△ECB即可。

(2)由(1)得∠DAC=∠BEC,可判定点A、、、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ABE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到BE的长,最后由△BCE≌△DCE得出结果。

原创模拟预测题



(1)求证:AH=HD;

(2)若AE:AD=,DF=9,求⊙O的半径。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0.

【解析】



∴AB⊥CD,

∴∠C+∠CBE=90°,

∵EG⊥BC,

∴∠C+∠CEG=90°,

∴∠CBE=∠CEG,

∵∠CBE=∠CDA,∠CEG=∠DEH,

∴∠CDA=∠DEH,

∴HD=EH,

∵∠A+∠ADC=90°,∠AEH+∠DEH=90°,

∴AH=EH,

∴AH=HD;



∴AB=,

∴⊙O的半径为10.

考点:1.切线的性质;2.垂径定理;3.圆周角定理;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原创模拟预测题



(1)求证:△ADP∽△BDA;

(2)试探究线段PA,PB,P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D=2,PD=1,求线段BC的长.

【答案】(1)证明详见解析;(2)PA+PB=PC,证明详见解析;(3).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作O的直径AE,连接PE,利用切线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得出PAD=∠PBA进而得出答案;

(2)首先在线段PC上截取PF=PB,连接BF,进而得出BPA≌△BFC(AAS),即可得出PA+PB=PF+FC=PC;

(3)利用ADP∽△BDA,得出求出BP的长,进而得出ADP∽△CAP,则则AP2=CP?PD求出AP的长,即可得出答案.



(3)解:∵△ADP∽△BDA,∴==,

∵AD=2,PD=1∴BD=4,AB=2AP,∴BP=BD﹣DP=3,

∵∠APD=180°﹣∠BPA=60°,∴∠APD=∠APC,

∵∠PAD=∠E,∠PCA=∠E,∴PAD=∠PCA,∴△ADP∽△CAP,∴=,

∴AP2=CP?PD,∴AP2=(3+AP)?1,

解得:AP=或AP=(舍去),∴BC=AB=2AP=1+.



考点: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1-





















































































































献花(0)
+1
(本文系菊影秋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