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动态求解一组变式立体几何题
2015-06-08 | 阅:  转:  |  分享 
  
Zl岩.乏Z乏.7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第5期

动态求解一组变式立体几何题

湖北省监利县实验高级中学433300吴祖凯

笛卡儿说过:“我们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成

为一个范例,用于解决其他问题.”因此,在习题教

学(特别是立体几何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典型

习题引导学生并亲身经历如何从一个问题演变成一

类问题.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变

化的观点,“动态”分析处理,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源泉,使学生获得解题愉

快、自由,在陶醉数学、享乐数学的同时,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例1(1993年理科高考题)已知异面直线口与

b所成的角是50。.P为空间的一定点,则过P与n、b

所成的角都是3O。的直线有且仅有()

A.1条B.2条C.3条D.4条

分析本题是一道求解线与线线成等角的试

题,它设计新颖,内涵丰富,是一道注重能力考查的

优秀试题,比较深刻地考查了平移变换的思想和空

间想象能力.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动态的分析题

目,静中求动,让直线“动”起来,学生兴致勃勃,兴

趣盎然.

解过空间一点P作直线,n∥a,b∥b,记过

a,b的平面为,在内不存在过点P与n,b,即与

n,b成50。角的直线,若所求的直线存在,则必在OL

外,其射线必为直线n,b所成角的角平分线.

(1)对于n,b所成的50。

角,记过这个角的平分线且与

(2/垂直的平面为,在平面卢

内,旋转直线PC绕点P向的

垂线的位置运动,该直线与n,

b所成的等角从25。逐渐增加

到90。(如图1),其间必有一位

图1

例2(2008四川高考题)直线fc平面,经过

外一点A与f,都成30。角的直线有且只有

()

A.1条B.2条C.3条

解法1依题意构造如图

2所示的长方体,其中棱直线

BC视为题中的直线,平面

BCD视为题中的平面Ot,不难

得知直线AC是满足题目限制

条件的一条直线,要使所求直

D.4条

D

线与平面Ot所成的角是30。,则图2

需要相应的斜线段在平面上的射影长度等于BC

=√3,即要使得所求的过点A的直线nz在平面内

的射影应该和直线f平行或重合,因此在平面Ol内的

点曰的左侧取BE=BC=√3,连结AE,则易知直线

AE、/lC均是满足题意的直线,因此选B.

解法2作点A在

内的射影A,在平面Ol内取

一点B,使A=60。,

绕4旋转RtAABA,得到

圆锥ABC,过点A在Ot内

作直线m∥f且交Q,4于

E、F两点(如图3),则直线

AE,AF与平面Ot和z都成

图3

30。角,有且只有两条.故选B.

变式2变两异面直线a,b为两相交平面Ol,

例3(2004年湖北高考题)已知平面Ot与所

成的二面角为80。,P为Ot,外一定点,过点P的一

条直线与,所成的角都是30。,则这样的直线有且

仅有()

置等于3O。,这样的直线在内有两条,它们关于平.1条B.2条

面对称.C.3条D.4条

(2)对于n,b所成的130。角,直线Pc与n,b解法1过点P作直线

所成等角从65。逐渐增加到90。,其间不能与a,b与,斜交,交点为J4,B,过

成30。角.点P作|pQ上,P尺上Od,垂足

综上,这样的直线有且只有2条.故选B.分别为Q,R,则P是直

变式1变两异面直线a,b中的一线为一面线与Ol所成的角,PBQ是

4

图4

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第5期§毛叠eA瀚6{唆舄§毛

直线与JB所成的角(如图4).若/PAR=PBQ=

30。,则LBPQ=/_APR=60。.于是,问题转化为

过点P作直线与PQ,P所成的角为60。的直线有几

条.因为二面角为8O。,所以/_RPQ=100。.

由例1的方法知:过点P与直线PQ、P尺所成的

角为60。的直线有且只有4条.

解法2设Ot,交于直线Z,将点P移动到二面

角—f一/3的平分面上,在内过P作射线尸/4j_

f,易知,与,卢所成的角均为40。,删上平面卢于

,在交线Z上移动点4至,则PAM
=40。.当在Z上趋向于无穷远处时,则/_PA一

0。,此时LPAM=40。为最大,LPAM由40。逐渐变

小为0。(如图5),其间必有一角为30。.由其对称性

知有两解.

另一方面,二面角Ol一,

一的补角为100。,LPAM由

5O。一0。,其间也必有一角为

30。,在这一侧也存在两条直

线.

于是,符合题意的直线

有且只有4条.图5

例3变式题:已知平面Ol与所成的二面角为

80。,P为,卢外一定点,过P的一条直线与OL,所成

角都是,若这样的直线有且仅有2条,则应满足

()

A.0。<<40。B.40。<<50。

C.50。<<90。D.40。<<90。

答案:B

变式3变动直线,为动平面/3

例4已知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是50。,P

为空间的一定点,则过P与a,b所成的角都是30。的

平面有且仅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过空间一点P,作直线a//a,b//b,记过

,b的平面为,此时平面与a,b所成的角均为0。.

图6图7

(1)对于a,b所成的50。角,记这个角的平分

线为Pc,绕Pc旋转上半平面向平面的垂直平面口

位置运动,该平面与a,b所成的角从0。逐渐增加

到25。(如图6,7),其间没有与a,b都成30。角的平

面存在.

(2)对于a,b所成的130。角,平面与a,b

所成等角从0。逐渐增加到65。,其问必有一平面与

a,b所成角都等于30。,根据对称性知,这样的平面

有2个.

终上,这样的平面有且仅有2个.故选.

变式4变三线为三平面

例5平面,所成的锐角为40。,过空间中一

个定点P作与,/3所成的角都等于80。的平面,这样

的平面有且仅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如图8,过点P作平面,使上O/,j-

此时平面与平面Ot,/3所成的角都等于9O。,绕着点

P旋转平面至图9的位置,此时平面与平面,卢

所成的角邵等于70。,角从90。一70。(如图9),其间

必有一位置两二面角均为8O。,根据其对称性,满足

条件的平面应有2个.

图8图9

另一方面,平面,所成的角的补角为140。,平

面与平面,所成的角从90。一20。,其间也必有

一位置两二面角均为80。.

终上,这样的平面有且只有4个.故选D.

以上五例具有相似的几何模型,它们之间隐含

着惟妙惟肖的关系.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能动地

选择、批评、加工和改造的过程.“如果‘不变化问

题’,我们几乎不能有什么进展.”在习题教学中,只

有引导学生擦亮“慧眼”,比较、求同、辨异、类比、迁

移、串联,才能重构习题链,激活学生智慧,培养学生

探究分析能力.

作者简介吴祖凯,男,1964年7月生,大学本科学历,数

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湖北省监利县实验高级中学,主要从事中

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有多篇文章发表.

35

献花(0)
+1
(本文系云师堂首藏)